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静态面板数据(一)要点_第1页
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静态面板数据(一)要点_第2页
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静态面板数据(一)要点_第3页
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静态面板数据(一)要点_第4页
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静态面板数据(一)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静态面板数据(一)摘要:本文利用FF指数计算厂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处于较高水 平并且呈上升趋势。对指数进行分解可以看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虽然下降但仍处于主导地位;水平 型产业内贸易在上升。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加:E贸易的低端,但在不断提升国际分工地 位。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显示,要素禀赋及其变化是引起产业内贸易变动的主要因素, 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三个因素的影响很微弱,这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扩张的基础是 比较优势且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低端.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 一、 引言 装备制造业集高技术含量、i寄附加值、高就业、高产业关联度等特点为一体,对经济增长具有重 要的带动作用。,在国际竞争中,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 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格局发生了 巨大的转变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地位提升较快, 与国际装备制造业的依存程度日趋加深。表l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产品进出口均呈现高 速增长态势,出口增长远高于进口增长。进出口同时高速增长和不平衡增长表明我国在该产业上产业 内贸易明显。我国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究竟如何?是水平产业内贸易还是垂直产业内贸易?传统 的比较优势能否解释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笔者拟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 平的测度与分解。分析我同装备制造业的贸易模式,寻找决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判断我国装备制造 、他的国际产业分。T:地位为新型T业化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提升提出建议.表1 我国装备制造产品的贸易地位 (单位:亿美元;) 全国总体贸易装备制造业贸易占比 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2492 22509 O39 043 266l 24355 O_45 048 32557 2952 042 O49 43837 41284 046 05l 5933 6 56138 O49 05l 7620 660】2 05l O5l 96908 79161 O52 O5l 资料来源:联合同统汁司罔际贸易数据库(uNC()MTRADE).二、 文献综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高速增长的国际贸易领域H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一个国家既出 口又进口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尤其是中间产品和零部件。这一现象后来被学者们界定为产业内贸易i 1960年,Verdoorn在考察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变动时。首次关注了这种贸易形式。之后 Balassa(1966)、Gmbel and Lloyd(1975)等相继发现,在产业内部存在专业化分T和双向围际贸易 的现象,从而使产业内贸易研究成为检验商品贸易模式的一个新课题.产业内贸易理论(IIT)可以分成垂直产业内贸易(VIIT)和水平产业内贸易(HIIT)由Abci rahman(1991)、Greenaway(1995)等划分。HIIT是相似产品的产业内贸易,VIIT是差异化产品的产 业内贸易。对于产业内贸易以及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传统和拓展 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解释,主要研究有:Li,der(1961)、Vemon (1966)从需求偏好、产品生命周期和FDI等角度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Falvey(1981)、Shaked and Sutton(1984)、Falvey and Kierzkonski(1987)、Flam and Helpman(1987)将供求结合起来,认 为VIIT主要发生在具有不同的人均收入和要素禀赋的国家之间,高收入国家和资本丰富的国家选择专 业化生产和出口高质量的产品,低收入国家选择出口低质量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 低质量的产品;nam and Helpman(1987)、Fontagne&Freudenberg(1997,1998)、Falvev(1998)、 Greenawav&Elliott(1999)的研究也证实了垂直产业内贸易发生的主要动因在于比较优势。二是基于 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对产业内贸易和水平产业内贸易的解释,主要研究有:Grabel and Lliovd(1975)、 Dixit and Sit甜itz(1997)、Kmgman(1979、1981)、Lancaster(1979、1980)等人从规模经济和产品的 多样性角度解释产业内贸易;Helpman and Knlgman(1985)建立了产业内贸易的CHO模型.在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验证上,主要涉及到的变量有:要素禀赋、FDI、市场结构、经济规 模、规模经济、贸易壁垒、产业集中、地理区位、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政府政策、区域贸易安排 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产业内贸易以及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已有的研究检验产业内 贸易在产业层面或者国家层面支持国家特征(包括要素禀赋、收入水平、发展水平、贸易不平衡和国 家之间的距离),而不是产业层面的特征(包括市场结构、最小有效规模、产品多样化和FDI等).在一般的研究文献中,产品的多样化和FDI的影响并不显著或者系数为负(Greenawav et al,1994、 1995)。产业层面的特征不能解释IIT的原因在于没有进一步分解成垂直型的和水平型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不同的决定因素,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可以被传统 的H一0理论范式所解释.在估计方法上,以前的研究运用的一般是OLs估计,在静态的面板模型中,面板0LS、固定效 应、随机效应估计都被广泛应用(Hummels aIld Levinshon,1995;Zhang et al,2005).综合来看,现有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缺陷:第一,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一些细分行业进行研 究,目前尚没有较为系统地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尽管装备制造业的贸易总额占我国贸 易额的比重较大,且装备制造业与其他产业比较而言具有其特殊性;第二,目前的研究数据一般基于 SITC3位数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加总问题。笔者采用HS4位数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可以 提高产业内贸易指数的精确度。例如,在生产特点上,不同的产品在3位数上被划分为一组,而在4 位数上被区分开,更重要的是,在4位数上能区分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三、方法和数据 (一)产业内贸易指数 目前,有关产业内贸易测度及其分解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是GL (GbelI。lovtl)指数法,这是最早提j的产、内贸易测度指标,但是该方法又一个缺陷,即在贸易不 平衡的情况下,产业内贸易水平会|现失真;二:是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法(MIlT) (Brulhart, 1994; Brulhart,1994、1996; Thom an【l D()well,1999;T110rpe,2005),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 性,但是在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分解以及决定因素分析时,由于涉及到若干不同时期,因而变量选择面 临很大困难;二三是FF指数法,该指数最早南AI】dElRahHlan(1991)提出,后经Fontagne& neudenbPrg(1997)等人加以完善,它是从产品相似度和贸易薰合度的角度来分析产业内贸易.FF指数的汁算方法如F: 第一步,计算FF值,据此区分产业问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区分标 准依据FF值的大小。目前国内外研究多以01为临界值,也有研究以02为临界值(Molltout, 2002)。当FF值大于临界值时,贸易表现为产业内贸易;当FF值小于临界值时,贸易表现为产业间 贸易。汁算公式见(1)式,式巾X玑为国家i第t年对j市场(国家)k产品的出口额,M汛k,。为国 家i第t年自j市场(闰家)对k产品的进口额。, 第二步,对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为了区分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FF模型运用单 位价值(U一1it Value)比RUV。来说明,实践中多用出口和进口价格来代替,计算公式见(2)式.式中uV。k。、uV飘;分别为国家i第t年对j市场(国家)出口的k产品的单位价值和国家i第t年自 j市场(国家)进口的k产品的单位价值,仅为常数。现有研究中仅多取为025(Hu and Ma,1995; Atu九Jpanfj, l 997; Gullstrand, 2001; Unlemoto, 2005; Daln()ense and Jordaan, 2007), 也有取为 015的(Gl。eenaway,1995;Fontag】1e and Freudenbe曙,1997)。因为我国属于转型经济,地域辽 阔,具有非常大的多样化特征,允许有较大的价格变量,另外还要考虑到运输成本,所以在笔者的研 究中取O25。当08RUVxM125时,贸易形态为水平产业内贸易,当RUVxM125或RUVxM(二)解释变量笔者选取产品差异化、FI)I、要素禀赋、规模经济等4个指标作为我闰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各指标具体处理如下: 1产品差异化。它是决定产、世内贸易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多用SITC3或S4下产品数目来表 示。,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产品数日是相同的,导致回归结论是无效的。产品的差异化有水平差异化和 垂直差异化两种。南于数据的可获性问题,只用产品水平差异化的指标HD,月j Hufbauer指数来衡 量,一般代表对出口单位价值的偏离,HD=8 x一6,=出口单位价值的标准误差,x;是这些价 值的均值(GIeenawav and MilneI1986,第 116一J17 1j!)。预计这个指标对HIIT有正的显 着影响,对IIT的影响不显著,对Villl为负 的影响, 2要素禀赋。它是决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笔者选用变量K1,代表资本密集程度(H诋ch, 1974;Balassa,1979)。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一般资本密集程度较低,反映在出口资本密集度高的产品 时没有比较优势。但是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讲需要较高的资本,较高的人均资本代表较高的经济发展 预期会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Helpman&Knlgman,1985)。预计对IIT、HIIT和VIIT的影响为正, 并且显著.3规模经济。新贸易理论中对于规模经济有许多描述,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市场影响力、规模 经济、市场价格决定和消费者锁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钟昌标(2007)认为,如果大企业在圉内市场 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同时市场没有进入成熟期,这些企业就没有进入国际市场的强烈愿望,而小企 业为了增加规模可能更有意愿参与国际贸易。因此,规模经济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笔者选取了与钟禺 标不同的指标,试图更好地解释产业内贸易水平。笔者选择以下两个变量:MES一最小有效规模,用 行业的平均销售收入表示;MS一每个行业中的厂商数目,厂商的数量越多,该产业越接近于完全竞 争,越有利于产品的多样化发展,产业内贸易越显著。预期两个变量对HIIT的影响为正对IIT和 VIIT的影响则未知.4FDI(外商直接投资)。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业是FDI高度集中的产业,但针对FDI与其产业内贸 易的关系却有不同的结论。国外的研究认为,资源驱动型和成本驱动型的FDI与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Markusen,1995),而追求规模经济和产品多样化的FDI与产业内贸易则正相关(Greenaway 1986)。我国制造业的FDI究竟是追求前者还是后者,笔者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笔者选取以下 两个变量:FDK每个细分行业中外资资本占行业的比重,比例越大代表外资的参与程度越高: FDTL壬L_三资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同行业全部劳动生产率的比值,代表效率的不同。由于我国的装备 制造业大部分属于加工贸易,主要还是外资利用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因而大部分FDI是属于效率寻求型 的,预计FDK和FDTLP将对VIIT有正的显著影响,而对IIT和HIIT的影响是未知的。VeHon(1966)、 Kyoji Fukao,Hikari Ishido and Keiko Ito(2003)显示,FDI与垂直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三)方法 按照上文的分析,笔者的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模型为:IIT:IITiI_B0+piXil+8。+ql+考.上式中的IIT。,可以是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也可以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 水平;X。代表一系列决定因素,根据上面的分析,主要有下列决定因素:产品多样性(HD)、资本 密集程度(KL)、企业平均最小有效规模(MES)、市场结构(MS)和外资水平(包括外资投入FDK 和外资效率FDTLP);q。代表特定产业效应的未观察到的时间影响;8。捕获的是共同因素趋势;是 一个随机变量,E(sil)=0,Var(8il)=02O 静态的面板数据模型用面板OLS、固定效应(FE)和随机效应(RE)来估计。FE和RE均能反 映无法观测到的异质性。在FE中,需要估汁固定的参数,RE则假定8。是随机的、独立的和同分布 的。因此固定效应要比随机效应的有效性降低,因为损失了更多的自由度。通过Hausman检验能够 决定是采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笔者的检验发现,接受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因此采用面板0LS 和固定效应进行估计.表3各变量的统计描述 HD KL MES MS FDK FDTLp 均值02986 68149 08597 O8703 O4172 17513 中位数02398 62374 05797 O8329 O3914 13750 最大数O8676 1 2、5463 34045 22905 07834 11()400 最小数01298 30750 O2478 01817 01696 00700 标准偏离 O1587 20683 O737l O4359 01364 14376 39 万方数据 经贸论坛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1期 (四)数据来源 国际上对装备制造业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的产业分类标准与圉际产业分类标准(1SlC)和国 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以及其他国家的产业分类标准也没有统一,但一般意义上装备制造业所包含 的主要产业门类是差不多的。我国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分类和称谓也未统。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和代码,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武器弹药 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在统计上也没有描述,因此这里的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其余的7个门类.在产业的界定上,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把SIrC3位数或HS4位数产品分组界定为一个产业 这样国际贸易及产业数据的统计标准容易统一,便于从世界范围内从事研究工作。但是在我国国内迄 今为止还没有经济学意义规范的产业划分标准,只有行业划分标准,并且行业划分标准与SITC2位数 和HS2位数分章标准非常接近。虽然这种划分包含的范围比较大,但是相对于国际贸易的产业划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