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渔业船载设备技术条件_第1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渔业船载设备技术条件_第2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渔业船载设备技术条件_第3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渔业船载设备技术条件_第4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渔业船载设备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XX.XXX.XXX XX备案号:XXXXS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XXXXX20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渔业船载设备技术条件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ishing shipborne equipmentsbased on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本稿完成日期:2010-7-9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2010 - XX - XX发布2010 - XX - 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SC/T XXXXX2010目次前言IV引言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技术要求34.1一般要求34.1.1基本组成34.1.2成套性34.1.3外观质量34.1.4数据接口44.2性能要求44.2.1北斗性能指标44.2.2兼容GPS的RNSS卫星定位性能指标44.2.3管理性能技术指标54.2.4显控信息存储的技术指标54.2.5时间效率要求54.2.6供电电压和功耗54.2.7电源电压的适应性64.3功能要求64.3.1定位64.3.2短报文通信64.3.3导航和显示64.3.4报警求救74.3.5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适应性74.4环境适应性要求74.4.1高低温工作74.4.2振动74.4.3碰撞74.4.4外壳防护84.4.5湿热84.4.6防盐雾84.4.7防霉菌84.5电磁兼容性84.6可靠性84.6.1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84.6.2平均故障维修时间(MTTR)85试验方法85.1一般性要求检验和试验方法85.1.1成套性检验85.1.2外观质量检验85.1.3数据接口检验95.2性能要求试验方法95.2.1北斗性能试验95.2.2RNSS性能试验95.2.3管理性能试验95.2.4显控信息存储试验95.2.5时间效率试验95.2.6供电电压和功耗试验95.2.7电源电压的适应性试验95.3功能要求试验95.3.1定位试验95.3.2短报文通信试验95.3.3导航试验105.3.4报警求救试验105.3.5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与管理适应性试验105.4环境适应性试验105.4.1低温工作试验105.4.2振动试验105.4.3碰撞试验105.4.4外壳防护试验105.4.5湿热试验105.4.6防盐雾试验105.4.7防霉菌试验105.5电磁兼容性试验115.6可靠性试验116检验规则116.1检验环境条件及检验人员要求116.2检验测试需要的仪器116.3检验分类116.4型式检验116.4.1检验时机116.4.2检验项目和检验程序126.4.3型式检验的样品126.4.4合格判据136.4.5不合格处置136.5出厂检验136.5.1检验时机、检验项目和顺序136.5.2抽样方案136.5.3合格判据146.5.4不合格处置147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和安装147.1标志147.1.1产品标志147.1.2包装标志147.2包装147.2.1包装内随带文件147.2.2防护要求147.3贮存147.4运输147.5安装15附录A(规范性附录)接口数据传输协议16A.1定位通信单元至外设信息传输格式16A.2外设至定位通信单元信息传输格式17参考文献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农业部渔业局、渔政指挥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机械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 SC6)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海南北斗星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炳东、朱又敏、杨飒、何瞿秋、朱健、杨学兵、林宝玺。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填补了我国卫星导航领域的空白。该系统由空间卫星、地面系统和各类用户终端组成,可以为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全天候的定位、双向短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随着该系统建设的进展,其定位服务范围将扩展到全球,并进一步扩大双向短报文通信的服务范围。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该系统必将在我国的海洋渔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渔业船载设备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北斗定位、短报文通信、兼容GPS的RNSS卫星定位及海洋渔业业务处理等功能为一体,主要由定位通信单元和显控单元组成。该设备可以向渔业管理部门提供船位监测、船舶航行资料管理、渔区管理、紧急救援信息、渔业资源管理等服务;向海洋渔业作业船舶提供短报文互通服务、进出港报告服务、遇险求助服务、航海通告、增值信息服务(如天气、海浪、渔场、鱼讯、鱼市等)及定位导航服务等;向海上生产作业者及其关联者提供多种通信网络间的船岸、船间短报文互通服务;向渔业经营者提供捕鱼信息、渔业交易信息服务以及物流运输信息服务;对于进一步提高海洋渔业生产的安全性,保障渔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技术要求,提高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水平,以及提高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应用性能和可靠性,加速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产业化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使北斗渔业船载设备更好地满足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的需求,为构建“平安渔业”提供有力保障。1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渔业船载设备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渔业船载设备(以下简称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安装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以及同时采用其他RNSS定位技术,使用北斗无线短报文通信,实现船舶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功能的船载设备设计、制造、检测和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 2859-1:1999)JT/T 2191996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 全球卫星系统(GPS)接收机SC/T 7002.2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高温SC/T 7002.3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低温SC/T 7002.5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恒定湿热 (Ca)SC/T 7002.6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盐雾(Ka)SC/T 7002.8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正弦振动SC/T 7002.9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碰撞SC/T 7002.10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外壳防护SC/T 7002.12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长霉SC/T 7002.141992 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电磁兼容SC/T 70081996 渔用全球卫星导航仪(GPS)通用技术条件IHO S-52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的海图内容和显示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Chart Content and Display of ECDIS)IHO S-57 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Transfer standard for digital hydrographic data)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北斗用户机 BD user device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户应用终端,使用户实现定位和短报文通信等功能的北斗用户终端设备。3.2RNSS Radio Navigation Satellite Service为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的英文缩写词,RNSS为卫星导航系统实现无源导航定位的工作模式。3.3北斗渔业船载设备 BD fishing shipborne equipment在北斗用户机的基础上增加兼容GPS的RNSS卫星定位和海洋渔业业务处理的功能,以及导航和信息的显控设备。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由定位通信单元、显控单元、电缆和安装配件等部分组成。3.4北斗运营服务中心 BD operation and service centre为用户提供位置、短报文通信及海洋渔业业务等运营服务的机构。3.5北斗运营服务中心用户机 user device of BD operation and service centre为北斗渔业船载设备提供服务的经北斗运营服务中心标定认可的北斗用户机,也作为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对外短报文通信的转发设备。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出厂时,默认设置北斗运营服务中心用户机的标识,而且不可改变。3.6定位通信单元 positioning and communication unit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实现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并将接收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发送的单元。3.7显控单元 display and control unit北斗渔业船载设备显示定位通信单元发出的信息,并且具有信息编辑和导航、操作控制、进出港报告、紧急报警等功能的单元。3.8服务状态 service status表明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功能开通状态的标识。3.9报警区域 alarming zone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管理部门设置的特定区域。3.10区域报警 area alarming当船舶进入、停留或离开报警区域并满足报警条件时,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发出的报警信息。3.11紧急报警 emergency alarming船舶遇到紧急情况时发出的求救信息。3.12紧急报警附加信息 add information of emergency alarming在紧急报警发送成功的前提下,用户发出紧急报警性质的信息。3.13通播 common broadcast通过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向全部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发送信息的短报文通信方式。3.14组地址 number of group call多台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共用的标识地址。3.15组播 group call通过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向组地址相同的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发送信息的短报文通信方式。3.16单播 single call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之间,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和北斗运营服务中心或手持电话之间,进行一对一发送信息的短报文通信方式。4 技术要求4.1 一般要求4.1.1 基本组成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主要由下列单元组成:a) 定位通信单元:该单元实现卫星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增加兼容GPS的RNSS卫星定位和海洋渔业业务处理,并将接收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打包,完成与北斗运营服务中心的无线通信,以及与显控单元之间各种信息和指令的有线传输和交互。定位通信单元的基本组成包括:收发天线、收发信道、北斗卫星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兼容GPS的RNSS卫星定位、信息采集和处理、I/O接口及协议、电源等功能模块。b) 显控单元:该单元实现与定位通信单元之间各种信息和指令的有线传输、各种信息的处理和显示,以及人机的交互。显控单元的基本组成包括:各功能和信息的控制和处理、包含中央处理器和应用程序及存储器的主板、I/O接口及协议、显示屏、键盘及紧急报警键、电源等功能模块。4.1.2 成套性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成套性,如表1所示。表1 北斗海洋渔业船载设备的成套性序 号名 称单 位数 量1定位通信单元台12显控单元台13电缆套14安装配件套14.1.3 外观质量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表面状况和外观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 表面应进行可靠有效的三防处理,做到:表面光滑,无凹痕、划伤、裂缝、变形、锈蚀、霉斑、灌注物溢出等缺陷;涂镀层牢固,无起泡、龟裂或脱落、划痕和其他损伤;文字符号及标志清晰美观;b) 机械固定应紧固牢靠;c) 定位通信单元外壳为白色;d) 显控单元外壳为黑色或灰色,其按键具有背光; e) 安装配件的垂直螺杆为白色,其螺纹无损伤。4.1.4 数据接口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各单元应具备通用数据接口(RS-232),串口参数设置如下:a) 传输速率:19200 bit/s;b) 开始位:1 bit;c) 数据位:8 bit;d) 停止位:1 bit。4.2 性能要求4.2.1 北斗性能指标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应达到以下的技术指标:a) 开机首捕时间: 2 s;b) 失锁重捕时间: 2 s;c) 接收通道数: 6;d) 观测卫星角度:仰角为1075,方位角为0360;e) 接收信号灵敏度:1) -157.6 dBW(仰角为3075,天线口面I支路信号功率);2) -154.6 dBW(仰角为1029,天线口面I支路信号功率)。f) 接收信号误码率: 10-5(在本条e)规定的条件下);g) 接收信号功率的指示刻度符合表2给出的要求;表2 接收信号功率的指示刻度接收信号功率(dBW)-158-157-156-155-154-153-152-151信号强弱指示 (档)01234h) 发射EIRP值:1) 12 dBW(仰角75);2) 10 dBW(仰角30);3) 6 dBW(仰角10)。i) 短报文通信成功率: 97 %(在包括在受到卫星系统及空间电波信号瞬间变化影响的情况下);j) 遥毙功能:在远程指令的控制下,应清除应用软件程序和存储数据。4.2.2 兼容GPS的RNSS卫星定位性能指标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应兼容GPS的RNSS卫星定位,应达到以下的性能指标:a) 天线性能:仰角10上,增益大于-2.5 dB;b) 输入端保护能力:接收20 dBm未调制连续波信号时,前置放大器不应损坏;c) 捕获灵敏度:优于-130 dBm(输入C/A码扩频信号的信号载噪比为-37 dBHz);d) 跟踪灵敏度:跟踪灵敏度优于-133 dBm(输入信号载噪比为-37 dBHz);e) 首次定位时间 : 2 min;f) 重捕时间: 10 s;g) 定位精度: 15 m(输入信号载噪比优于-37 dBHz,HDOP 2,无SA时RMS值);h) 测速范围:1200Km/h;i) 测速精度:0.2 m/s(输入信号载噪比优于-37 dBHz,HDOP 2,无SA);j) 更新率:1 s。4.2.3 管理性能技术指标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管理性能应达到以下性能指标:a) 保存通过注册认证的北斗用户机台数: 8台;b) 保存组地址个数: 16个;c) 缓存待发送短报文信息的条数: 10条;d) 保存报警区域的个数: 100个;e) 判断区域报警的区域数: 100个区域。4.2.4 显控信息存储的技术指标北斗渔业船载设备显控信息存储的技术指标应达到:a) 已接收的短报文信息: 25条;b) 已发送的短报文信息: 25条;c) 预制的内置短报文信息: 50条;d) 自定义的短报文信息: 50条;e) 地址簿存储地址数量: 200条。4.2.5 时间效率要求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应达到以下的时间效率要求:a) 指令应答:在不超过频度的前提下,收到单呼指令后,立即回复的延迟时间 2 s;收到组播或通播指令后,在规定的组播或通播应答延时门限范围内随机延时应答;b) 下行短报文通信转发(定位通信单元到显控单元):从确认收到短报文开始,到显控单元显示数据的时间 5 s;c) 上行短报文通信转发(显控单元发出的短报文通信申请):在不超过频度的前提下,从短报文发出到北斗运营服务中心收到短报文通信信息的时间间隔 2 s;d) 数据接口应答:定位通信单元与显控单元之间短报文通信,从收到请求开始到应答的延时时间 3 s。4.2.6 供电电压和功耗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各单元的直流供电电压和功耗分别如表3所示。表3 各单元的供电电压和功耗序号名 称直流供电电源的额定电压值允许直流电源电压的变化范围工作时功耗(不发射信号)瞬时最大功耗(含发射信号)1定位通信单元24 V12 V36 V6 W45 W2显控单元24 V12 V36 V4.5 W6 W4.2.7 电源电压的适应性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在表4给出的直流供电电压变化范围时,应能正常工作,并且具有供电电压超压和欠压时自动截断供电电源的保护功能,以及电源电压浪涌和正负极反接时的保护功能。表4 电源电压适应性要求序号项 目电源电压值要 求1直流供电电源的电压变化范围DC 12 V36 V正常工作(含电缆)DC 10 V12 V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可以正常开机,除不进行北斗发射操作外,其它功能均正常。2自动截断供电电源的保护功能 DC 10 V,或者 DC 36 V自动截断供电电源,北斗渔业船载设备自动关机;应防止电压频繁波动而导致定位通信单元故障。3截断保护时恢复到工作电压DC 10 V,或者 DC 36 V定位通信单元自动接通直流供电电源进行工作,显控单元可以手动开机工作。4浪涌电压保护DC 70 V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不应烧坏或击穿。5正负极反接保护DC 70 V北斗渔业船载设备无损坏注:设计指标允许优于以上要求。4.3 功能要求4.3.1 定位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定位功能要求如下:a) 既能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也能利用兼容GPS的RNSS卫星定位。默认为兼容GPS的RNSS卫星定位,当其不可用时,自动切换到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当兼容GPS的RNSS卫星定位恢复正常时,自动切换回到该定位方式;b) 可以通过北斗指令控制的方式要求定位通信单元进行北斗定位,也可以通过显控单元手动向定位通信单元发送北斗定位指令;c) 能够依据规定的时间要求,或者航速、航向情况,进行动态的定位数据采集。4.3.2 短报文通信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短报文通信功能要求如下:a) 能够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包括汉字、数字和英文的短报文通信;b) 具备发送预制的内置短报文的功能;c) 短报文通信对象包括: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其他的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通用北斗用户机、公网手机和会员用户等;d) 自动保存所收到的短报文信息;e) 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应能够接收北斗运营服务中心以单呼和组播方式,发送给本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单呼和组播短报文信息,也能够接收以通播方式发送的通播短报文信息。4.3.3 导航和显示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导航和显示的功能要求如下:a) 可显示北斗卫星和兼容GPS的RNSS卫星的捕获状态及信号强度;b) 应在电子海图上显示船舶位置,其电子海图应符合IHO S-52和IHO S-57的规定;c) 应保存与显示航迹数据,包括列表显示方式和海图显示方式;显示航迹时,应进行航迹的动态平滑处理;d) 应支持标位、保存航点数据,包括输入坐标标位方式和海图标位方式;e) 应显示位置、速度和时间等导航数据,显示方式包括直接数字显示和叠加到海图上显示;f) 应支持中英文输入,提供拼音、笔画、手写等输入法进行短报文编写;g) 屏幕亮度应可调节,按键应具备背光;h) 能显示本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状态信息。4.3.4 报警求救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报警求救功能要求如下:a) 按下显控单元面板上的报警键触发报警,报警信息应包含船舶的当前位置信息;b) 报警求救信号应按照设定频度持续不断地发出,直到解除报警。4.3.5 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适应性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应适应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a) 具有船队信息的处理和保存功能;b) 具有船舶的进港报告和出港报告功能;c) 具有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状态信息的输出和上报功能;d) 区域报警功能应包括禁渔区报警信息、他国水域越界信息;e) 具有接收台风等告警信息功能;f) 具有位置报告、定时调位功能;g) 具有参数管理功能;h) 对于通播、组播信息具有随机延时应答功能;i) 外接AIS设备时,能够接收AIS设备的信息并具备其船舶避碰报警功能,在海图上显示AIS给出的周围船舶位置,将其报警信息以及本船周围船舶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北斗运营服务中心。4.4 环境适应性要求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应符合SC/T 7002.1-1992SC/T 7002.14-1992的有关要求。本条所提及的技术标准是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最低设计要求,并不代表产品定型或出厂的检验要求。4.4.1 高低温工作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各单元的高低温工作要求应符合SC/T 7002.2-1992和SC/T 7002.3-1992的规定,舱外设备:-25 70 ;舱内设备:10 55 。在条件试验终了时,受试产品先断开电源,在3 min内拿到试验箱外进行测试产品的功能,满足4.3.1、4.3.2和4.3.4的要求。4.4.2 振动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抗振动性能应符合SC/T 7002.8-1992的规定,频率1Hz12.5Hz,位移幅值为1.6mm; 频率12.5Hz25Hz,位移幅值为 0.38 mm;频率25 Hz50 Hz,位移幅值为 0.10 mm;每一频率范围扫频时间不少于15 min。在条件试验终了时,先断开电源取下受试产品,进行测试产品的功能,满足4.3.1、4.3.2和4.3.4的要求。4.4.3 碰撞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防碰撞功能应符合SC/T 7002.9-1992的规定,在加速度49 m/s2、脉冲持续时间(11 2)ms,脉冲重复频率为60次/min80次/min条件下,碰撞(1000 10)次。在条件试验终了时,取下受试产品,进行测试产品的功能,满足4.3.1、4.3.2和4.3.4的要求。4.4.4 外壳防护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外壳防护性能应符合SC/T 7002.10-1992的规定,显控单元防护等级:IP54,定位通信单元防护等级:IP66。在条件试验终了时,取出受试产品,检查产品的外观质量,并进行测试产品的功能,满足4.3.1、4.3.2和4.3.4的要求。4.4.5 湿热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湿热工作条件应符合SC/T 7002.5-1992的规定,相对湿度:90 %95 %,温度:40 ,时间:10 h。在条件试验终了时,取出受试产品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2 h,检查产品的外观质量,并进行测试产品的功能,满足4.3.1、4.3.2和4.3.4的要求。4.4.6 防盐雾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防盐雾性能应符合SC/T 7002.6-1992的规定,+35 连续雾化24 h;PH值为6.57.2。在条件试验终了时,取出受试产品,检查产品的外观质量,并进行测试产品的功能,满足4.3.1、4.3.2和4.3.4的要求。4.4.7 防霉菌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防霉菌性能应符合准SC/T 7002.12-1992的规定。在条件试验终了时,取出受试产品,检查产品的外观质量,并进行测试产品的功能,满足4.3.1、4.3.2和4.3.4的要求。4.5 电磁兼容性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性能应符合SC/T 7002.14-1992的规定。4.6 可靠性4.6.1 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 3300 h。4.6.2 平均故障维修时间(MTTR)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MTTR) 30 min。5 试验方法5.1 一般性要求检验和试验方法5.1.1 成套性检验目视检查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实物和全貌,成套性应符合4.1.2的要求。5.1.2 外观质量检验用目测和手感法,或借助放大倍数不超过10的放大镜,检查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实物全貌的表面状况,外观质量和防护涂覆,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1.3的要求。5.1.3 数据接口检验对北斗渔业船载设备进行目测检查,核对图、文、物,并用操作演示法进行检查,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1.4的要求。5.2 性能要求试验方法5.2.1 北斗性能试验将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定位通信单元,放置在北斗入网测试系统上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2.1的要求。5.2.2 RNSS性能试验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RNSS性能试验方法按照SC/T 7008-1996的规定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2.2的要求。5.2.3 管理性能试验将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应用对应的测试平台和测试软件工具按照其中相应的提示框要求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2.3的要求。5.2.4 显控信息存储试验将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应用对应的测试平台和测试软件工具按照其中相应的提示框要求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2.4的要求。5.2.5 时间效率试验将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应用对应的测试平台和测试软件工具按照其中相应的提示框要求进行检验测试,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2.5的要求。5.2.6 供电电压和功耗试验将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各受试单元连接到供电电源上,分别监测其电压和电流,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2.6的要求。5.2.7 电源电压的适应性试验将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各受试单元连接到供电电源上,按要求调节电源电压和正负极反接,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2.7的要求。5.3 功能要求试验5.3.1 定位试验将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应用对应的测试平台和测试软件工具按照其中相应的提示框要求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3.1的要求。5.3.2 短报文通信试验将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应用对应的测试平台和测试软件工具按照其中相应的提示框要求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3.2的要求。5.3.3 导航试验将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应用对应的测试平台和测试软件工具按照其中相应的提示框要求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3.3的要求。5.3.4 报警求救试验将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应用对应的测试平台和测试软件工具按照其中相应的提示框要求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3.4的要求。5.3.5 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与管理适应性试验将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应用对应的测试平台和测试软件工具按照其中相应的提示框要求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3.5的要求。5.4 环境适应性试验5.4.1 低温工作试验北斗渔业船载设备高低温工作的试验方法:按照SC/T 7002.2-1992和SC/T 7002.3-1992的规定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4.1的要求。5.4.2 振动试验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振动试验方法:按照SC/T 7002.8-1992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4.2的要求。5.4.3 碰撞试验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碰撞试验方法:按照SC/T 7002.9-1992的规定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4.3的要求。5.4.4 外壳防护试验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外壳防护试验方法:按照SC/T 7002.10-1992的规定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4.4的要求。5.4.5 湿热试验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湿热试验方法:按照SC/T 7002.5-1992的规定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4.5的要求。5.4.6 防盐雾试验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防盐雾试验方法:按照SC/T 7002.6-1992的规定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4.6的要求。5.4.7 防霉菌试验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防霉菌试验方法:按照SC/T 7002.12-1992的规定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4.7的要求。5.5 电磁兼容性试验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按照SC/T 7002.14-1992的规定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5的要求。5.6 可靠性试验可靠性鉴定和可靠性验收试验按照定时结尾统计试验方案进行,其试验方法按SC/T 7008,5.2.23的方法进行。平均故障维修时间的检验方法,按照更换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各单元的方法进行检验测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4.6的要求。6 检验规则6.1 检验环境条件及检验人员要求除非另有规定,在进行质量检验时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的试验室中进行各项检验的测试。正常试验大气条件的温度为15 35 ;相对湿度为20 %75 %;气压为测试现场的大气压力。在进行检验时,电源电压和频率应在额定值2 %的范围内。检测设备和仪器仪表均须经计量单位检定或计量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所用测试仪表应具有足够的准确度和稳定度,其精度应高于被测指标精度一个数量级或误差小于被测参数误差的三分之一。测试场地应清洁、没有损害设备的气体、盐雾及强烈的日光辐射,并应具有隔离工业干扰、火花干扰、天电干扰、电磁干扰或其它杂波干扰等措施,检验场所地应经订购方认可。检验人员应具备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电子测试的实际工作能力,并经过专业培训,具有检验人员岗位的上岗证书。6.2 检验测试需要的仪器对北斗渔业船载设备进行质量检验时,应用的主要测试仪器:a) 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计算机;b) 通用标准仪器: +24 V, 50 W直流电源,或者电池或电瓶、8 V100 V可变输出的直流稳压电源、三用表和秒表等。6.3 检验分类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类,有如下的两种检验:a) 型式检验;b) 出厂检验。6.4 型式检验6.4.1 检验时机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 产品设计定型;b) 产品生产定型;c) 产品停产两年以上(含两年或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具体时间)又恢复生产时;d) 产品的结构、主要元器件、材料和重要工艺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e) 合同有规定时。6.4.2 检验项目和检验程序型式检验项目,原则上按表5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合同要求时,可以对检验项目进行裁减。检验程序通常按以下的规定进行:a) 承制方编制型式检验计划,报订购方同意后制定型式检验安排,提前一周通知订购方;b) 型式检验项目原则按表5中所列出的检验项目序号进行,因为时间、检验设备等原因,在征得订购方同意后,可调整部分型式检验项目的顺序。表5 检验项目表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章条)检验方法(章条)型式检验出厂检验1成套性4.1.25.1.12外观质量4.1.35.1.23数据接口要求4.1.45.1.34北斗性能技术指标4.2.15.2.11)5RNSS性能技术指标4.2.25.2.21)6管理性能技术指标4.2.35.2.31)7显控信息存储技术指标4.2.45.2.48时间效率要求4.2.55.2.51)9供电电压和功耗4.2.65.2.61)10电源电压的适应性4.2.75.2.71)11定位要求4.3.15.3.112短报文通信要求4.3.25.3.213导航要求4.3.35.3.314报警求救要求4.3.45.3.415生产与管理适应性要求4.3.55.3.516高低温工作4.4.15.4.11)17振动4.4.25.4.21)18碰撞冲击4.4.35.4.319外壳防护4.4.45.4.41)20湿热4.4.55.4.521防盐雾4.6.65.6.622防霉菌4.6.75.6.723电磁兼容性4.55.524可靠性4.65.62)注: “ ”表示选择该检验项目; “1)”表示按逐批的抽验检验项目; “2)”表示在批量生产时抽验检验项目。6.4.3 型式检验的样品型式检验的样本数为2台(套);合同另有要求时,则按合同要求进行。6.4.4 合格判据按表5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后,所有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均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判定该产品型式检验合格。任一项不合格者判定该产品型式检验为不合格;只有一项不合格时,允许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改进后,再次全部检验各项指标。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时判定该产品型式检验为合格;确属个别元器件质量引起的指标偏离,可更换该元器件后,再次检测与此项更换有关的项目。6.4.5 不合格处置若第一次检验未通过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允许重新调整、换件,并进行第二次检验。第二次检验时,只检验与调整、换件有关的和未进行的检验项目,试验满足要求时,判定该产品型式试验合格。若第二次检验仍未通过,需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报验。若重新报验,检验仍未通过,判定该产品型式检验不合格。6.5 出厂检验6.5.1 检验时机、检验项目和顺序出厂检验是在提交批量生产的产品之后,对提交产品进行的全数检验;或者已进行过全数检验之后,对后续提交的批量生产产品,进行逐批的抽验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原则上按表5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其检验的顺序原则按表5中的序号进行;合同要求时,或因时间、检验设备等原因,在征得订购方同意后,可以进行裁减和调整部分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6.5.2 抽样方案出厂检验环节在产品提交后进行,出厂检验为提交产品的全数检验或者逐批的抽验检验。逐批的抽验检验,采用一般检验水平,接收质量限AQL为6.5,其一次抽样方案和接收质量限AQL,详见表6所示。表6 一次抽样方案和接收质量限AQL批量产品数量的范围(台套)放宽检验正常检验加严检验产品抽样的样本数量接收质量限AQL = 6.5产品抽样的样本数量接收质量限AQL = 6.5产品抽样的样本数量接收质量限AQL = 6.5Ac ReAc ReAc Re2820 120 130 191520 130 151 2162520 151 281 2265021 281 2131 2519021 2132 3202 39115031 2203 4323 415128051 2325 6505 628150082 3507 8808 95011200133 48010 1112512 13注:Ac为接收数,Re为拒收数;在放宽检查中,如果超过接收数,而又未达到拒收数,则该批接收,但从下一批开始回到全数检验。6.5.3 合格判据产品按表5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检验后,所有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均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则判定该产品的出厂检验合格。6.5.4 不合格处置采用全数检验时,若进行检验的一套产品发现有严重缺陷时,停止该台产品的出厂检验,由产品的提交方查明原因,进行重新调整或更换有缺陷的元器件和零部件;排除故障后,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检验,若检验满足要求,判定该产品出厂检验合格。第二次、第三次检验时,只检验与调整、换件有关的和未进行的检验项目。同一套产品的检验次数不得超过三次。若第三次检验仍出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时,则判定该套产品不合格,订购方拒收该套产品。进行逐批的抽验检验时,若进行检验的一套产品发现有严重缺陷时,停止该台和余下产品的出厂检验,由产品的提交方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后,再进行第二次出厂检验。若第二次出厂检验仍不合格时,承制方应找出不合格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后,进行第三次出厂检验。第三次检验采取对余下产品数量一次加倍数量的加严检验。若第三次检验仍不合格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订购方仅接收已检验合格的产品。采用逐批的抽验检验产品时,若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则从下一批开始回到全数检验。7 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和安装7.1 标志7.1.1 产品标志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应具有制造铭牌标志,铭牌上包含:制造厂名、序列号、产品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检验合格的标识等信息。7.1.2 包装标志包装标志应符合GB 191的规定。7.2 包装7.2.1 包装内随带文件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产品包装箱内,除包装有合格的成套北斗渔业船载设备以外,还必须具有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7.2.2 防护要求包装箱内垫防震的缓冲材料,北斗渔业船载设备各单元应用塑料袋包装。7.3 贮存产品的成品库和贮存地点应防潮、防雨和自然通风。无特殊规定,产品的贮存期为半年,贮存期从产品包装后放置在产品成品库存放时开始计算。因此,在产品成品库存放的时间,通常不得超过三个月。超过贮存期的产品,应用前应进行检查。7.4 运输产品的运输可以采用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产品运输时,应具有防潮和防雨措施,产品包装箱必须固定好,防止产生碰撞、冲击和跌落。7.5 安装定位通信单元通常应水平安装在邻近驾驶室的船舶较高处或标准罗经甲板上,不能将定位通信单元安装在船舶甲板周围的护栏杆上。定位通信单元应尽可能高出船舶上直立物体顶部0.5 m以上,并应远离大的直立物体4 m以上,船舶上任何金属物体对定位通信单元视野的水平遮挡角不得大于10。定位通信单元的安装位置一般要避开本船舶上雷达天线辐射波束的直接照射;离开磁罗经的安全距离应大于1 m以上;距离国际海事卫星船站天线5 m以上;距离VHF无线电话天线1 m以上。显控单元应位于驾驶室内,安装在配套的固定安装支架上,其安装的位置和高度应保证操作方便,并能清晰地读取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显控单元的四周和上部应有足够的空间,保证能够改变显控单元的俯仰转角,以利于观察和进行维护。A附录A (规范性附录)接口数据传输协议A.1 定位通信单元至外设信息传输格式北斗渔业船载设备的定位通信单元与其显控单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