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展大纲讨论稿(第六稿)专题陈列主线内容背景线索和延伸层次形式设计意向常设专题陈列甲骨文与殷墟三层西展厅前言你我的脚下,3300年前,十五万契刻甲骨,四千余表意文字,中有斑斑陈迹远征的兵士、生殉的奴隶,盈野的粟禾、变幻的风雨万事万物,取象其中,印证着华夏文明,贞人何在?王者归来,当为世界惊。商代甲骨文的主要发现地是河南安阳殷墟。作为商王朝的都邑,殷墟的价值在于甲骨文。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前身,殷墟出土的15万余片刻辞甲骨,记录了5000余单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商代社会的珍贵资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等古老文字体系早已不再使用,而甲骨文却将生命延续至今。不仅成就了十几亿的中国人使用的汉字,而且使中华文明的光芒,穿越时空,照耀了半个地球。 甲骨文和她的发现地安阳殷墟一起,记录了3000多年前的一个强大王朝背后的故事。高大的城墙、威严的宫殿,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灿烂的文字成就,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文明。第一单元: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流传与与研究1899年,作为中国有史社会重要凭信之一的商代甲骨文资料,在埋没了3000多年之后重见天日,被学人所鉴认。此后,中国的现代考古学也在1928年发轫于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以小屯村方圆数公里为中心,商王朝后期所营建的鳞次栉比的宫殿、宗庙基址,规模盛大的王陵及祭祀遗址,肃穆庄重的青铜礼器及各种珍贵文物,伴随着大量的甲骨遗物而被发掘出土。这一系列的重大考古发现,揭开了让世人认识殷墟、研究殷商文化和华夏早期文明的帷幕。展示组1 殷墟甲骨文的早期发现和研究清朝末年,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耕种时,经常从农田中挖出一些古老的龟甲和兽骨,其中有的甲骨上还刻有文字符号。当时,这些挖出来的甲骨,有的被用作肥料,有的被用来填塞枯井,有的被磨成粉末作为治疗破伤的刀尖药,也有的被当作“龙骨”成批卖给中药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北京做官的王懿荣因病服药,从中药“龙骨”中发现了甲骨文。王懿荣是位著名的金石学家,对古文字的考订造诣颇深。经过认真研究,他认为“龙骨”上刻的是商代的文字,便将其作为珍贵文物购藏起来。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第一位发现甲骨文字的学者王懿荣1899第一批甲骨重要收藏家王懿荣、王襄、孟定生、刘鹗、端方、罗振玉;方法敛(美)、库寿龄(英)、威尔茨(德)、明义士(加)、林泰辅(日)1899后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著作孙诒让契文举例1904第一位查明小屯为甲骨出土的学者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序1910第一位从甲骨文中辑出商代先公先生王并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成功对证的学者王国维殷虚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虚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1917展示1 王懿荣与王襄王懿荣 王襄19 世纪末叶,当时的古董商曾将一些有字甲骨带到京津等地贩卖,引起了金石学家王懿荣、王襄等人的注意。王懿荣先生在1899年对有字甲骨做出了初步的鉴定,并先后从古董商人那里购得1400多片甲骨,可惜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殉国。天津的王襄也是较早识别与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之一,1920 年著簠室殷契类纂一书(1929年增订版),是最早的一部甲骨文字典。据自藏甲骨所撰的簠室殷契徵文(1925)一书,收录甲骨1125片,并附有释文。1. 王懿荣的殉国(创作)展示2 孙诒让与契文举例孙诒让,又名德涵,字仲容(一作仲颂),晚号籀顷,浙江瑞安人。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军”。1904 年,孙诒让先生据铁云藏龟所公布的材料,著成契文举例,此为第一部研究殷墟甲骨文的著作。展示3 罗振玉与王国维罗振玉(18661940年),祖籍浙江省上虞县,客籍江苏省淮安县。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式如、叔言,号雪堂、松翁、贞松老人,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罗振玉从刘鹗处见到甲骨后,便也开始搜集甲骨,是早期最重要的甲骨收藏者和研究者。他以一人之力多方征集,共获甲骨30000余片,先后编印出殷虚书契(1912年,即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菁华(1914年)、殷虚书契后编(1916年)、殷虚书契续编(1933年)、铁云藏龟之余(1915年)和殷虚古器物图录(1916年)等多种著录书,为甲骨文的搜集、拓印、流传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实地勘查小屯,确定了甲骨文的出土地,为后来的科学发掘奠定了基础。王国维(18771927 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甲骨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以甲骨文材料证明了史记殷本纪的真实性,创立了二重证据法,使甲骨文在古文字释读及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罗振玉 王国维展示组2 现代殷墟甲骨文的科学发掘1928年之后开始了正式的科学发掘,先后在小屯村北地、南地和花园庄东地等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刻辞甲骨。殷墟的发掘,自1928年至今,已整整80年的历史,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自1928 年1937年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第二阶段自1950年至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1928 年,前中央研究院成立了历史语言研究所,当时他们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计划科学发掘殷墟遗址。当年秋天董作宾先生即来考察甲骨出土地,调查结果是殷墟甲骨挖掘未尽,于是由他着手规划,同年10月开始组织第一次发掘,从此结束了私人任意盗掘的局面。 从1928年10月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先后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发掘。新中国成立后,殷墟甲骨文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从1950年起,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小屯村设立了工作站,成为殷墟发掘、研究和保护的基地。此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河南省、安阳市有关文物考古单位先后举行30多次重要发掘,又取得了可喜的收获。第一位正式发掘殷墟的学者董作宾192830年代主持和参加过殷墟发掘的著名学者李济 梁思永 石璋如 刘耀 高去寻 郭宝钧 胡厚宣 李光宇 尹焕章 夏鼐1929-193750年代以来主持和参加过殷墟发掘的著名学者郭宝钧 马得志 安志敏 周永珍 张长寿 林寿晋 魏树勋 高广仁 戴忠贤 郑振香 陈志达 杨锡璋 杨宝成 刘一曼 徐广德1950-2000图表展示1 19281937年殷墟发掘出土刻辞甲骨统计表地点出土时间字甲字骨总数发掘单位资料出处小屯19281937年22710片2192片24902片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48 年殷虚文字甲编、19481953 年殷虚文字乙编 侯家庄1934年8片8片16片同上 同上 后冈1931年1片1片同上 1933 年安阳发掘报告第4 期小屯19291930年2673片983片3656片河南省博物馆 1931 年殷虚文字存真、1938年甲骨文录 1. 殷墟遗址鸟瞰(多媒体沙盘)2. 殷墟第一次发掘(图版)1928年10月13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派考古学者董作宾,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进行试掘。这是安阳殷墟发掘之始,也是中国学术机关独立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开端。图1. 董作宾等考古学家剥解甲骨3. 殷墟遗址分布示意图(多媒体图版)4. 30年代小屯东北地殷代宫殿宗庙基址发掘情形(图版)5. 抗战前夕社会背景,及“司母戊”鼎的分块隐藏。图表展示2 20世纪50年代以来殷墟考古出土甲骨数量统计表地点出土时间无字卜骨字骨无字卜甲字甲甲骨总数小屯村中 1986 8 8 1989 294 294 小屯村一带 19671977 10 14 小屯村东南 1955 9 1 4 10 小屯村西北地 19761985 6 6 1985 2 2 小屯村西地1971 11 10 21 1972 3 1 4 19581959 187 47 1 235 小屯村南地 1973 2279 4761 50 60 7150 花园庄东地 1991 20 5 874 684 1583 花园庄南地 19861987 11 3 14 花园庄南地 1991 33 5 22 60 四盘磨 1950 2 1 3 西区 19691971 1 1 白家坟东北王裕口西( 即水渠工地)1958 49 40 89 白家坟西 1960 5 2 7 孝民屯 19581961 14 6 20 北辛庄 1959 2 2 梅园庄 1958 1 1 张家坟 1958 64 26 90 苗圃北地 19581961 342 1 95 1 439 19621964 2 2 1974 1 1 1985 1 1 19821984 50 400 450 薛家庄南地 1957 39 1 40 后冈 1971 1 1 1991 2 4 6 大司空村19581961 82 2 15 99 1953 15 45 2 62 1986 1 1 王裕口南地 1990 29 1 30 总 计 19501991 3254 5105 1630 757 10746 参考展品1. 殷墟文字甲编与殷墟文字乙编这两部书集中著录了第115次发掘所得甲骨文。董作宾 (18951963) 编,1948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该书曾于1935年出版,共收甲骨文拓片图版3942帧。书前有董作宾自序及李济的序文。2. 小屯南地甲骨及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3.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4. 王宇信、杨升南主编的甲骨学一百年5.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6. 裘锡圭古文字论集7. 郭若愚、曾毅公、李学勤殷虚文字缀合8. 蔡哲茂甲骨缀合集9. 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简称合集)是建国以后由国家制定的科研12年远景规划中的大型项目之一,由郭沫若先生主编,胡厚宣先生任总编辑,中华书局自1978年至上世纪80年代初陆续出版。全书共计13 分册,按通行的董作宾五期分法编排,从国内外60 多种著录书和未刊拓片中精选著录甲骨41956片(实为39476片)。每期之下又按内容分为“阶级和国家”、“社会生产”、“思想文化”和“其它”4 大类 21小类,基本收入了甲骨文发现80多年来出土所见有价值的材料。10. 甲骨文合集补编甲骨文合集补编(简称补编)为彭邦炯、谢济、马季凡先生编纂,语文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补编是甲骨文合集的璧合之作,成书体例与合集相同。该书全7册,最新整理汇编甲骨文13450片,基本囊括了近20年来海内外其他的甲骨著录(小屯南地甲骨、英国所藏甲骨集等书除外)和缀合成果以及合集所选剩下的过去诸种著录书刊。11. 甲骨文编12. 甲骨文字诂林13. 甲骨文字典14. 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殷墟卜辞综类(简称综类),岛邦男先生编纂,日本汲古书院1967年11月初版,1971年7月出版增订本,1977年1月出版重印增订本。共收单字3324个(除去庙号称谓名字),在每一字头下收录有关刻辞,相当于一套甲骨文引得,作者不囿于说文部首编字惯例,另外按照甲骨文字自身构形特点编制了部首表,并以此作为统系字头的纲目,书后还有多种附录和字形索引,便于学者快捷检字并索取甲骨文语辞。15.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和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简称类纂),姚孝遂先生主编,1989年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分上、中、下3册,借鉴综类的编纂方法,共收单字3548个,依字头罗列甲骨文辞。该书作者首先将合集、屯南、英国、东京、怀特等5部著录甲骨按片号摹出各辞,并于原篆下写出释文,编为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简称总集)上、下两册,于198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在总集摹释资料的基础上,再分别将各甲骨文辞列示在3548个字头之下。类纂无论从内容上、材料来源上还是在释字上都超越了综类,极大地方便了学人。1. 甲骨四堂(图版)甲骨四堂是指对甲骨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四位学者,因为他们的名号中包含了堂字。他们是: 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号鼎堂。2. 1976年在小屯北地发掘妇好墓的情形(图版)3. 洹北商城遗址(图版)洹北商城遗址是近年发现的又一大型商代遗址,位于殷墟保护区东北部,与西南传统意义上的殷墟遗址略有重叠。城址略呈方形,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2.15公里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四周已确认有夯土夯筑的城墙基槽。洹北商城的宫殿区位于城址南北中轴线南段,显示出我国城市布局的早期特征,是城内核心部分。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号宫殿基址,是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城址北部分布有密集的居民点。房址、墓葬、灰坑、水井密布其间。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洹北商城遗址的时代应早于传统意义上的殷墟,很可能是商代中后期的一处都邑遗址,第二单元:商代的甲骨占卜系统甲骨占卜是商代礼制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商王室极为推崇的一种方术。殷墟时期出土的占卜遗物,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原始占卜随意盲目的形态。这时的商代统治者,将自己的主观追求和人类生活经验都集中贯注在对甲骨占卜技术的改造以及对于兆象的解释之中,使占卜活动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此时期不仅大量出土卜骨,而且龟骨并用,用龟的数量和品种,都是前所未及的。凡刮、削、锯、切、磨、修、穿孔等,已成为例行的整治公事,各类形制的钻凿灼又显示出相应的时代特色。殷商时期用于占卜的甲骨,一律都需要经过专门的修治。即不论是龟甲还是牛胛骨都要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取材、锯削和刮磨,使之成为占卜所用的版式,并开始系统规范地刻写占卜记录与记事文字。研究证明,商王朝对占卜的重视程度和占卜工艺之考究,在上古中国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与之相比。展示组1 殷墟王系卜辞(多媒体展示、查询)王卜辞乃是不同时期以商王为中心所作出的占卜记录,是整个殷墟甲骨文的大宗。根据甲骨出土情况、卜法文例、书写风格及卜辞的内容等特征,整个王卜辞从组类甲骨开始,又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发展系列。一个是小屯村北系列出土甲骨,它由组的宾间类发展到宾组、出组、何组、黄组。另一个系统是小屯村南系列出土甲骨,该系列由组的历间类发展到历组、无名组。黄组是整个殷墟甲骨的共同终结。目前见于各大著录书上的甲骨总数约为72000片,排除内容重复者及采纳合理的缀合片号,实际数量约为70000片。其中村北系各组类的王卜辞著录计约59000片,含组近4000片(包括大字附属类、宾间类和历间类)、宾组近38000片,出组约4600余片,何组约3600片,黄组7890片。村南系各组类的王卜辞数量计约为10680片,含历组5270片,无名组5410片。 示意图1 殷墟王卜辞的发展线索示意图示意图2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和参照甲骨文修订后的的商王世系对照表著名学者王国维通过对甲骨卜辞的考释,成功识读了商王朝历代商王及其先公的庙号。他将这些庙号按称谓的先后排列起来,从而得到一份商王世系。令人称奇的是,这份世系表与史记殷本纪中有关商王朝历代先公先王的记载惊人地相似。仅个别先公的先后次序有所不同。王氏的这一发现证明史记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绝不是凭空杜撰的。也证明史记乃是一部信史。据史记记载,楚霸王项羽曾与章邯盟于“北蒙”,按史家注视,这里的“北蒙”即商王盘庚所迁的都邑“殷”所在。本展厅趣味中心展示组2 殷墟时期的非王系卜辞(多媒体展示、查询)与“王卜辞”概念相对的是“非王卜辞”,即甲骨占卜的主人不是商王的一些卜辞。 根据出土地、字形和文例特征、占卜内容、称谓、人物和事项等方面的差别,今出土所见非王卜辞大致可以分为七种类型:(1)子组卜辞(431片,另附5片);(2)非王无名组(YH251、330卜辞329片);(3)午组卜辞(262片);(4)花园庄东地子卜辞(559片);(5) 圆体类(139片);(6)劣质体类(226片);(7)其他(12小宗,共计89片。其中刀卜辞22片、侯南类33片、屯西类11片,这里暂不包括近年山东济南大辛庄出土甲骨和2002年出土但未公布材料,其中有些材料为午组卜辞)。就甲骨文例而言,非王卜辞远不及王卜辞规范。非王卜辞内部有的带有自己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有些则呈现出较强的随意性。王卜辞有些经院式的特点,非王卜辞则显露出民间式的端倪。诸种非王卜辞一般都有各有的书写特点,其中子组、午组和花园庄东地子卜辞最有自己的特色。非王卜辞与王卜辞、非王卜辞内部各类之间有时也有一定的联系,如非王无名组与宾组、非王无名组与子组卜辞有共版现象,午组与组都有方耳鼎形的贞字,午组与宾组都有尖耳的贞字等。第三单元:殷墟甲骨文非占卜性文辞殷墟时期的书家在甲骨上面刻写文字,主要是用来配合贞人(占卜主持人),把占卜过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一类甲骨刻辞材料通常被称作“卜辞”。今所见的甲骨文绝大部分都是卜辞,不过也有少量甲骨刻辞是出于非占卜的目的,其中有的是为了训练写字,有的是用来专门记事。另外殷墟时期文字的书写主要还应该是用笔而不是刻刀,毛笔应是殷商时期主要的书写工具。在当时,以刀代笔和用毛笔蘸上朱或黑色墨料书写至少是并行不悖的两种表现形式,只是墨笔实物难以保存。今所见的笔书遗物甚少,出土甲骨上偶有零星墨迹依稀可寻,其中不少亦属非占卜目的所为。展示组1 甲骨署辞署辞是殷人在甲骨上刻写的与卜事有关的记事文辞。今知殷墟时期各组类甲骨上皆有署辞。甲骨署辞和同版上的甲骨卜辞都与占卜活动有关,但二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署辞是有关卜用甲骨贡纳、征取、整治和收存手续的记录;卜辞则是王室贵族日常占卜活动的记录。署辞所记录的事情是曾经发生过的;卜辞记录的主要是“问”,所记录的事情未必都要发生。在卜用甲骨上,卜辞是书写的主体,通常占据重要位置;署辞是从属的,通常刻写于较为偏僻的位置,如中甲、甲尾、甲桥、背甲、骨臼、骨面等处。展示1 中甲署辞中甲刻辞数量较少,流行的时间也很短,目前仅见三例。参考展品 1.屯南4516、2.合集19932、3.合集22043版(图片说明略)展示2 甲尾署辞甲尾署辞数量不多,见于组和何组卜甲,刻写于龟腹甲正面的右尾甲。参考展品 1.合集20036(图片说明略)展示3 甲桥署辞“甲桥”指龟腹甲中部两侧的外突部分,是连接龟腹甲、龟背甲的骨骼,这两部分被分离之后,甲桥常常保留下来。刻写在左右甲桥的署辞称为“甲桥署辞”。参考展品 1.合集6654(图片说明略)展示4 龟背甲署辞完整的龟背甲因为表面高低不平,不便书写,多从中部剖解为两半。刻写于背甲中缝边缘处的署辞,称为“背甲署辞”。参考展品 1.合集9274、2.合集17598(图片说明略)展示5 骨臼署辞署辞不仅可以刻写在龟甲上,也可刻写在卜骨上。刻写在骨臼部位的署辞称为“骨臼署辞”。参考展品1.合集564臼、2.合集5717臼)(图片说明略)展示6 骨面署辞卜骨上的署辞除了刻在骨臼处,另外还习见于骨面上。参考展品 1.屯南783(图片说明略)第四单元:殷墟刻辞甲骨的重要发掘殷墟刻辞甲骨有三次集中出土:一是1936年发现的YH127甲骨贮藏坑;二是1973年小屯南地的发掘;三是1991年花园庄东地H3甲骨坑的发掘。展示组1 YH127甲骨窖穴的发掘与研究1936年6月12日殷墟第十三次发掘中发现的YH127甲骨窖穴,形状规整,万余片甲骨集中堆放,是殷墟历次科学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出土刻辞甲骨17096片,其中卜甲17088片,卜骨8片,为甲骨文和殷商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在甲骨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YH127甲骨窖穴被人们称为“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档案库”、“殷人保存典册的府库”、“是甲骨学史上的一大奇迹”。1936年YH127甲骨窖穴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甲骨学研究的发展,这批弥足珍贵的甲骨文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参考展示1 YH127甲骨窖穴及人骨平面、剖面图YH127甲骨窖穴是YH117的底窖,时代最早,属武丁时期。在甲骨窖穴底,发现一拳曲而侧置压在甲骨上的人骨架。发掘者认为,此人架是与龟甲同时埋入的,可能是当时管理甲骨的人员。2 YH127甲骨窖穴发掘工作情形的平面、剖面示意图3 将YH127甲骨灰土层变为灰土柱照片4 潘悫先生致董作宾、李济、梁思永三先生信5 YH127甲骨下箱框拟悬空直下套灰土柱照片 因YH127甲骨灰土柱体积大,不能在野外短时间内剔剥清理完毕,故决定用特制的木箱下套甲骨灰土柱,将其运往南京,在室内继续进行清理工作。6 YH127甲骨钉箱盖前整理内部情形照片 照片中的考古工作者:右角李济、次高去寻、次李景聃、左角王湘,余为工人。7 将YH127甲骨向坑上运箱情形照片 此照片后的指挥者为考古专家石璋如先生。8 抬运YH127甲骨大箱的担架结构图(64人)9 抬YH127甲骨大箱已行至小屯村旁照片 在最后者为石璋如先生10 YH127甲骨大箱运至南京开箱盖情形照片11 胡厚宣与高去寻两位先生在昆明龙头村为YH127坑出土甲骨编号情形照片12 有关YH127出土甲骨的著录书籍(殷虚文字乙编、殷虚文字补遗、殷虚文字丙编等)13 1936年,考古工作者将YH127甲骨堆积层运至南京去掉箱框情形照片14 YH127甲骨密集叠压情形与特点15 YH127龟版密集叠压情形与特点照片此窖穴内甲骨排列不整齐,大块的与小块的,正面的与反面的,有字的与无字的,大字的与小字的,朱书的与墨书的,腹甲与背甲,彼此叠压,相互枕籍,由北而南,堆成斜坡形。16 在卜甲上发现朱书的简单文辞。殷虚文字丙编中的329、374、404等号龟甲上都有殷代贞卜者朱书的字迹。17 在卜甲上发现墨书的字迹殷虚文字乙编:13.0.816、13.0.829等号。18 同版龟甲上有涂朱涂墨的刻辞殷虚文字丙编:400版,肥字填朱,瘦字填墨。19 同版甲骨上有朱书和涂墨的刻辞,殷虚文字丙编:420号。由此可证,殷代已有书写用的毛笔和朱砂、墨等文具。20 在龟甲上契刻卜兆并在刻辞中涂朱涂墨,殷虚文字丙编358、359、368、427等号,为涂朱之例;402、492为涂墨之例。 由此而知殷代卜甲上的刻辞,当时不但记实,而且要求美观。21 改制的龟背甲,合集10615(正、反)等号,这是殷人将龟背甲改制成有孔的椭圆片(类似鞋底形),由此知道殷代先 民可能将甲骨穿成简册。22 发现了来自南方的特大龟甲其中一版最大龟甲为殷虚文字丙编184版,这版龟甲长44厘米,宽35厘米。据鉴定,它产于马来半岛,由此可知殷代卜用的龟甲有些来自南方(见陈列的仿制品)。这是甲骨文出土以来最大的龟版,学者称誉其为“武丁大龟”。部分场景复原展示组2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的发现。1972年12月下旬,一位年近六旬的小屯村民,因制作煤球需用黄土,便到村南路边的小沟取土,他从铁锹翻起的黄灰土中发现了几片有字的小卜骨,便将之送往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当时正值隆冬,不便发掘。1973年,考古所安阳队在小屯村南进行了七个多月的发掘,发现刻辞卜骨的13650片,这是建国以来发现甲骨最多的一次。这批刻辞甲骨,只有75片属于卜甲,其余全为卜骨,其中大版的、基本完整的有字卜骨,其中大版的、基本完整的有字卜骨100多版,时代主要属于康丁、武乙、文丁时期,后两王的卜辞有学者又称“历组卜辞”。卜辞内容也较丰富,为研究商代历史和甲骨文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资料。参考展示1 小屯南地H17甲骨出土情况2 小屯南地H24卜骨出土情况3 小屯南地H24卜骨出土情况4 小屯南地H50卜骨与伴出物出土情况5 小屯南地H50卜骨与人骨架出土情况6 小屯南地H50“易卦”卜甲7 关于“鸟星”的刻辞8 甲骨卜辞(屯南1116)9 甲骨卜辞(屯南751)10 甲骨卜辞(屯南726)11 甲骨卜辞(屯南2366)文革时期的小屯村展示组3 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1991年秋,为配合安阳的筑路工程,考古所安阳队组织人力在花园庄东地进行钻探和发掘。花园庄东地甲骨坑发现甲骨1583片,其中刻辞甲骨689片(卜骨5片、卜甲684片),以大版的卜甲为主,特别珍贵的是,完整的刻辞甲有300多版。这是自1936年H127坑及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之后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被评为199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花园庄东地H3所出甲骨卜辞,是清一色的“子卜辞”,是“子卜辞”的集中窖藏,这在殷墟甲骨发掘史上是仅见的。正因为如此,它对了解和研究殷代的“非王卜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 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2 花东H3第14层甲骨出土3 花东H3第15层甲骨出土情况4 花东H3整坑甲骨钉入木箱时的情况5 花园庄东地甲骨坑H3出土的刻辞整甲6 花园庄东地甲骨选例7 花东H3发掘者刘一曼等先生在剔除卜甲表面泥土1. 子的身份 花东卜辞的占卜主体是“子”,故学者们对子究系何人及其身份地位很感兴趣,现已提出如下几说。 李学勤先生在花园庄东地卜辞的“子”一文提出花园庄东地H3卜辞的“子”可推定为朝中大臣,其内涵较爵称的“子”要更广泛一些。花东前言认为子是族长,可能是羌甲(沃甲)之后这一支的宗子,且为朝中重臣。花东前言指出子地位高、权力大这一点,基本成为学界共识。但子是否羌甲之后,学界尚有不同意见,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杨升南先生提出“子”就是武丁子孝己,其证据主要有如下几点。(一)子有很大的权势,与妇好等重要人物来往密切,经济实力强,如祭祀妣庚曾卜用105头牛。(二)未见子祭祀父的记录,说明其父尚在世,即武丁。(三)花东卜辞常见祖甲、祖乙、妣庚一同受祭,从祭祀次序看他们当是阳甲、小乙与小乙配妣庚。朱凤瀚先生认为学术界现已公认花东卜辞中的子是商人贵族家庭内宗子之称,他据(一)花东卜辞卜祭上甲、大甲、大乙,(二)子与妇好关系,特别是“子以妇好”(花东37),(三)甲桥刻辞上记载的入贡者有商人强族等理由推断花东卜辞中的子在出身于王族的贵族中地位甚高,其行辈不低于时王武丁,是武丁较远亲的从父或从兄弟辈,且均应为再从或再从以上。2. 改革开放后的小屯村新貌3. 今日的小屯与殷墟第五单元:董作宾与殷墟甲骨展示组1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号平庐,字彦堂,1895年出生于南阳市宛城区长春街(现解放路)一个小店主家庭。少年时便博览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学说。1917年春,初步接触到甲骨文,开始研究中国考古学。1923年,董作宾经过努力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系读研究生,学习语言学、考古学、人种学和历史学,并担任民谣周刊编辑。 董作宾从北京大学研究所毕业后获史学硕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福州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之后,入傅斯年创办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28年,在董作宾的主持下,中央史语所对殷墟进行首次发掘,此后又先后15次参加安阳小屯村殷墟发掘。同时,他还参加山东城子崖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从1928年董作宾参加安阳殷墟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先后多次参加殷墟的系统发掘,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他也由此开始对甲骨文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和专著。他最早提出甲骨断代的10个标准,主持了殷代帝王世系年谱、殷先王称号、殷帝姓氏、出土物墓葬地段、异域地名、铭文所述人物、铭文语法结构、铭文表意标准、铭文书写形态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他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考古学家之一,一代甲骨学大师。他编著出版了殷墟文字甲编。抗日战争时期,他随历史语言研究所相继迁往长沙、桂林、昆明、南溪,并主持该所工作,继续研究殷代历法。1931年后,编著出版卜辞中所见之殷历。1945年又编著出版殷历谱,被誉为纪念碑式著作。1951年后,先后编著出版了西周年历谱和殷墟文字乙编。1. 1924年9月,北大国学门同人在三院译学馆原址合影2. 1936年董作宾在安阳发现杀人祭祀遗迹3.展示组2 发现了贞人建立了断代的基础:殷商甲骨卜辞中,卜下贞上的一个字,在甲骨学早期研究者(刘铁云至郭沫若)都不知其意义。大四版出土,董先生精研其文例,发现了贞人,解决了这个谜团。董先生自己称:言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藏桥架采购合同范本
- 草原承包合同行政协议
- 罐头出口采购合同范本
- 蓝牌货车转让合同范本
- 签购房合同时补充协议
- 财产租赁协议合同范本
- 联合体协议算不算合同
- 网络服务交易合同范本
- 赠与买卖房屋合同范本
- 聘用保安劳务合同范本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试卷(含答案)
- 耕地安全利用技术培训课件
- 2025年政务服务办事员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题库50题(含答案)
- 2025年中心血站护理岗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烟气自动监测培训课件
- 基于硫化氢法1.5万吨年产量的二甲基亚砜生产工艺设计【论文】
- 英语·第五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Unit3 Sales and Promotion
- 2025至2030年中国果胶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市场调研表-健康行业
- 2025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估验收标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