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30年:观察与思考_第1页
中国民营经济30年:观察与思考_第2页
中国民营经济30年:观察与思考_第3页
中国民营经济30年:观察与思考_第4页
中国民营经济30年:观察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中国民营经济年观察与思考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个体企业家以最为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磅礴澎湃的全情投入所铸就的民营经济,30年播种,30年耕耘,30年成长,为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谱写了一曲华美的乐章。本文试图讨论民营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巨变的主要贡献。一、大改革大开放带来大变化0年弹指一挥间。这30年的变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所未曾有过的辉煌。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历史性转折。1中国的经济实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只有3645亿元,而XX年上升至万亿元,年均增长,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仅为3。近30年来,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位跃居第4位;XX年GDP相当于美国的、日本的,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上升到XX年的6。人均GDP以年均的速度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XX年人均GDP达到万元约合200美元,增长了近42倍,从而使由改革前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上升2/9到74。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国家财力伴随经济高增长而迅速增强。1979XX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1132亿元,1985年和1993年各翻了一番,1999年跨上了1万亿元台阶,XX年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XX年达到5122亿元。LOCALHOST现在每周的财政收入比1978年全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财政家底愈发厚实,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质和国民健康水平都明显提高。近30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4倍,企业则为零。其后,个体经济迅猛发展,1979年就增加了1倍,1980年达到81万人,1981年猛增到227万人。19781997年20年间,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251万户,年均增长率;从业人员猛增到44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2;注册资本金为27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创造产值453亿元,年均增长30。中共十二大政府报告明确提出,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在这一制度背景下,个体经济发展搭上了顺风车,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1992年以后,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鼓舞,19931995年,个体经济的户数和从业人员的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注册资本金的增长率更在4050。1999年以后,个体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从2000年起,个体经济的户数和从业人员连3/9续出现负增长。1978XX年,个体经济的户数年均增长率为,从业人员年均增长率为,注册资本金年均增长率为。XX年,个体工商户总户数万户,注册资本总额亿元,税收总额亿元。邓小平“南巡讲话”是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拐点。从1992年春邓小平巡视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胜利召开,这是中国改革史上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10年。在这10年里,私营企业驶入了快车道,并真正融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与其他经济成分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中的亮点,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成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依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22002年,私营企业的户数从14万户增加到万户,增长了倍,年均增长33;注册资本金从221亿元增加到亿元,增长了112倍,年均增长60;实现产值由205亿元增加到1538亿元,增长了倍,年均增长54;工商税收从亿元增加到亿元,增长了208倍,年均增长;从业人员由232万人猛增到万人,增长了近15倍。私营经济是增长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贡献力的经济群体。私营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1989年以来,私营经4/9济各项发展指标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在户数方面,1989年仅有9万户,XX年接近500万户,是1989年的55倍;在从业人员方面,1989年为164万人,XX年高达686万人,增长40余倍;在注册资金方面,1989XX年间一直保持高增长,1989年只有84亿元,XX年高达7029亿元,增长95倍多;在产值方面,1989年为97亿元,XX年达到亿元,18年间增长了328倍;在营业额方面,1989年为39亿元,XX年高达3959亿元,是1989年的896倍;在零售额方面,1989年为34亿元,XX年已达到亿元,是1989年的520倍。XX年,私营企业总数521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企业群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从2002年的490亿元增加到XX年的000亿元,5年增长了7倍,年均增长52;税收总额475亿元,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事实已充分表明,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营经济促进了区域经济大发展。在这30年里,温州、义乌和东莞人民创造了“既充满了哲理意味又散发着浓郁的诗意美感”的成绩单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对温州累计投资仅亿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温州现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57家,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532家,超5亿元企业59家,超10亿元企业31家;拥有中国驰名商5/9标58个,中国500强企业16家。197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从亿元增长到145亿元,增长161倍,年均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38元提高到2862元,年均增长;财政收入从亿元提高到亿元,增长216倍,年均增长。居民人均储蓄从8元提高到2000元;全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从亿元增加到376亿元,增长1885倍;拥有民间资金0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贫穷落后的义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跃升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1978XX年,地区生产总值由亿元增加到410亿元,增长319倍,年均增幅22;财政收入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约22。从简陋的马路市场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现拥有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近6万个,经营着世界80以上的小商品,年成交量460多亿元。假如在每个商位前停留3分钟,每天工作8个小时,将义乌的小商品商位浏览一遍需要一年的时间。从偏远的内陆城关镇崛起为国际性商贸城市;从温饱不足的贫困生活转变为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改革开放的30年东莞经济总量增长了120倍,财政收入增长了440多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7倍,人均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均位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之首。民营经济是伟大复兴的希望。30年前,民营企业的分6/9量微乎其微。1978年包括集体企业在内,国有经济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95。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明显增加。以工业为例,XX年11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951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约为58。在国民经济中,民营经济的比重从1993年的25增加到XX年的88,而国有企业的比重则从1993年的75减少到XX年的。民营经济比重15年增加63。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这一切,主要源于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事实证明,没有民营经济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变。只有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够繁荣中国,才能够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回望30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光辉历程,我们看到它已经为中国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升起在世界的东方。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畅想的那样“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三、结论与思考7/9揆情度理,鉴往知来。30年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发展,有许多的深刻教训和宝贵经验,需要我们认真地汲取。1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温州、义乌、江阴和东莞,这些具有中国改革开放风向标意义的地方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富强,在于这个民族情感的巨大张力,在于不甘沉沦的不懈追求,在于民族智慧的扩张和乘势挑战机遇。那些始终扮演着穿行于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隧道排头兵角色的民营企业家们,无一不是机遇的发现者、困难的挑战者、创新的产权人。抓住发展机遇,以自觉革命促进事业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永远的第一要务。历史给予每一个地域腾飞的机遇都是稍纵即逝的,只有抓住并能自觉自我拓展的智者,秉承“不管东南西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的理念,才能取得成功。“杀出一条血路来”就是深圳改革、创新、发展、成功的真实写照。东莞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却创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民办特区。义乌人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持续8/9推进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催生城市化,拓展为国际化,创造出了“无中生有、有中生奇、无奇不有”的义乌奇观。进一步加强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制化,使更多的人成为更加富有的有产者。30年来,广大创业者更多地是在提心吊胆着个人财富增长后将会怎样中踽踽前行的。个人财富增长最快的时候,都是对其财产相对比较放心的时候。今后的改革开放应更加注重发展契约经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成为法制经济。若让社会财富充分涌流,必须强化良性的社会正面激励,减轻社会和创业者所得的税收负担,让勤劳者更富有,让更多的有志之士成为更加富有的有产者。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既要依靠政府又不能依赖政府,更不能搞官商勾结。而是要走进市场,开拓市场,以公平竞争在市场中取胜。对于政府而言,既要当好守夜人,更要当好铺路人,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参考文献1刘铮,周英峰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N人民政协报,XX10一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