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中学课堂教学论文中学课堂的常态与变态在后现代主义的天空,高举创新的旗帜,借现代科技之东风,课堂教学改革可谓如火如荼,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等,品种齐全;对话式、活动式、讨论式、改编式等,样式丰富。甚至,有一些地方还将一些“创新”经验规定下来,如“一节课,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能多于15分钟”“一节课提问不能少于20次”等。冷静地考虑一下,就会发现,这一切热闹都局限在课堂教学形式的高端。眼前的现实是,只要贴上“创新”的标签就不能质疑。创新的兴奋已经使人们不再考虑课堂教学的基本是什么,我们违背了没有譬如课堂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有什么特性,元素之间是怎么互相影响的,课堂上有没有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认真考虑一下这几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可悲的现实对课堂形式这一高端的热情乃至痴迷,已经使我们迷失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堂改革已经到要重归本原,到了对课堂元素的特点进行清醒认识的时刻。课堂的基本元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中,三者的情况千变万化,从而使具体的课堂行为千变万化。然而,在千变万化中,高效原则应该永远不变。为实2/5现高效,则必须要求课堂各要素扬长避短,各尽其能。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承载的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桥梁。知识有陈述性知识、习得性知识等。习得性知识主要靠动手掌握,习得性知识一般要在掌握了相应的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之上。陈述性知识越丰厚,习得的效率就越高。教材知识主要是陈述性知识。这些知识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每一点知识的认知都是一个异常漫长的过程,人类对许多知识的认知往往是从艰难到简易,一旦被认知则可以通过接受学习十分便捷地被掌握。马克思说“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一个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1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天才的数学家们经过了长期的摸索。牛顿也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我将这个巨人理解为历史上所有曾经贡献知识的人。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我们之所以能够比前人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感谢前人曾经将越来越多的知识简单化。我们现在通常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辛苦钻研。像对宇宙的认识,从“神创说”到“地心说”,历时从人类产生到哥白尼,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是几百年,从“日心说”到“爆炸说”又是几百年,然而,现在,读宇宙的未来,不需要一个小时,即使是读时间简史,也用不了一天的3/5时间。到目前为止,这些陈述性知识就集中在教材中,这就是教材为什么对我们而言不可忽视的价值。然而,现在,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已经使人们不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这此陈述性知识了。单调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人们已经觉得腻味了,他们希望中学生乃至小学直接拥有“创新”的能力。目前,从小学到中学都盛行“研究”“习得”“探究”“创新”,我们一点也不考虑空中楼阁虽美,仅仅建立在虚幻中就足够了吗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生”乃后生之意,学乃是对知识有需求。学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特点是知识的相对缺乏和对知识的渴望。所以,作为学生应该有学习的主动性,他们主要是接受知识,为以后的创新作准备,而不是像当今的许多课堂,力主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试想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可以“创新”了,艰苦的积累知识还有什么用有些专家堂而皇之地高讲“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探索出5分,胜过教师传授给他10分。”我认为这个“510”的结论就像它的表象一样荒谬。我相信的是,甲学生的知识储备高出乙学生很多的话,他的“创新”能力也会高出乙学生很多,而不会是相反。“教师”是有能力从事教学工作的掌握了足够专业知识的人。教师的基本特点是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4/5传授能力。“教师”二字,“师”是尊称;被称为“师”的前提是你在某陈述性知识上有优势。“教”偏重于指教师应该有帮助学生掌握习得性知识的能力。师范院校的大门口写得很清楚学深为师,品正为范。丰厚的知识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特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近景保障;端正的师德影响着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是教学活动成败的远景保障,是为传授知识服务的。虽然,教师有组织课堂、激励学生等许多任务,最终仍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重。现在,许多“创新”课堂都提倡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探究是正确的,然而,也有不少人打着“创新”的口号否定教师的讲授,甚至否定教师的主导性,就大错而特错了。我认为,在中学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吸取知识,教师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能力,这是常态。教师知道,就是不说,然后看着学生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