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留 侯 论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注】花褪残红:残花凋谢。天涯:指极远的地方。笑渐不闻声渐悄:墙外行人已渐渐听不到墙里荡秋千的女子的笑语欢声了。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的女子。恼:引起烦恼。【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晚春的感怀之作。上阕写暮春自然风光,春去夏来,自然界发生了许多变化。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对暮春景色的描述,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下阕写春游途中的见闻和感想: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心,也引起少年的烦恼。“多情却被无情恼”,寄寓着作者自己的失意。探寻背景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应举,主考官欧阳修见其文,“惊喜以为异人”,疑是自己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嫌抑置第二。拆封看名,当时就说此人“当是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进士及第后因母丧回蜀。服孝三年,又赴京应制举。此留侯论是嘉祐六年(1061)正月作者应制科时所上“进论”之一。是苏轼的早期作品。文体知识史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记叙和评价的一类文体。可以全面评述,也可以抓住一方面联系现实。作者轶事苏轼生前,其散文就广为流传。他死后,著作虽因其政治上属于“元祐党人”而一度遭禁毁,但至南宋高宗时,苏文又大为盛行。陆游说:“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 亦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莱羹。”(老学庵笔记卷八)到孝宗时,更形成“人传元祐之学,家有眉山之书”的盛况(宋赠苏文忠公太师制)。明代茅坤编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包括了三苏文钞,也是士人们争相诵习的重要选本。苏轼的随笔小品为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等所师法,以实践其“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在清代袁枚、郑板桥的散文中也可感受到苏轼的影响。字音挟持(xi)圯上受书(y)刀锯鼎镬(hu) 虽有贲、育(bn)孺子(r) 称其志气(chn)诛戮(l) 善处乎祸福之间(ch)社稷(j) 讥诮(qio)鲜腆(xin)(tin)辨形组词 解释加点的词语必有过人之节:操守。匹夫见辱:被。肉袒牵羊以逆:迎。其君能下人:谦逊对待。非有平生之素:交情。养其全锋:保持。此其所以为子房欤:的原因。一、初步感知通假字卒然临之而不惊通“猝”,_突然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通“现”_,显现古今异义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古义:怀有的抱负。今义: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千金之子古义:富贵人家。今义: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其身之可爱古义:值得爱惜。今义: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其君能下人古义: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今义:仆人。一词多义过怪其所以而之词类活用其君能下人:名词用作动词,谦逊对待。臣妾于吴者:名词用作动词,做臣妾,即做奴仆。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使动用法,使惊惧,使发怒。这两个都是使动用法。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使动用法,使受摧折。文言句式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判断句。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判断句。勾践之困于会稽:被动句兼状语后置句。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状语后置句。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状语后置句。而命以仆妾之役:状语后置句。翻译下列句子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译文:_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译文:_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译文:_答案:天下有一种大勇的人,能面临突然而来的意外事件不慌乱,无缘由的侮辱施加于身而不恼怒。但是,又怎么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高人有意考验他呢?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名句默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二、深层探究文中蕴含着关于张良成功原因的不同观点,你能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来谈谈吗?_答案:作者认为张良成功在于他能“忍”,而前人认为张良成功在于他得到了一本神奇的书。文章在评论张良时写到荆轲、聂政、郑伯、勾践、秦皇、项籍、高祖等历史人物,分别有什么作用?_答案:写这些人物,都是为了衬托张良。第二段写荆轲、聂政是正面衬托,写出张良当初的鲁莽不忍。第三段写郑伯肉袒牵羊和勾践卧薪尝胆,是引“忍而成事者”作衬,从正面衬托“子房之能忍,见其为天下勇”。第四段写秦皇、项籍是反衬张良的能忍。第五段写高祖是先正面后反面衬托张良的能忍。阅读课文,试分析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的独到见解?_答案:(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指出黄石公并非“鬼怪”,而是人,是“秦之世有隐君子者”,从人事上对“受书于圯上”加以合乎情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神怪论”。(2)“且其意不在书。”“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司马迁及其后的众多学者,大多认为黄石公意在授书,即传授太公兵法,张良熟读兵法,才能“运筹帷幄”,佐高祖以平定天下;苏轼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黄石公的目的是使张良能“忍”。(3)“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一般都认为张良主要是为刘邦出谋划策,辅佐刘邦得天下,而苏轼则认为是张良教会了刘邦“能忍”才取得了天下。三、整体鉴赏本文“对比衬托,烘云托月”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对比,是互相比较,通过比较,各自的特点就会显得更鲜明。衬托,是一方衬托另一方,效果是使被衬托一方的特征更加突出。一般来说,衬托的一方是陪衬,是次要的,被衬托的一方是主要的。常言道“烘云托月”“好花还要绿叶衬”,说的就是衬托。苏轼的散文,是善于使用这种方法的。本文第一段,不能忍的豪杰之士和能忍的豪杰之士并比而出,是对比,而且也带有“反衬”的性质。第三段写郑伯肉袒牵羊和勾践卧薪尝胆,是以隐忍而成事者作衬,从正面衬托“子房之能忍,见其为天下勇”。这是正衬。第四段首句“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这是反衬。第五段以子房状貌乃如妇人女子,反衬子房能忍而大勇以及志气非凡的大丈夫气概,表明不能以貌取人,这是反衬手法的作用。结构图解中心主旨本文论述了张良的忍。通过击秦帝、受兵书、教高祖三件事来论证张良“忍”的作用和意义。写作特色(1)从小角度写大人物。(2)抓住一点论述,不及其余,深刻有力。(3)运用了例证、引证、比较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手法。鲜明生动,中心突出。 一、基础知识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B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C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D以待子不时之须解析:选C。A.“见”通“现”。B.“卒”通“猝”。D.“须”通“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忍小忿而就大谋忿:怒气B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安:怎么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方:正D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特:特别解析:选D。特:副词,特意,特地。下列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此其所挟持者甚大B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C千金之子D其身之可爱解析:选B。A.古义:怀有的报负。今义: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C.古义:富贵人家。今义: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D.古义:值得爱惜。今义: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下列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译文:张子房却不忍心发怒,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B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译文:心中埋藏着报仇的大志,却不肯向人低头,这是普通人的刚强。C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译文:他如果能经受得住,然后才可以成就大业。所以说:“这年轻人是可以调教的。”D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译文: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解析:选A。应翻译为:张子房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发泄心中怒气。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见:通“现”,显现B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C忍小忿而就大谋 就:成就,完成D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保全解析:选D。全:成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B臣妾于吴者C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D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解析:选D。形容词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B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而逞于一击之间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D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解析:选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表修饰/表转折;B.介词,从/介词,在;D.用/与“为”连用,认为。下列句中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A勾践之困于会稽B而命以仆妾之役C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D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解析:选C。C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其余为状语后置。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译文:_(2)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译文:_答案:(1)那时候,张良虽然侥幸没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真是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不会死在盗贼手里,为什么呢?(2)桥上那位老人,认为张良才能有余,担心他度量不足,所以狠狠地挫伤他那种年轻人的锐气,使他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公弼传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为人仁恕,故严而不残。(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县大耸耸:震惊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C甲不能戢士 戢:约束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解析:选B。根据原文第一段“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的语境可知,“易”理解为“更换”不当,应为“轻视”。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公戒而舍之公禁之,民不敢犯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ABC D解析:选D。是说陈公弼破除迷信,是说陈公弼训练民众,抵抗盗贼,取得很大成效。据此,可以排除A、B、C三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解析:选C。C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一句“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可知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译文:_(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译文:_(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译文:_解析:“勒”“持满”“贷”“流”容易翻译错误,也是主要得分点。答案:(1)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2)(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3)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让他们看守仓库。【参考译文】陈公弼名为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考中进士。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与几个显贵的人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干奸邪的事,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公弼收捕惩治他,依法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震惊。后来(陈公弼)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弼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弼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弼警告后,赦免了他。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公弼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盗贼起事,陈公弼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弼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周围的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在山南大振。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弼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士兵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弼不答应,只处置了有凶暴行为的十几人,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自己的罪。淮南发生饥荒,安抚使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能履行职责,王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花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制剂及医用制品灭菌工作业指导书
- 幼儿园教师聘用与儿童成长跟踪服务合同
- 大数据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绢纺精炼操作工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铋黄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多模态交互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汽轮机部套装配调试工作业指导书
- 轻冶料浆配料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农作物植保员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医院人文培训课件
- 《凿岩及其机具》课件
- 提高酒店公共区域虫害防控培训
- 校园绿化养护投标方案
- 北京电视台招聘考试真题
- 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中国专家共识
- 智能硬件与系统
- 体育馆钢结构施工方案
- 电子硬件工程师入职图解手册
- 教师节主题班会课件PPT
- 新高三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共28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