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7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7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7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7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7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对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赏析】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最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思考】这首诗的第二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一、字音辨识单音字 骁(xio)腾崇(chn)光多音字 宛横薄 葛二、字形辨认 三、词语释义锋棱:锋利而有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竹批:像刀削的竹竿。无空阔:视空阔如无物。骁腾:壮健,快捷。恨费声:因恨而连声嘶鸣。芜已平:田园里的草与野地里的草连成了一片。袅袅:形容风轻微柔和。崇光:高处的光彩。霏霏:弥漫、飘散的样子。四、名句默写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走近作者(1)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2)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和樊南文集补编。(3)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写作背景(1)房兵曹胡马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漫游齐鲁后回洛阳时所作。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这首诗不但以非凡的气势描绘了马的外形和神态,更凭借丰厚的象征内涵寄寓着诗人的理想、情操与精神,使“灵”与“肉”在象征中升华,完美结合,可谓咏马诗篇中的佼佼者。(2)蝉李商隐生活的时代,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乱政,朝臣结成宗派,当时形成了牛李两党,互相排挤。李商隐最初受到牛僧孺一派的令狐楚赏识,中进士之后又成了李德裕一派的王茂元的女婿。因为两头不讨好,所以无论在哪一派得势时,都不可能重用他,他也就一直没有担任过重要的官职,而是长期在外地作幕僚,虽然满腹诗书,才华盖世,也只能是深受压抑。蝉这首诗写于开成三年(838),当时李商隐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任书记。在诗中,李商隐借蝉的形象自喻,写出了自己寄人篱下的压抑之感,又抒发了空作不平之鸣、无人同情的悲哀。(3)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七年(1084),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作者对海棠的这种热爱,是和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的。借花喻人,苏东坡对海棠花倾注了极大的感情,为此,他写了这首诗,以寄寓情怀。相关知识所谓“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比较典型的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花冷落孤傲的形象,抒发自己寂寞愁苦的内心和董道不豫的操守。其他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黄巢的菊花和于谦的石灰吟皆属此类。房兵曹胡马前两联是如何刻画马的形象的?【点拨】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作者写马的骨相和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颔联两句“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了诗人的匠心。如何理解“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两句诗的含意?【点拨】这两句诗,把诗人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碧绿的树叶,并不为它的嘶叫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碧本无联系,可是作者却怪树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蝉,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但从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蝉本可以依托荫庇而绿叶却无情,又是有理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这两句诗为什么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点拨】“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巧”在诗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的写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隐含顾影自怜的意思。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唐委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诗人豁达、洒脱的胸襟。在房兵曹胡马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点拨】这首诗看似写马,实是借马写人,借马抒志,即借“马”这一象征性的“肉体”寄寓诗人的心志,使诗歌主旨升华。骏马的完美形象,正是伟岸勇健的边塞壮士的象征,也是保家卫国的戍边栋梁的映照,更是积极进取、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的含蓄流露。这里寄寓着诗人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的美好愿望,更是自己积极用事心情的写照。作者借“马”这一雄健英武的形象来抒发他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胸怀,于咏马之中表现出自己的情与志。他要借写胡马的品格,表达对朋友的期望,更表达自己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蝉的末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加以分析。【点拨】诗的末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用拟人手法来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结合起来,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诗人自己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命运相似的薄宦,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古代的咏蝉诗比较多,你能举出实例并加以赏析吗?【各抒己见】A认为: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先写蝉的形貌和生活习性。接着写它的居处和声音。后两句是托物寓意的点睛之笔,阐释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立身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短短的二十个字,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事理相通,物我一体。堪称佳作。B认为:C认为:一、写法归纳咏物抒怀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蝉这首诗表面是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被誉为“追魂之笔”,语出愤激却运思高妙、耐人寻味。后面就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足见其感情的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二、技法指导咏物抒怀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写“咏物抒情”的作文,对所咏的“物”,要具体描绘它的形象;对于所抒的“怀”,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物”与“怀”的和谐统一是这类文章的写作重点。写景状物要生动细腻。咏物抒怀类文章少不了写景状物,因为任何感情都是来自对个体景致细节的感受,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因此在写作中要聚焦在景与物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景与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情景交融要和谐统一。咏物抒怀类文章主观色彩非常浓厚,它以抒写人对自然、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所写景物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感情与感受,使得景与情达到完美的统一。常见的方法是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这些看法和议论,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思想意义更有深度。表现手法要灵活多样。在写景状物和表达感悟方面,咏物抒怀类文章对表现手法的运用显得尤为突出。灵活地运用有助于使景、物、情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主题。三、随堂练笔请从花类植物中选一种,或者另选一种你最熟悉的花,展开联想,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四、他山之石独自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迎着嬉闹着的和煦的风,猛地一抬头,我看到了你,灿烂的微笑时刻向着焦躁的太阳。金灿灿的脸时刻映衬着阳光,一阵阵清香在微风的吹拂下送到了我的身旁,你在那一簇簇花的中间显得那样的秀美,无论何时你的微笑时刻向着最明亮的地方,从来没有向风雨低头,一旦天晴,你依旧会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你是乐观的!一、课内素材开发心忧家国的杜甫他从泥泞的岁月中走来,一颗火热的心,躺在冷冷的月牙里,终因它的温度让他也渐渐冰冷。他默默渴望汹涌的大海会溅起撼动天地的长歌。他慷慨激昂的情,熊熊燃烧的心。沸腾的生命化为一柄铁迹斑斑的利箭,射向晚唐的腥风血雨中。风也潇潇雨也潇潇,路也迢迢道也迢迢,他循着清脆得更声,避开世俗的纷争,走进那个流芳万世的草堂,悠然地穿过沧桑迷茫的岁月,悄悄冷凝成一轮雪中的皓月。生命凋零,名垂青史,在盛唐诗人的璀璨星空中,杜甫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担当责任”“肩膀”“与你为邻”“生命”“道德”“绿叶对根的情谊”等相关的话题作文写作中。【类文示例】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二、课外素材储备网上炫富一则官二代公务员不用上班照领工资,买奢侈品,纳税人伤不起!的网帖昨日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上疯狂传播,网帖直指(浙江)台州市三门县药监局局长的儿媳“微博炫富”,随即引发大量网友的批评和质疑。随后,三门县药监局局长向记者确认网友小Y_Y正是他的儿媳,网上爆出的诸多奢侈用品也确为儿媳所有,但费用大都由其娘家提供。同时,三门县委宣传部和三门县人事局证实网友小Y_Y的老公并非公务员,也不存在吃空饷的情况。三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称张益是独生女,娘家的家底丰厚,一年至少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平时对张益宠爱有加,张益婚后的生活费用也大都由其母亲提供,而其本人和章盛松的收入根本不可能满足张益的消费需求。由于父母溺爱,张益从小就养成了虚荣性格和大手大脚生活方式。在微博上所晒图片系其虚荣性格所致。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虚荣”“和谐”和“正确的价值观”等有关话题的写作中。【类文示例】或许,上帝给了我们什么就应该尊重什么。俗话说:“名和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虚荣亦是代替不了诚实与质朴,如果一个人生得丑不堪言,即使他穿的再怎么华丽,打扮的再怎么细致,那他脂粉下的面容依旧是奇丑无比。虚荣如同一张戴在脸上的人皮面具,个人的喜怒哀乐统统被那么一层薄薄的面具压制在黑暗里无法释放,因此,越是虚荣的人,其内心深处就愈黑暗与痛楚。不要羡慕他人的笑脸与高贵,要知道笑脸的背后,或许是一堆丑陋的白骨,高贵的背后或许是机关重重;不要嫉妒他人的鲜花和掌声,要知道他们身后的辛勤和汗水才是快乐的源泉。世上没有免费的虚荣供世人消遣,唯一有的只是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辉煌成果。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房兵曹胡马 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胡马的形象。答:答案:本诗生动地描画了一匹气势不凡的骏马的形象。首联写其出身、形貌不凡;颔联写其矫健敏捷;颈联写其忠诚勇猛。前人说此诗是“为自己写照”(读杜心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答案:同意。此诗咏马,前半写其形,后半写其神,看似写马,实是写人,它也像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杜甫正是通过对马的称颂来抒发对人的赞美之情,同时托物言志,借对忠诚勇猛、“所向无空阔”的骏马的歌颂来表达自己“万里可横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意。答:答案:含意: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心情。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答案: 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暗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自己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二、语言运用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有的句子内部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答: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_;_。答案: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一、基础考查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批:削B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嘶鸣C东风袅袅泛崇光 泛:众多D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客思:客中游子的思绪解析:选C。泛:摇动。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寻改朗州司马B无人不道看花回C桃花净尽菜花开 D前度刘郎今又来解析:选A。A项,寻,今义指“寻找”,古义指“顷刻、不久”。下列各诗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本以高难饱 B五更疏欲断C故烧高烛照红妆 D东风袅袅泛崇光解析:选D。A、B、C三项都是省略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对下列诗句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这匹马所向无前,危难时可以生命相托。B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自己因官小而四处漂泊,田园将荒芜怎么不归去呢?C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海棠花,被东风吹着有些微微摆动,在月光下光彩摇动,香雾笼罩。D百啭千声随意移画眉鸟鸣声婉转悦耳,行人随处可听。解析:选D。D项,“随意移”是说画眉鸟在飞翔,鸣声也随之转移。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刘方平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注】。【注】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诗第一句中的“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B韩诗的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的欣喜一扫遗憾之情。C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的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D“白雪却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与“雪却输梅一段香”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选B。B项,句中的“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的描绘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答案:韩诗写春雪嫌花开得太晚,所以化作飞花,在庭中树间飞舞;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刘诗写春雪被春风挟带着在空中盘旋;春天已经来临,突如其来的春雪在富贵人眼中似花,却夹杂着作者的嗔怪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注】,为尽天山行路难。【注】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解析:选B。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作者情感、理解诗句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从早到晚,骢马不停向前,颔联以夸张的手法突出骢马日行千里、飞奔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认为其定能不惧艰难,纵横驰骋,横行关塞,肩负起守边保疆的重任;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牡丹 薛涛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去年与牡丹的相聚落笔,把人世间的深情浓缩在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B颔联中“巫峡散”承上句的“怨别离”,拈来巫山云雨的故事,给人、花之恋抹上梦幻的色彩。C颔联中“武陵期”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的故事,用典新颖别致。D颈联以“馨香”“不语”刻画牡丹形象,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解析:选A。A项,首联是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久别不见的愁怨之情。去年暮春牡丹凋零之时,诗人泪湿红笺诉离情。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诗人在失望中与牡丹不期而遇,更感重逢的喜悦。心有灵犀的相知之情。人花相顾无言,但彼此心心相印。情意绵绵的相思之情。希望能陪伴在牡丹的身边,互诉相思之情。三、语言表达今年3月,央视记者分三次把100封平信投入邮筒,以此对我国的平信邮递情况作一次调查。下面的表格是调查的结果,读后回答问题。平信类型寄发数量收到数量收到率寄发时间收到时间法定时间寄发直辖市、省会城市342882.35%3月1日3月9日36天寄发省级以下城市251352%3月2日3月16日59天寄发乡村镇地区332266. 67%3月12日4月6日815天寄发国外部分城市8450%3月12日4月7日未规定(1)此表反映了我国平信邮递怎样的现状。答:(2)我国邮政法规定,邮政企业对平常邮件(包括平信)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这条法规合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答:答案:(1)三成左右的平信在邮递中丢失,且大部分信件的送达时间超过了法定时间。(2)略(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内容合理。诗人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你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因为,每一汪水塘都有海洋的气息,_,_,_。答案:(示例)每一棵绿树都有森林的苍翠每一片白云都有天空的回忆每一片花瓣都有百花的芳香每一滴雨滴都有云朵的味道每一颗砂砾都有大地的性格每一颗星星都有宇宙的奥秘(任选三个)草堂诗魂 曾毓琳一个略带着凉意的早晨,我踏入了杜甫草堂。视线所及尽是清朝风格的建筑,园林是独特的古典“混合式”。玲珑的园境,遍地皆为美景,纪念建筑物不仅繁多,而且太过富丽堂皇。可以说,除了茅屋那一小块地方外,现在的杜甫草堂都不是杜甫当年生活时所有的。像气度非凡的诗史堂、大廨、工部祠之类的建筑,绝非历史的遗存。无中生有的东西,哪能获得我的喜欢。好在还有茅屋!虽然我也明白现在我所看到的茅屋,并不是杜甫生前真正住过的茅屋,它只是后人戏剧性的摹拟,而真正的茅屋早已在时光的流逝中荡然无存了。至于茅屋附近栽种的芭蕉,更是让人哑然失笑。我想,这芭蕉一定是哪位多事之徒闲暇中植下的。愁肠百结的杜甫,怎么可能在他的茅屋前一边牵挂着国家的安危,一边饶有兴致地欣赏柔美肥厚的芭蕉呢?好在现在的茅屋里没有居住着一千多年前的杜甫了,否则深秋的夜雨打在芭蕉叶上,那一声声、那一夜夜,还能让这位一生不顺的诗人安然入睡吗?只有茅屋才能栖息杜甫饱经风霜的灵魂啊!杜甫草堂前有一条河,自西向东流过,河两岸长满了高大的梧桐和楠木,河水在暗绿色的阴影里缓缓地画了个弧,然后一路流过。这就是充满诗意的浣花溪了。杜甫在诗里多次写到浣花溪,当然他那时的浣花溪并不像今天这么苗条、瘦小,而是河深水阔,足以“门泊东吴万里船”。因为年代久远,处于成都城市中心的河流难免被淤塞,导致河面日益狭窄,水位剧降,所幸的是沿岸绮丽风光依旧,身材曼妙的成都美女至今仍是浣花溪畔的一道景观。“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这是当年杜甫来到成都写下的一首诗,主题就是为他将要修建的草堂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这个地方最终选择在了风景殊胜的浣花溪畔,这是浣花溪的幸运,也是杜甫的幸运。唐朝时的成都城市规模哪会有今日之庞大啊?当时的浣花溪地处郊外,而非现在的市区内,也许只有浣花溪这种远离尘嚣和车马的郊外,才能平静一颗曾经沧海的苦难的心。此后,浣花溪便不断以变换多姿的形象和细节出现在杜甫的诗里,这条颇具灵性的河,给杜甫带来了安静、幽雅和灵感,“万里桥西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