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马钧传把握文章内容,积累文言词语,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了解传主马钧的人生经历及主要成就,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体会本文作为史外传的特点,学习传记洞察人物世界的独特方式与表达技巧。傅玄(217278),字休奕,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三国魏末到晋初时的思想家。少年时家境贫困,后来做官至散骑常侍,受封为子爵。他学问渊博,精通音乐,文章也写得很好。他曾撰写一部傅子,是讨论当时学术思想和政治制度的著作。傅子现已失传。其内容在古书中常被引用,因而保留了一些片段。马钧传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九杜夔传(裴松之注),是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这篇传记记载了一位古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反映了作者对善于创造发明的科技人物的同情,对那些只说空话、不重视科学实践的豪门贵族的批判。关于马钧的生平,陈寿的三国志中没有专传,只是裴松之在三国志杜夔传的注文中引用了这篇文章,成为马钧生平的珍贵资料。这篇传记的突出特点有两个:一是夹叙夹议,凸现人物形象;二是类比手法的运用。文章中不但有传主在科学技术多方面革新和创造的记叙,而且有作者对传主不受重视,不为世用的叹惜。叙述与议论两者结合使用,使传主的形象具体感人。一、一词多义(1)发(2)服(3)设(4)乃二、词类活用天下之名巧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技术高超的人乃思绫机之变动词活用为名词,变化其后有人上百戏者名词活用为动词,进献以机鼓轮名词活用为动词,转动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缺少虽圣人之明尽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明智三、古今异义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古义:在一身之内。今义:与“抽象”相对。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古义:事物的规律。今义:“物理学”的简称。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古义:制造的。今义:书籍文章的撰写人。夫同情者相妒古义:爱情同属一个人。今义:对别人的遭遇表示理解,怜悯。同事者相害古义:工作同属一件事。今义:一起工作的人。中人所不能免也古义:一般人。今义:交易时的中间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古义:考察试验。今义: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等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良可恨也古义:可惜。今义:怨恨。四、特殊句式乃皆易以十二蹑介词结构后置句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宾语前置句其功百倍于常介词结构后置句帝以问先生:“可动否?”省略句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判断句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判断句闻贤不试以事介词结构后置句马钧性格、家境如何?世人知其巧和服其巧的各是什么发明?我的理解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早年生活贫困,因此使他受尽了生活的折磨,根本没有太多的读书机会。后来虽然在魏国朝廷里担任一个小小的职务,但生活仍然很困难,大官们都瞧不起他。可是一向具有志气的马钧,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所幸他的一双手非常灵巧,并且在工作中开拓了他的知识领域,使他学会了很多有关机械方面的知识。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对技术问题有自信心。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制造机械的经验,改革了许多旧工具,发明了许多新工具,并且做出了突出贡献。人们都称他是“巧思绝世”的机械发明家。“世人知其巧”的是他改进了绫机,“服其巧”的是他制造指南车。马钧传中描写的蔑视工艺技巧的都是什么人?傅玄又是如何为马钧辩护的?我的理解蔑视工艺技巧的人都是执政者和士大夫们。他们重言不重巧,精通见理,悬言物理,言之难尽却不试之以事,即重视理论,不重实践;重视道德文章,不重工艺技术。傅玄不仅热情洋溢地记叙了马钧其人一项项发明创造,而且更具体地反映出他本人为马钧鸣不平,为马钧的天才发明叫好力争的思想。傅玄与人争辩讨论,前后奔走游说,显示出既重视机械发明之巧,又惋惜马钧不被时人所识这样双重的思想倾向。应该说,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十分难得的。传记记载了传主哪些方面的科技发明?这些发明表现了传主怎样的精神?我的理解文章记叙了马钧改进绫机,制造指南车,创造翻车,改造“水转百戏”,改进了连弩、发石车等兵器。公元205年,曹操统一北方后,其统治的地区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要求当时的科学技术也要适应生产的需要而有所发展。马钧的革新和发明,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这些革新和发明体现了马钧不说空话、崇尚实践、深思苦干的精神。这篇传记在写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我的理解这篇传记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凸现人物形象。文中不但有传主在科学技术多方面的革新和创造的记叙,而且有作者对传主不受重视、不为世用的叹惜。叙述与议论两者结合使用,使传主的形象生动具体。传记还采用了类比手法。为了向安乡侯推荐马钧,作者以孔子“七十二贤人”中的颜渊、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各有所长,用来类比,借以说明不能“以言抑人异能”。“不得志”的马钧马钧是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家,在手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都有很多发明创造,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实属少见,堪称一代机械大师。然而执政者“用人不当其才”,轻视科学技术,因而马钧的许多发明创造没有得到重视,也没能制造和推广。他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虽然他曾做过给事中,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挠和蔑视,一直未得到顺利发展的机会。尽管文学家傅玄曾几次在魏国贵族安乡侯曹羲、武安侯曹爽那里推荐他,也还是没有引起重视。马钧对人类的贡献,虽然没有被封建贵族所重视,但他的发明创造却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几千年来,他的功绩和美名一直被劳动人民所传颂。行动说明一切当时,在魏国做给事中的马钧对传说中的指南车极有兴趣,决心要把它重造出来。然而,一些思想保守的人知道马钧的决心后,都持怀疑态度,不相信马钧能造出指南车。一些官员甚至在魏明帝面前,就有无指南车和马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马钧在没有资料,没有模型的情况下,苦钻苦研,反复实验,没过多久,终于制成了指南车。事实胜于雄辩,马钧用实际行动,胜利地结束了这一场争论。马钧制成的指南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管战车如何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南,引起了满朝大臣的敬佩,从此,“天下服其巧矣”。这充分表现了马钧肯刻苦钻研,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正直的傅玄傅玄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在曹魏、西晋任职期间,敢于直谏,经常上书言事。他的见解常有过人之处,对当时的弊政多有匡正。傅玄针对当时门阀世族的专权和官府作风腐败的现实,提出了整饬吏治的主张。他认为做官的人应当公正无私,“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身旁的官吏正,官吏正而身后朝廷正”。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傅玄一生中推荐过不少贤才。如曹魏时期很有才学的科学家马钧,朝廷对他使用不当。傅玄爱才心切,他一方面写了马钧的传记,记述和慨叹马钧的遭遇,从舆论上加以呼吁;一方面亲自到曹魏的当权人物面前推荐马钧。傅玄这种不拘门第、选贤任能的言行,对当时以家世为标准选才的“九品中正制”,无疑是很大的冲击。傅玄还十分重视农业,提出贵农是治国的重要原则。他还强调水利对农业的重要性,必须注意发展水利。这种注重农业,发展水利的主张,是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积累与运用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患其丧功费日患:厌恶又焉可以言校也 校:检验B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更:又、再其巧可益否 益:改进C巧则巧矣,未尽善也 善:完善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 要:要求D德行颜渊之伦是也 伦:辈、类而轻以言抑人异能 抑:压制解析:选D。A项,“患”的意思是“担忧”;B项,“更”的意思是“轮番”;C项,“要”的意思是“要害”。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君子不以人害人乃皆易以十二蹑B不自知其为巧也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C能设而不能动也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D天下之名巧也不如试之易效也解析:选C。A项,“以”,连词,因为;介词,用。B项,“为”,动词,是;动词,变成。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之”,助词,的;代词,它。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动否?”对曰:“可动。”动:使动用法,两个“动”都译为“使动”B使首尾电至电:名词作状语,像闪电一样C天下之名巧也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技术高超的人D以子所长,击彼所短长、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擅长的、欠缺的解析:选D。D项,“长、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欠缺。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B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C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D巧无益于世解析:选B。B项,判断句,其他三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傅子见安乡侯,言及裴子之论,安乡侯又与裴子同。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德行颜渊之伦是也。以言取之者,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以事取之者,若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然则试冉、季以政,试游、夏以学矣。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又马氏巧名已定,此既易试之事,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裴子者,裴秀。安乡侯者,曹羲也。武乡侯者,曹爽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要:要害B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 微:小事C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 是:就是这样D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 果:果然解析:选B。B项,微,精微。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虽圣人之明尽物B而试之易知也C难试易验之事 D马先生之巧解析:选B。A、C、D三项都是助词“的”;B项,是代词“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具体备物B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C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D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解析:选C。A项,“具体”,古义:在一身之内,今义:与“抽象”相对。B项,“考试”,古义:考察试验,今义: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等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D项,“可恨”,古义:可惜,今义:令人痛恨。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这就是马氏做得不正确的地方。B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圣人在一身之内,样样都齐备,取用人才不局限于一点。C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去(责难)那种很容易考验出结果的事情,随便用言语压抑别人出众的才能。D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实行起来的时候,说不清楚的地方,却容易用实践来证明。解析:选A。A项,错误,“对”是“回答”的意思,“所以”表示“的原因 ”。根据文段概括众人对马钧发明创造的不同态度。裴先生:安乡侯:武安侯:傅玄:答案:(裴先生:)以表面看人,不重实践检验,空谈理论。(安乡侯:)虚心接受意见。(武安侯:)不重视,也不去考察检验制作情况。(傅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认为执政者不应随意听信人言,应给人才以实践展示的机会。(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高智耀,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B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C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D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解析:选C。“召见又力言”混淆了“召见”和“力言”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分别是世祖和高智耀;“潜邸已闻其贤”是误把“潜邸”当成人名,不合上下文的语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纲常,即“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B徭役,指古代统治者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礼记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C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D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庙号是皇帝于祖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汉武帝是庙号而非谥号。解析:选D。武是谥号,汉武帝庙号是汉世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智耀家族世代为西夏服务,为西夏望族,本人也考中了西夏的进士。西夏灭亡后,他隐居于贺兰山。后来,元太宗召见了他,并对他很赏识,打算任用他,他却很干脆地拒绝了。B皇子阔端非常赏识高智耀,想要上奏朝廷给予官职,高智耀却拒绝了。等到阔端登上皇位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理解并重视儒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宽待儒生,免除了儒生的徭役。C元世祖很早就了解高智耀的才华,即位后召见了他,专门铸了一枚印让其有权力来免除儒生徭役;后来高智耀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到各个郡县去巡视,最终使得好几千名儒生脱离了奴仆的身份。D西北其他的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做法存在疑惑,世祖就让高智耀出使西北来解答他们的疑问,不想高智耀行至上京时竟然病逝了。世祖非常伤心,对他追赠官职和封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解析:选B。“登上皇位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理解并重视儒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是元宪宗,不是皇子阔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译文:(2)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译文:答案:(1)皇帝责问他,他回答说:“儒士就像金子,金子的成色有深浅,(因为成色浅)就说它不是金子,(这)是不对的;人的才艺有深浅,(因为才艺浅)就说他们不是儒士,(这)也是不对的。”(2)高智耀拜见,请求出使,皇帝问他所要回答的内容,他一一奏对,皇帝很满意,当天就派遣他出发。参考译文:高智耀,字显达,世代在西夏为官。曾祖高逸为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高智耀考中西夏进士,西夏亡后,隐居在贺兰山中。太宗寻找河西世家大族中有贤才的子孙,众人推荐了高智耀,太宗召见并要任用他,智耀赶紧推辞回家了。皇子阔端镇守西凉时,命儒生服徭役,高智耀到王府拜见皇子说,免除儒生的赋税徭役已经很久了,现在忽然把他们视作厮役,不妥当,请收回成命。皇子听取了他的意见,并打算上奏朝廷赐予他官职,他没有答应。宪宗即位后,高智耀入朝拜见皇帝,说:“儒生所学的是尧、舜、禹、汤、文、武治国之道,自古为君王的,用儒生国家就强盛,不用国家就衰败。今天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应免除儒生徭役并培养教育他们。”皇帝问:“儒家和巫医相比怎么样?”高智耀回答:“儒者用纲常治理天下,哪里是这些巫医所能比的。”皇帝说:“好。你说的这些以前没有人告诉过我。”(皇帝)诏令免除海内儒士徭役。世祖即位前就听说高智耀贤能,即位后召见他,他又极言儒家学说对治国的重要,高智耀引古证今,反复论辩,滔滔不绝。世祖认为他见识奇异,就专铸官印交给他,并下令凡是免除徭役的儒生都必须有他验证的公文。当时,淮蜀一带被俘的儒生,都被充为奴隶,高智耀奏请说:“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陛下您正打算用古道来治理天下,就应当根除这种现象,来劝勉天下的儒生。”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巡视各郡县甄选儒生,最终他甄选出的儒生有数千人。有些权贵说他放人太多(失实),皇帝责问他,他回答说:“儒士就像金子,金子的成色有深浅,(因为成色浅)就说它不是金子,(这)是不对的;人的才艺有深浅,(因为才艺浅)就说他们不是儒士,(这)也是不对的。”皇帝听了很高兴,赏赐了他。高智耀又建议说:“国家各项制度刚刚创立,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应当效仿前代,设置御史台来纠察整肃官员。”至元五年(1268年)设立御史台,就是采用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