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列写作案(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写作目标】1.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高分作文名师点评不惑于表象,不迷于潮流(1)战斗机防护,于大多数人看来,必定要加强中弹多的部位,而一位统计专家却推翻常理,坚持加强中弹少的部位。真理永远站在敢于反对的人身边,事实为他的智慧燃放亮丽的烟花,点点星光排列出真理不惑于表象,不迷于潮流。(2) 一位智者曾说:“翻越崇山峻岭,跨过巨浪怒涛,隐藏于海市蜃楼之后的,是真理。”自古人民崇尚真理,却仅仅局限于表象。按照常理判断,参照潮流分析,根据表象决定,最终得出来的是真理吗?不是!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全面分析,真理的光芒才会闪烁眼前。(3) 佛家有言:“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道家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儒家有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古代各家圣人早已揭示这个道理:若困于表象,终为愚钝;若求于本质,方成智公。想那农夫与蛇的故事,倘若农夫想到蛇的天性,而不是趋于本能盲目施救,他会中毒而死吗?如果他不局限于蛇的怜态,看清他恶毒的本性,他会善始恶终吗?这一血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他的死亡警醒着我们:不惑于表象,不迷于潮流。(4) 有人说,唯有随波逐流方能趋福避祸,而许多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那这到底是不是真理呢?不!不能因为太多次的安然无恙而忽视极少数的后悔莫及。就像蹦极专家汤姆,他带着兴奋的女儿来到268米深的大峡谷上。由于以前测量过数据,他用265米长的绳子让女儿进行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蹦极。因三个月前的山体滑坡,大峡谷现深263米豆蔻年华的少女就这样去世,身为人父的汤姆更是悲痛欲绝。一次相信表象的判断,一种跟随潮流的直觉,一位妙龄少女的丧生,一位父亲无限的悔恨。(5) 芸芸众生,数不尽的生命消逝于表象潮流;滚滚红尘,说不清的直觉常理祸害人间。倘若于表象中寻求本质,何惧找不到真理而迷茫?倘若于潮流中敢于质疑,何惧寻不到真理而忧伤?(6)寻多数而弃少数,寻捷径而弃险途,看似真理,实则不然。当本质绽放光彩,表象便变得虚幻模糊;当真理战胜潮流,人们便能看清那真理的光芒不惑于表象,不迷于潮流。(7)(1)标题对称整齐又充满智慧。(2)引出观点,回扣题目。(3)围绕观点,从正面分析看清事物本质的作用。(4)从佛、道、儒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不惑于表象,不迷于潮流”,接着概述“农夫与蛇”的故事论证分析。(5)前有因文分析,接着运用概括性极强的事例论证。(6)呼应前文事例,运用反问加强论证力度。(7)结构严谨,论述严密。【高分理由】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事例论据概括性强而且新颖,符合议论文中的记叙原则。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事例作为论据。这些论据,从叙述的角度看,有用一句话概括的,有扼要叙述的;从地域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从性质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这不但表明作者的阅读面广,而且体现出作者有一定的综合运用素材的能力。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就是记叙,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一、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不同1议论文中的记叙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议论文的记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的,强调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关联的规律、本质。 2记叙文中的记叙在记叙文中,记叙是基础。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用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如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二、议论文中记叙事例的特点1定向取舍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做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2高度概括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的事实,叙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3事例典型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性,这样,事例精练集中,就能起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的作用,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说理效果。而有的同学举身边发生的不太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因为典型性不强,削弱了表现力。4事例归类记叙的事例要归类。事例不是多多益善,只要能达到论证的目的就行。有的同学一口气举了四五个事例,而且这四五个事例基本属于同一类型,这样论证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事例比较多,就要善于选择,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归类,同一类型的留下一个典型的即可,其他的大可删去。这样易于集中笔墨从不同方面来论证,使内容更紧凑,论述更深更透。有同学在写作创造奇迹的品格一文时,举了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事例,然后又举了一位年轻护士坚持自己主张终于成功劝说主治医生的事例,第三件是美国总统林肯的事例。文章主体部分由这三个事例构成。从时间上看,林肯应在马克吐温的前边;从国别看,两个事例都是美国的;从叙述看,叙述过多,而分析论证不够,所以举例不太成功,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最好是古今中外分门别类,有选择性地举一些事例。这样涉及范围广,可信度更大,说服力也会更强。三、议论文中记叙的具体方法议论文写作中对记叙材料的处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对于议论文来说,材料是用来论证观点的,所以我们要依据观点去选取材料。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所以要保持材料和观点的一致性。如谈骨气一文,作者为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列举了纵贯古今的三个事例:南宋文天祥被俘宁死不肯变节求荣;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民主战士闻一多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倒下也不屈服。这三则材料就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方面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我们有些同学在写作中对材料不加选择,盲目认为只要是名人事例,就有代表性,就有说服力。如有同学在论证“勤奋才能成才”这个观点时,竟举了爱迪生发明灯泡经过8 000多次实验才成功的例子。2对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如有同学写议论文骄者必败时,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我们把这些事例仔细思考、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事例是符合论点的,是“真”的。但另外几则事例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并非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因为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原因也不是骄傲。这些事例都不能用来证明“骄者必败”的论点,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是有句话叫作“事实胜于雄辩”吗 ?而“伪”的事例,不但无助于突出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3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论点保持一致。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则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如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 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传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6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上述都用了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文章中论据的表述也不一样,这也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那么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又有什么方法呢?(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 (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吻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3)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4记叙事例需要结合情感同学们在叙述事实论据时,常常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面无表情地客观叙述,显得呆板生硬,而我们倡导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与事实论据应是一种对话关系,要融入自己的爱憎分明之情,好恶之意,喜怒之色。事实论据的生动性一在于事实本身的感人,二在于作者饱含深情地引述。在饱含深情地引述中,尽展作者的文学才华,在别人接受作者的观点的同时,一股浓浓的情韵也扑面而来。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材料:“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1)如果运用上面的材料来充当论点“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的事实论据,应怎样记叙和分析?答: 春秋时期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他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如何作战的看法。(2)如果运用上面的材料来充当论点“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的事实论据,应怎样记叙和分析?答: “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说句话,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普通百姓允许参政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3)如果运用上面的材料来充当论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事实论据,应怎样记叙和分析?答: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期那个曹刿的同乡,面对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在吉林省吉林市,一名给市长写信求助的中年妇女最近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她曾经是一位爱心妈妈,如今为何开口向社会求助?她付出的爱心能得到回报吗?王艳玲, 47岁,吉林省的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因抚养资助孤儿的爱心行为成为“感动江城十大人物”之一,“吉林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母亲”。正是这样一位曾经感动了一个城市的人,最近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母亲病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儿子大学马上毕业需要还清四年两万多元的助学贷款,还要替曾经抛弃她而今得了尿毒症的前夫四处筹钱维持生命,儿子希望妈妈帮他找个满意的工作这一系列的事情让这位大姐一筹莫展,几近崩溃。王艳玲想呼吁一下,看看像她这样的人,对社会毕竟有一点点贡献的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她出点儿好主意,有没有什么好项目,让她把这个难关渡过去。她说,她也不是想要回报,只是想在困难的时候,希望得到帮助。请就“爱心能否要求回报”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答: 奉献爱心,当然应该得到回报。等到奉献爱心的人张嘴求助,已经在说明,我们对奉献爱心的人,有所忽略。当帮助过别人的人遇到困难时,我们更应当给予其帮助。比如王艳玲,她有了困难,不能要求她帮助过的人对她有所回报。因为她帮助过的人也许还根本没有这个能力。这时政府应当主动关心,帮助她解决困难,还要注意避免给她带来“给人帮助还要求回报”的尴尬。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个小女孩捉住了一只美丽的小鸟,拿给祖母看。祖母说:“宝贝,你真的喜欢它吗?”“当然。”“那就放了它。”“为什么?”“因为它不喜欢笼子,笼子里的生活会杀了它。”祖母严厉地说:“你要永远记着,如果你真的喜欢某个有生命的东西,首先要给它的就是自由。”材料二:一位“大款”家长,当孩子受到司法机关的处罚后,他竟然把孩子带到大饭店,接风压惊。结果孩子以后更加肆无忌惮,再次犯罪,被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看了上述材料,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并由此产生许多想象和联想。要求:所提供的材料可用可不用,但是所写的内容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立意自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两则材料都是关于“爱”的,但“爱的方式”不同,我们可以变换为两个概念“爱”“方式”,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地位可知,应侧重于谈与爱有关的“方式”,而不是谈“爱”。我们可以添加信息迅速定位。在“爱”前加上“真正的”。在“方式”前加上“正确的”“不恰当的”。这样,我们就可以迅速把材料的主旨定位在“真正的爱是什么”“真正的爱的表现方式是怎样的”“你需要怎样的爱”“怎样正确感受那特别的爱”等爱的深层含义之上。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具体的认识:(1)爱是人类的一种高贵的情感,表现爱有许多的方式。世界上的爱有好多种,有人际之爱亲子之爱,师生之爱,男女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有事物之爱权力之爱,金钱之爱,生命之爱,工作之爱,事业之爱。而且,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爱的方式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是爱,平平淡淡的相濡以沫也是爱;润物无声的温柔体贴是爱,近乎严酷的要求也是爱;从大处为人着想是爱,从细微处默默地关注也是爱;努力追求直至拥有是爱,为了给予自由而自我放弃也是爱;等等。爱是一种感受,而感受爱是要用心的。(2)爱这种情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不同的方式产生的影响力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爱一只鸟,如果是占有它,把它放入笼子,它就有可能受不了束缚而悲伤痛苦甚至死亡,所以占有鸟不是爱鸟,而是害鸟;只有给它自由,让它在蓝天白云下、在花树草丛中自由快乐地跳跃、鸣叫、飞翔,那才是对鸟的真正的爱。(3)爱是必须讲究方式的,我们爱一个事物必须要寻找正确的有利于该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爱的方式”,一定要避免好心办坏事。我们要用成熟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理性的思考为该事物着想,切不可囿于成见或偏见,在“爱”的旗帜下做出一连串傻事比如家教中普遍存在的爱的误区:溺爱娇宠型(主要表现是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自立、自信、自强、自尊、自爱的培养,对孩子的过分要求总是想方设法满足,溺爱娇宠),专制棍棒型(主要表现是家长信守“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子女的“过失”动辄打骂,不肯做细心的疏导,误以为这样才是严格要求),放任自流型(主要表现是一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子女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害人又害己。所以说,恰当的爱的方式来自对爱的含义的理性认识,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中,在感受爱和施与爱的过程中,进行理性思考。参考例文爱不一定要说出口把自己喜爱的小鸟放飞,给它自由,这是一种爱;家人对你的等待,这也是一种爱;师傅严格要求徒弟,时常批评徒弟,这同样是一种爱。爱不一定要说出口,只要是纯然发自内心的动作、行为都是爱。1990年5月,北京市一名中学生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参加在荷兰举行的“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活动。当她看到50多个国家的国旗悬挂在宾馆门前的旗杆上却唯独没有中国国旗时,便急切而有礼貌地对活动组织者说:“我怎么没有看到中国国旗?一定要升起中国国旗!因为我在这儿。”在她的要求下,几经周折,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地飘扬在会议地点的上空。她捍卫祖国的尊严,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爱。在太平洋木材公司所有的一块土地上,生长着一棵古老的红杉。公司多次决定砍伐这棵大树。可每一次他们企图砍树的时候,都有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站起来反对。人们给古树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月亮。几个回合下来,公司悍然决定:不管受到怎样的反对也要砍树。可就是有人说:“不!”而且做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年轻的美国姑娘朱丽亚希尔要把这棵已经有1 000岁的红杉当作自己的家。她在大树的顶端搭了一个离地60米的平台,并把平台当作她的家。两年时间里,女孩风餐露宿,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树人。她与大树融为一体,仿佛是树的魂魄和精灵。女孩捍卫了大自然,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表达出了对事物的爱,这种方式比说更有力,因为他们付诸行动了。更笼统地说,只要对某种事物倾注了自己的真心,那就是爱。不管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那都是爱,绝对不会因没说出口而变质。其实,朋友,每天父母们对于我们的斥责是爱,老师对于我们的批评也是爱,难道你还不觉得幸福吗?我们每天都被爱的阳光沐浴着,被爱包围着。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有很多成功之处:文章立论紧扣话题,而且表述比较周密、恰当,体现出对话题深层的、独到的思考。选用为论据的两则材料比较典型,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文章结构相对完整,论述分两个层次展开,做到了逐步深入。但是本文也有两个很明显的缺点:对材料的分析阐述,虽然作者有所注意,但是明显不够深透。本文仅有的两则材料都是从同一个角度对同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既有堆砌之嫌,又使第二个分论点的论述显得特别单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因为对第一则材料缺乏必要的阐述,它似乎并不能证明“爱不一定要说出口,只要是纯然发自内心的动作、行为都是爱”这个分论点。所以,对第一则材料的阐述中必须包含这样的意思:她虽然没有把爱祖国放在自己的口头上,但是她心中始终装着对祖国深深的爱,因此才能够在重要关头,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捍卫祖国的尊严。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道:“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并且强调:“这是潜伏里的台词,用来指导炒股真合适。我一直属于占领者,可悲啊!”看着他的文字,我想,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如此。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思路点拨这则材料,是一段生活感悟,命题者有比较明确的感悟:“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然后通过事例来印证。这段文字有两对关键词,一对是“撤退”与“成功”,一对是“占领”与“失败”。材料也有明显的倾向性,应该抓住这两对关键词,写对“撤退”与“成功”或“占领”与“失败”的感悟,也可以就两方面辩证地写它们的关系,这都切合题意。如果只是抓住“成功”和“失败”来写,就不符合要求了,属于偏离题意。如何理解“撤退”与“占领”?“撤退”可以理解为放弃、放手、迂回、退让、谦让、宽容、韬光养晦、养精蓄锐、暂避锋芒、以退为进等,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成功的必需。“占领”可以理解为占有、贪得无厌、一味拥有等。参考例文拿得起要放得下“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材料中给我们如此深刻的教导,无非是让我们学会取与舍。有一句俗话说:“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是让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索取,更要明白舍弃的高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担当得起国家重任,更明白舍弃的高贵,他舍弃了生命,留下千古佳名。虎门前那瑟瑟冷风没有让林则徐退缩,他舍弃了自己日后安定的生活,毅然地选择了虎门销烟,成为民族大英雄。不曾忘记那位在距珠穆朗玛峰峰顶不远而毅然选择下山的登山家,他舍弃了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喜悦,留下了自己珍贵的生命。所以,舍弃某些次要的东西,留下最珍贵的,往往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不要一味地索取,有些时候要懂得舍弃。商纣王为了自己的喜好,只爱美人不爱江山,只懂得索取美人的温柔,不会舍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华虹集团校园芯大使招募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宣城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招聘1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心中有火山讲课文档
- 2025湖北武汉市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部招聘5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金华市磐安县江南药镇草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招聘5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儿高热惊厥诊疗应急预案与儿科医师训试题考试与答案
- 实验室常用坩埚及其使用注意事项讲课文档
- 2025年宜都市公费师范毕业生专项招聘1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港口大数据分析-洞察及研究
- 母婴护理考试题附答案
- YY/T 1095-2015肌电生物反馈仪
- GB/T 328.13-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
- GB/T 2480-2022普通磨料碳化硅
- 茶叶实践报告3篇
-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件: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
- 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课件
- 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方法课件
- 欣旺集团种禽养殖管理制度手册
- Q∕SY 05129-2017 输油气站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配置管理规范
- 企业微信私域流量运营方案
-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第二学期全套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高教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