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心理素质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关于现代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文章内容。 一、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了以讲读启发情感,朗读激发情感,写作抒发情感。讲读启发情感,就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睛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如我在讲鲁迅的作品故乡时,开篇设置了一个欲泣欲诉,欲怒欲愤的导语,使学生身不由已地珍惜现在的丰衣足食、窗明几净的生活。开始我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已父亲的肖像:有的写父亲西装革履,有的写父亲的手机奏着时代的强音,有的写工作,有的写生活。我就此打住,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离我们有七十年有余的闰士是一幅什么样的肖像。开始,大家对父亲的肖像还窃窃私语,过了一会儿,整个教室静悄悄,我顺水推舟说“两个时代的父亲肖像上有天壤之别,我们不但对我们的父亲敬爱有加,我们更对闰士的不幸产生了疑惑,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此文,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士才四十岁上下却活得像个木头人呢?”听完我的话,大家迅速研读课文,并对闰士生活的社会进行了详尽的了解,明白了社会黑暗、兵、匪、官、绅使闰士命运如此悲惨,由此大家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由衷的热爱之情。 朗读激发情感,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人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回延安一课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热烈而奔放的情怀,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阔别多年后重回延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教师在上这课时,要结合信天游这种文体的特点,认真范读,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向往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咬文嚼字,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情感,做好充分准备后,举行诗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二、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良好心理素质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们的成功几乎都自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这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已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具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有一次我在讲到“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时,要求学生谈谈自己此事的看法。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说是牛的错,连这么好的琴声听不进去。可有一个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是弹琴人错,你明明知道牛听不懂,为什么还要弹呢?”在他说完之后,我给了他热情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赏的眼光,那位学生的自信心得到肯定,使他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问问题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会更持久、更重,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语文的学习。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都注重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 三、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在班上搞了两场辩论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指定八位等生分成两组作为辩论的正方与反方,把其余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为参加辩论的同学找材料。同学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搜集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第一场辩论由于准备不足,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第二场辩论大有进展,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通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然,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很广,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法也很多,以上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与众位同仁共同探讨,使语文教学中晦心理素质教育更上层楼。 一、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防止学生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目前,普遍存在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学习压力增大的现象。教育实践中,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矛盾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学期中间转来的新生,这种现象发生的机率很大,有的因课程进度快慢不一,有的因基础打得不好,有的因新环境不适应,学习成绩马上赶不上,每位任课教师都迫切地希望扭转这一局面,抓紧时间赶补功课。无形中就给他们增加了压力。所以,班主任就更应该做好新生的思想工作,给他们创造一些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从心理上先慢慢地适应过渡。与此同时与课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沟通和协调,统一教育目标,商讨教育方法,协助科任教师处理好师生间的矛盾,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异常。 二、做好家长工作,指导家长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家庭环境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家教方法上,我国却存在较多的问题。在一些不当的家教方式中,有过分保护型、过分干涉型和严厉惩罚型。由于不当家教方式的存在,使许多小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家庭环境非常优越,可以说想要什么基本上都能满足,加之孩子较聪明,又能歌善舞,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家里人便视为掌上明珠,处处呵护,无形中便滋生了她“小公主”的脾气,在与同学相处中,处处要强,得理不饶人,总是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并且有很强的嫉妒心。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了在学校正面引导,先从思想上让她认知自己的不足之处,耐心疏导,通过解释、说服、劝告、暗示等手段来改变她这种不良心态。并且积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有正确的育人观和教育方式,调节家庭对她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或消除家庭的消极影响,以此来维护她的心理健康。 以上只是我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和看法,因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它是分析、塑造人的灵魂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