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柳颜欧赵【从“颜、柳、欧、赵”谈起】_第1页
书法柳颜欧赵【从“颜、柳、欧、赵”谈起】_第2页
书法柳颜欧赵【从“颜、柳、欧、赵”谈起】_第3页
书法柳颜欧赵【从“颜、柳、欧、赵”谈起】_第4页
书法柳颜欧赵【从“颜、柳、欧、赵”谈起】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柳颜欧赵【从“颜、柳、欧、赵”谈起】 我国书法珍品浩如烟海,其中楷书墨宝可以列出很多,对于初学者,应先学什么呢? 谈起这,人们差不多都会脱口而出:“颜、柳、欧、赵”。颜是颜真卿,柳是柳公权,欧是欧阳询,赵是赵孟?。前三位是唐代人,后一位是元代人,他们都是我国杰出的书法大师。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学“颜、柳、欧、赵”“四大家”呢?这是因为他们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特别是他们的楷书,有的继承了书圣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笔法,吸收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以来著名书法家之长,并有自己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人们成为楷书的“高峰”,经历了千百年来的考验,一直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颜、柳、欧、赵的法帖有:颜真卿多宝塔碑、勤礼碑等,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欧阳询 _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等,赵孟?胆巴碑妙严寺记等。 一、颜体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何以对后世影响这么大,以至使历代书名书法家多习颜体呢?这是因为颜真卿是继东晋王羲之之后又一书法革新家。 颜真卿(公元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官平原太守,后封为鲁郡开国公,故人称颜平原或颜鲁公。他出身于书法世家,从小喜欢书法,相传少年时家贫,买不起笔墨,常用黄土泥在墙上练字,或在一只断了胫骨的鹤背上习字,等等。开始,他学唐褚遂良,后从张旭那里得到传授,创出了雍容伟壮的“颜体”。 在临习颜体时,首先要揣摩它的运笔和结构。他是用篆书的笔法写楷书,显得丰腴饱满。写钩时先将笔顿一下,然后斜着向左上方一挑,使其锋芒毕露;写捺时铺毫直下,提笔时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迅速踢去。这写钩和写捺,就是被世人所称的“铁画银钩”。 颜体看来横平竖直,其实也各有变化。它的横笔一般比较细,竖笔比较粗,而且竖画“弯环而势曲”。由于笔墨粗细和略为弯曲的变化,使看似结构方整的字显得生动活泼、博大精深,有一种劲健之势。所以宋代大诗人、书法家苏轼曾赞曰:“画至吴道子,文至欧阳修,书至颜鲁公,天下只能事毕矣!”清代书法家包世臣赞曰:“平原如耕牛,稳实而利民用。”大概也正是如此,直到今天人们还临颜体的居多,写匾额还大都取颜体,认为用颜体写的匾额显得醒目,立得住。 颜体除楷书多宝塔碑、勤礼碑,还有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等,也都是其代表作。 二、柳体 晚唐杰出的书法家柳公权同颜真卿的书法一样,一直是初学楷书的教材。世称“颜筋柳骨”,学颜必柳。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博学多才,擅长真、行、草书,其楷书功力尤深。他开始学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之后又学隋唐以来各个书法名家的笔法,特别是他变用了欧阳询的结构和颜真卿的点画笔法,使他的书法谨严中疏朗开阔,遒劲中富于变化,是继颜真卿之后又一善于创新的大书法家。相传,当时的公卿官宦大都求他写墓碑墓志,否则会被人斥为不肖子孙。“外夷入贡”也要准备钱来购买他的书法。连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匾额都是用柳体字书写的。可见柳体影响之大。 “颜筋柳骨”。学柳体,并不是要把柳体字写得干巴、枯瘦,而要考虑到他的字“内紧外松、严谨疏朗、遒劲峻拔、神气清健”和“收得拢又放得开”。所以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说:“学晋王羲之的字宜先从柳体入手,乃是捷径。” 三、欧体 由于唐初欧阳询的书法吸取了前人诸体的精华,使他的书法清劲峻拔、法度严谨,有“天下第一楷书”之说。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隋时为太常博士。唐时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由于他善书,唐书本传说他“初效王羲之,后险峻过之,因自名其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欧体,更是历代学习书法的范本。 欧阳询的 _宫醴泉铭,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这是他晚年75岁时写的,用笔精致,法度森严,刚劲隽美,其艺术水平达到欧体书法艺术的顶峰。 表面看来,欧体字大小不一,比较方整,但细细观察,变化比较多,不论长短或欹斜,都很沉稳,决无漂浮之感,也就是平日人们常说的并非平庸也非圆熟。他的横笔和竖笔多用方笔,撇和捺间用圆笔,钩取隶书笔法,转折处方中带圆,笔笔、字字比较规矩,显得字体方正、间架整齐。由于他把隶、篆及北(魏)碑的笔意运用到他的楷书中,使得他的楷书点画生动活泼,虽然险峻但安排得体,这也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原因。如果用柳体与欧体对照,还可以看到欧体对柳体的影响。 四、赵体 元代书法大家赵孟?的书法,潇洒秀丽、婀娜多姿,行笔流畅,飘逸飞动,结构匀称,又没有造作、狂怪和故弄玄虚之气,被人称为“赵体”。 赵孟?(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宋太祖十一世孙,自幼聪明,诗、书、画、篆刻无所不通,其书法造诣很高,在真、草、隶、篆中,又尤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突出。 在书法上,他初学宋高祖和张即之,后又学唐李北海,特别是对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更是反复临摹,有的达数百次之多。传说他一天能书万字;还有的说上下五百年间,纵横之地,没有能与他匹敌的。 赵体所不同于颜、柳、欧体的,是他在写楷书中运用了行书的笔法,使得他的楷书较之别的楷书流美动人、柔中有刚,秀丽端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