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里的读书人 墓园_第1页
墓园里的读书人 墓园_第2页
墓园里的读书人 墓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墓园里的读书人 墓园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 _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 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但是,就在不久前,我在法国参加了他们的第二十四届图书沙龙,我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最平常的一面,最自然的一面,那就是他们对图书的喜爱。 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手捧宝书的法国人,地铁、街头、公园、咖啡馆、酒店的大堂。总之一句话,一切可以坐下来的地方。他们捧着书,神情是专注的,忘我的,但同时又是悠闲的,家常的,自足的,像呼吸一样,也可以说,像咀嚼一样。我在中国同样看到过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撇开所谓的“专业 _”不说,我们的读书人大多是一些临近高考的孩子,或者说,是一些攻研或攻博的年轻人。在他们阅读的时候,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脸上都带上了“最后一搏”的庄严,是总攻,是全力以赴,是迫在眉睫,仿佛赌徒手中最后的一个筹码。等筹码押出去之后,放下图书,立地成佛。 不用不好意思,必须承认,从总体上说,我们的阅读要功利得多。关于图书,我们的汉语不是有一个最形象的比喻么:敲门砖。敲门砖,说得好。砖头是有用的,但是,面对“砖头”,我们缺少了一样最简单的东西,那就是日常的感情。 我还记得克罗德巴彦先生带我去游玩的那个下午。克罗德先生六十多岁了,他把我们带到了贝尔拉雪兹公墓。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有阳光,却很冷。公墓非常辽阔,肃穆而又冷清。克罗德先生兴致勃勃,他把我们带到了巴尔扎克的面前,带到了普鲁斯特的面前。克罗德拿着地图,一次又一次为我们寻找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名字,那同时也是刻在我们心中的名字。然而,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不是石头下面那些“不朽的人”,不是。是公墓里头那些活着的人,是那些普通的市民,准确地说,是那些读者。他们坐在公墓的长椅上,安安静静地读他们的书。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他们有七十多岁了吧,也许还不止。他们的年纪让他们无限地安详,一句话都没有,他们就坐在很冷的阳光里,戴着手套,一个人的手上拿着一本书,坐得齐齐的,正正的,用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常说的话说,“很乖”,“很听话”的样子。我不知道他们是枯寂的还是幸福的,我不知道。他们在读什么呢?是巴尔扎克还是普鲁斯特?是长寿秘诀还是怎样安度晚年?我不知道。我多么想知道。是怎样的一本书让他们如此地寂寞,如此地安详,如此地满足,如此地幸福?我不知道。我是一个写书的人,我多么希望在我百年之后有一对年老的夫妇静坐在我的墓前,捧一本莫言的书,捧一本苏童的书,或者,捧一本我的书。我希望那本书是我的。我想我会微笑。 提点郑文龙 墓园里的读书人,读的是一种生活,读的是一种品位。读书,是为了聆听心声、放飞思想、解放灵魂、体验自由。然而生活的压力、社会的竞争与内心的焦虑迷茫,让读书成为一种枯燥乏味的苦役劳作、单调刻板的机械记忆与硝烟弥漫的智力博弈。我们在阅读的歧路上渐行渐远,只剩下支离破碎的语言文字与仿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