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___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___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___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___优质茶园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类别: 种植类项目(特种农产品:优质茶叶) 项目编号: 2011 年 *省 *优质茶园新建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项目单位: *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项目建设地点: *县 *镇 * 可研报告编制时间:二 o 一 o 年 十一 月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目单位基本情况 . 1 目建设方案 . 2 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 2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3 合评价 . 3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 6 目建设背景 . 6 目建设的必要性 . 7 第三章 建设条件 . 10 目区概况 . 10 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 12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 15 场分析 . 15 销策略、方案、模式 . 18 场风险分析 . 19 第五章 建设方案 . 20 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 20 设规划和布局 . 20 设标准 . 20 术方案 . 20 施进度安排 . 28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 境影响 . 29 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 29 价与审批 . 30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 31 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 31 动定员 . 31 营管理模式 . 32 营管理措施 . 32 术培训 . 33 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 33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 34 资估算依据 . 34 资估算 . 34 金来源 . 35 金使用和管理 . 35 第九章 财务评价 . 37 务评价依据 . 37 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 37 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 38 务效益分析 . 38 确定性分析 . 39 务评价结论 . 40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 42 会评价基本结论 . 42 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性分析 . 42 第 一章 总 论 1 第一章 总 论 目 单位基本情况 况 *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组建于 2006 年 *月 *日, 于2007年 *月 *日经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该专业合作社 位于*;法定代表人: *;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 肆拾壹万捌仟元 ; 业务范围:茶叶生产、经营、加工、销售 。 该专业合作社下设基地管理部,茶叶加工销售部,财务后勤部等,现有社员 *人,其中:理事长 *人,副理事长 *人,秘书长 *人,成员 1人,社员 *人 。该专业合作社有专业技术人员 *人,中级技术人员 *人,初级技术人员 *人。 专业合作社共有茶园 *亩;有厂房、车间、库房以及办公用房面积 *平方米,其中手工名优茶加工车间 2 个,机制茶加工车间 *个;资产总额 *万元。 该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承担全镇茶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立足品牌,严把生 产加工技术质量关, 确保生产加工、销售、技术到位,使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一体化,逐步迈向标准化、规划化,以品牌优势带动全镇乃至全县茶产业的发展。 2007年,该专业合作社 与 *有限公司以及外地茶商共同研制开发的 *系列产品“ *绿茶”,在上海国际茶文化名茶评比中荣获“ *”。 务状况 *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售收入逐年上升, 2007 年实现销第 一章 总 论 2 售收入 806万元; 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 890万元; 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 1106元,利润总额 96万元,成本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 上缴税金 制茶缴纳税,出口毛茶免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季节性就业 2000人以上,直接为农民增收 40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定代表人 基本情况 *,男, *年 *月 *日出生, *学历, *师, *茶叶产业协会 *会长。 目 建设方案 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 地点 及期限 项目名称 : *优质茶园新建项目 建设性质 : 新建 建设地点 : *县 *镇 *村 建设期限 : 1年 品方案 及建设规模 新建茶基地面积 2000亩 , 年产 600吨的优质茶青 ,其中 名优茶茶青年产 400吨 , 大宗茶茶青年产 200吨 。 种、 技术 方案 项目所需要绿茶品种有技术依托单位 *茶叶研究所选苗,如 龙井 43号、福鼎大白茶 等品种。相关的栽培技术也由技术依托单位集成。技术来源可靠、易得。 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资结构 该项目总投资 *万元,由以下两个个方面组成: 1、建设投资第 一章 总 论 3 2、建设期利息 金来源 申请国家补助投资专项财政项目款 元,主要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 申请银行贷款 主要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自筹资金 主要用于其它费用及部分设施的建设投资。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国家计委、经贸委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 2000年修订);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 3、 农业部办公厅发布 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2009; 4、 2011 年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申报指南 (供销经联字 20103号) ; 5、 *省 茶叶加工业 “十一五” 发展 规划; 6、 *省 茶叶产业化经营规划 ; 7、 关于发展 *州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州府通字 2001第2 号) ; 8、 *县 可持续发展的茶叶产业规划 。 合评价 简要概括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评价),风险评估,带动作用,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结论与建议等。 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 一章 总 论 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三农”问题已经被摆在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茶园种植历史悠久,具 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现有生产茶园 ,年产茶 2600多 吨。项目的实施,实行基地化建设、定向化培育、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是带动和发展优质茶叶产业,壮大 *县茶叶产业的需要 ,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 行性 然条件可行 项目实施地年平均气温 大于 10 的活动积温 38164376,小于 37无霜期 288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特别适应茶叶的生长。土壤环境极为适合培育优质茶叶 , 符合无公害茶园建设的茶园土壤要求。 产技术成 熟、可靠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有相关的专业研究机构,技术力量雄厚,相关技术储备丰富。项目所需技术成熟、可靠 。 场可行 *特色的地理气候资源,为高品质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及药理功能,随着人类健康意识与日俱增,茶将成为本世纪最具有市场前景的健康饮料。 险评估及辐射带动 项目总投资 *万元,年均销售收入 元,均),年利润总额 均),项目 总 投资收益率 经济效益可行,项目风险系数小。 第 一章 总 论 5 辐射 带动:项目实施可直接带动农户 500 户,农户人均可增加纯收入 4800万元。 论和建议 该项目 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项目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技术依托单位,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可提高项目区农业发展能力, 增加农户收入。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使项目尽早组织实施。 第 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 6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目建设背景 茶叶为我国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 21 世纪以来,我国茶叶生产得到重视,各地都把茶叶发展作为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加以发展,其中名优绿茶和乌龙茶 发展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 政策的实施,我国茶叶生产的重心逐步由东部向西部转移,进一步调整和激发了 *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近几年, *的茶园栽培面积成两位数增长,茶叶生产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多, 2009年 *省茶叶总产量 产值 比产量增加 产值增涨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提升,使人们对茶与健康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的优点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人均消费量不断增加。 *是绿茶生产大省,绿茶年产量占茶叶生产量的 85%以上,茶叶消费的持续稳定增 长,将给我省茶叶种植和加工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提升茶叶品质和茶叶效益, *省政府办公厅先后颁布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 *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全省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来指导茶叶加工项目实施。 *县有种植茶树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茶树种植历史悠久, 是 *省一大产茶区之一,茶园遍布 24 个乡镇,面积达 亩 。 2009 年产绿茶 2600 多吨,创产值 多元;有茶叶加工厂 93 家,专业合作社 26个,涉及茶农 但是生产名优高档茶的加工设备较少。虽然以 *“ *” *茶为代表的名优产品多次摘金揽银,许多产品被国第 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 7 家农业部等权威机构,授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达标放心食品”等称号,甚至成为中央有关部门的礼品茶和接待用茶,产品供不应求。但是,由于成品茶加工技术不高、品味低、产量不成规模,导致在价格上还不能反应出本身具有的“优质”,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占有主动,不能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直接影响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和经济收入,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以及 2004 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 7个”一号文件 等文件精神指引下, *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立足市场,找准优势,大力抓好茶叶、畜牧业、果品、中 药材等为主体产业的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因此,充分开发利用 *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实施本项目,建立优质有机绿茶加工基地,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成为 *县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县 是 *族 的主要聚居区,由于长期生活在大山之中,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教育文化水平低等原因,全县尚有部分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是 国家级贫困县 。过去农民“饱”靠农业,“温”靠以木材收益为主的林业。天保工程实施后,木材生产已完全停止,断绝了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大多数农民难以找到其他的经济收入途径,所以利用优厚自然条件和传统经营习惯,在政府引导下,逐步把茶叶产业变成 *县的主要经济支柱 产业 ,使农民依靠茶叶种植和加工获取经济收入,是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然要求。 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可加工性强、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涉及到茶叶生产、加工、第 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 8 销售等多个环节以及茶医药、茶化工、茶旅 游、茶饮食、茶文化等多个领域。大力发展茶产业,将极大地促进 *州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增加农民收入、解决 “ 三农 ” 问题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三农”问题已经被摆在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快特色地方产业的发展步伐,通过实施本项目,切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增产不增收的被动局面,使项目区茶叶种植和 加工收入的增长由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引导茶叶生产 向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 发展和壮大 *县茶叶产业的需要 *茶园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现有生产茶园 ,年产茶 2600多 吨。据检测, *绿茶水浸出物 氨基酸总量为 茶多酚为 咖啡碱为 在茶叶安全卫生检测上表现良好,铜为 无铅、 全符合无公害茶的安全卫生标准。但是, 由于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落后,茶园种植规模小、产量低。利用市场前景好,消费量逐年增加的有利时机,做强做大 *县茶叶产业,是全县群众的共识。因此,项目的实施,实行基地化建设、定向化培育、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是带动和发展优质茶叶产业,壮大 *县茶叶产业的需要。 完善和丰富 *县旅 游线路的需要 第 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 9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灌木树种,连片种植的茶园风光秀丽,故我国有茶文化旅游的悠久历史和传统。茶业旅游活动也最早出现在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以及旅行家对茶叶旅游都情有独钟。我国茶业旅游一直伴随着茶叶生产的 发展,而 *优美的茶园风光旅游资源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并加以利用,这潜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功能。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都市居民渴望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享受大自然和农村的特有风貌、生态气息,因此到农村旅游休闲的人数也逐渐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周末或节假日全家到农村进行“庭院式”旅游度假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茶文化旅游的形成正是适应了人们这种旅游观念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观光的国外游客迅速增加,原来的旅游资源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开发更多的旅 游资源,其中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发展茶产业将带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第 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 10 第三章 建设条件 目区概况 设地点选择 按照项目 设计, *县 *镇 *村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 2000亩优质茶园基地选址在 *县 *镇 *村 , 距县城 *公里,距 *镇 *公里,距最近村寨 1 公里,该点交通条件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水电有保证 , 通讯条件好,辐射带动效应大,群众有实施项目的经验,完全能满足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条件。 然条件 *县地处黔中高原东南缘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 的区域。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岭谷相间,山地、丘陵、河谷坝地兼有。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拨一般 600 800米 。自然形态上表现为西北部具有黔中高原景观,东南及东北部则近似湘桂丘陵盆地特色。地貌以低中山为主,丘陵盆地地貌类型。低中山主要分布在县境内中部,为清水江与都柳江的分水岭。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内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1087 1322 毫米, 10年积温 4272 5527,无霜期 274 299 天,全年 项目实施地 *镇地处云贵高原东测梯状大斜坡,地势自西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拨高度 约 630米;年平均气温 ,大于 10 的活动积温 3816 4376 ,小于 37 无霜期 288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特别适应茶叶的生长。土壤环境极为适合培育优质茶叶,据分析 ,土壤中全第 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 11 铅含量平均为 铜为 铬为 镉、全汞均未检出, 但符合无公害茶园建设的茶园土壤要求,而且还符合建设有机茶基地的要求,为 *发展 茶业提供基础。 会经济状况 *县辖 15 个乡(其中 2 个民族乡), 10 个镇, 1 个街道办事处,403 个村民委员会, 19 个居民委员会 , 耕地面积 18587 公顷。 人,其中少数民族 人,非农业人口 人,人口较多的民族有 *族、 *族。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 元,同比增长 工业总产值完成 元,同比增长 农业总产值完成 元,同比增长 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比增长 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元 ,同比增长 财政总收入 元,比上年净增 3077万元,同比增长 提前两年实现财政收入过亿元目标;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元,同比增长 各项贷款余额 元,同比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2元,同比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 2347元,同比增长 全县粮食产量达 上年增长 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县是 *省一大产茶区之一,茶园遍布 *个乡镇,面积达 亩, 2009 年产绿茶 2600 多吨,创产 值 多元;有茶叶加工厂 93家,专业合作社 26 个。 厂房设备大部分是 80 90 年代产物,整个茶叶加工系统设施简陋、落后、规模小、加工分散、卫生条件差、技术含量低,与当今采用的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加工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第 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 12 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策 环境 从省、州到 *县政府,都把发展优质茶叶生产加工 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点来抓。 *省政府办公厅结合我省茶叶加工实际,先后制定和发布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并在 *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一批无公害绿茶、 优 质茶 、有机茶、特种茶优势加工基地,其中 优质茶 产量占 30%以上。” *县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茶叶等为重点的绿色经济”。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源 优势 *县是我国 28 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 11 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 558 万亩,木材蓄积量居 *省第一位。盛产 茶叶 、 油茶油 、 水果 、 桐油 、松脂 、 中药材 、 黄金 、 大理石 。境内油茶林 14 万多亩,年产精制 *茶 油 1500吨。 *的旅游资源由自然山水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组成。旅游景观,有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跨度最长的天然石拱桥 *天生桥 和风光旖旎的 *河风景区;有被誉为原始林海和竹海的弄相山森林和太平山楠竹林等,楠竹蓄积量居全省第二位。人文景观有 *鼓楼群、 *会议 、 *生态博物馆、 *翘街古建筑群等,还有被誉为东方艺术奇葩的 *族大歌、 *歌等,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于一体,是 *线旅游精品线的重点地区。 科技 开发能力 第 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 13 *县已与 *茶叶研究所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共同开发研制 *茶叶。 *茶叶研究所是国家级研究所,技术力量雄厚,能够为 *茶叶发展除难解疑。 *县现有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管理的高、中级科技人员 132人,获得茶叶技术职称的农民 3000多 人,为全县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 的技术基础。 基础设施条件 1、 交通 : *县位于 *省东南部,县城( *镇)距省会贵阳 423公里,与州府所在地凯里相距 227 公里。 省道 302 贯穿 *镇 全 境,并与乡村 道路连接成网,交通便捷。 2、供水 : 项目区内 河流众多, 终年流水不断,水源充足。 3、供电 : *镇 已与县电网并连,电力供应完全可满足区内生产、生活用电。 4、通讯 : *镇 已设立程控电话模块所,全球通网络覆盖全区,为项目实施提供便捷信息,方便科技生产和商业沟通交流。 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根据 该专业 合作社 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 可以看出, 专业 合作社 茶叶销售渠道畅通,市场前景看好,扩大 种植 规模,扎实推进产业化经营已势在必行。面对市场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合作社 也必须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为此,当前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阻碍发展的问题: 1、解决好资金问题:虽然 合作社 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然而由于茶 园 建 投资较大, 茶叶基地建设 资金匮缺仍成为 合作社 发展的瓶颈。因此,要使茶叶生产有大的发展,并形成规模,必须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在多渠道筹资的基础上,争取国家和省、 州 、县各级政府和有关第 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 14 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2、解决好茶园管理问题: 大力推广丰产优质 茶 的栽培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不施或少施化学肥料,提倡科学施肥,注意施肥方法、时间和配方施肥。设立茶树病虫害测报站,并加大生物防治茶树病虫害力度,达到不使用农药,以虫治虫,以菌防病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调节 *、夏、暑、秋、冬季节产量结构。 第 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5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场分析 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及前景分析 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我国是茶树的原 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目前,全国有 20 个省、市、自治区生产茶叶,涉茶 人员约 8000 万人。2007 年全国茶园面积达 亩,茶叶产量 吨,与 1990年相比,面积增长 52%,产量增长 1倍。 2007年全国茶叶出口 1990 年 吨增加 吨,增长 48%。目前,我国茶树种植面积约占世界茶园面积的 50%,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 31%, 2005 年超过印度后,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2007年茶叶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二。 近十多年来,我国茶叶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有资源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发展迅速。 产 品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推广无性系良种、优质化栽培等技术,提高了茶叶整体品质;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茶叶安全质量。 一是绿茶生产规模扩大。绿茶产量由 1990 吨,增加到 2007 年 吨,占茶叶总产量比重由 62%提高到 75%;二是乌龙茶产量上升。乌龙茶产量由 1990年的 加到 2007年的 加 3倍以上,占茶叶总产量比重由 6%提高到 11%;三是红茶生产大幅减少。产量从 1990 年的 吨,下降到 2007年的 吨,占茶叶总产量比重由 20%下降到 5%;四是 优质茶 迅猛发展。根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 2007年全国 优质茶 产量达第 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6 到 吨,产值达 200 亿元,分别比 1990 年增长 15 倍和 30 倍,占茶叶总产量比重由 5%提高到 38%,占茶叶总产值比重由 24%提高到68%。 *省 适宜发展茶叶的土地面积有 750 万亩左右, 有丰富的资源禀赋, *的湄潭、凤冈、都 匀、西秀是我国茶叶重点区域之一, *的茶园栽培面积成两位数增长,茶叶生产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多, 2009年 *省茶叶总产量 吨、总产值 比产量增加 产值增涨 *县是 *省一大产茶区之一,茶园遍布 24个乡镇,面积达 2009 年产绿茶 2600 多吨,创产值 多元;有茶叶加工厂 93家,专业合作社 26 个,涉及茶农 户,受益人口 12 万多人,助农增加收入 多元。 茶叶产业已成为 *县农村经济的重要优势农业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场前景分析 国际市场绿茶、特种茶需求强势增长,市场空间大。尽管世界茶叶贸易中,红茶占 85%以上,由于绿茶对人体健康有益作用的宣传,刺激了国际 市场对绿茶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绿茶、特种茶出口量也随之增大。绿茶从 1990年的 007年 种茶从 吨增至 吨(其中乌龙茶 吨)。从 1998 年起,我国绿茶出口已经年年超过红茶。 2007年的出口产品中,绿茶占 特种茶为 红茶为 近年来,除传统销售市场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日本和马里等国的绿茶销量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外,在美国、德国、俄罗斯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的市场增长空第 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7 间。 内销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大。近年来,我国茶叶在外销出口逐 年巩固和增加的同时,内销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目前,国内人均茶叶消费只有 460克 /年,与世界人均年消费茶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与消费水平高的爱尔兰、土耳其、科威特、英国、伊拉克等国人均年消费量在 2000克以上的相比差距更大。国内各地区之间差别也较大,如上海、广州等人均年消费茶叶已达到 1000克左右,可见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很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保健功能的开发和茶文化的发展,茶叶消费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茶叶综合利用方兴未艾,茶叶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据专家预测,今后十年内国内茶饮料市 场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过程,年增长率将在10%以上,预计 2013 年 末 茶饮料产量达到 1300 万吨,需要茶叶原料18 万吨,比 2008 年增长近 2 倍;同时,随着茶多酚等茶叶有效成份的广泛开发和利用,茶叶深加工将进一步深化与发展,茶叶原料需求量也将同步增加 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近年来,国际茶叶市场进口标准逐年增高, *茶叶产地的大气、水、土壤环境未受污染,国内茶叶加工企业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项目建设 地位于 “ *之都 ” *, 该县森林覆盖率高,地势高差大。茶园土壤包括红壤、黄棕壤等,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肉质肥厚鲜嫩的茶叶原料,富含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素。 *县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工业欠发达,土壤、水质、大气受污染程度低。若按有机、绿色茶叶生产标准,组织原料,采取清洁化方式,完全可以确保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 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8 “ *绿茶” 是 精心研制加工出来的 *系列,因加工工艺独特,制成茶的特色是:条索紧细卷曲,色泽绿匀整,茶质香气清纯,滋味纯浓回甘 。 销策略、方案 、模式 售策略 1、品牌策略 充分利用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 *少数民族特色,在产品的包装上对产品概念、功能内涵加以科学设计,拓展 “ *绿茶” 的文化附加值、情感附加值等人性化、人文化的涵义,突出 ” *绿茶” 特点、功能及企业形象。 2、宣传策略 瞄准国际、国内市场,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有计划的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多层次、多渠道、选择性投放广告,力争以最小投入产生最佳的效果。 3、定价策略 根据市场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市场竞争等综合指数,以市场渗透为目标,快速收回投资成本为根本,依 据需求导向、成本导向和竞争导向原则,进行理解价值和产品组合定价。 4、公关策略 在企业内部,建立奖励促销机制;在营销网络方面采取助销、促销策略,组织经销商评级活动,或奖励促销的厂商联谊会,充分发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在产品宣传、销售中的作用。 售策略 设立 5 10人规模的的包括国际、国内市场的市场部,制定科学、第 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9 合理的项目产品阶段和年销售计划,明确职责。项目建成后第二年生产、销售 160吨 ,其中向国际市场试销 20 30吨;第三年生产、销售200吨,其中 50 60吨出口。 场风险分析 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项目产品 的加工、销售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同企业、不同产品间价格的恶性竞争,干扰项目产品的市场价格定位。在国际市场上,茶叶进口国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限制将影响项目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份额。 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1、建立企业自主的原料茶生产基地,确保原料;实行标注化、清洁化生产,确保茶叶品质;科学管理,降低成本。 2、兼顾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以专卖店、加盟店等方式,构筑连锁店经销网络,坚持科学、诚实的营销理念,培育长期、稳定的消费群体,形成特色的经营 模式,减轻市场冲击。 3、系统地规划品牌竞争策略,通过透明、形象、实用的产品设计,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活动,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扩大销量。 4、引进人才的同时,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联合,加快 优质茶品研制创新进程,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 综上,中国绿茶年均需求增长 5 7%,市场空间大; *县优越的产地环境为 ” *绿茶” 奠定了良好的内在品质,其的特点加工工艺和美观外形,确定了 ” *绿茶” 强劲市场竞争力,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完全可以实现项目产品的生产、销售目标。 第 五章 建设方案 20 第 五章 建设方案 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品方案 建设 年 产 600 吨 茶青 的 优质 茶园 ,其中 名优茶茶青年产 400 吨 ,大宗茶茶青年产 200吨 。 设规模 新建茶基地面积 2000亩 。 设规划和布局 茶叶基地面积 2000 亩,年 亩 产 300公斤 优质茶青 ,年产量 600吨,建设地点位于 *镇 *村。 设标准 1、选址标准:基地及基地周围无污染气体、粉尘排污源,大气质量符合无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 ,基地内无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灌溉水质标准: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清洁、无污染,水域或上游水没有对基地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生产用水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术 方案 园建立 1、整地 茶块面积以不超过 10亩,茶行长度以 50米左右为宜,依地形而第 五章 建设方案 21 定。地开垦前,要清理地面,刈除杂草,清除石头、树桩、土堆等,进行土地平整。按有机茶园模式 建成梯形等高茶园,由下往上开沟,杂草及表土回沟。 2、挖沟 定植沟:宽深为 60 60厘米,亩施 2000 3000 千克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或经认证的商品有机肥 200 300千克 /亩,钙镁磷肥 150千克 /亩,作为茶园底肥。梯田外高内低(呈 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梯层宽度要适宜茶树生长,两行茶树的梯面宽要达 3米;梯壁高度不超过 2米;梯壁倾斜度 70度以下;梯田长度 50 80 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 排灌沟:设在各片茶园间的道路内侧或靠近山涧一侧,要与蓄水沟相连 接,可排可灌,沟宽 40 60 厘米,沟深 20 40厘米。 储水池:每 2亩茶园建设储水池 1座。 3、道路网 步道与干、支道相接,供运送肥料、鲜叶等物之用,宽 括梯田层间的小踏级。 园施肥 1、肥料的使用准则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人畜禽粪尿等使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严禁使用未腐熟的人粪 尿。 有机肥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有机肥应确认符合要求第 五章 建设方案 22 后才能使用。商品化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叶面肥料、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颁证或认可。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采摘前 20天进行。使用微生物肥料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应按照对环境和茶叶品质不造成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同时应截断一切因施肥而携入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源。 2、允许使用的肥料 有机肥:畜禽粪(经过无害化处理)、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肥植物作肥料)、其他(如 腐殖酸类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 微生物肥料:如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硝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半有机肥料(有机复混肥):加入适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制成的有机肥料。 无机(矿质)肥料:如矿物钾肥、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氧磷肥)、石灰、石膏。 叶面肥料: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料(以 b、 含有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料(用天然有机物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再配加一些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等配制 的肥料)。 其他肥料: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纺织工业的有机副产品,以骨粉、骨酸废渣、氨基酸残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糖厂废料制成的肥料。 3、施用次数及时间: 第 五章 建设方案 23 基肥:一年一次或隔 2 3年一次,堆肥或饼肥,每亩用量为1000 2500间在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后立即进行 ,一般在 9 10月秋茶采摘, 12月上旬停采后,宜早不宜迟。 追肥:每年 4 5次,以施速效氮肥为主如尿素,配合施用钙镁磷、茶树专用肥等,一般第一次在 3月上旬,第二在 5月中下旬,第三次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第四次在 8月中下旬。年采四季茶 的茶园每亩各季施肥量,磷钾肥在 3月和 8月各半施用,每次 50公斤;尿素分 4次施用,即 3月的 *肥 30%, 5 月和 6月的夏肥各 20%, 8月的秋肥占 30%,共施 120公斤。同时,配合施用茶树专用肥,分 4次,每次 50公斤。 根外追肥: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在茶树生长季节新梢出现一芽一叶时,每亩用尿素 1%肥液 50 100公斤,每隔 3 6 天喷一次,于阴天、傍晚和早晨时充分喷湿叶背和叶面。 苗 种植 1、 选择良种壮苗:选用秋冬扦插的一周年生的良种茶苗,要求苗高 20茎处直径为 上,无病虫危 害的苗木,着叶数不少于 6片。 2、 定植时间:茶苗定植时间多选在秋冬季和早 *进行,即 10月下旬至翌年 2月,选择雨后或阴天种植。 3、 种植:苗木种植前,先用黄泥浆沾根。定植排列有双行双株或单行双株排列。行株距为 30 30穴两株的,株间距离 6时,让茶根自然伸展,而后覆土压紧踏实,浇水,最后覆盖一层松土,保持 10 15浅沟,并用稻草等覆盖。 树修剪 第 五章 建设方案 24 茶苗定植一周年后可定型修剪,一般一年定剪一次,幼树长势良好的可采用二年过三刀定型修剪办法,即当年秋季第一次定剪,高度为 18第二年 *后进行第二次定剪,从第一次剪口提高 18季进行第三次定剪,从第二次剪口提高 15 18三年进行打顶养蓬,采高留低,采中留侧。 轻修剪: a、时期:秋茶结束后或 *茶萌发前进行。有利茶树根系生长发育。 b、深度:每次修剪深度在上次剪口上提高 3 5厘米。 c、方法:剪去树冠表面的鸡爪枝、细弱技和突出枝,采用弧形修剪,提高光能利用率。 深修剪: a、时期:秋茶结束后( 10 11月份)进行。 b、深度:剪去树冠面绿叶层厚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约 1015厘米。 c、方法:采用水平修剪 ,隔 2 3年深剪一次。 抽枝剪 a、时期:一般在秋茶后,也可在 *茶前后进行。 b、深度:适当疏枝,抽剪树冠下部细弱枝,增加粗壮的骨干枝。具实质主要是重剪主枝,轻剪侧枝,压强扶弱,诱导分枝。 园耕作 中耕与浅耕:指生产季节的耕作,每年应进行 3 5 次,深度在 10 15厘米之间。 a、 *茶前中耕: 3月份进行(惊蜇清明),深度 10 15 厘米,此措施有利于 *茶增产。 第 五章 建设方案 25 b、 *茶后浅锄: 5月中、下旬进行,深度 10厘米左右,有利于保持水份。 c、夏茶后浅锄: 7月中旬左右进行,深度 7 8厘米左右,主要 作用是除杂草、保水份。 (除上述三次必不可少的耕锄外,在每年的 8、 9月间,由于杂草开花、结籽多,应及时进行浅锄,以减少第二年杂草发生。) 深耕:指非生产季节的耕作,隔年进行或 2 3年一次,深度在 20 30厘米。时间在 9 10月(秋茶采摘结束以后),最迟不超过11月,有利于断根愈合和出新根深耕时要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