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用ppt课件_第1页
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用ppt课件_第2页
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用ppt课件_第3页
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用ppt课件_第4页
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1,文言知识点:,第一则,通假字:慊通惬,词类活用: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2,思考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3,思考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4,思考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5,朱熹四书集注:“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用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至大,初无限量。至刚,不可屈挠。盖天地之正气得以生者,其体段本如是也。为其自反而缩。则得其所而有无所作为以害之,则其本体不亏而充塞无间矣”,周振甫先生:孟子“所说的养气就是培养一种正义感”,关于“浩然之气”,6,1、何谓“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配义与道”,形态,性质,7,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8,研习课文,思考,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9,关于寓言,思考,4、本文中孟子假托“揠苗助长”的寓言想要说明什么道理?请用本文中的话来概括。,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10,研习课文,思考,5、“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11,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配义与道,助长害之。,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小结:,12,孟子的“人格修养”,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13,探究: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浩然之气”,集义,14,探究:哪些人具有这种浩然正气值得我们学习呢?,15,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指名朗诵孟子滕文公下,?,讨论,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16,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指名朗诵孟子滕文公下,?,讨论,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情感上是不认同二人的行为的。说了“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7,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指名朗诵孟子滕文公下,?,讨论,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亮剑中的李云龙等。,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18,小结:,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19,齐读孟子告子下,思考,1、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经过艰苦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大业。,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20,齐读孟子告子下,思考,2、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21,齐读孟子告子下,思考,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证法、道理论证法。,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22,小结:,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23,总结:,思想内容:,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廉正清明之气。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24,总结:,写作特色:,(1)善用寓言,说理形象。,(2)善用排比,增强说理气势。,(3)善用典型事例,增强说服力。,25,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请你列举3-4个例子。,拓展延伸,26,牛刀小试,27,(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C.衡于虑,而后作作:发作。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C,28,2.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3.下列句子中,与“舜发于畎亩之中”的“于”字意思不同的一句是()A.然后知生于忧患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战于长勺D.或重于泰山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D,C,29,(二)默写填空:曰:“我知言,。”,:此之谓大丈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0,我也做做高考题,(一)名句默写:(1)富贵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1996年高考29题)(2)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告子下)(2008全国卷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1,我也做做高考题,(二)文化经典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07福建卷8)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注】充虞:孟子弟子。(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子若有不豫色然。(3分)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译:(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32,总结:,文化经典阅读思路:,1、疏通文意。,2、理解思想。,3、学会评价。,33,1、完成历年高考所考孟子中的名句默写。,作业:,(1)老吾老,(孟子梁惠王上)(1994年高考20题)(2),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1995年高考29题)(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2004年高考辽宁卷)(4),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粱惠王上)(2004年高考重庆卷)(5)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孟子齐桓晋文之事)(05天津卷)(6)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仲足以事父母,_;乐岁终身饱,_;_,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08四川卷)(7)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_(孟子告子上)(08全国卷2)(8)谨痒序之教,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孟子)(08安徽卷),34,2、完成08福建卷高考试题。,作业:,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08福建卷6)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用之则行,舍之则哉,惟我与尔赴有夫!(3分)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分)译:。(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4分)答:。,35,3、熟读并背诵相关语段。4、课外练笔: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感。,作业:,36,再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