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课程-历史() 历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6个单元。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中国史,世界史,必修课程-历史()本模块的学习要点:共有8个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岳麓书社版教材将其整合为六个单元,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考考纲和课标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考考纲和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 经济上:井田制的崩溃,私有制逐渐确立;3.政治上: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崛起,诸侯争霸;4.阶级关系上:出现士人阶层; 5.私学兴起;6.诸侯争霸与兼并,使得学术环境比较宽松 ;,(二)百家争鸣概况1、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1)孔子:生平著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A 政治学说: “仁”(仁者爱人 、 “德政” ) “礼”(“克己复礼”) B 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C 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仁”,“礼”,“仁者爱人”道德、修养,“克己复礼”规范、准则,内在自觉、自律,外在约束、他律,历史影响:A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B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C 后人尊孔子为圣人。,(2) 孟子孟子的思想A 仁政学说 、民贵君轻 B 性善论 C 义利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 被称为“亚圣”,(3) 荀子荀子的思想:A 唯物主义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 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历史影响A 被视作儒家异端 B 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2、道家: 老子、庄子(1)老子: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学说:A 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c 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历史地位: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庄子:庄子其人:基本思想:“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3、墨家墨子其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思想:A 兼爱 B 非攻 C 尚贤、节用、节俭墨家思想的历史地位A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B 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4、法家韩非其人:韩非子韩非的思想:A 法治; B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C 主张变法革新;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A 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B 在后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5、兵家孙子兵法 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 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 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5、“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考点训练: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D,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B万物虚无,福祸相倚C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C,3、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扩大教育对象范围协调社会人际关系选拨治国良才弘扬优秀民族文化,4、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统治思想源于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仁政思想墨家的尚贤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B,5、儒家“仁”或“仁政”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促进了教育的发展,6、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的思想被当时的统治阶级广泛采用 B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变化C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D孔子创立的儒学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统治思想,C,7、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 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 不感兴趣,C,8、截止2007年5月底,155所孔子学院覆盖世界各地,推广汉语文化教育。孔子被尊为“圣人”,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实行仁政 格物致知A B C D,A,9.(07广东历史)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B,10、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B、 C、 D、,B,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A,1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D,13、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确立,A,14、据2001年12月8日参考消息报道: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报道中引用的“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 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C,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没,而民善矣。论语为政材料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请回答:1、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年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诸侯争霸,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希望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2、概括材料二、三政治主张的异同相同:都为统治者提出了治国的方法,都反对苛政。不同:孔子认为“为政以德”,重视实行德政,老子则主张“自然无为”。,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政治上:国家统一;经济上:汉初休养生息,经济得到恢复;思想上:汉初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董仲舒的新儒学(1)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 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2)基本主张: “大一统”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3)评价: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人做官;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考点训练:,B,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最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3、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最主要的表现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民贵君轻,以德治国 D政在得民,选贤用能,4、(07宁夏文综)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5、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A春秋大一统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仁政 D三纲五常,B,C,B,6、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7、(2004上海)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D,B,8、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D,9、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D,课标要求: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三、宋明理学,三、宋明理学(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儒学危机;2、“三教合一”潮流出现;3、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三)宋明理学的代表和思想主张 :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2)内容:“理”是世界的本原;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二)理学的概念: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更加理论化、思辨化。,2、陆王心学(1)内容:陆九渊: 心即理” 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2)历史作用: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有利于思想解放;,(四)宋明理学的评价:消极:维护专制,扼杀人性;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考点训练: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儒学放弃自己的主张C统治者大都是佛教教徒 D佛教和道教的传播2、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 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 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D,C,3、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程颐 程颢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A B C D,4、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发展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是万物本源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心外无理,D,D,5、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A理学大儒的传播 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B,6、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B,8、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7、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 )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 实现儒学的哲理化 B提出“格物致知”的方法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致良知”,A,C,9、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D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10、明朝中期的王守仁(阳明)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他提出的基本主张是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B,B,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明清进步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人民起义不断; 2、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商 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上: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西学东渐,近代科学传入开阔了人们视野; 4、先进知识分子要求追求个性、自由和发展 经济;,二、 “异端”思想家李贽1、李贽(1)李贽其人:(2)李贽的思想: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男女平等;万物源于阴阳二气,否定天理的存在;(3)著作:焚书、藏书,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迫害致死,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 这段话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1)王夫之其人:(2)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本体论:“理在气中”认识论: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肯定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王夫之,2、黄宗羲(1)黄宗羲其人:明夷待访录(2)黄宗羲的思想:抨击君主专制,鼓吹早期民主思想;A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C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倡导平等的君臣关系;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3、顾炎武(1)顾炎武其人: 日知录(2)顾炎武的思想: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倡导“经世致用”4、三人共同思想:a.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b.经济上:强调工商皆本;c.思想上:倡导经世致用;,“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致用者,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四、对明清进步思潮的评价: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潮流;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1、创立:2、继承:3、重创:4、主导:5、冲击:6、融合:,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礼法并施,治国的礼教为主。,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总结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9.儒家思想出“新意”:维新变法运动时期10.儒家思想被利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1.儒学统治地位动摇:新文化运动前期12.儒学焕发新春:文革结束至今,二、规律性知识: (一)演变规律 (1)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明清批判继承、构成时代特色新思想,维新出新意、新文化运动动摇、新时期焕发新春的过程。 (2)就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够长久不衰原因。 引深:一个民族、一种思想要想充满活力,就必须要继承、发展、完善、与时俱进。 (3)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 (4)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如百家争鸣。,(二)演变原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作用。(2)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就要求思想的高度集中与统一,因而催生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三)评价:,4.道德修养方面:儒家提倡“孝”、“仁义”、 “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经济方面:(1)儒家强调” “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2)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1. 政治方面: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3.教育思想方面: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积极方面:,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消极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存在。对个性的压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妨碍了民主制的产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对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优秀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应该古为今用,弘扬其优秀部分,是儒学在当代政治理念的体现。 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以人为本、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关系,但也需要注入新时代的要素与内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与时俱进。,儒家学说对世界的影响: 西方启蒙思想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作为冲破中世纪教会思想禁锢的锐利武器。在法国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儒教乃是“理性宗教”的楷模。,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两大主题,以何种思想方法和手段来解决人类纠纷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可能在孔子的思想里寻找到答案。” 孔子“和而不同”不仅有助于化解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使之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和而不同思想将为世界文化多元共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仁爱通和”是儒学的精华,能为人类文明的转型和更高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考点训练:1、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有关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专制腐败的王朝统治 八股取士的因循守旧 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A B C D,A,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B,4、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3、明清时期,思想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理学发展为心学 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 C西学东渐 D拜金逐利思想盛行,B,A,5、李贽是明朝反封建的思想斗士,其思想特点主要是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否定孔子的权威 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 主张个性自由A B C D,B,6、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B,9、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的评价是A都是反面的B其局限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推动历史的进步C都是进步的D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主张的实 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10、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C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C,C,11、(07北京文综)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哪个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