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二二 O O 一一 O O 年六月年六月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4 4总总 则则.5 4.3 任务.5 4.4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5 5基本要求基本要求.6 6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9 6.1 设计书编制原则 .9 6.2 设计书内容要求 .9 6.3 设计书审批 .10 7图幅调查图幅调查.10 7.1 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10 7.2 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13 7.2.1 平原地区.13 7.2.2 丘陵山地地区.13 7.2.3 岩溶地区.14 7.2.4 滨海地区.15 7.2.5 内陆盆地区.16 7.2.6 黄土地区.16 7.2.7 红层地区.17 7.2.8 冻土地区.18 7.3 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18 7.3.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18 7.3.2 遥感调查.19 7.3.3 水文地质测绘.20 7.3.4 地球物理勘探.22 7.3.5 水文地质钻探 .25 7.3.6 水文地质试验.26 7.3.7 水文地球化学调查.28 7.3.8 地下水动态监测.29 8综合评价综合评价.30 8.1 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30 8.1.1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30 8.1.2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32 8.1.3 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32 8.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36 8.2.1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36 8.2.2 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39 8.2 .3 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41 8.2.4 城镇后备和应急水源地评价.43 8.2.5 供水安全论证.45 8.2.6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45 8.2.7 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47 9图件编制图件编制.47 9.1 编图基本原则.47 9.2 单幅图.48 11.3 综合评价图.48 10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 .49 10.1 基本要求.49 10.2 数据库内容.49 10.3 数据库建设的组织.49 10.4 数据库格式.50 11成成 果果 .50 11.1 单幅图成果.50 11.2 区域成果.51 12成果验收成果验收 .52 12.1 野外验收 .52 12.2 报告审查 .52 前 言 本规范是结合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的 基本要求编制,适用于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的全过程,是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执行过程 中的规范性文件。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起草。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附录为规范性附件,属于规范的内容之一。 本技术要求主要编写人有: 。 引引 言言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将进 一步提高我国水文地质的研究精度,完善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方法体系,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环境 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由 1 个技术要求正文和 3 个附录组成。 图幅调查阐明了平原区、丘陵区、岩溶地区、滨海地区、内陆盆地区、黄土地区、红层地 区、冻土地区等不同类型地区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的调查内容与要求,界定了不同类型区的 工作定额;对资料搜集与整理、遥感解译、 、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查、水文地质钻探、水 文地质试验、水文地球化学调查等各类调查方法及要求进行了进行了统一规范。 综合研究规范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潜力评价、地下水功能评价、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评价、含水层防污性评价、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等技术 过程和方法。 编图技术要求对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主要图件编制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编图方法和 图示图例进行统一和规范。 成果要求规范了成果报告的编写要求和数据库的建库要求。 本技术要求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按已有的技术要求、规范、规程、标准执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界定了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规定了 1:50000 水文地质调 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定额、综合评价、图件编制、报告编写、成果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是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序、设计编写、调查实施、综合评价、成果编制、 质量监控、成果提交、验收与评审的主要依据。 1.3 本规范适用于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其它比例尺的水文地质调查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 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DZ 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DZ 5587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 GB/T 1372792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GB11616-89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 10202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 GB 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299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5218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GB/T 1417593 水文地质术语 GB/T 1449793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文件要求 GB5029699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DZ/T 012494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 DZ/T 012894 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 DZ/T 0133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DZ/T 0148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DZ/T 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DZ/T 0181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 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全国爱卫会卫生部1991年颁布)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 (试行) (国家计委地质局,1975年5月)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补充规定 (试行) (地质矿产部,1982年3月) DD 2004-01 1:25 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DD 2004-02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 DZ/T015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DD2008-012006-0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 DD2008-03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Regional hydrogeologic survey 为调查区域地下水类型、埋藏、分布、形成条件、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区域地下水 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环境地质问题所进行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 3.2 地下水系统 Groundwater system 是具有水量、水质和能量输入、运移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是指在时空分布 上具有共同地下水循环规律的一个独立单位。它可以包括若干次一级的亚系统或更低的单位。 3.3 地下水激发补给量 Induced Recharge of Groundwater 含水层在开采条件下所获得的大于天然补给量部分的补给量。 3.4 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 Potential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现状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开采量扩大的可能性及可采资源量扩大的数量。超采区或已出现 严重环境地质问题区可采资源量扩大的量为负数。 3.5 地下水防污性能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指地下水抵御污染的能力,也可理解为地下水对污染反应的敏感性。防污性能越强,地下 水抵御污染的性能越强。 3.6生态环境需水量 Eco-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生态需水量是指维持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生物体(人、畜除外)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量。 环境需水量是指为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及其水环境所需要的水量。 3.7地下水生态水位 Ecological Groundwater Level 地下水生态水位是指满足生态环境要求、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地下水位。 3.8 地下水开发环境效应评价 E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起的或可能引起的正的或负的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包括现状评 价和预测评价两个方面。 3.9 更新水资源 Renewed water resources 河流的多年平均流量和含水层来自降水的多年平均补给量,根据水循环计算。 3.10 可更新水资源 Renewable water resources 指地下水体(深部含水层)的补给强度在人类时间尺度上可以忽略的,因此可认为是不可 更新的。可更新表示为流量,不可更新表示为储量。 3.11 更新性或更新量 Rnewal nature 更新性指含水层相对于一个给定开采程度而维持其水量的能力。取决于来自地表及相邻水 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和排泄向地表及相邻水文地质单元的水量平衡。 3.12 地下应急水源地 Emergency groundwater source area 指在常规供水不通或受阻中断的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启用向人们提供生活用水、部分或 全部的生产用水,以保障城市安全供水的地下水水源地。 3.13地下水功能 Groundwater Function 指地下水的质和量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或效应, 包括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环境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 3.14地下水资源功能 Groundwater Resource-function,记作GRF 地下水的资源功能是指具备一定的补给、储存和更新条件的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作用或效 应,具有相对独立、稳定的补给源和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 3.15地下水生态功能 Groundwater Eco-environmental Function,记作GEF 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是指地下水系统对陆表植被或湖泊、湿地或土地质量良性维持的作用或 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生态环境出现响应的改变 3.16 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 Groundwater Geo-environmental Function,记作GGF 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是指地下水系统对其所赋存的地质环境稳定具有支撑或保护作用或 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地质环境出现响应的改变。 4 总 则 4.1 性质性质: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属基础性、综合性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4.2 目的目的:提高我国重要地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国土资源 开发与整治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专门性的勘察提供设计依据,为 水文地质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 依据。 4.3 任务任务 (1)查明含水层或蓄水构造的空间结构与边界条件。 (2)查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地下水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3)查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初步查明地下水污染现状。 (4)查明地下水开采历史和开发利用现状。 (5)查明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6)完善和优化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 (7)建立 1:50000 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 (8)评价地下水资源及其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9)提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区划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建议。 4.4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工作部署基本原则 4.4.1 重点地区优先部署。 1:50000 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部署优先考虑如下地区: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急需的地区; (2)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或所占供水比例较高的地区; (3)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调蓄功能的地区; (4)自然因素或人类作用下已经产生严重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 4.4.2 以问题为导向。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以解决各地区地下水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 核心,针对不同地区的关键问题,各有侧重地部署不同层次的调查工作。 4.4.3 综合应用技术方法与手段,尤其注重新技术新方法应用。 水文地质调查应以地下水系统等现代地学理论为指导,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利用各种 新的调查技术方法,大幅度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加大调查的深度和广度。 4.4.4 注重已有资料的再开发利用。 要充分收集调查区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资料,重视资料的再开发利用,将资 料分析研究贯穿于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4.4.5 基础调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1)基础调查 基础调查以含水层空间结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变化为重点,以地下水的 资源、生态、环境、调蓄功能评价为途径,以提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和防治环境 地质问题为目标。 (2)实际应用 结合基础调查,针对不同地区的关键问题,各有侧重地部署不同层次的工作。东部地区调 查工作还应围绕提高地下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来开展;西部地区调查工作还应围 绕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来开展。 4.4.6 优化工作部署。 工作方法和工作量应根据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并结 合调查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环境地质问题的严重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以及 地下水的资源、生态、环境、调蓄功能等综合确定。应根据工作效果等进展情况,按规定的程 序适时调整工作部署。 5 基本要求 5.1 调查工作按地下水系统进行部署,分图幅调查并提交分幅成果,按地下水系统进行地下水资 源和地质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 5.2 调查工作基本流程:收集资料野外踏勘设计编制遥感解译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 探野外试验采样测试分析室内综合研究报告编制成果提交等。 5.3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应充分收集利用前人资料,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精度和研究程度。如果调查区内没有开展相应比例尺的基础地质调查,应补充必要的基础 地质调查工作。 5.4 技术定额应根据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已有工作程度确定。 5.4.1 调查区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为三类(表 1) 表表 1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表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区 (类)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地区 (类)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 (类) 地貌类型单一; 地层及地质构造简单; 含水层空间分布比较稳定;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 件简单,水质类型单一; 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不大,不 存在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 地貌类型多样; 地层及地质构造较复杂; 含水层层次多但具有一定规律;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水动力特征、水化学规律较复杂; 水文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 存在较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 地貌类型多样; 地层及地质构造复杂; 地下水系统结构复杂、含水层空间 分布不稳定;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 动力特征、水化学规律复杂; 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很大变化,环境 地质问题突出。 5.4.2. 调查区按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分为三级(表 2) 表表 2 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分级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分级表 研究程度高地区研究程度中等地区研究程度低地区 进行过不同服务对象的 150000 或 1:100000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部分地区 还进行过更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勘查或城 镇、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查。 进行过 1200000 或 1:250000 水 文地质调查工作,其它水文地质工 作较少。 进行过 1250000 以下 比例尺区域水文地质调 查。 5.4.3. 根据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其组合,确定 150000 水文地质 调查工作方法和重点。 (1)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或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在全面收集和综合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以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动态变化要素为重点内容的工作方法。 (2)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研究程度中等或低的地区,以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或复杂、研 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应在充分收集和综合研究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需要解决的水文地 质问题,采用适当补充含水层空间结构等方面的调查和全面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动态变化要素为 重点内容的工作方法。 (3)在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或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研究程度低的地区,全面部署 调查工作,采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动态变化为内容的工作方法。 (4)在同一调查区内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环境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研究程度的 差异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划分出一般工作地段与重点工作地段,采用相应的工作方 法。 5.4.4.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主要技术定额宜参照表 3 执行。 5.4.5 按地下水系统开展调查的项目,调查区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比系统的范围应适当扩大, 其系统的边界外应有必要的物探、钻探等勘探工程控制,以便调查系统的天然边界的位置、性 质、类型以及系统内、外的地下水交换条件。 5.4.6 调查工作应认真贯彻“三边一及时” (边调查、边整理资料、边综合研究,及时提交报告) 的工作方法。 表表 3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每百平方公里基本技术定额一览表水文地质调查每百平方公里基本技术定额一览表 地 区 类 别 观测路线 间距(km) 观测点 (个) 水点占观测 点比例% 水文 物探(点) 抽水试验 (组) 勘探钻孔数 (个) 水质分析 (件) 水同位素 样品(件) 简单 地区 1.72.040457585506034 22.5 进尺 600750m 81556 中等 地区 1.51.750557585608046 2.53.5 进尺 7501000m 152068 平原 地区 复杂 地区 1.21.5606575858010068 3.54.0 进尺 10001300m 2025810 简单 地区 1.72.0505575858010034 1.82 进尺 500550m 81235 中等 地区 1.51.7606575858010045 22.5 进尺 550700m 121556 内陆 盆地 复杂 地区 1.21.56570758510012056 2.53.0 进尺 700850m 182068 简单 地区 1.72.04045657580100341.82101546 中等 地区 1.51.7506565751001204522.51520610 黄土 地区 复杂 地区 1.21.565806575120140562.53.020251015 滨海 地区 简单 地区 1.72.045557585405035 22.5 进尺 700850m 152068 地 区 类 别 观测路线 间距(km) 观测点 (个) 水点占观测 点比例% 水文 物探(点) 抽水试验 (组) 勘探钻孔数 (个) 水质分析 (件) 水同位素 样品(件) 中等 地区 1.51.755607585708056 2.53.0 进尺 8501000m 2025810 复杂 地区 1.21.5657075859011068 34 进尺 10001300m 25301012 简单 地区 1.21.540606065506045 35 平均进尺 100m 51546 中等 地区 0.91.2608560658010068 612 平均进尺 100m 1020610丘陵 地区 复杂 地区 0.60.9801206065100120810 815 平均进尺 100m 20301015 简单 地区 1.21.540606065506034 1.52.5 平均进尺 200m 51068 中等 地区 0.91.2609060658010045 2.53 平均进尺 200m 1015810 岩溶 地区 复杂 地区 0.60.990130606512015056 33.5 平均进尺 200m 15201015 简单 地区 1.21.520506575102056 2530 (勘探浅孔) 51056 中等 地区 0.91.250706575203079 3545 (勘探浅孔) 121568 红层 地区 复杂 地区 0.60.980100657540501012 5060 (勘探浅孔) 20301012 简单 地区 2.02.5404565754045231.51.86834 中等 地区 1.52.0505565755060341.82.081046 冻土 地区 复杂 地区 1.01.5606565756580462.03.0121568 注:(1)表中技术定额工作量包括调查工作量与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资料工作量。凡是能够满足本次调查要求 的,或能够解决调查任务规定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已有资料,均可纳入技术定额工作量。 (2)西北内陆盆地一般只有 1:200000 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因此在钻孔部署有限的情况下,增大物探勘查 力度,选用分辨率高的物探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工作,物探工作量比华北和东北地区大。 (3)天然水点分布较少地区,应部分进行人工揭露。 (4)具有水量资料或进行简易抽水的机、民井,一般应占机、民井的 2030%。 (5)岩土样、同位素样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6)已进行过 1:50000 或更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作的地区,观测路线和观测点工作量可减少 2040%。应 用遥感解译,观测点数量可根据解译效果减少 1015%。 (7)红层地区的工作定额参考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红层地区浅层地下水勘查评价技术要求 (1:50000) 。 (8)岩溶地区的工作定额参考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 。 5.4.7 按图幅开展的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周期一般以 11.5 年为宜。 5.4.8 调查工作阶段一般划分为六个阶段: (1)准备阶段: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野外踏勘,了解区内地质、水文地质背景条件和 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主要调查内容和重点问题。 (2)设计编制阶段:编写总体设计和年度工作方案,设计评审、审批。 (3)调查实施阶段:按照批准的设计书开展各项调查工作。 (4)综合研究与成果编制阶段。 (5)成果评审、审查阶段。 (6)成果复制、资料归档阶段。 6 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6.1 设计书编制原则设计书编制原则 6.1.1 设计书编制应遵循接受任务,收集有关资料,现场踏勘、设计论证、组织编写的程序进 行。设计方案要合理使用工作量,力求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好的成果,达到工作布置合理、 技术方法先进、经费预算正确、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有效可行。 6.1.2 设计书必须做到目标任务明确,依据充分,部署合理,内容全面,方法得当,技术要求 具体,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有力,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附图、附表清晰齐全,经费 预算合理。 6.1.3 跨年度项目应编制总体设计书和年度工作方案。设计书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在执行过 程中,实施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书及时进行补充修改和调整,但必须报原审批单位批准。 专题研究和专项工作,必须单独编制单项工作设计书,作为总体设计书或年度工作方案的附件。 6.1.4 设计书编写的主要依据 (1)项目任务书; (2)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以往研究程度; (3)有关技术标准和经费预算标准; (4)主要技术工作定额参照表 3 确定。 6.2 设计书内容设计书内容要求要求 6.2.1 设计书文字参考大纲 前 言 任务来源,项目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工作起止时间等;工作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复 杂程度及其调查研究程度;存在的主要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本次工作拟解决的主 要问题。 第一章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 (一)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坐标范围、工作区面积(附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涉及的 行政区划、流域、图幅及编号,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二)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需求: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工作区交通条件、产业结 构、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 第二章 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一)地质概况: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等。 (二)水文地质概况:包括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与历史变化规律,地下水化学特征、地 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等。初步勾画出的地下水系 统结构模型和水动力场模型。 第三章 工作部署 工作部署原则、工作重点、技术路线、调查内容与要求、工作计划、时间安排、主要实物 工作量。 第四章 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简要叙述采用的工作方法、精度要求以及侧重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对资料收集与二次开 发、水文地质测绘、遥感解译、水文地质钻探、物探、野外试验、水土岩样采集与测试、环境 同位素、动态监测、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与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数据库建设以及综合研究、成 果编制等各项工作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第五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及有关要求编写。 第六章 组织管理和保证措施 包括项目组人员组成、分工及管理协调体系(或组织机构) ,技术装备,工期组织与质量保 证措施,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等。 第七章 预期成果 包括文字报告(包括专题报告) 、图件、数据库、附件、附表等,阶段性总结等。 6.2.2 设计书附图、附件 (1)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图 (2)水文地质略图(附剖面图) (3)工作部署图 (4)典型水文地质勘探孔设计图 (5)附件(包括单项工作设计书,如遥感调查、物探、钻探、数值模拟等) 6.3 设计书审批设计书审批 设计书审查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审查,也可委托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审查。通过审 查的设计书,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7 图幅调查 7.1 基本调查内容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与一般要求 7.1.1 调查工作按地下水系统部署,按 1:50000 标准图幅进行调查,并提交分幅调查成果 7.1.2 气象、水文调查 7.1.2.1 气象 收集调查区及周边地区气象站的长系列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冻结深度及暴雨等 气象资料。 7.1.2.2 水文 调查河流、水库、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分布;收集主要河流的流域面积、径流量、流量、水 位、水质、水温含砂量及动态变化资料;调查水库、湖泊的容量、水质;调查地表水与地下水 (含暗河、泉等)的补排关系;调查水利工程类型、分布、规模、用途和利用情况;现状水利工程 和地表水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 7.1.3 基础地质调查 7.1.3.1 地形地貌调查 调查地貌成因类型、形态、分布、物质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现场出镜课件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2026届甘肃省徽县职业中专伏镇校区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宜宾市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现代汉语汉字简化课件
- 2025年注册测绘师考试专项训练试卷:测绘技术与法规
- 2025年春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冲刺押题试卷
- 测量员岗位职责
- 现代仓储管理知识培训内容
- 美团骑手2025年度骑手权益保障与法律法规遵守合同4篇
-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商铺店面装修合同
- 食品企业总经理聘用模板
- 《纵隔病变的ct诊断》课件
- 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毒虫咬伤》课件
- 教学设备安装及售后服务方案
- (外研版3起)英语五年级上册单词字帖书写练习(手写体)高清打印版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含答案(完整)
- 九江学院学位英语往年考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