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训练1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1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训练1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2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训练1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3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训练1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4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训练1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十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2015江西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2题。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生物2古代的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雨热同期,气候优越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利于农耕便于搬迁和居住ABCD解析:1.A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史前居民点布局在河流沿岸,说明聚落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2题,居民点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不易遭受洪水的威胁;同时河流沿岸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水源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34题。3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4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解析:3.A4.C第3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第4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2015泸州第三次诊断)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5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人类使用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解析:选B图中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苹果园变为柑橘园,小麦产区变为水稻田,1月0等温线明显北移,说明气候变暖,该区积温增加,由暖温带变为亚热带。而与此有关的最可能是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气候变暖。(2015赣州模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67题。6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东海出现黄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BCD7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青藏高原滑坡、泥石流增多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降低ABCD解析:6.A7.D第6题,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全球气候变暖,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升高;气候变暖,使得纬度较高的黄海海域水温升高,可能出现东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气温升高,树枝发芽时间提前;气候变暖使得中纬度地区温度升高,蒸发旺盛,干旱加剧,赤道附近降水更多,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第7题,积雪面积减小,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剧,可能导致雪崩现象加剧;积雪面积减小也反映了气候变暖,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升高。(2015安徽六校联考)如图为世界某科技公司的清洁能源开发计划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B类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B纬度低,多晴朗天气C内陆地区,热力环流强D高差大,河流流量大9D类能源丰富的地质条件是()A地壳断裂下陷B板块消亡边界C板块生长边界D地壳活动地带解析:8.A9.D第8题,由图可知,B类能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中下游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可以判定是太阳能。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是主要作用。第9题,D类能源丰富的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喜马拉雅山两侧的板块交界处,是地热资源,这里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地带地热资源丰富。(2015四川名校联盟)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10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A99毫米B149毫米C199毫米D249毫米11依据泥石流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B地形陡峻,降水丰富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解析:10.B11.B第10题,根据等降水量的递变规律和50 mm的等值距,甲的降水量在700750 mm之间,乙的降水量在800850 mm之间;其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小于150 mm,但可以接近150 mm,故选B。第11题,泥石流的发生条件: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水源。B选项较符合。二、综合题(共45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4分)A极冰融化B毁林C沿海低地被淹D燃烧矿物燃料(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4分)(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6分)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全球变暖的因果关系不难填出。第(2)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3)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洪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道以防内涝。第(4)题,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答案:(1)(自上向下,自左向右)B、D、A、C(2)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洪大堤;整理疏浚河道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4)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13(2015河北联盟)阅读下面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5分)材料一北京市不同年份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统计。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18.423.223.821.826.824.8用水总量(亿立方米)35.834.534.835.53636.4材料二按用途分北京市近几年用水量统计。材料三据报道,2014年12月12日历时十多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约占汉江总量的24%,相当于1/6条黄河。(1)依据材料一,描述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近年来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导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变化的原因。(9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除调水工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用水紧张?(8分)(3)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该工程实施后可能会对该丹江口下游地区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结合材料三,分析为应对这些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分)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总量,用水总量较稳定,且呈增长趋势,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较大。第(2)题,控制城市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都是有效的措施。第(3)题,加强管理,实施全流域的统一管理;实施引长江水入汉江等措施。答案:(1)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较大,用水总量比较稳定、略有上升,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总量。原因:北京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不稳,导致降水量年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