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画语录》研究进展及展望画语录石涛_第1页
石涛《画语录》研究进展及展望画语录石涛_第2页
石涛《画语录》研究进展及展望画语录石涛_第3页
石涛《画语录》研究进展及展望画语录石涛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涛画语录研究进展及展望画语录石涛 摘要:结合前人对石涛画语录研究的成果,对石涛理论著作画语录的版本考证、理论、范畴、“一画”理论及中西比较研究成果作了的总结,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及展望。 关键词:石涛;画语录;进展 石涛(1640约1718),俗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清代初期著名的山水画大家,与同时期的朱耷、髡残、弘仁齐名,并称为“清初四僧”。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的各种理论和观点,对近代以及现代的中国山水绘画发展,对绘画主体自我的充分表现都有着警示和指引的作用,自问世以来,便是无数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 1.对画语录版本的研究 最早考证画语录版本的是郑拙庐,他认为其大概写在中年,而石涛最晚年的同一部著作画谱的出资人是胡琪。而黄兰波认为画语录只是画谱质量较高的修订本,所以后人翻刻了多种的翻刻本画语录,并使之得以广泛流传。姜澄清则认为画谱是胡琪作的一部伪书,而决非画语录的终稿。 2.对画语录理论的研究 对画语录的理论,主要考证出以下几种说法:一是以韩林德为代表的道家说,他认为画语录的理论主要受到源自老庄哲学。王永亮、周燕弟与之持相同观点。二是以郑拙庐为代表的佛教说,他们认为石涛的美学思想受佛教禅学思想的启发。束景南、阎秀芝、黄河涛等人均与之持相同观点。三是以俞剑华、伍鑫甫为代表的综合说,这是支持者最多的一种说法,他们认为,是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奠定了画语录哲学基础。而杨成寅却认为,是老庄思想和周易学说奠定了画语录的哲学基础。汪世清则认为是画语录艺术思想的形成决不是三家或几家思想的简单综合。 3.对画语录理论范畴的研究 对画语录理论范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些一些章节重要的理论范畴和命题,其中以“一画”、“尊受”、“蒙养”、“生活”、“资任”这五个范畴为代表,而学者主要集中于对“一画”理论的研究中,不同学者的观点也存在诸多分歧。俞剑华认为,“一画”即“一笔一画”;而温肇桐则认为,“一画”即“元气”;伍蠹甫却认为,“一画”概括的是山水画中“天人合一”这一过程;韩林德则指出,“一画”即一根通贯宇宙间一切生命力运动的线和根本法则;陈良运则从本体意义上将“一画”解释为“道”;朱良志则认为“一画”指石涛绘画技法中的根本大法,总结了石涛绘画技法的全部理念;杨成寅则与之持相反观点,他认为,“一画”具有多重含义,包括宇宙万物以及绘画技法的根本规律,也包括笔墨的艺术表现以及美学规律。目前,学者对“尊受”、“蒙养”、“生活”、“资任”的研究力度还不够,有待加强。 4.对画语录“一画”理论的研究 韩德林认为,集中体现了石涛绘画美学和艺术思想的画语录,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里程碑。在画语录中,“一画”是石涛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概念。这种重要性可以从多方面的理由显示出来:第一,石涛把“一画”作为画语录十八章中第一章的名称,使之具有总括全篇、作为全篇的出发点和立论依据的含义;第二,画语录作为石涛绘画美学和艺术思想的展开,是有层次、有系统的,“一画”在这一展开过程中,起着贯穿全篇的作用;第三,在画语录中,“一画”关涉到绘画艺术 和美学的重大理论问题。因此,学术界认“一画”为石涛绘画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概念,已成为一种共识。 5.对画语录国内外比较研究 刘粟海开创了将石涛和后期印象派的艺术思想进行比较的研究;而吴冠中则将石涛与西方艺术家譬如梵高等人的艺术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他认为石涛的艺术理论奠定了西方表现主义观点的基础,并以此认为石涛堪称“中国现代绘画之父”;张节末则在思想层面上将画语录与西方美学进行了比较;张灵聪比较了画语录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共通之处。 6.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画语录问世几百年来,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其研究者众多,但是学者们普遍集中于对其中“一画”理论的研究,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颇为深入,但是仍存在一些尚待深入解决的问题:譬如,学者们忽略了对画语录美学思想历史文脉的研究;学者们对画语录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不足,未能将其中所有章节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忽略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使得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未能有机结合;学者们对石涛的研究角度偏差较大,忽略了对石涛其它艺术理论,譬如书法、诗文的研究。 _: 1韩林德.石涛与(画语录)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2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杨成寅.石涛画学之画语录全文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 . 4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册之苦瓜和尚画语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张法.中国美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xx. 6吴冠中.我读石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