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体史料初探[苏辙晚年寓居史料初探]_第1页
笔记体史料初探[苏辙晚年寓居史料初探]_第2页
笔记体史料初探[苏辙晚年寓居史料初探]_第3页
笔记体史料初探[苏辙晚年寓居史料初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笔记体史料初探苏辙晚年寓居史料初探 苏辙晚年“卜居嵩、颍间”,自号“颍滨”,在这里,完成了彪炳文学史册的栾城后集、栾城三集的编纂。现就苏辙寓居颍川的缘起、苏辙寓居颍川何处、苏辙颍川寓居的格局和功能三个问题展开探讨。 1 苏辙寓居颍川的缘起 嘉祐元年(1056年),48岁的苏洵携轼、辙二子在京城汴梁应试。眉山老乡陈景回以太子中允之职致仕,两人在京城相见。陈景回旧有地在蔡,致仕后,欲“将治园囿于其间以自老”,苏洵“余尝有意于嵩山之下,洛水之上,买地筑室,以为休息之馆而未果”。陈景回向苏洵求诗,作有:“景回旧有地在蔡,今将治园囿于其间以自老。余尝有意于嵩山之下,洛水之上,买地筑室,以为休息之馆而未果。今景回欲余诗,遂道此意”苏洵请老乡记住:“卜居嵩洛非戏云尔。”治平三年(1066年),苏洵病故,是年五十八岁,苏轼此时在登闻鼓院任职,苏辙在大名府推官任上,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苏洵“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成为其遗愿。苏轼、苏辙对父亲“卜居嵩洛”的遗愿念念不忘。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从黄州量移汝州,在赴任途中至高安看望苏辙,临别时,特向苏辙和侄子苏迟提到父亲苏洵的“卜居嵩洛”的遗愿,作别子由三首兼别迟诗,苏辙次韵子瞻留别三首以记之。直到元祐三年(1088年),苏辙在朝任户部侍郎,“予年将五十,与兄子瞻皆仕于朝,裒橐中之余,将以成就先志”,故在位于嵩山之阳的颍川之西三十里买田置宅(苏辙卜居赋)。 2 苏辙寓居颍川何处 颍川,郡名,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设置。以颍水得名,颍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从苏辙的诗、文看其寓居“卜居嵩、颍之间”在何处,苏辙自己至少有两种说法:一是寓居在西湖之滨。许州有一西湖,是由唐代曲环镇守许州时所修。“我住西湖滨,蒲莲若云屯”(盆池白莲);“平湖近西垣,杖履可以游。偶从大夫游,不得三经秋”(和迟田杂舍九首并引)。苏辙寓居在西湖之滨,言之凿凿。嘉祐四年(1059年)11月,苏轼、苏辙母丧期满,苏轼和父亲苏洵、弟辙一起返京。次年正月,经唐河、邓县、叶县、郏城,襄城至许州,苏轼既为湖的优美景色所陶醉,又对宋公不顾人民生活受困兴工治湖表示不满,有感于怀,苏轼作许州西湖诗。二是寓居在许昌城西。“我居近西城,城枕湖一曲。不到平湖上,何物禁吾足?”(遗老斋绝句十二首)苏辙在卜居赋中说得更具体:“自筠迁雷,自雷迁循,凡七年而归。颍川之西三十里,有田二顷,而僦庐以居。” 从苏辙诗文、方志、文物、传说相互印证,苏辙寓居许昌城西三十里的椹涧乡长店村当为合理;从今椹涧乡长店村所处距颍河仅一里的方位看,结合苏辙晚年自号“颍滨”,其寓居在今椹涧乡长店村比在西湖之滨更为符合“昔日黄门今老农”的历史真实。 3 苏辙颍川寓居的格局和功能 从苏辙诗文中可以看出,其寓居的宅院由“老宅+汴氏宅+孙氏宅+扩建”组成。在改造和扩建时,事先做了规划,并按图纸施工兴建(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寓居的各种建造的名称由苏辙来命名:如“东斋”、“东厢”、“东园”、“南斋”、“南屋”、“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等。苏辙寓居大致有百十来间房屋。“画图且作百间计,入室犹应三岁期。”(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其寓居“不施丹閕,唯纸窗水屏,萧然如野人之家”,整体风貌具有中原民居的风格。 苏辙夫妇住室为北堂。“吾庐虽不华,粗有南北堂。通廊开十窗,爽气来四方。”(北堂)诸子居住之室在苏辙夫妇居室的两旁,一有呼唤,诸子立刻可到身旁。“诸子之室,左右吾背。将食击板,一击而会。”东厢是佛堂,“东厢靖深,以奉尝烝。老佛之庐,朝香夜灯”。西厢是藏书室,室中有画屏,“素屏开白云,称我茅屋陋。濡毫愿挥洒,峰峦映岩窦”(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这一幅山水画给人以幽深之感。而另一幅月宫河汉图则有旷远之感。“西轩素屏开白云,婆娑老桂依霜轮(月)。顾兔出走蟾蜍奔,河汉卷海矶石蹲。”而这幅画很可能是苏过所作,“东坡妙思传子孙,作诗仿佛追前人。笔墨堕地皆奇珍,闭藏不听落泥尘”(西轩画枯木怪石)。 苏辙寓居种植的树木花卉有松、柏、柳、竹、牡丹、菊花、白莲等,并置有花坛、盆池等,兼有奇石。苏辙以散文家、诗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