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知心理学绪论,2,参考书目,认知心理学(重排本)王甦汪安圣,2010.1认知心理学J.B.Best著,黄希庭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认知心理学(上下册)M.W.艾森克,M.T.基恩著(2000年第四版);高定国、肖晓云译,荆其诚审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内容提要:,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与争论,4,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19世纪以德国的冯特和美国的铁钦纳为代表:强调心理表征的结构;20世纪20年代以华生为代表的强调可观察到的行为和反应;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1、行为主义的衰落2、邻近学科的发展,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实质,5,奈塞尔(U.Neisser)1967年,第一部认知心理学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6,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实质,二、实质(一)概念1.认知2.认知心理学,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其实质是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7,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实质,二、实质(二)内涵分析1、内容,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和语言等内部心理过程。,8,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实质,二、实质(二)内涵分析2、方法论:,9,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实质,二、实质(二)内涵分析3.方法,巧妙精致的实验计算机的模拟,10,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反应时法1、减法反应时2、相加因素法3、开窗实验二、口语报告法三、计算机模拟与人类认知四、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11,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反应时记录法(一)因素相减法Donders(1868)的实验Posner等(1969,1970)的实验Clark和Chase(1972)的实验,12,Donders(1868)的实验,反应时R1(单位:毫秒),13,反应时R2(单位:毫秒),14,反应时R3(单位:毫秒),15,Donders(1868)的实验结果,R1:看简单反应时=R1R2:看+区分红绿辨别反应时=R2-R1R3:看+区分红绿+选择左右选择反应时=R3-R2,16,Posner等(1969,1970)的实验,实验材料:,17,屏幕,不延迟,延迟0.5s,延迟1s,18,Posner等(1969,1970)实验结果,19,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素相减法1、逻辑假设两种作业差别仅在于后者比前者多某个心理过程,则这两种作业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20,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素相减法2、作用(1)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时间(2)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21,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素相减法3、不足(1)未必能经常容易地将每个加工阶段区分开来;(2)在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插入或减少某些加工阶段而不影响其余的加工阶段是值得怀疑的。,22,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因素相加法Sternberg(1966-1969)的短时记忆提取实验,23,24,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因素相加法1、逻辑假设:假设完成一项作业所需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时间的总和,那么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单独或成对的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反应时间的变化。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就各自作用于某个加工阶段。,25,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因素相加法2、作用推断出整个作业完成的心理过程(包含的各阶段)。,26,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因素相加法3、不足(1)只承认信息以系列方式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2)能否应用可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定加工阶段值得怀疑。,27,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开窗法”1、逻辑假设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时间直接进行测量。字母转换实验“KENC+4”,28,29,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开窗法”2、不足(1)在后一加工阶段可能出现对前一加工阶段的复查;(2)很难把反应组织的阶段区分出来。3、作用确定一个作业各加工阶段及其所需时间。,30,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的特殊问题: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被试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回答的正确性,或者为达较高的正确率而减慢反应的速度。,31,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口述记录法(出声思考)1.逻辑假设有些信息加工时间较长,内部操作复杂,难于推理判断其各个阶段,而“出声思考”不影响思维的正常进程,可以知道其内部操作过程。,32,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口述记录法(出声思考)2.作用描述被试在注意什么、思考什么(足够的训练、避免干扰、录音),33,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口述记录法(出声思考)3.不足出声思考思考(1)说出来的话与做出来的行为不一致(2)不在意识层面的信息,无法出声思考,34,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计算机模拟1、逻辑假设若某一个心理学理论成立,则将其应用到计算机程序中去,可达到类似于人的活动结果。,35,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计算机模拟2、作用(1)证实理论的正确(2)为人工智能提供帮助,36,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计算机模拟3、不足(局限性)(1)计算机程序可以帮助了解某个心理过程,但往往所不清为什么,且本身并不是一种理论。(2)并非每一项心理学研究都能够建立相应的计算机模型。,37,四、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单细胞记录四十多年前发展出来的一项记录单个神经活动的精细技术。直径约为万分之一毫米的微电极被插进动物大脑以获得细胞膜外电位记录。Hubel如果使用特征识别,那么被试只需要确定某个字母是否具有曲线特征,就能判断它是不是靶子字母。此时,对材料a的扫描比材料b快。结果:证明后者。,103,(2)生理学证据,a.动物具有特征觉察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含有一些专门化的神经细胞,只对有一定特征的刺激做出反应或有最大反应。这种专门化的神经细胞被称作特征觉察器。猫、猴、青蛙、鸽、兔人,104,(2)生理学证据,b.what和where通路What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主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性。(即加工刺激是什么的神经通路)。Where通路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What通路受损伤病人,无法同时看出几个物体,(2)生理学证据,c.Pritchard(1961)的固定网膜实验实验表明:特征是知觉的单元,特征或单元的结合构成了模式,而特征的抽取和结合意识不到。,107,第三节模式识别,3.“鬼城”理论(具体的特征分析模型)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4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这些层次顺序地进行工作,最后达到对模式的识别。第一个层次是由“映象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然后由第二个层次的“特征鬼”对刺激的映象进行分析,即将它分解为各种特征;在分析过程中,每个特征鬼的功能是专一的,只寻找它负责的那一种特征,并且需要就刺激是否具有相应的特征及其数量作出明确的报告。第三个层次的认知鬼“始终监视各种特征鬼的反应,每个认知鬼各负责一个模式(字母),它们都从特征鬼的反应中寻找各自负责的那个模式的有关特征,当发现了有关的特征时,它们就会喊叫,发现的特征愈多,喊叫声也愈大。最后,“决策鬼”(第四个层次)根据这些认知鬼的喊叫,选择喊叫声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所要识别的模式。,109,第三节模式识别,4.不足(1)只有自下而上加工;(2)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的争论。,110,思考题:,1、试比较知觉的刺激物说和假设考验说对知觉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什么是总体优先效应、词优效应和客体优势效应,支持他们的主要实验分别是什么?3、什么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它们的关系怎样?4、模式识别的理论有哪些?支持特征分析说的证据有哪些?5、解释概念:概念驱动加工、数据驱动加工、模式、模式识别、原型、特征觉察器、what和where通路,111,作业:,试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知觉识别(视觉、听觉等)是整体优先还是部分优先?,112,第三章注意,113,概念回顾,什么是注意?(普心中的概念)指向性:选择一个而忽略其他集中性:在某一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注意vs意识,主动(控制)vs被动(自动),集中vs分散,选择、转移、抑制,114,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一、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一)过滤器模型(FilterModel)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1958)1.内容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115,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一)过滤器模型(FilterModel)过滤器的作用:只接通一个通道,其余通道被阻断。因此,Welford(1959)称之为“单通道模型”。,过滤器选择作用的制约条件:客观:新异刺激、较强刺激、有生物意义刺激主观:期待,116,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一)过滤器模型(FilterModel)2.实验支持(1)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2)Cherry(1953)追随程序双听实验,117,(1)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双耳分听技术实验范式:主试通过耳机,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听觉刺激。然后,要求被试完成一些任务。实验程序:向被试的左、右耳各呈现3个数字,右耳:4,9,3左耳:6,2,7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实验结果: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再现准确率为65%;4,9,36,2,7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准确率为20%。4,69,23,7,118,(1)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结果的解释:(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再现准确率)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注意在左右耳之间的转换次数过多降低了识记数字的成绩。,119,(2)Cherry(1953)追随程序双听实验,追随程序双听技术实验范式:同时给被试双耳以刺激时,要其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追随耳信息-很好地再现非追随耳信息-不能报告但是,一些物理特征变化(如语言由男声变为女声)能觉察,“鸡尾酒会效应”,120,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Model)Treisman(1960,1964)1.内容Treisman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不过,这种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其余通道的信息也可通过,但受到衰减,强度减弱。已贮存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即意义分析)有不同的兴奋阈限。若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过滤器后未受到衰减,可顺利激活有关的信息,从而得到识别;其余通道的信息受到衰减,难于识别。只有特别有意义的项目有较低的阈限,虽强度减弱仍可受到激活而被识别。,121,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Model)影响阈限水平的因素:个性倾向、项目意义、熟悉程度、情境因素(上下文、指示语)等,122,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二)衰减模型(AttenuationModel)2.实验支持Treisman(1960)的实验,123,Treisman(1960)的实验,利用追随程序双听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分开呈现在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主试的事先规定(即复述追随耳所听到的项目),而去追随意义。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都能通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124,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3.两个模型的比较相同:(1)出发点(2)过滤器位置(3)过滤器作用不同:过滤器的工作方式,125,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二、反应选择模型Deutsch和Deutsch(1963)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selectionmodel),126,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二、反应选择模型1.内容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而注意选择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127,反应选择模型重要性的标准:个性倾向、情境因素等,128,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二、反应选择模型2.实验支持Hardwick(1969)的实验,129,Hardwick(1969)的实验,实验过程:同时注意双耳,对呈现的靶子词刺激做出反应,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130,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3.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的比较不同点(1)(2)相同点(1)(2)(3),131,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3.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的比较不同点:(1)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2)高级分析加工能力:有限/无限,132,第一节注意的信息选择模型,3.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的比较相同点:,(1)都承认几个通道信息同时受注意,(2)都认为注意机制受一些因素影响,(3)都承认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133,第二节注意的中枢能量分配理论,一、双作业操作1.双作业操作让被试同时进行两种活动,观察他们完成情况。2.Johnston&Heinz的实验,134,2.Johnston&Heinz的实验,135,结果:,136,第二节注意的中枢能量分配理论,二、能量分配理论Kahneman(1973)注意与努力(AttentionandEffort)1.内容人的加工能力有限,即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因此资源的分配方案体现出注意的选择,即只要不超过可得到的能量,就可同时接收两个或多个输入,或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若可得到的能量很少,就只能接收一个输入和进行一种活动。,137,影响资源数量的因素:情绪、药物、肌紧张等影响能量分配方案因素:可得到的能量、当前意愿、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思考:试用中枢能量理论解释下列现象1、认真听讲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2、心有余而力不足。3、鸡尾酒会效应。,138,第二节注意的中枢能量分配理论,二、能量分配理论2.实验支持Posner和Boies(1971)的实验,139,Posner和Boies(1971)的实验,采用双任务作业实验过程:被试要同时做两项任务主要任务:(即被试必须集中注意的)字母配对任务视觉警告信号-呈现字母T(约持续50ms)-1s后呈现第二个字母-被试按键判断是否与第一个字母相同次要任务:听觉侦察任务以耳机呈现声音刺激-被试若听到-按键反应,140,141,解释:,第一点显示声音出现在警告信号之前,侦察出声音的平均反应时间,这点是作为比较的基础;当警告信号出现时,及稍后,声音侦察反应时间减少即第二点的结果。警告信号的功能是在增加被试的警觉性,增加可用资源;第三点的结果,当整个情境要求不超过可用容量时,被试能处理互相竞争的刺激;在第四点的反应时间最少,这是当被试已辨认出第一个字母,声音立刻呈现的情形;警告信号的警觉效果并不持久,在延长时距中(即第二个字母尚未出现),被试可能从感觉记忆中引出第一个字母的代码,并在工作记忆中适当加工,这解释第5、6点增加反应时间的理由;反应时间增加最多的是第7点和第8点,在这两点以上,第二个字母已经出现,被试忙着分类、辨认并判断。这些活动占用了被试大多数的可用资源,剩下少之又少的资源来处理声音。,142,第二节注意的中枢能量分配理论,二、能量分配理论3.Norman等人(1975)根据能量或资源有限分成两类过程:资源限制过程(resource-limitedprocess)材料限制过程(data-limitedprocess)资源限制加工的特点:双作业操作的互补原则(principleofcomplementarity),143,POC曲线(PerformanceOperationcurve),资源限制过程:某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材料限制过程:某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双作业操作的互补原则:两个同时进行的作业,当他们对资源的总需求超过中枢能量,就将发生干扰。一个作业应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个作业可得到的资源作相应数量的减少。,144,第三节自动化加工,一、两种加工过程1.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Schneider&Shiffrin(1977),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processing):是一种需要注意的加工,受人有意识的控制,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自动加工(automaticprocessing):是一种不受人意识控制的加工,无须应用注意,没有一定容量限制,一旦形成难以改变。,145,第三节自动化加工,一、两种加工过程2.实验证据视觉搜索实验Schneider&Shiffrin,146,实验过程:阶段一:视觉呈现14个项目让被试识记阶段二:呈现14个项目进行再认,要求被试判定在再认项目中是否有阶段一识记过的项目记录的结果:“有”按yes键;“无”按no键,记录反应时。两种实验条件:不同范畴条件,识记项目均为字母,而再认项目中只含一个字母,其余的为数字或再认项目均为数字。在这一条件中,被试只需从数字中发现是否有字母,就可作出是与否的反应。相同范畴条件,识记项目均为字母,再认项目中也全部为字母,在再认项目中可包含也可不包含曾识记过的项目。在此条件中被试要从字母中,发现是否有识记过的字母并作出是与否的反应。,147,实验的结果:,(1)不同范畴条件下的再认或搜索优于相同范畴条件;,(2)不同范畴条件下,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的数量对反应没有什么影响;,(3)相同范畴条件下,随着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的增多,判定所需的时间也增加。,148,对于视觉搜索实验结果的解释:,被试在不同范畴条件下所进行的自动加工: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分辨字母和数字的结果。,在不同范畴条件下,被试从字母中搜索出数字或从数字中搜索出字母。-是自动加工。,Schneider和Shiffrin认为:相同范畴条件下,被试将每一个再认项目与同一范畴的每一个识记项目按顺序进行比较,直到匹配为止。-是控制性加工。,149,第三节自动化加工,一、两种加工过程3.自动加工与控制性加工的关系(1)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对注意资源的占用(2)自动加工影响控制加工,降低控制加工作业水平,自动加工无需应用注意资源,因此注意可顺利分配给其它控制加工,而两个控制加工同时进行,则需进行资源的分配。,不是因为强占了注意资源,而是由于不能避免对一些不需要的信息也作出自动加工反应,从而干扰控制加工。,150,第三节自动化加工,一、两种加工过程4.练习与自动加工练习可使控制性加工转变为自动加工,练习的作用:(1)改善能量分配方案;(2)改善完成作业的操作过程。,151,练习作用的实验:Shiffrin和Schneider(1977),实验过程:要求被试在一系列字母中搜寻目标字母,而目标字母数从16个随机变化实验的记录:反应时间实验的结果:(1)未经练习的被试,其反应时随目标字母数增加而增加;(2)经反复练习的被试,其结果是他们搜寻6个目标字母与搜寻1个目标字母的反应时间几乎相同。,152,练习作用的实验结果的解释:,未经练习的被试,其反应时是目标字母数量的函数,这种现象被称为搜寻的目标物数量效应。,经过反复练习之后,被试对6个目标物的反应与对一个目标物的反应时趋于相同,即搜寻目标物数量效应消失,为什么这种效应会消失呢?Shiffrin等人认为,因经反复练习,被试对于搜寻目标物已经形成了自动化。,153,第三节自动化加工,二、特征整合理论(FeatureIntegrationTheory)Treisman&Gelade(1980)提出1、理论的基本内容该理论认为,事物由客体和特征构成。一个客体通常可以由多个维量构成,特征便是这些维量的特定的值,而客体则是多维量特征的结合。加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散注意,利用平行加工自动地对特征进行登记,是自动加工的过程;第二个阶段为集中注意,将特征整合为客体,主要进行系列加工,是控制加工的过程。,154,第三节自动化加工,二、特征整合理论(FeatureIntegrationTheory)2.证据(1)Treisman的实验(2)错觉性结合现象,155,(1)Treisman的实验,实验过程:向被试视觉呈现130个不同颜色的字母,要求他们从其中搜寻一个特定的靶子。靶子:或者是一个客体(如绿色的字母T)或者是一个特征(如蓝色的字母或一个字母S)实验的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156,(1)Treisman的实验,实验的结果:(1)当靶子是一个客体时,呈现的项目数量对观察靶子所需的时间有很大影响,项目数越多,所需的时间也越长。(2)当靶子是一个特征时,呈现的项目数量对觉察靶子所需的时间没有影响。,对结果的解释:Treisman认为,搜索特征比搜索客体快,并不受所呈现的项目数的影响,是因为对特征的加工是平行的自动加工;而搜索客体则是系列的控制加工。,157,(2)错觉性结合现象,错觉性结合:特征的不恰当的结合,即一个客体的特征与另一个客体的特征结合在一起。对于这样的刺激:我们可能报告:或或,当注意超负荷或人们分心时,特别是对注意的要求很高时,会出现这种情况。,158,第四节注意的促进和抑制,目标和分心项目激活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注意选择的主要作用是使专注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即目标激活)注意选择具有双重机制,即专注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被忽略信息的积极抑制相结合(即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159,第四节注意的促进和抑制,一、stroop实验范式与stroop效应J.R.Stroop(1935)提出1.stroop实验范式所用的刺激材料:红蓝黄绿棕紫红蓝黄绿棕紫红蓝黄绿棕紫,色字,160,Stroop的实验,实验一:70名被试分别阅读黑体字和色字两类字黑体字:红蓝黄绿棕紫色字:红蓝黄绿棕紫结果:阅读黑体字所需要的时间?阅读色字,161,Stroop的实验,实验二:100名被试,分别尽可能快地说出图形的颜色和色字书写的颜色。实验的结果:说出图形颜色那个更快?说出字的颜色,说出图形颜色红蓝黄绿棕紫说出字的颜色,162,第四节注意的促进和抑制,2.Stroop效应在识别色字颜色时,词的颜色与词义之间的差异会引起被试者反应时间的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stroop效应。产生原因?文字的阅读干扰/抑制了颜色指认,163,第四节注意的促进和抑制,二、负启动效应1.概念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正启动效应与负启动效应(negativeprimingeffect),164,第四节注意的促进和抑制,二、负启动效应2.负启动效应实验Neill(1977)采用stroop范式两种实验条件: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匹配。如被试先看到用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意义为“绿”),紧接着看到用绿色墨水印刷的“BLUE”(意义为“蓝”)。另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并不匹配。要求被试:命名当前的Stroop刺激词的印刷颜色,165,Neill(1977)负启动效应实验,实验的结果:与第二种条件相比,第一种条件下,被试的颜色命名显得特别困难。,对实验结果的解释:Neill认为,一定是起干扰作用的Stroop刺激词的意义,如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一词的意义“绿”,受到了抑制。而被抑制的意义(如“绿”)后来恰好变得与任务有关,如后来的刺激“BLUE”正是用绿色墨水印刷的,那么,被试对后来的刺激词的印刷颜色进行命名,要相对困难。,166,第四节注意的促进和抑制,二、负启动效应对有关信息的成功选择(目标的激活)也需要同时对无关信息的主动抑制(分心物的抑制)。负启动则可作为分心物抑制的研究方法之一。,167,思考题,1.过滤器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支持的证据?2.衰减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支持的证据?3.反应选择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支持的证据?4.Kahneman的能量分配模型由哪些成分构成?如何用这一模型解释双作业操作?5.特征整合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支持的证据?6.解释概念:注意双耳分听技术追随技术资源限制加工和材料限制加工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错觉性结合stroop效应负启动效应,第四章记忆结构,169,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1885,Ebbinghaus第一个进行科学研究19世纪50年代开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编码、贮存、提取记忆理论:记忆的结构(structure)与过程(process)结构:记忆系统的组织形式。过程:记忆系统内发生的活动。,170,第一节记忆的存贮说,一、两种记忆说1.理论内容Waugh&Norman(1965)p104记忆不是单一的系统,存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系统的记忆,二者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长时记忆可长时贮存大量信息;而外部信息经过感觉通道却首先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它是长时记忆的缓冲器和加工器,信息可通过在短时记忆内的复述进入长时记忆。,171,第一节记忆的存贮说,一、两种记忆说,172,第一节记忆的存贮说,一、两种记忆说2.支持的证据(1)临床及动物实验(2)自由回忆实验,173,一、两种记忆说,2.支持的证据(1)临床及动物实验a.临床案例:逆向性失忆症HM和KF的案例b.动物实验:白鼠跳台实验Jarvik&Exman(1960),174,1Thedogbitthemanandthemandied.2Themanthedogbitdied.,175,一、两种记忆说,2.支持的证据(2)自由回忆实验Murdock(1962)自由回忆实验范式、系列位置效应,176,自由回忆实验Murdock(1962),自由回忆实验范式先按顺序呈现一系列刺激,然后要求被试尽量回忆已学习过的内容,但不必按照原先呈现的顺序回忆。,177,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在进行自由回忆实验时,被试对学习内容中间部分的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回忆成绩均高于中间部分的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178,关于系列位置效应的解释,抑制说vs两种记忆说,179,两种记忆说对系列位置效应的解释是基于理论分析性质的,需要实证性支持。,假设一: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复述的时间,使更对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但不影响短时记忆。,假设二:若延缓回忆并防止复述,就将损害短时记忆,但不会影响长时记忆。,180,Murdock(1962),假设一: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复述的时间,使更对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但不影响短时记忆。针对假设一的实验:采用自由回忆实验范式刺激呈现时间分别为1s和2s,181,182,Glanzer等人(1966),假设二:若延缓回忆并防止复述,就将损害短时记忆,但不会影响长时记忆。针对假设二的实验:自由回忆实验范式回忆方式:即时回忆延缓回忆+心算作业30S,183,184,第一节记忆的存贮说,二、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多存贮说)1.理论内容一个完整的记忆系统不仅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还包括感觉记忆。三个记忆系统有不同的功能,各自对信息进行特定的加工。外部信息最先输入感觉记忆,其中有些信息进入短时记忆,有些则很快消失,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有些可借助复述进入长时记忆,而另外一些也要丧失,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相对来说是用久性的。但也可因消退、干扰或强度减弱而不能被提取出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被提取出来就转入短时记忆中。,185,第一节记忆的存贮说,二、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多存贮说),186,第一节记忆的存贮说,二、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多存贮说)2.支持的证据(感觉记忆存在的证据)感觉记忆大容量、时间短、具有感觉通道特异性(1).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视觉)(2).“三耳人”实验(听觉),187,(1)部分报告法实验Sperling1960,预备实验程序:通过速示器呈现3*3字母卡,呈现50ms,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全部结果:一般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188,成绩不高的原因:没全看清?VS全部看到了又忘记了?,Sperling的解释:被试能形成对全部字母的短暂视觉图像记忆,但当说出4或5个字母的时候,图像消失,因而报告不出其余字母。,189,(1)部分报告法实验Sperling1960,正式实验程序:基本同预备实验,但是三行字母分别配以不同的声音信号(如图),要求被试报告声音信号响起时对应行的字母,响起的声音信号随机安排。结果:回忆的正确率100%,190,(2)“三耳人”实验Darwin等人(1972),191,两个实验结果的比较,Sperling部分报告法实验“三耳人”实验通道:视觉听觉形式:图像记忆声象记忆容量:9-20个项目或更多5个项目左右时间:250ms4s2s(Treisman),192,第二节记忆的加工水平说,一、加工水平说1.理论内容(1).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语义的分析。(2).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3).在进行信息加工过程中,加工愈深,所需的时间也愈多,以语义水平的加工需时最多;加工愈深,再认的成绩也愈好。,193,第二节记忆的加工水平说,一、加工水平说2.支持的证据(1).有关加工水平的实验不随意学习实验Craik&Tulving1975Rogers,Kuiper&Kirker1977的实验(2).有关复述的实验Craik&Watkins,1973,194,不随意学习实验Craik&Tulving1975,让被试完成一定任务,不要求识记;完成后,对他们进行再认或回忆的测验,195,结果,证明记忆痕迹是加工深度的函数,196,Rogers,Kuiper&Kirker1977的实验,类似于Craik&Tulving1975的不随意学习实验,设置了结构、语音、语义和自我参照四种条件,识记形容词词表。自我参照条件:该次能否正确形容你。结果:,197,Rogers,Kuiper&Kirker1977的实验,自我参照效应: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的时候,回忆出的信息更多。,198,一、加工水平说,(2)有关复述的实验加工水平说认为信息不能通过机械的复述而转入长时记忆。,简单的保持性复述:机械的重复精细的整合性复述: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把它与其它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加工。只有精细的整合性复述才能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199,一、加工水平说,(2)有关复述的实验Craik&Watkins,1973实验过程: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单词,要求记住以某个字母开头的单词,两个相同开头字母单词之间插入数目不等的其他单词。,200,结果,201,二、评价1.循环论证2.难以客观区分深浅加工,202,思考题,1、两种记忆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你认为应如何解释系列位置效应?3、感觉记忆有什么特性(特点)?4、多存贮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5、简述加工水平说的观点。6、解释概念:自我参照效应保持性复述精细的整合性复述,第五章短时记忆,204,短时记忆,内容提要:容量编码提取遗忘工作记忆,205,第一节短时记忆的容量,(2)1887年,Jacobs的实验,*(4)1956年,GeorgeA.Miller综述TheMagicalNumberSeven,PlusorMinusTwo:SomeLimitsonOurCapacityforProcessingInformationThePsychologicalReview,1956,vol.63,pp.81-97,(3)十九世纪末叶,Ebbinghaus的实验,一、容量有限1.容量大小:7+2,(1)19世纪中叶,哲学家WilliamHamilton的观察,206,神秘的数字7,sevenprimarycolorsthesevennotesofthemusicalscalethesevendaysoftheweekthesevenwondersoftheworldthesevenseasthesevendeadlysins,207,第一节短时记忆的容量,一、容量有限2.短时记忆的单位(1)组块(Chunk):Miller(1956)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208,第一节短时记忆的容量,一、容量有限2.短时记忆的单位(2)组块类型:意义组块与时空组块,要,望,觉,不,同,们,上,希,课,学,睡,意义组块:运用长时记忆中已贮存的知识形成的较大的、有意义的单位。,时空组块: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主观地分成几组而形成的组块。,希,望,同,学,们,上,课,不,要,睡,觉,02226674288,209,第一节短时记忆的容量,一、容量有限3.影响有限容量的因素(1)组块的大小Simon(1974)的实验以自身为被试识记的材料记住的数目单音节或双音节单词7三音节单词6两个词组成的词组4多个词组成的词组3,210,第一节短时记忆的容量,一、容量有限(2)组块类型意义组块优于时空组块,211,第一节短时记忆的容量,一、容量有限(3)记忆材料的性质,212,第一节短时记忆的容量,一、容量有限(4)人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丰富-单位组块信息越多a.棋手复盘b.Miller&Selfridge(1950)的实验,213,a.棋手复盘,Chase&Simon(1973),214,b.Miller&Selfridge(1950)实验,实验材料:英语句子以及从零到7与正常句子具有不同的接近度的特殊句子。0表示由随机选取的词组成的句子;7表示最接近正常水平的句子。每种接近度的句子都包含有10,20,30和50个词。过程:呈现句子后,要求被试立即按字词的原来顺序进行回忆。,215,结果,词的回忆正确率是句子接近度的函数,愈接近正常句子,字词回忆成绩愈好。,216,第一节短时记忆的容量,二、容量有限的原因1.存贮有限说(以贮存说为基础)短时记忆是槽道贮存,由于槽道有限,而每个槽道只能贮存一个组块,所以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支持者:Waugh&Norman(1965)Atkinson&Shiffrin(1968),217,第一节短时记忆的容量,二、容量有限的原因2.复述回路说(以加工水平说为基础)短时记忆是一个加工器,它有一个复述回路,专司复述,而短时记忆痕迹的衰退极为迅速,若不及时加以再现或复述则将衰退。短时记忆容量实际反映着人在短时间内复述的项目数量,短时记忆容量无固定数值,复述需时少的项目记得多,反之则少。支持者:Baddeley等人(1975),218,第一节短时记忆的容量,二、容量有限的原因3.贮存与加工权衡说短时记忆空间有限,若所需贮存的项目多,则项目所要占据的空间就多,那么留给短时记忆加工或操作的空间就要少。这体现出了贮存与加工之间的权衡。支持者:Klatzky(1975)短时记忆木工的工作台贮存的项目工具和材料加工操作,219,第二节短时记忆信息编码,一、感觉代码编码(Encoding)是指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Code)。,220,第二节短时记忆信息编码,一、感觉代码(一)听觉代码和AVL单元听觉代码存在的证据:R.Conrad(1964)的实验,221,R.Conrad(1964)的实验,刺激材料:6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部分字母发音相似,如:C,V;M,N;S,F实验分两个阶段阶段一:视觉呈现刺激阶段二: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刺激刺激呈现完毕,要求被试立即按呈现顺序回忆出字母。,222,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即使刺激材料是视觉形式呈现的,也必须转换成声音形式,才能在记忆中保存下来,223,AVL单元: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为AVL单元。,224,第二节短时记忆信息编码,一、感觉代码(二)视觉代码减法反应时(Posner的实验),225,第二节短时记忆信息编码,二、语义代码1.Wickens(1970,1972)2.Shulman(1970,1971,1972),226,1.自前摄抑制释放实验Wickens(1970,1972),实验中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整个实验由四次试验组成。试验一:给被试呈现3个字母,然后进行20s心算任务,之后回忆3个字母。实验组与控制组接受同样的任务。试验二、三同试验一,连续完成。试验四:同前,实验组呈现三个数字。记录:每次被试的回忆成绩。,227,1.自前摄抑制释放实验Wickens(1970,1972),发生自前摄抑制释放:实验组回忆成绩上升结果表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语义代码,可表征范畴意义,使得前面记忆的同一范畴内容干扰后面的识记。当前后识记内容属于不同范畴时,出现自前摄抑制释放。,228,2.Shulman(1970,1971,1972),先呈现字表,然后给被试呈现一个词,要求被试从识记过的词表中找出与该词匹配的项目。两种匹配条件:同一匹配:探测词与词表中某个词是否相同同义匹配:探测词与词表中某个词是否同义结果发现:在同一匹配中,被试会将探测词与字义相同的词混淆,进行同义匹配。,229,第三节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一、记忆扫描实验及提取的信息历程1.实验范式SaulSternberg(1966,1969)实验材料:数字序列实验过程:首先,给被试呈现一列数字(识记项目),相继呈现,每个数字呈现1.2s。全部呈现以后,经过2s再呈现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要求被试回答该数字是否为刚才呈现过的。记录的指标:反应时(从测试项目出现到被试反应之间的时间),230,记忆提取实验SaulSternberg(1966,1969),自变量:数字序列的长短/记忆集(MemorySet)的大小5873289736542因变量:反应时(RT),231,记忆提取实验SaulSternberg(1966,1969),在上面的实验中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项目在被试头脑中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比较呢?记忆集:5873测试项目:8/4,232,第三节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一、记忆扫描实验及提取的信息历程2.平行扫描vs系列扫描,假设一:平行扫描(ParallelScanning)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不会随识记项目数量或记忆集的大小而发生变化。,233,第三节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一、记忆扫描实验及提取的信息历程2.平行扫描vs系列扫描,假设二:系列扫描(SerialScanning)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项目一个个地相继比较,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随着识记项目增多或记忆集增大而增加。,234,Sternberg的实验结果,系列扫描,235,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心理历程,直线方程:,Sternberg总结的公式:,236,第三节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一、记忆扫描实验及提取的信息历程3.完全的系列扫描vs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p158在系列扫描过程中,测验项目与记忆集中项目的比较何时停止?,237,3.完全的系列扫描vs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完全的系列扫描(Exhaustive),238,3.完全的系列扫描vs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Self-Terminating),239,3.完全的系列扫描vs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实验结果支持:ExhaustiveSerialScanning,240,为什么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一个项目已经匹配了,还要进行下一项的比较呢?多做无用功?怎么解释结果?,241,Sternberg的解释:,回头看实验结果测验项目与识记项目比较一次大约38毫秒;测试项目编码和反应共约397毫秒。Sternberg认为在反应阶段可能包含一个决策过程,这个过程耗时较长。,242,Sternberg的解释:,完全的系列扫描:比较+比较+比较+比较+决策快快快快慢(总耗时相对短)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比较+决策+比较+决策快慢快慢(总耗时相对长)效率反而低,243,第三节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一、记忆扫描实验及提取的信息历程4、Sternberg的研究引发的反响验证性研究:不同材料、不同被试同一感觉道和交叉感觉道基本支持Sternberg的研究但也受到一些挑战,244,对Sternberg研究的质疑,(1)支持自我停止系列扫描的证据Carballis1972应用较大记忆集Morin1976缩短识记项目呈现时间Theios1973在其实验中得到了“是”反应与“否”反应斜率不等的结果。,245,对Sternberg研究的质疑,(2)支持平行扫描的解释Townsend1972平行扫描从加工能量有限角度解释,246,第三节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二、直通模型DirectAccessModel1.理论内容信息不是通过比较来提取的,人可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人有一个内部的判断标准,当熟悉值高于这一标准,则作出“是”反应,低于这一标准则作出“否”反应。当熟悉值越是偏离这个标准,作出是或否反应的速度也越快。,247,第三节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二、直通模型DirectAccessModel2.证据对常见词的反应快于非常见词识记时重复的项目提取快系列位置效应的解释,直通模型的问题a.短时记忆是如何知道识记项目的位置的?b.如果信息的提取是直通的,那么为什么反应时会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248,第三节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三、双重模型综合扫描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而提出的刺激有不同的激活水平或熟悉值,而人的内部有两个判定标准;一个是“高标准”(C1),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或高于这个标准,人便可迅速地作出“是”反应;另一个是低标准(C0),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或低于这个标准,人就可迅速地作出“否”反应。这是一个直通过程。如果熟悉值低于“高标准”而高于“低标准”,则要进行系列扫描,需时较多。人在实际作出反应的时候,既受熟悉值制约,又依赖于判定标准。熟悉值强度或大小依赖于该刺激是否经常受激活或新近受激活,以及刺激的知觉代码和语义代码对不同人的熟悉度。而判断标准也是可变的,取决于人当时接受的“速度-正确率”权衡。,249,第四节短时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的出租合同范本
- 生产与销售合同范本
- 上海出售民房合同范本
- 水泥制件销售合同范本
- 外包服务合同范本模板
- 寻找灵感创作委托合同
- 农民怎么写合同范本
- 020版租房合同范本
- 物业泳池转租合同范本
- 网络安全评估托管合同
- 十一皮草活动方案
- 居家护理服务标准化操作手册
- 省级质控中心管理制度
- 诊所日常器械管理制度
- 新生儿42天体检要点解析
- 煤矿联网课题题目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安保服务市场现状动态与前景方向分析报告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林科院面试题库及答案
- T/CSIQ 8014.1-2018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 T/CASTEM 1007-2022技术经理人能力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