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施工周期对PC连续梁桥成桥后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解读_第1页
悬臂施工周期对PC连续梁桥成桥后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解读_第2页
悬臂施工周期对PC连续梁桥成桥后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解读_第3页
悬臂施工周期对PC连续梁桥成桥后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解读_第4页
悬臂施工周期对PC连续梁桥成桥后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悬臂施工周期对PC连续梁桥成桥后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章能1,江成1,章春柳2(1.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市政工程管理处,安徽安庆,;2. 安徽省池州市公路局东至分局,安徽池州,摘要:PC连续梁桥常采用悬臂浇注的方法施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节段施工的周期会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影响成桥后梁体的徐变效应。本文结合一座铁路连续梁桥的施工过程,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探讨了悬臂施工节段的施工周期对连续梁桥成桥后徐变效应的影响,得出对于连续梁施工具有参考意义的几点结论。关键词: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施工周期;徐变效应中图分类号:U443.35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采用悬臂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1成桥过程较为复杂,施工期间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使得内力和变形偏离设计值,为了探明施工周期对成桥后梁体徐变线形的影响,结合48+80+48 m铁路PC连续梁桥的施工过程,以桥梁博士分析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探讨该类桥梁的悬臂施工中节段施工周期对成桥后徐变效应的影响。1 分析原理徐变2是混凝土在一定的应力水平下,保持荷载不变,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增加的变形。节段的施工周期主要影响的是悬臂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的加载龄期,从理论而言,加载龄期越长、结构越致密、强度也越高,则相应的徐变也会越小。关于PC连续梁的徐变问题计算,目前有多种预测模型3-4,本文混凝土徐变系数的计算公式采用现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5,2 有限元分析2.1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选择48+80+48 m双线铁路连续梁桥进行实例分析,其主梁截面为单箱单室变截面箱梁,梁底下缘线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梁体材料采用C50混凝土。梁全长177.3 m,中跨跨中和边跨分别设9 m、12.5 m的等高段,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65 m,其立面、断面构造及施工节段的划分如图1,用桥梁博士以梁单元对主梁结构建立能反映施工工况及荷载作用的有限元6分析模型,如图2。 中支点断面跨中断面(a48+8m+48 m图1主梁构造及其施工节段划分图2 48+80+48 m连续梁有限元分析模型2.2 分析方案通过改变施工过程中悬臂状态的各节段的施工周期,以5天模拟由于抢工期施工周期最短的情况,以20天模拟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的工期最长的情况,假设每一节段的施工周期分别为5天、10天、15天和20天,分别分析成桥后徐变效应的影响。3 节段施工周期对成桥后徐变效应的影响假定徐变效应位移值用表示c l,单位为: 10-2mm;阶段累计位移用表示,单位为: mm,徐变效应与累计效应的百分比用表示,单位:%。成桥后三年内各节点徐变效应如图3,各特征点徐变效应、累计效应,及徐变效应占累计效应比重见表1。 (a 成桥一年 (b 成桥两年 (c 成桥三年图3 48+80+48 m 主梁节段施工不同周期对成桥后几年徐变效应的对比成桥一年 -1.00-0.50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节点号徐变效应位移(m m 成桥两年 -1.000.00 1.00 2.00 3.00 4.00 5.00节点号徐变效应位移(m m 成桥三年 -1.000.00 1.00 2.00 3.00 4.00 5.00节点号徐变效应位移(m m 表1中跨跨中节点徐变效应、累计效应、徐变效应及累计效应比值施工周期徐变一年徐变两年徐变三年clclcl5天3.966-1.771-223.9414.3161.470293.6053.6944.21887.57710天3.865-1.565-246.9654.2021.591264.1113.6004.27084.30915天3.786-1.383-273.7534.1041.701241.2703.5194.32081.45820天3.713-1.123-330.6324.0091.891212.0043.4384.45077.258从上图及表可以看出成桥后徐变效应主要影响中跨,对边跨影响不明显。从图3可以看出成桥一年,中跨跨中最大徐变位移值随时间延长依次减少了 2.5%、2.0%、1.9%;中跨靠近支座处均有部分节点出现了负的位移,其绝对最大值依次为0.4 mm、0.4mm、0.4mm。边跨跨中最大徐变效应位移值对应不同周期依次为0.081 mm、0.064 mm、0.051 mm、0.037 mm,可见随施工周期延长,边跨徐变效应位移也不断减小,另外边跨徐变效应位移值远远小于中跨。成桥后第二年,对应不同施工周期中跨最大徐变效应位移值分别为:4.3 mm、4.2 m m、4.1 mm和4.0 mm,随时间延长依次减少 2.6%、2.3%和 2.3%,和第一年变化范围相类似;中跨靠近支座处的部分节点依旧表现为下挠;边跨跨中徐变最大效应位移值分别为0.106 mm、0.100 mm、0.096 mm 和0.091 mm,随施工周期延长徐变位移值依次减小。成桥后第三年,中跨跨中最大徐变位移值分别为:3.7 mm、3.6 mm、3.5 mm和3.4 mm,随时间延长分别减少 2.5%、2.3%,2.3%;两边跨跨中徐变效应位移极值分别为0.09 mm、0.086 mm、0.084 mm和0.081 m m,变化不大。由表一知各节点累计效应位移第一年为负值,第二年、第三年为正值,随施工周期的延长,第一年徐变效应占累计效应比重绝对值不断增大,第二年、第三年其比重不断减小,三年内最大徐变值与中跨跨径之比为1/18500。4.结论(1改变梁段浇筑的施工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48+80+48 m连续梁起拱现象主要集中在中跨跨中,最大徐变位移值与跨径比为1/18500,在靠近中支座处有部分梁段一直处于下挠状态;成桥后第二年徐变效应上供值较第一年有所提高,而第三年较第二年有所减小。(2不同施工周期对成桥后三年内徐变效应变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跨区域,对边跨区域的影响不明显,三年内中跨徐变效应最大位移变化范围介于1.9%2.5%。(3随施工周期的延长,各特征点徐变效应位移占累计效应位移的比重不断减小。当桥梁跨径为48+80+48 m时,其中跨跨中节点徐变效应位移占累计效应位移比重很大,成桥一年徐变效应位移为累计效应位移的数倍,第二第三年仍为累计效应位移的一半以上。(4成桥后的徐变在某种程度上对梁体线形是有利的,因为徐变上供会抵消因为自重及运营活载产生的下挠,但是起拱过大也会造成行车的不舒适性,所以徐变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施工周期是一个造价经济,行之方便的办法。参考文献1 范立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2 惠荣炎,黄园兴,易冰若.混凝土的徐变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 3 混凝土徐变性能和其长期徐变行为的预估方法J,铁道学报,1990.1(12. 4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