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模型_第1页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模型_第2页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模型_第3页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模型_第4页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摘要:首先,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要素进行全面剖析,从而确定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其次,决策者使用语言变量表征评价指标的偏好信息,利用改进的信息熵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将偏好信息和指标权重集结,得到各个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以四大名山的竞争力评价为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语言变量;信息熵 中图分类号:F590;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5-0121-04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繁荣,旅游业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旅游需求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工作体制的调整,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和收入可供自由自配,对旅游的需求呈现飞速增长1,2。在供给方面,各地政府逐渐认识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增长,纷纷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来发展旅游业,在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投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3。在这样的旅游业发展环境下,要保证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持续稳定发展,对目的地的既有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尤为重要,它既可以明确目的地的吸引程度,又为确定发展途径指明方向。因此,分析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提炼定性定量评价指标,给出合理评价方法,是认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确定目的地发展模式和方向的重要途径,并且为保持旅游目的地的长久竞争优势和促进目的地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成果是比较丰富的,然而,现有研究的重点主要对象是城市和区域的旅游竞争力46,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研究则较少涉及,极少数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都是借鉴城市和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而没有针对性地对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进行系统剖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着手分析,据此确定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此科学地选取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在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方面,已有文献主要使用层次分析法7、因子分析法8和聚类分析法9等,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成果都尝试摆脱决策者的定性判断,试图将评价过程中的所有指标进行定量处理,然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本身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决策者在评价过程中更倾向于直接给出一些语言变量来表征所要评价的对象,因此,本文要求决策者使用语言形式给出评价指标的属性值,进而结合信息熵方法对偏好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各个旅游目的地的综合评价值。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将改进的信息熵方法引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这一问题中,并且将之应用于四大名山的比较过程中进行验证。 2评价指标的选取 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选取的首要环节是识别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以便为指标的科学选取提供依据。核心的旅游资源是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和支持产业为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科学的管理是竞争力形成的保障,而目的地的环境则是竞争力的制约条件,旅游者的需求是竞争力的根本。则有: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T=Aii=1,2,m=A1,A2,A3,A4,A5 (1)旅游资源(A1)。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参观目的地的各种特性的集合,是旅游者到目的地旅游的根本动力,这一因素是形成旅游推力的主要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者选择某一目的地的决定。旅游资源竞争力可以从旅游资源的赋存(D11)、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D12)、闲暇活动的丰富程度(D13)和特殊事件的竞争性(D14)等方面来评价。 (2)基础设施和支持产业(A2)。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相关支持产业如果能以一种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方式来支持旅游活动,就会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基础设施和支持产业可以选取目的地的可达性(D21)、服务业的发展水平(D22)、居民的友好程度(D23)和基础设施的保障水平(D24)等4个指标。 (3)目的地管理(A3)。科学的目的地管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核心资源的吸引力,并增强支持产业的品质和效率,而对目的地的竞争力有潜在影响的目的地管理活动有如下方面:目的地规划和开发的品质(D31)、资源的整合程度(D32)、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性(D33)、监控和评估的有效性(D34)、环境保护的针对性(D35)和相关信息提供的及时性(D36)。 (4)旅游环境(A4)。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环境主要有目的地的操作环境和间接环境。目的地的旅游产业结构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绩效,而间接环境是在目的地之外的推动力或事件,是目的地管理者和管理组织无法控制的。可以选用的指标为:旅游企业的规模和品质(D41)、政治法律环境的适宜性(D42)、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D43)、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D44)、旅游犯罪率(D45)和旅游费用(D46)。 (5)旅游者的需求(A5)。上述讨论的来源都涉及到目的地的供给方面,而旅游者的需求对目的地的竞争力也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考察指标为:游客的偏好(D51)、目的地的感知(D52)、目的地的形象(D53)、旅游人数(D54)和旅游收入(D55)。 3评价方法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有助于相关机构更好地配置有效的资源,一般来说,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过程都会根据所开发目的地的资源类型和特征,确定比较对象,将这些目的地和所开发的目的地记为Tk(k=1,2,l),针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本文分析了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来源Ai(i=1,2,m),在此基础上,剖析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以确定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指标Dij(i=1,2,m,j=1,2,n)。 总体看来,在我国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泰山的综合竞争力最高,峨眉山和黄山次之,武夷山再次之。峨眉山在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而科学的目的地管理则称为该地最大的弱势,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文化、自然等旅游资源,借助于西部经济中心等方面的优势,加大科学规划和开发,有效地整合和配置可利用的资源。 5结论 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加剧了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来源,并据此选取了相应的评价指标,结合相关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本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结论: (1)深入剖析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即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和支持产业、目的地管理、旅游环境以及旅游需求。并据此确定了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指标,为后续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2)使用语言变量表征旅游目的地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而使用改进的信息熵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 (3)四大名山的评价表明,此方法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中是有效可行的。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会继续探讨更加复杂的因素,形成比较成熟合理的评价框架。针对本文内容,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还须深入探讨,尤其在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目的地时,问题也会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1Kim Y G,Eves A,Scarles C.Empirical Verification of a Conceptual Model of local Food Consumption at a Tourist Destin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3,33(6):484-489. 2甘萌雨,保继刚.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初步J.现代城市研究,2003,18(4):22-25. 3Beritelli Pietro.Cooperation Among Prominent Actors in a Tourist Destin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2):607-629. 4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18(3):39-42. 5李东.宁夏地级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33(1):74-75. 6黄燕琳.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2,23(5):73-76. 7廖远涛,顾朝林,林柄耀.新城市竞争力模型:层次分析方法J.经济地理,2004,24(1):39-42. 8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3):356-358. 9Prayag G,RyanChr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sh and Pull Factors of a Tourist Destination:the Role of Nationality?Can Analytical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1,14(2):121-143. 10徐泽水.基于语言信息的决策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1Xu Z 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Multiple 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Making with Multigranular Uncertain Linguistic Inf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