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2分一个,共48分)1孟子说:“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一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论b促进天人关系的体系形成c希望利用道德改造自然d将人际关系的规范义理化2有学者指出,董仲舒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儒家的政治理念和价值祈愿,此一方式能够相对有力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儒家所自任之道义对王权的规约。这主要在于董仲舒()a倡导“独尊儒术”b提出“天人感应”学说c主张兴办太学d宣扬“三纲五常”理念3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4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b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c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d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5乾嘉学派是清代学术全盛时期的代表,其在治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求是”的学术风格,具体表现为追寻圣贤原意的“实事求是”精神。据此可知,乾嘉学派()a反对空谈义理之风b具有早期人文精神c符合市民文化追求d推动近代学术转型6历史上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清代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a为迎合读者修改了历史b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c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7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很多民间社团。“文有文社,诗有诗社”,不但读书人要立社,士女们也要结起诗酒文社。社团成员赋诗作文后,一般会把作品集收集并选编刻印。如复社的国表集,几社的几社会议集。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地()a儒学社会化的趋势明显b女性的地位迅速提升c学术文化水平显著提高d崇尚文雅的社会氛围8“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这说明戏曲()a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b剧本多源于历史典故c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d具有社会教化功能9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10马丁路德曾指出:“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这一观点()a有利于促进工商业发展b将矛头指向“因信称义”c强调市民要禁欲和节制d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11洛克的著作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不久出版,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到18世纪中后期,美国革命者利用洛克的理论为反英运动辩护,英国国内也借助他的理论来阐述改革的主张,使它成为了一股社会思潮。洛克的理论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是因为()a洛克理论内容的不断丰富完善b思想理论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c洛克理论对英国革命影响巨大d革命性质影响理论选择标准12下图漫画反映了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射向国王盾牌的“利剑”应该是()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13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摆脱痛苦而悲惨的自然状态,寻求和平并使和平得到保障,就互相订立了一种社会契约,将原有的所有自然权利交给主权者。而这种授权一经做出,主权者的权威是至上的,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宣布。这反映出,霍布斯的思想()a背弃了主权在民说b具有专制主义色彩c符合共和主义理念d完善了社会契约论141883年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所写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一书中对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加以批判以及对惯性的理解,对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过积极的作用。这说明()a马赫思想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b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c马赫思想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d牛顿的力学体系缺乏科学性15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但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求引起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这说明()a英国人比埃及人更注重科研b英国科技推动了经济发展c社会生产需要激发科技创新d蒸汽动力认识有渐进过程16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 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站里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 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 一位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掉工作回家复习,准备圆自己的大学梦abcd1719世纪末部分书院教学内容简表 书院 正蒙书院 格致务实书院 求是书院 两湖书院和经心书院 教学内容 国文、舆地、经史、时务、格致、数学、诗歌 天文、地舆,吏治、兵法、格致、制造 各种西学、算学、外语 经学、史学,地舆、算学、外政、天文、格致、制造 表中体现出中国近代教育有什么特点() 特别注重经学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中西结合 传统与现代并存abcd1819世纪末,湖南维新派一方面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祟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该现象表明()a维新派思想与实践的错位b大众传媒固守传统文化c中体西用仍是维新派宗旨d中国近代化的艰巨性19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a是新文化运动思想斗争的延续b体现出国人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思考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使国人认清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2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77年,我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科教兴国战略正式实施 b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 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1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便万万不能动摇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物。中国的军阀只是这些乡村封建阶级的首领,说要打倒军阀而不要打倒乡村的封建阶级,岂非不知道轻重本末?材料表明()a主张全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说明国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c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d找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221940年,毛泽东说:“我们现在要的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影响当时中国民主政治类型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的政治目标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现状c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不断斗争d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23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后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光明日报和文物杂志先后刊载了高二适的真伪驳议一文和影印的手稿。随后,郭沫若又针对高文发表了两篇文章,与之辩论。这说明()a史界泰斗的鉴定更具权威性b学术问题百家争鸣得到提倡c学术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d辨析兰亭序真伪没有价值24根据图2中的数据信息,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图2 1978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和毛入学率的统计图 a我国已实现普及高等教育b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c高等教育类型呈现多样化d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二、材料题(52分)25(15分)道德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思想家们对其有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摘编自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具备的品德。这样的道德观集中体现了孔子哪一思想主张? (4分)(2) 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4分)。 (3) 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倡导的道德观。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道德观的认识。(7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蒋廷黻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就成了这个阶段的主题。他提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化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近代化方案。这些方案最后都失败了。于是他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摘编自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2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追求爱情与物质享受是人的天性。彼特拉克呼吁人们要热爱尘世生活,认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立起城市和社会。他在歌集中,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爱情的美好。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现了现世生活的幸福美好。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 新文化倡导者不仅再启人的解放运动,而且将之作为民族复兴的首要问题加以讨论,以致个性解放之声一时响彻云霄。李大钊说,只有个性解放,人人“背黑暗而向光明”,才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出于这一认识,新派人士对压抑个性的封建文化施以异常猛烈的攻击,陈独秀那尽人皆知的名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最能体现新派人士对个性解放的激烈态度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摘编自陈廷湘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在思想主张方面的不同点,并简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15分) 答案解析1【答案】d 【解析】孟子说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强调的是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用义理去规范,维护社会秩序,故选d项;孟子强调人际关系的规范化,没有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论(老子持这一观点),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人际关系的规范义理化,不涉及人与自然关系,排除c项。2【答案】b 【解析】“独尊儒术”反应加强思想大一统的要求,但无法对君主进行约束,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一方面主张君权神授,同时也说明了君权在神权面前是受到制约的,即“儒家所自任之道义对王权的规约”,故b项正确;“兴办太学”主要是为了强化儒学在民间的地位,故c项错误;“三纲五常”是为了从思想上强化君主专制的思想,故d项错误。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些通俗教育读本都是理学思想世俗化的体现,通过理学思想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恪守本分的生活理念,故选a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统治地位确立,排除b项;材料强调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体现不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理学思想世俗化,而不是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排除d项。4【答案】b 【解析】理学纲常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是在宋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在说明贞节旌表制度的局限性,而在说明很多女性主动的选择,体现了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中妇女的社会地位的提升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君主专制的强化无关,故d项错误。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乾嘉学派求真务实,对儒学加以改造,故选a项;早期人文精神体现在儒学的创立,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学术风格,和市民文化追求无关,排除c项;推动近代学术转型和乾嘉学派无关,和社会性质有关系,排除d项。6【答案】c 【解析】据“正统”“奸雄”等词语可知,作者评判历史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作者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不出为迎合读者修改了历史,排除a项;三国演义人物是真实的,部分情节是虚构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这部小说明显受儒家思想影响,不涉及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排除d项。7【答案】d 【解析】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的,包括士女们结起的诗酒文社等很多民间社团,其社团成员赋诗作文后,一般会把作品集收集并选编刻印,这一现象反映了的是当地崇尚文雅的社会氛围,故选d项;儒学的社会化趋势在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后就已经很明显,排除a项;“士女们也要结起诗酒文社”不能代表大众女性的地位迅速提升,排除b项;这些江南地区的民间社团,不能反映当时的学术文化水平的提高,排除c项。8【答案】d 【解析】据材料例举戏曲故事教育子弟,说明戏曲具有社会教化功能,故选d项;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排除a项;历史典故只是戏曲剧本来源之一,并且材料强调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排除b项;戏曲本身是文学艺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材料的主旨是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而不是强调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排除c项。9【答案】d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反宗教神学的一面,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注重培养“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并非政治专有素养,故b项错误;14世纪,文艺复兴,是假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推行资产阶级文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以人为中心,是人文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材料内容说明马丁路德主张将宗教节日与宗教仪式简约化,以便节省时间与金钱发展工商业,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因而不会将矛头指向“因信称义”,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与禁欲与节制无关,故c项错误;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解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这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由材料“18世纪中后期,美国革命者利用洛克的理论为反英运动辩护,英国国内也借助他的理论来阐述改革的主张,使它成为了一股社会思潮”可知18世纪中后期,洛克的思想顺应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潮流,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洛克理论的发展,排除a项;由材料“洛克的著作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不久出版”可知洛克思想并未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革命性质取决于革命任务、领导阶级和革命力量,排除d项。12【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限制国王的权力而非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权力的削弱而非加强,故b项错误;由材料要限制国王的神圣权力,可知利剑为法律,即通过法律限制国王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王权力而非教皇权力,故d项错误。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此主张是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是在天赋人权的前提下,并未违背主权在民,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这种授权一经做出,主权者的权威是至上的,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宣布”得出主权者具有专制主义的色彩,故b项正确;共和主义主张权力的行使由人民共同行使,并非是由主权者行使且具有最高权威,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霍布斯首先提出社会契约论,并非完善,故d项错误。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对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过积极的作用”,马赫的著作对物理学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该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题无关,故b项错误;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马赫否定的仅是牛顿经典力学中绝对的时空观,故d项错误。15【答案】c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人比埃及人更注重科研,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说蒸汽机产生的原因,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求引起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可以看出社会生产需要激发科技创新,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蒸汽机产生是因为社会需要,并没有体现蒸汽动力认识有渐进过程,故d项错误。16【答案】a 【解析】无袖旗袍是在民国之后流行,不可能出现在清朝宫廷,等级制度束缚下也不可能向皇帝展示,故错误;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9年10月基本建成,故错误;“样板戏”为文革期间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文革期间中苏关系恶化,故错误;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7【答案】d 【解析】从材料体现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学习内容有经学也有西学,特别注重经学说法错误,故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有国文、舆地、经史等,也有西学、算学、外语等,说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8【答案】d 【解析】材料中维新派极力推崇孔教是为了“托古改制”,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直接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存在较大阻力,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艰难,故选d项;维新派推崇孔教也是为了宣传新思想,并未错位,排除a项;同上原因,维新派报刊中,“宗法孔子”仅为名义,并非固守传统文化,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宗旨而非维新派宗旨,排除c项。19【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三个观点的辩论中心是如何解决人生观的问题,体现了国人对不同方向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争论与思考,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斗争主要围绕要不要变革思想、文化和道德,与材料中的争论无关,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由李大钊在1918年开始的,排除c项;材料中国人针对未来发展道路仍在争论,无法判断是否已经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排除d项。20【答案】d 【解析】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95年,不能由77年史实推出95年情况,故a项错误;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实践,而非一国两制提出,就必然导致港澳回归,故b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92年,80年建立特区,并未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不能由史实推出结论,故c项错误;神舟载人航天取得成功,能说明我国航天科技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故d项正确。21【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着重打击农村封建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国民革命既要打到军阀又要打到农村封建阶级,故b项错误;打击农村封建阶级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故c项正确;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是通过武装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和赶走侵略者,建立民主共和国,故d项错误。22【答案】b 【解析】材料所述的时间是中国近代,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材料“我们现在要的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可以得出当时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主要因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现状,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1940年,当时国共联合抗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不断斗争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故d项错误。23【答案】b 【解析】历史讲求的是真实,不应以史界泰斗的鉴定为标准,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术领域的争论,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对材料中的争鸣现象给予肯定,故b项正确;辨析兰亭序真伪没有价值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仅体现了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现象,并未体现出政治化倾向,故d项错误。24【答案】b 【解析】从统计图中可以得出,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故选b项;统计图中不能反映我国是否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a项;材料反映不出高等教育类型呈现自学、函授、全日制等形式的多样化,排除c项;在学总规模或毛入学率不能体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排除d项。25【答案】(1) 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2分) 。克已复礼为仁的思想主张。(2分) (2)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4分)(3)区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张“经世致用”。(4分)认识:儒学中的勤政爱民、任人唯贤、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3分)【解析】(1)第一小问品德,据材料一“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等,得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具备个人修养和济世情怀等品德。第二小问思想主张,孔子的美德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仁”、“礼”等思想。 (2) 据材料二“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和“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得出王阳明的思想主要有“致良知”、“知行合一”等。(3)第一小问道德观,据材料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和“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得出顾炎武倡导的是务实和经世致用的道德观。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本质、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辩证地谈论对顾炎武倡导的道德观的相关认识。26【答案】示例一: 论题:学习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2分) 论述: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纷纷尝试进行中国的近代化。从洋务运动提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至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希望全盘西化的方式实现中国的近代化,但仍然没有成功。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成功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8分) 综上所述,中国的近代化之路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必须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2分) 示例二: 论题:中国的近代化是全面学习西方的过程(2分) 论述: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纷纷尝试进行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技,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展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开展辛亥革命,两场运动共同推进了中国社会进步。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促进思想上深入的反封建。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成功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8分)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全面和逐步深入学习的过程。(2分)【解析】根据材料“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可得出论题:学习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论述中国近代化实现的过程。 示例一: 论题:学习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 论述: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纷纷尝试进行中国的近代化。从洋务运动提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至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希望全盘西化的方式实现中国的近代化,但仍然没有成功。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成功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 据材料“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可得出论题:中国的近代化是全面学习西方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论述中国近代化实现的过程。 示例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