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TMS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实践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川北医学院神经疾病研究所王晓明,内容提要,rTMS技术简介rTMS临床应用rTMS安全性,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TMS由Barker等1985年首先创立,作为一种无痛、无损伤的皮层刺激方法及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很快得以临床应用。,TMS技术-历史发展,1980年Merton和Morton首次采用电刺激器,经头皮刺激正常人大脑皮层运动区,在对侧肢体相应肌肉记录到CMAPs。1982年Polson和Freeston用短时限单脉冲瞬间磁场刺激周围神经在相应肌肉记录到CMAPs。1985年Barker改进了磁刺激器首次行TMS正常人大脑皮层运动区并在相应肌肉上记录到CMAPs。汤氏1988年做出初步正常值及临床研究。,TMS技术-基本原理,TMSMEP指脉冲磁场在皮层中间神经元产生感应电流,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产生EPSP,冲动沿轴突下行至支配的相应肌肉,使其出现收缩动作,并通过肌电图仪记录到CMAPS。,TMS技术-基本原理,TMS技术-基本原理,rTMS技术简介,TMS0.11.0HzrTMS100HzrTMS刺激器:首台于1992年问世,目前临床应用Magstim(英国)、MedtronicDantecNeuroMuscular(丹麦)、Neuronetics(巴勒斯坦)、MAGMore(德国)、Mcube(韩国)及以色列等公司制造磁刺激器。rTMS具有诊断、治疗价值及生物学效应。,rTMS的基本原理,rTMS与TMS的相同点:脉冲磁场作用于脑组织,利用磁场脉冲诱发出一定强度的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去极化,产生诱发电位。rTMS与TMS不同点:(1)在神经元不应期也能够进行刺激。(2)不同频率刺激可能对皮层代谢及脑血流有不同影响等。,磁刺激的优点,可无衰减地穿透头皮及颅骨等结构,受试者无明显的疼痛和不适;磁刺激无需与身体直接接触,不受刺激部位局部皮肤状态和电阻的影响;线圈操作方便省时;刺激伪差小,基线平稳。,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癫痫方面的应用,TMS用于癫痫机制的探讨,电生理机制,GTCS运动阈值(MT)明显升高、皮质内易化(ICF)明显降低;部分性EP患者病灶侧大脑半球运动区皮质层静息期(CSP)较对侧明显缩短;静息运动阈值(rMT)和皮质内抑制(ICI)明显降低,且rMT越低,痫性发作就越频繁;EP患者确实存在脑皮质兴奋性与抑制性失衡,而rTMS则可以通过加强抑制功能来纠正这种失衡,发挥抗痫效应。InghilleriM,etal.ElectroencephalogrClinicNeurophysiol,1998,109DelvauxV,etal.NeurologyNeurosurgeryPsychiatry,2001,71(6)KotovaOV,etal.NeurosciBehavphysiol,2007,37,神经递质机制,rTMS预处理EP大鼠海马CA1区GAD65表达明显增高,NMDAR1表达明显降低;高频rTMS刺激大鼠前额皮质后发现Glu显著增高;健康受试者左背侧前额皮质区行高频rTMS,结果发现从刺激点附近脑区到远隔脑区如右背侧前额、左前扣带回等皮质Glu水平均有明显增高。提示不同频率rTMS对脑内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或受体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低频rTMS抗痫机制之一。张军强,王晓明,等.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8,15(6)MichaelN,etal.EuropeJournalNeuroscience,2003,17(11)ZangenAetal.Neuroreport.2002,13(18),脑保护机制,适量的低频rTMS能抑制颞叶EP大鼠的细胞凋亡,减轻细胞凋亡所致的神经元坏死,减少神经元的“丢失”;TLE大鼠经rTMS作用后,其责任病灶海马区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减缓;rTMS可使大鼠海马细胞SAPP(一种分泌性淀粉样前体蛋白,具有保护神经元、促进细胞存活以及刺激神经元轴突生长的作用)的浓度明显增加;低频rTMS能够通过上调Kv1.2mRNA表达阻断Kv1.2,从RNA和蛋白水平抑制A25-35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提示rTMS有助于缓解EP,尤其是TLE所致的海马区病理性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Shake,XiaomingWang,etal.NeuralRegenerationResearch,2010,5(12)张丽华,王晓明等.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增刊)PostA,etal.EuropeanJournalofNeuroscience,1999,11,离子通道机制,rTMS能改变钙、钠离子的流动速度和离子分布从而影响生物膜的通透性高频rTMS对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具有抑制作用。TheodoreWH.EpilepsyCurrents,2003,3(6)InghilleriM,etal.ClinNeurophysiol.2004,115InghilleriM,etal.ExpBrainRes.154,AEDs对TMS相关参数的影响,主要影响离子通道的抗癫痫药物最易影响MT;而GABA能药物则主要影响SP,还有SICI和ICF。因此,不同的参数对于我们研究抗癫痫药物在脑内的作用机制有一定帮助。另外,药物血清浓度与TMS参数的相关研究提示,在研究抗癫痫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时,TMS技术可以作为监测大脑皮质兴奋性的辅助工具。ZiemannU.TMSanddrugs.ClinicalNeurophysiology,2004,115(8),TMS在AEDs研究中的应用展望,TMS参数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一些AEDs未知的作用机制,在不同受试者中,sTMS、pTMS刺激参数有较大差异,但在个体内纵向差异较小,因此,在同一受试者身上重复测定TMS参数,是研究AEDs诱发皮质兴奋性变化的敏感方法。阈强度的变化随AEDs的剂量而改变,或与AEDs的血浆浓度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观察EP患者TMS阈强度的变化如同血药浓度检测和脑电图(EEG)描记一样,可作为指导EP合理用药的一种手段。根据药物血清浓度与部分TMS参数的相关性,研究AEDs的临床药理作用时,TMS技术可以作为监测大脑皮质兴奋性的辅助手段,应用于新药开发评估。,rTMS用于癫痫患者语言中枢定位,Pascual-leone对6例难治性EP患者的左半球行25HZ、持续时间为10秒的rTMS,发现对患者的语言有明显的抑制,提示rTMS可能有定位语言中枢的作用。Pascual-LeoneA,Neurology,1991,41,rTMS抗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99年Tergau等率先将rTMS用于治疗EP患者,给予9例颞叶EP患者的颅顶0.33Hz,500次/串、2串/天,连续5天的rTMS治疗,发现其中2例外侧颞叶EP患者无效,7例患者痫性发作频率由基线状态10.36.6/week降至5.86.4/week,68week后再恢复到基线状态。TerganF,etal.Low-frequency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improvesintractableepilepsy.Lancet,1999,353,Table1.ImpactofrTMSonepilepsy(Casereportstudy),Table2.ImpactofrTMSonepilepsy(Open-labelstudy),Table3.ImpactofrTMSonepilepsy(Double-blindedandsham-controlledstudy),Table4.Brainstimulationparameters(1),Table4.Brainstimulationparameters(2),rTMS抗痫作用的临床研究,rTMS抗痫作用的临床研究,rTMS抗痫作用的临床研究,rTMS抗痫作用的临床研究,rTMS抗痫作用的实验研究,rTMS抗痫作用的实验研究,rTMS抗痫作用的临床研究,适应证:目前主要应用于局灶性EP;刺激参数:刺激频率0.31HZ,刺激强度70120%MT,203000次/串,15串/天,刺激时间单次刺激3个月;刺激位点:颅顶、致癫灶、颞区和运动皮质畸形处等。,rTMS抗痫作用的临床研究,抗痫机制:可能与调节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产生类似LTD的作用并具有累积效应)、调节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递质、降低脑组织代谢率、以及降低癫痫灶区域血流灌注、改变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等有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头痛、失眠、诱发EP、脑血管意外、EEG记录处皮肤灼伤、短暂听力变化等。,rTMS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rTMS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中风后康复运动功能、空间忽略、失语、认知、卒中后抑郁康复等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脑外伤后认知与记忆、脑外伤后情感障碍等,脊髓损伤(运动功能、呼吸功能、排尿功能、直肠功能、胃排空能力、肌痉挛)及周围神经损伤康复等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运动相关障碍疾病中的应用,rTMS治疗脑梗死失语的临床研究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晓明陈芳,研究背景,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的发病率达38。多年来,失语的治疗以药物、语言康复等为主要手段,但疗效不佳或难以肯定。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rTMS在治疗失语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潜力(NaeserMA,Neurocase,2005),研究目的,探讨rTMS对脑梗死失语的治疗作用探讨rTMS治疗脑梗死失语的可能机制评估rTMS治疗脑梗死失语的安全性,实验对象,选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实验对象,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临床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首次发病,且为左半球脑梗死,单侧半球病灶;运动性失语;发病前语言功能无异常;病程小于7天;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为脑梗死,且两组患者脑梗死容积无显著差异(p0.05);均为右利手(经标准化测量);神智清楚,合作,定向力完整,无明显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后循环缺血性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倾向或脑出血:合并有癫痫、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既往有精神异常史;体内有金属异物或有其它植入体内电子装置。,低频rTMS组,高频rTMS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语言康复治疗,常规药物治疗+语言康复治疗,10HZ,rTMS,80%MEP,刺激部位为左侧Broca区,1HZ,rTMS,80%MEP,刺激部位为右侧Broca区,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秒,连续治疗10天。,实验方法(1),实验方法(2),治疗前疗程后2周,各8例,各12例,治疗前疗程后2周、2月和6月,SPECTMRS,汉语失语检查表(ABC)脑电非线性分析,低频rTMS组高频rTMS组对照组,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检测指标以(xS)表示,各组ABC评分值、摄取比值、MRS各代谢物值及脑电非线性参数值在不同时间点前后及两组之间同时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先作Mauchly球性检验,若总体协方差阵不具有球性需对检验统计量F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作调整),各组这些值在不同时间点单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方差齐性并符合正态分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BC评分值变化,结果(2)rTMS安全性观察,治疗期间:低频rTMS组和高频rTMS组患者均无头晕、头痛、四肢抽搐等不适。随访期间:仅高频rTMS组患者有1例高血压、双侧颈部动脉血管粥样斑块形成患者(男性,71岁)在治疗结束后4个月左右出现左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出血量约5ml,而梗死部位在额区,住院治疗后恢复较好;其余患者无任何不适。,结果(3)SPECT观察局部脑血流半定量,MRI图,正常图,治疗前MRS图,疗程后2周MRS图,讨论,本研究分别对脑梗死失语患者的非优势半球语言区(右侧)、优势半球语言区(左侧)行1Hz、rTMS和10Hz、rTMS治疗,ABC结果提示1Hz、rTMS和10Hz、rTMS对脑梗死失语有一定治疗作用。低频1Hz、rTMS对脑梗死失语患者的治疗是安全的;高频10Hz、rTMS治疗则相对安全。,讨论,诸多临床研究表明,rTMS可改善大脑间的抑制失衡状态,低频rTMS作用于健侧脑区及高频rTMS作用于患侧脑区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是积极有利的(CherneyLR2008,WinhuisenL2005)。低频rTMS可增加远隔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增加远隔部位局部和功能相关区域的兴奋性;高频则相反(RollinkJD,ClinNeurophysiol,2002)。,SPECT和MRS提示近期语言功能改善,其机制推测:低频1Hz、rTMS非优势半球(远隔效应)左侧局部rCBF+脑代谢右侧兴奋性(TCI)患侧抑制健侧高频10Hz、rTMS优势半球左侧局部rCBF+脑代谢神经元功能恢复+梗死面积语言功能恢复,讨论,诸多临床研究表明,rTMS可改善大脑间的抑制失衡状态,低频rTMS作用于健侧脑区及高频rTMS作用于患侧脑区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是积极有利的(CherneyLR2008,WinhuisenL2005)。低频rTMS可增加远隔部位的血流和代谢水平,增加远隔部位局部和功能相关区域的兴奋性;高频则相反(RollinkJD,ClinNeurophysiol,2002)。,结论,1Hz、rTMS和10Hz、rTMS分别刺激大脑半球的右、左Brocas区对脑梗死失语有一定康复作用。其机制与rTMS改善双侧半球语言运动区的脑血流量、代谢,以及可能与促进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局部语言区的兴奋性趋于平衡和大脑半球皮层语言神经网络更快更有效重组有关。1Hz、rTMS的治疗是安全的,10Hz、rTMS治疗相对安全。,rTMS在神经损伤康复中的应用,Theclinicalresearchonthetreatmentofdepressioninpatientswithmildtraumaticbraininjurywith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作者】王晓明等【英文作者】WANGXiaoming;etal.AffiliatedHospitalofNorthSichuanMedicalCollege;Nanchong637007;China;【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中文刊名】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英文刊名】ModernRehabilitation【中英文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轻型颅脑外伤后抑郁(MTBI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MTBID患者予rTMS治疗,并观察其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变化。结果rTMS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后HAMD评分降低(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5)及脑血流灌注不足明显改善。结论rTMS对MTBID患者有治疗作用。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sof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inthedepressedpatientswithmildtraumaticbraininjury(MTBI).MethodP300andHAMDweremeasuredin16depressedpatientswithMTBI,SPECTwasperformedon6depressedpatientswithMTBI,beforeandafterrTMS.ResultThetotalefficiencywere87.5%.Attheendoftrial,thelatencyofP300,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rCBF)ofleftfrontalhadsignificantlyimprovedthanthoseofbeforethetreatment.Also,thes.系列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TMS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运动皮层rTMS可调节局部皮层及丘脑核团兴奋性,提高痛阈,缓解疼痛。高频rTMS,可使大量的GABA储存于神经突触处,打破抑制性GABA与兴奋性谷氨酸神经递质的正常平衡状态,从而提高皮层兴奋性缓解疼痛;而低频rTMS则通过降低皮层兴奋性抑制疼痛(Lefaucheur,Neurology,2006)。rTMS介导的镇痛机制,还包括对下行传导路的抑制、内啡肽系统的影响、边缘系统的影响等。通过调节慢性疼痛造成的情绪障碍、抑制疼痛的脊髓下行传导路、诱导内啡肽物质调节皮层兴奋性而发挥镇痛作用。,rTMS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单次rTMS的镇痛效果较短暂,疼痛可缓解持续5分钟至8天(Lefaucheur,Neurology,2006)。多次rTMS后2/3的患者疼痛至少可缓解30%以上,1/3的患者疼痛可缓解50%以上。(RaphaelJ,TheJournalofPain,2007)。,rTMS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rTMS不同参数、不同作用靶点对大脑皮层产生不同影响刺激器:“8”字形刺激器较环形和其它刺激器定位更准确,镇痛效果更好;频率:高频rTMS(10Hz-20Hz)的疼痛抑制效应明显优于低频rTMS;刺激强度:多为80%MT至120%MT;疼痛缓解程度:与重复次数也存在相关性,脉冲数大于1200次的rTMS患者,其中66.2%疼痛得到缓解;作用靶点:最佳部位选择应根据疼痛的来源和临床表现而定,可以是主要运动区,亦可以是顶、额、颞叶皮层区域。作用靶点位于疼痛代表皮层区的邻近区域时,rTMS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疼痛代表区皮层本身。疼痛的性质与疗效: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最好,而脑干中风效果最差;面部疼痛比肢体疼痛效果好。,rTMS对AD患者脑网络调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王晓明刘新,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以记忆、语言和其他高级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病因复杂,治疗效果欠佳,药物治疗症状改善尚不理想、昂贵的费用、依从性差、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能降低今后痴呆发展的风险。探索安全、无创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AD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无痛、非侵入性、无创、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项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可以影响刺激局部和远隔皮层的功能,对神经网络有调控作用;该技术已应用在神经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疾病的诊治等方面。迄今为止,全球已有10多个研究中心应用rTMS技术,对包括难治性癫痫、抑郁症、帕金森等神经精神疾病进行治疗性研究,疗效令人鼓舞。,。,Rossi.ClinNeurophysiol,2009,SummaryofExperimentalParametersandCognitiveResultsofStudiesofrTMSinPatientsWithAD,BOLD-fMRI(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功能磁共振成像)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能够较准确地定位脑功能区,同时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性等特点,为脑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并逐渐用于AD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AD-多网络损害,研究目的,验证高频rTMS对AD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治疗作用。,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rTMS治疗AD前后的脑网络特征,探讨rTMS对AD脑网络的调控作用。,研究对象和方法,65,轻中度AD,治疗前、治疗后两周,3.0TfMRI,神经心理量表测定,神经心理量表数据分析,fMRI数据分析,统计分析,10Hz,两周治疗,100%MT,位置:左侧背外侧额叶,图1实验流程,入组标准:(1)5090岁老年人,依据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和AD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很可能AD标准诊断:MMSE26分,CDR0.5,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4分,HAMD7分,轻中度痴呆:CDR1-2分;(2)能够合作完成所有测试;(3)右利手;(4)治疗前1月内均未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美金刚等抗痴呆药物以及抗精神类药物、镇静催眠药等。,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除了腔隙性梗塞和脑白质稀疏之外的任何脑损伤;(2)梗塞灶多于1个或单个梗塞灶直径大于1厘米;(3)Fazekas量表评分大于2分,中到重度的脑白质稀疏;(4)血液实验室检查提示低血钙,甲状腺功能减低,维生素B12缺乏,神经梅毒,艾滋病毒感染等系统性疾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实验前均获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实验。,实验方法:(1)实验设备与治疗方法,磁刺激设备:Medtronic公司MagproR30型磁刺激仪,蝶形线圈MCF-B65型、MCF-PB65型假刺激线圈。磁共振数据采集:美国GE公司3.0Tesl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MT测定:Medtronic公司Keypoint4ch肌电诱发电位仪接收信号。治疗方法:L-DLPFC,治疗参数:10Hz,100%MT,5秒,间隔25秒,50次/序列,每天30个序列,1周5次,间隔2天。,(2)临床评价方法,MMSE:痴呆的筛查和各种治疗手段的疗效评价。ADAS-cog:FDA承认的观察临床疗效的主要评估手段。ADL: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评分范围为1456分。NPI:各种痴呆精神症状的评估及药物疗效的评价。Boston命名测验(BNT):检测命名障碍,BNT自发命名22分。DST:检测认知功能中的瞬时记忆力、注意力。,FNC数据处理流程,图3FNC图像处理流程,(4)观察不良反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详细观察患者情况并记录副作用。要求受试者即时报告在治疗中、治疗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如有无头痛、头部不适、耳鸣及听力障碍、癫痫发作等。,72,实验结果,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及临床量表评分(),注:p0.05MMSE:简明精神状态量表,ADAS-cog: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NPI:神经精神量表。,(一)神经心理量表评估结果,(二)fMRI数据分析结果,图4治疗组治疗前后的LFCD组内对比,注:阈值为p0.005,未校正;与治疗前相比,红黄色区域为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FCD升高的脑区。LFCD:表示局部功能连接密度,(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LFCD分布,对照组未见LFCD改变,注:p0.005,未校正;蓝绿色区域代表治疗后与Precuneus_L功能连接降低的脑区,红黄色区域为治疗后与Precuneus_L功能连接增加的脑区,图5治疗组静息态Precuneus_L功能连接的组内对比,(2)基于种子点的全脑功能连接分析结果,(3)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图68个RSNs:SMN:感觉运动网络;VI:视觉网络;AI:听觉网络;FPN-L:左侧额顶网络;FPN-R:右侧额顶网络;CEN:执行控制网络;CERE:小脑网络;SN:突显网络.,图7治疗前的平均功能连接网络,图8治疗后平均功能连接网络,图9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的脑网络间功能连接改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脑网络间功能连接增加的网络:CEN-SN、DMN-SN、SMN-DMN、CEN-CERE,(三)安全性观察,本实验中治疗组患者均未见头痛、听力减退、耳鸣、痫性发作等任何不适,提示该参数治疗具有安全性。,讨论(1)临床量表,既往研究表明rTMS能够改善包括痴呆、癫痫等多种神经精神科疾病的认知功能。本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临床量表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短期高频rTMS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MMSE、BNT、DST、ADL、NPI、ADAS-cog评估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MMSE、BNT、NPI、ADAS-cog评估也有改善,表明rTMS对AD的认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尤其在注意执行、精神情绪、语言功能方面明显,验证了rTMS对AD的治疗作用。,讨论(2)数据处理方法,功能连接密度分析方法(FCD):不需要先验模板,能够纳入全脑所有体素的功能信息,对大脑信息的刻画更加全面、客观。该方法适于探索大脑皮层功能的变化,目前已成功的运用于衰老、精神类疾病等神经机制的研究中。我们实验中采用LFCD与基于种子点的区域连接方法想结合的手段来探讨rTMS治疗组及对照组的脑网络变化,避免了依赖先验的脑解剖模板来构建脑网络可能会导致一些重要信息的丢失,相比而言更加客观。,本实验中采用ICA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从混合信号中分离出统计上相互独立的源信号。ICA分析无需任何先验假设,并且能够挖掘数据内部的结构信息,使其特别适合于没有“任务参考”这类先验信息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FNC是指ICA成份之间的时域上的相互依赖性。已有研究发现基于FNC方法AD患者有网络间功能连接的改变,但尚未见rTMS治疗AD患者后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变化。因此,本研究从网络与网络间的协调关系方面来观察,具有较大的意义。,讨论(3)静息态磁共振脑网络,局部功能连接密度增高脑区楔前叶系DMN关键节点,且与很多脑区有广泛的功能连接,如:内侧感觉运动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顶下小叶等,主要与视空间意象、情景记忆提取、自我意识、精神运动、运动协调等功能有关。既往研究显示AD在楔前叶、后扣带回局部一致性较健康老年受试者显著减低,且楔前叶、颞顶叶等DMN的功能连接降低。rTMS治疗后,楔前叶的LFCD增高,MMSE、NPI、DST等量表改善,推测AD注意控制、精神情绪的改善与对默认网络的调控有关。,AD患者治疗后的功能连接改变及机制正常人楔前叶与辅助运动区、旁中央小叶、右侧缘上回功能连接呈正相关,认为楔前叶参与了空间行为的执行和注意;楔前叶与壳核、苍白球、纹状体之间功能连接呈负相关,认为楔前叶在运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AD患者治疗后表现为楔前叶与辅助运动区、旁中央小叶功能连接增加,与壳核功能连接减弱,推测可能通过对运动控制环路与高级认知的协调而使AD患者在运动控制、执行注意、精神方面有所改善。,其次,rTMS治疗后楔前叶与壳核、旁中央小叶、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的模式与正常人的楔前叶与其功能连接模式一致,推测治疗后可能使受损的网络趋于正常化。,ZhangS,etal.Neuroimage,2012,额顶网络主要包括顶下小叶、背外侧前额叶、楔前叶和中扣带等区域。主要参与语言注意、记忆、视觉处理及控制空间注意方面等。研究发现rTMS刺激顶下小叶可致AD患者注意执行功能增强。我们的研究中显示rTMS治疗后AD患者楔前叶与顶下小叶功能连接增加,推测rTMS治疗后AD患者注意执行、语言功能的改善,其可能与其对额顶网络调控作用相关。,额顶网络主要包括顶下小叶、背外侧前额叶、楔前叶和中扣带等区域。主要参与语言注意、记忆、视觉处理及控制空间注意方面等。研究发现rTMS刺激顶下小叶可致AD患者注意执行功能增强。我们的研究中显示rTMS治疗后AD患者楔前叶与顶下小叶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