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课后题答案体育测量与评价_第1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后题答案体育测量与评价_第2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后题答案体育测量与评价_第3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后题答案体育测量与评价_第4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后题答案体育测量与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后题答案体育测量与评价 1、体育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监督检查功能激励功能筛选择优功能诊断改进功能 2、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 3、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4、测量的要素: 待测属性或特征; 法则; 数字符号 P15 5、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6、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 相关、独立性原则;P42 7、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确定测验目的;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预备测验;科学性检验;编写测验实施细则(测验的目的,对象的年龄与性别,方法和要求,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实施正式测验。 8、成套测验:由多项指标来测定某一同一机能领域的测验,又称组合测验或系列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体育范畴中某一方面或某些行为的综合属性,并同样具有诊断、评价和预测等功能。 9、编制成套测验应注意的问题:必须遵循前面所谈到的测验编制基本原则和程序,并着重对成套测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成套测验以35个项目组合为宜必须要考虑综合评价的问题,如各子测验的权重、观测值转换以及综合评价的方法等。 10、体育测验的实施:测验前的准备工作I组建测试队伍 II组织测试者认真学习测试计划、细则,明确分工 III测试实习 IV准备测试场地、设备和仪器V准备成绩记录表格或测试卡片及其用具测试工作的进行:I向受试者说明有关事项 II准备活动 III测试前的练习 IV必要的提示 V思想鼓动测试后的工作I放松活动 II测验场地、设备及仪器 III检查所记录的测验成绩 IV按原计划及时分析处理测量 11、评价:是指评定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价值。目的在于正确的解释事物现状的基础上,为改善现状和现实理想的目标而制定的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12、体育测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和意义的过程。 13、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14、身体形态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受试者须知:身体测量时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测量一律取直立姿势,并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即左右耳屏点与眼眶下点在同一水平面);受试者男性着装为上身裸露、下着短裤、赤足;女性为上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测试前受试者应排便排尿;测试者须知:在未提出特殊测量要求时,一般测试受试者的右侧肢体;测试仪器保持清洁,测量前必须检验校正测量仪器;掌握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点,身高体重等易受时间因素影响的指标一般在上午10:00左右测量为宜;测量仪器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测量仪器上的标度部分;测量长宽围度时以厘米为,皮质厚度毫米为单位;体重以千克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应注意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15、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分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是研究 人体外部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16、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相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 17、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对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18、心率(脉搏)的测量与评价 P113 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与评价:测量:脉搏触摸法;部位:桡动脉(颈动脉、颞动脉)仪器:秒表评价:基础心率均线、波动差值;立位、卧位姿势脉搏差(差值越小表明心脏机能越好) 运动中:测量:简易心率遥测法;polar表心率遥测评价:一般情况下运动时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增加成正比在定量负荷中,运动中心率较安静时心率增加不多,机能较好。递增负荷试验中同一心率水平负荷强度越高、负荷量越大,则心血管机能越好。 运动后:运动后即刻心率的测量:运动后即刻心率=1800/运动后即刻30次心率所用时间。评价方式:心率潜力=220-(年龄+运动后即刻心率),查表做出评价运动后恢复期心率的测量:运动后第2分钟开始,每次测量前30秒的心率换算成一分钟的心率,观察心率的恢复直到运动前水平。评价:持续运动时间与运动后几次心率测试之和的比值越大,心血管机能越好。 19、心血管机能指数测量与评价 布兰奇心功指数:安静,取坐位,测一分钟心率,测量血压,将数据代入公式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110160范围内为心血管机能正常。 体位平均血压指数测量与评价: 卧位血压差=(收缩压-舒张压)/3+舒张压; 立位血压差=(收缩压-舒张压)/3+舒张压; 体位平均血压指数=(立位血压差-卧位血压差)/立位血压差*100%。评价:0.0以上为上等,0.0 -18为中等,-18一下为下等。 耐力系数(克瓦斯公式)=心率*10/脉压差,心脏功能越好,指数越小,正常值为16,系数增加表示心血管机能下降,若系数减少,表明心血管机能得到改善。 克兰普顿测量:令受试者仰卧休息35分钟,测一分钟脉搏(P1)、收缩压(B1),受试者起立,测量立位安静状态下一分钟脉搏(P2)、收缩压(B2),计算立位与卧位的脉搏与收缩压的差值,P=P2-P1,B=B2-B1。一般p越小而B越大,心血管机能越好,正常范围60100。 20、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 安静时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单浮筒式肺活量计,受试者取站立姿势,手握吹起嘴,做最大吸气,对准呼气嘴做每人测量三次,间隔15秒,取最佳,误差不得超过200ml。 五次肺活量实验(洛金塔里试验),用以测定呼吸机的耐力。每15秒测量一次肺活量,共 5次,5次测量结果基本接近或逐次增加为机能良好,反之,逐次下降,尤其最后两次显著下降为机能不良。 定量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验:先测量安静时肺活量,然后做定量运动,运动后立即测量15分钟的每分钟肺活量,共测5次。负荷后的每分钟肺活量逐次增加,或保持安静时的水平,为机能良好或正常,反之,负荷后的肺活量逐次下降,经5分钟仍不能恢复至安静时的水平为机能不良。 21、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22、速度素质的分类: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的快慢,如扑球、起跑;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单一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如跳远运动员的踏跳速度或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旋转速度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移动单位距离的最短时间,如10s快速跑或50m跑。 23、速度素质的测量内容和方法:位移速度测量:50m跑、4s快跑:主要反映受试者的快速跑动能力;动作速度测量:两手快速敲击:主要反映受试者的两手快速交替重复特定动作的能力;坐姿快速踏足:主要反映受试者的两脚快速交替重复特定动作的能力;反应速度测量:简单反应时:主要反映受试者对特定光信号反应的速度;选择反应时:主要反映受试者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24、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25、力量素质的分类:根据肌肉收缩的性质分为:静力性力量是肌肉做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称等长收缩;动力性力量是肌肉做等张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称等张收缩。从力量的训练特征分为: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相对力量:是指人体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指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 26、力量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肌肉力量的测量:握力:测量上肢静力性力量,反映受试者前臂及手部肌肉的抓握能力。背力:主要反映背部肌肉的力量;1min仰卧起坐:反映腹肌力和腹肌耐力。爆发力的测量:立定跳远:主要反映受试者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原地纵跳摸高、纵跳:反映垂直向上跳跃时下肢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P151 27、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28、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一般耐力的测量:800m跑(女)或1000m跑(男)、12min跑: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50m*8往返跑:反映受试者的耐力素质(适于712岁儿童);速度耐力的测量:400m跑:主要反映受试者速度耐力水平;动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俯卧撑(跪卧撑):主要反映受试者肩臂肌肉的力量和肌肉耐力;引体向 上:主要反映受试者相对于自身体重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斜身引体: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女生及12岁以下的男生);双杠双臂屈伸: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屈臂悬垂(10岁以上女和不能引体向上男):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静力性力量耐力;仰卧举腿:主要反映受试者腹部和大腿肌群的静力性力量耐力(幼儿小学生)。 29、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里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 30、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具有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且积极情绪多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的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31、心理健康测量的种类:发展性心理健康测量、性心理健康测量、治疗性心理健康测量。P205 32、心理测量常用方法:自然观察评估法作业量表法心理投射法:墨渍测验:主要用作性格测验,临床上可用于诊断病人的内心冲突;主题统觉测验:看图讲= =自陈量表法心理实验法:主要有仪器测量法和情境控制法;自省法。 33、编制心理健康测验的操作流程:确定测验的目的:对象和用途确定测验的性质:常模参照或标准参照确定测验的内容确定测验的指标体系编写和筛选题目对测验的标准化处理对测验的分析和鉴定编写测验指导书。 34、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 35、体质的范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身体成分等;生理功能水平: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效能;身体素质和能力发展水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和走跑跳投、攀爬;心理发育水平:本体的感知能力及个性、意志、情感等;适应能力: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稳定的特征。 36、运动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 合理:表现在遵循人体运动的规律,符合生物力学的原理与方法;有效表现在能充分发挥人体的潜能,并能使之转化到运动成绩上去。 37、运动技术测量的结构体系:技术质量:包括技术动作的合理性、稳定性、全面性。技术容量: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准确完成的各种技术动作的总数量;技术效果:指个人技术动作与该技术规范动作的接近程度;技术能力: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38、运动技术测量与评价内容:技术容量的测量技术全面性的测量技术效果的测量。 P270 39、社会体育评价目标的分类:效能目标:效果目标:是指从效果的角度确定的评价目标;效率目标:从工作效率的角度确定的评价目标;职责目标:指对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评价;素质目标:指从构成的最基本物质的角度确定评价目标。 40、指标体系:是对社会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后而形成的关于体育评价活动的一种有重点、有序列、有结构的量标系统。 41、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形式结构:是多指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