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湖北学位网_第1页
生物化工-湖北学位网_第2页
生物化工-湖北学位网_第3页
生物化工-湖北学位网_第4页
生物化工-湖北学位网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工业学院 “生物化工”学科优势与特色简介一、“生物化工”学科基本情况我校“生物化工”学科是在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学科分类目录的基础上组建的,学科点2001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湖北省批准为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2004年被批准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2005年批准生物化工硕士点授予权,2006年再次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点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近五年承担了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140余项,研究经费达到844万元,并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395篇,SCI、EI、ISTP收录论文58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共14部。该学科目前拥有专业实验面积1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2300多万元。二、“生物化工”学科基地(平台)建设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生物化工”学科基地、科研平台的建设,学科发展支撑条件大幅提高。目前该学科建设的科研平台有:湖北省农产品加工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生物化工工程中心和武汉市特色农产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生物化工”学科研究特色、主要学科带头人、学科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贡献随着学科队伍的不断优化,科研项目和成果的积累,学科特色逐步显现,现已逐渐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稳定的三个学科方向,分别是农副产品生化工程与技术,生物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微生物资源与应用研究,并在以上三个学科方向上组建了相关科研团队。1、农副产品生化工程与技术农副产品生化工程与技术主要是利用现代化学化工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对农副产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其研究领域包括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生物功能食品工程技术、化工提取分离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技术等。本方向充分利用我校在农产品加工转化与利用方面的优势,进行农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本方向学科带头人宋光森教授,在本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农业转化基金项目“板栗深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中试(02EFN)”,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板栗加工及其产业化(2002AA205A)”,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板栗馅料产品加工中试技术研究(2005AA205A02)”,“板栗生鲜产品加工中试技术研究(2005AA205A01)”等多项重大项目,其中承担的“板栗加工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2005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省内其他高校的生物化工学科很少设置有农副产品生化工程与技术研究方向,而农副产品加工与转化一直是我校的优势学科,目前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特殊而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而且也是农民增收的途径,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显著的意义。2生物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该方向主要是利用化学和生物技术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包括农林废弃物利用制备能源、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我校在生物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方向,特别是在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的活性成分研究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处于省内高校的领先水平。本方向学科带头人陈平教授,近年来承担的“雷公藤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清胃黄连片的研制与应用”等多项横向,与企业合作研制和开发的技术成果投入生产后,新产生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目前在研项目2006年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火棘特色资源深加工技术与开发研究(2006AA201C44)”,其中承担的“ 茯苓等三种中药规范化研究”项目,2003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生物质利用领域内对天然药物植物资源的研究已成为国家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因此开展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的系统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3微生物资源与应用研究该方向是从自然界中分离和选育具有独特性状和代谢途径的微生物菌种资源,通过微生物的转化,实现生物资源和能源的高效转化。该方向主要以微生物菌种资源研究为基础,开展对生物质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有害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微生物活性物质分离与提取等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微生物产油、有机废水和废渣的生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微生物肥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本方向学科带头人缪礼鸿教授,2006年承担了中国农科院饲料所 “863”项目子课题“极端环境微生物菌种的分离”, 2007年承担了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秸杆的化学降解与生物利用技术研究” ,其中承担的“利用黄姜皂素废渣和废水生产有机肥料及有机-无机复混肥料”项目, 2005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微生物资源与应用研究方向是从自然界和极端环境中发现、筛选、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及其具有独特生物催化功能的新酶种和发酵代谢途径,为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催化、生物净化和发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