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14-9_第1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14-9_第2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14-9_第3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14-9_第4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14-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0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1.00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3(1.00分)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ZnBAlCAgDFe4(1.00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A红磷B木炭C镁条D铁丝5(1.00分)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AO2B2OC2O2D2O26(1.00分)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7(1.00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金属饮料罐属于()A可回收物B有害垃圾C厨余垃圾D其他垃圾8(1.00分)下列做法不符合“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是()A鼓励使用共享单车B鼓励使用一次性餐具C鼓励自带布袋购物D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9(1.00分)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蒸发皿B玻璃棒C烧杯D量筒10(1.00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点燃酒精灯C称量NaOH固体D稀释浓硫酸11(1.00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氧化钙D氢氧化钠12(1.00分)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BCD13(1.00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用作保护气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D氢氧化钠固体用作干燥剂14(1.00分)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3瓶气体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插入燃着的木条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15(1.00分)硒元素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是34C质子数是45D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16(1.00分)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8:32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17(1.00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将冷碟子压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B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点燃C鉴别氢气和甲烷分别点燃,火焰上罩干冷烧杯D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少量硫酸亚铁加入足量铜粉AABBCCDD18(1.00分)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t2时,等质量的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乙大于甲19(1.00分)某加碘低钠盐的成分表如图下列有关该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B碘酸钾的含量为(1833)mg/kgC等质量的低钠盐比普通食用盐含钠元素的质量少D食盐中加碘说明碘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20(1.00分)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某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AABBCCDD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2.00分)北京人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制作饺子的原料有:面粉、肉馅、蔬菜、植物油、调味剂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煮饺子时所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2(1.00分)炒菜锅多为铁制品工业上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1.00分)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小明做了一个简单的操作,火就熄灭了该操作是 24(1.00分)如表是北京市2017年除夕夜空气质量的部分数据时间除夕春节18时22时2时PM2.5浓度(mg/m3)75269647空气质量二级良好六级严重污染“爆表”请结合数据,提出一条减少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 25(3.00分)小明去采摘草莓(1)草莓大棚所用的塑料薄膜属于 (填序号,下同)A有机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2)用发酵后的牛奶做肥料,种出的草莓又大又甜发酵后的牛奶含有C、H、O和N等元素浇“牛奶”相当于施加了 A氮肥 B磷肥 C钾肥(3)食用草莓前,需要用“食材清洗剂”泡5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小明用1g氢氧化钙和2L水配制成“食材清洗剂”,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26(3.00分)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重要的溶剂(1)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或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A用淘米水浇花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使用节水型马桶(2)75%的酒精溶液可用于消毒,其溶剂是 (3)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7(2.00分)北京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工作原理:通过集热塔上的吸热器吸收太阳能,将水加热成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1)在上述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与燃煤发电相比,太阳能热发电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28(2.00分)自制汽水在500mL的饮料瓶中加入2勺白糖、1.5g小苏打,注入凉开水,再加入1.5g柠檬酸(C6H8O7),立即旋紧瓶盖,摇匀【资料】反应原理: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请从28A或28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8A计分28A28B(1)柠檬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制得的汽水呈酸甜口味,依据数据阐述呈酸味的理由是 (1)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其计算式为 (2)加入柠檬酸后,立即旋紧瓶盖的原因是 29(2.00分)小学科学课中,采用如下实验探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将注射器活塞拉到40mL刻度的位置,用橡胶塞封住管口,慢慢推动活塞,松手后观察到 ,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mL汽水,再用橡胶塞封住管口,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液体中有大量无色气泡逸出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0(5.00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白玉敏、唐楠楠等,原文有删改)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物美价廉、风味独特、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大豆蛋白制品制作过程的操作如下:“点浆”是制作豆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什么凝固剂能使豆浆变成豆腐呢?这是因为豆浆中的蛋白质微粒能吸附带同种电荷的离子,使蛋白质微粒之间相互排斥,聚不到一块儿,凝固剂可“消除”所带电荷,使蛋白质微粒凝聚常用的凝固剂有盐卤、石膏和葡萄糖酸内酯用盐卤(主要成分氯化镁)作凝固剂的豆腐风味独特,弹性好,但制作较难,产量低用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作凝固剂的豆腐,产量较盐卤豆腐高,但豆腐中含未溶解的石膏小颗粒,使豆腐有涩味用葡萄糖酸内酯(C6H10O6)作凝固剂的豆腐称为内酯豆腐,这种豆腐品质较好,保存时间长,但质地偏软,不适合煎炒与传统盐卤豆腐和石膏豆腐相比,内酯豆腐可更好地保留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可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和老年性痴呆症豆腐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人们为了提高大豆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不断优化传统的生产工艺近年来,研究人员研制了“全营养豆腐”制作的新工艺豆腐中的营养成分、出品率、蛋白质利用率等都是评价豆腐生产工艺的重要指标其中出品率是指豆腐的质量与原料大豆质量的百分比蛋白质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是:蛋白质利用率=出品率100%研究人员以东北大豆为原料,通过大量实验寻找“全营养豆腐”最佳生产条件下图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全营养豆腐”的出品率与蛋白质含量随“点浆”温度的变化关系下表是在最佳生产条件下,“全营养豆腐”和普通豆腐的品质对比指标测定(%)普通豆腐全营养豆腐出品率202422蛋白质含量6.526.41蛋白质利用率36.3574.66水分8686脂肪2.5932.927粗纤维0.210.63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豆腐制作过程中,利用过滤原理的操作是 (2)“点浆”的原理是 (3)依据如图,可得出“全营养豆腐”的最佳“点浆”温度为80,其原因是 (4)对比如表数据,结合蛋白质利用率的计算公式,说明“全营养豆腐”制作工艺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原因是 (5)下列关于豆腐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A豆腐是人们饮食中蛋白质的来源之一B内酯豆腐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高于盐卤豆腐C“全营养豆腐”比普通豆腐粗纤维含量高D为营养均衡,食用豆腐时尽量搭配蔬菜31(3.00分)氨气(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1)氨气属于 (填序号)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氧化物(2)在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由氨气获得氢气,其反应类型与水电解制氢气相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尿素【CO(NH2)2】可以制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3.00分)氧化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药膏、阻燃剂等产品的生产中由锌灰(主要成分是Zn)生产活性ZnO的部分生产流程如下:(1)酸浸槽中,Zn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混合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固体B的成分可能是 33(5.00分)小明模拟旅游时汽车穿越山洞的情境,设计了一个游戏游戏规则:当汽车上的物质与山洞中的物质能发生反应时,汽车才能载着原物质进入下一个山洞山洞中可供选择的物质有:稀硫酸、碳酸钠、氧化铁、氢氧化钠、镁、二氧化碳(1)若汽车上的物质是盐酸山洞1中的物质是单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山洞2中的物质与盐酸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山洞3中的物质可以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汽车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山洞1中的物质为氧化物,则山洞2、3中的物质是 ,山洞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4(5.00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A中药品若为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3)B中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操作是 35(5.00分)实验室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过程如图1所示(1)步骤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2)步骤中过滤器的制作如图2,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3)步骤的名称是 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4)在上述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利用到氯化钠的物理性质有 (答一条即可)36(2.00分)为了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37(3.00分)以铁、铜、铝为例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下列实验用品:铁丝、铜丝、铝丝、铝块、电池、小灯泡、酒精灯、火柴、镊子等(1)将铝块拉成丝、砸成片,说明铝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2)同学们要测试金属铜的导电性,可选取铜丝、电池和 (3)证明铝比铁的导热性强分别在长度和直径都相同的铝丝和铁丝的一端各滴上一滴石蜡,观察到铝丝上石蜡比铁丝上的石蜡先熔化,说明铝的导热性比铁强请补全实验操作 38(5.00分)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装置实验1实验2甲的试管中放入少量MnO2,滴管中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乙、丙中各放入一小块白磷,依次加入适量的80的水白磷均不燃烧打开K1、K2,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试管中,观察到乙中白磷不燃烧,丙中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丙中导管内液面上升关闭K1,打开K2,甲的试管中充满CO2,滴管中放入浓NaOH溶液;乙试管中放入足量的铁粉,丙中放入约半试管的稀盐酸将浓NaOH溶液滴入甲试管中,一段时间后,打开K1(1)实验1: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乙和丙中的实验现象,说出本实验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2)实验1:步骤的现象说明装置内压强减小,压强减小的原因是 (3)实验2: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K1,乙中的现象是 39(7.00分)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浓硝酸制备出了NO2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在实验室对铜与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实验 I实验 II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铜片逐渐消失,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铜片逐渐消失,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探究一】实验 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查阅资料】(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2)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NH3NONO2颜色无色无色红棕色气味刺激性刺激性溶解性极易溶于水难溶于水可溶于水或硝酸(3)NO2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硝酸和NO气体【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NH3NO【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2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3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4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解释与结论】(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 。(2)同学们认为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探究二】为什么实验 II中的溶液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猜想与假设】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硝酸铜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方案。方案1配制饱和硝酸铜溶液并稀释至不同的浓度,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案2加水稀释实验 II所得的绿色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案3取实验 II所得的绿色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案4配制饱和硝酸铜溶液,【反思与评价】(1)“方案1”和“方案3”中,能验证猜想的是 。(2)“方案2”不能验证猜想的原因是 。(3)“方案4”也可验证猜想,该方案是:配制饱和硝酸铜溶液, 。(4)通过实验 I、II与已有知识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一条即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氧气占21%,故选项错误;B、氮气占78%,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考点】C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析】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解答】解:A、氧元素是第一位,故A选项正确;B、硅元素是第二位,故B选项错误;C、铝元素是第三位,故C选项错误;D、铁元素是第四位,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进行分析比较【解答】解:由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金属活动性大小为:AlZnFeAg,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4【考点】6A: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5【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6【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A。【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7【考点】A2:物质的简单分类【分析】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等;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结合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可回收物是指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正确。B、有害垃圾是指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C、厨余垃圾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D、其它垃圾是指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其它垃圾,废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垃圾物质的分类、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生活习惯影响气候,节能低碳知识与气候关系非常密切,只要选项中符合节能减排及低碳生活,均是可以提倡的【解答】解:A、鼓励使用共享单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主题;B、鼓励使用一次性餐具,可以增大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主题;C、自带布带购物,可以减少使用塑料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符合主题;D、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主题。故选:B。【点评】低碳、经济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经济、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9【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分析】实验室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解答】解:A、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蒸发,则不需要使用蒸发皿,故选项正确。B、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错误。C、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故选项错误。D、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考点】43:称量器托盘天平;44:加热器皿酒精灯;4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考点】7F: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8L: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A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正确;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C错误;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A硝酸银中,银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所以硝酸银的化学式为AgNO3,故正确;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故正确;C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故错误;D氯化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显1价,其化学式为:ZnCl2,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书写,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3【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A、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宜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性质,故选项合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其汽化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合适;C、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是利用其硬度大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合适;D、氢氧化钠固体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其易潮解的性质,并没有变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合适。故选:A。【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14【考点】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根据三种气体能否支持燃烧和燃烧的性质,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氧气、氢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为O2,能够燃烧的是H2,另一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用此方法鉴别三种气体最简便,现象也最明显【解答】解:A、空气、氧气和氢气都是无色气体,所以观察颜色不能区分,故A法不能鉴别;B、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的为O2,能够燃烧的是H2,另一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用此方法鉴别三种气体最简便,现象也最明显,故B可以鉴别;C、空气、氧气和氢气都是无气味的气体,所以闻气味不能区分,故C法不能鉴别;D、倒入澄清石灰水,三种气体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区分,故D法不能鉴别。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5【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4,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6【考点】G2: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进行分析【解答】解: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82:32=56:32,错误;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正确;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9H:盐的化学性质;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氢气和甲烷均能生成水,进行分析判断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用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能获得炭黑,说明生成了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氢气和甲烷均能生成水,分别点燃,火焰上罩干冷烧杯,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铜粉与硫酸亚铁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8【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错误;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组成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D、t2时,等质量的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甲大于乙,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9【考点】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DE: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B根据标签信息来分析;C根据低钠盐的氯化钠含量来分析;D根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解答】解: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故正确;B由标签信息可知,该加碘低钠盐中碘元素的含量为(1833)mg/kg,故错误;C因为该加碘低钠盐中氯化钠的含量为:(6080g)/100g,所以等质量的低钠盐比普通食用盐含钠元素的质量少,故正确;D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以加碘低钠盐为载体考查了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考点】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7I: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85:金属的化学性质;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的生成物考虑;B、在加入硝酸钾固体前,溶液质量不是零;C、根据铁粉与盐酸反应的过程考虑;D、根据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氧气考虑。【解答】解:A、加热高锰酸钾的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固体的质量不能是减少到零,故A错;B、在加入硝酸钾固体前,溶液质量不是零,故B错;C、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故C正确;D、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氧气,开始氧气质量为零,再逐渐增大,最后不能改为平线,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反应过程考虑,反应前质量是多少,再看反应后的变化。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制作饺子的原料中,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面粉;CH4+2O2CO2+2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分析【解答】解: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故答案为:3CO+Fe2O32Fe+3CO2【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考点】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解答】解: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应该迅速用锅盖盖上,因为这样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迅速盖上锅盖【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灭火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4【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植树造林、使用优质煤炭、少开私家车、工厂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等【解答】解:由数据可得除夕夜空气质量不好的原因是 燃放鞭炮,故答案为:不放或少放鞭炮【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5【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I7: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化学肥料的类别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塑料薄膜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A; (2)牛奶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A; (3)1g氢氧化钙能在2L水中全部溶解,故氢氧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类别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6【考点】7D: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7L:固体溶解度的概念;HB: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分析】(1)根据水的保护分析;(2)根据溶剂的概念分析;(3)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A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水,正确; B生活污水不能任意排放,错误; C使用节水型马桶可以节约水,正确;(2)75%的酒精溶液,其溶剂是水;(3)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是36g:100g=9:25;故答案为:(1)AC(2)水 (3)9:2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7【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HE: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分析解答【解答】解:(1)太阳能热发电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太阳能是热发电的优点是: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故答案为:(1)物理变化;(2)清洁无污染【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28【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1)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方程式比较消耗小苏打和柠檬酸的质量关系B、(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2)根据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解答】解:A、(1)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9:1(2)由方程式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252 192可知加入2勺白糖、1.5g小苏打,注入凉开水,再加入1.5g柠檬酸(C6H8O7),是柠檬酸过量,所以汽水呈酸甜口味,B、(1)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2)由于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入柠檬酸后,立即旋紧瓶盖,减少CO2逸出故答案为:A(1)9:1;(2)通过计算,柠檬酸过量28B(1);(2)减少CO2逸出【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9【考点】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7O: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解答;(2)根据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解答】解:(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注射器活塞拉到40mL刻度的位置,用橡胶塞封住管口,慢慢推动活塞,松手后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说明气密性良好;(2)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mL汽水,再用橡胶塞封住管口,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里面的压强减小,观察到液体中有大量无色气泡逸出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答案是:(1)活塞恢复至原位置;(2)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属于基础题30【考点】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J2: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豆腐制作过程中,利用过滤原理的操作是过筛;“点浆”的原理是:凝固剂可“消除”蛋白质所带的电荷,使蛋白质微粒凝聚;依据如图,可得出“全营养豆腐”的最佳“点浆”温度为80,其原因是:该温度下出品率和蛋白质的含量都高;对比如表数据,结合蛋白质利用率的计算公式,说明“全营养豆腐”制作工艺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原因是:两种豆腐所用原料大豆中蛋白质百分含量相同,豆腐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差距不大,“全营养豆腐”出品率高则蛋白质利用率高;关于豆腐的说法正确的是:A豆腐是人们饮食中蛋白质的来源之一;B内酯豆腐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高于盐卤豆腐;C“全营养豆腐”比普通豆腐粗纤维含量高;D为营养均衡,食用豆腐时尽量搭配蔬菜【解答】解:(1)豆腐制作过程中,利用过滤原理的操作是过筛;故答案为:过筛;(2)“点浆”的原理是:凝固剂可“消除”蛋白质所带的电荷,使蛋白质微粒凝聚;故答案为:凝固剂可“消除”蛋白质所带的电荷,使蛋白质微粒凝聚;(3)依据如图,可得出“全营养豆腐”的最佳“点浆”温度为80,其原因是:该温度下出品率和蛋白质的含量都高;故答案为:该温度下出品率和蛋白质的含量都高;(4)对比如表数据,结合蛋白质利用率的计算公式,说明“全营养豆腐”制作工艺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原因是:两种豆腐所用原料大豆中蛋白质百分含量相同,豆腐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差距不大,“全营养豆腐”出品率高则蛋白质利用率高;故答案为:两种豆腐所用原料大豆中蛋白质百分含量相同,豆腐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差距不大,“全营养豆腐”出品率高则蛋白质利用率高;(5)关于豆腐的说法正确的是:A豆腐是人们饮食中蛋白质的来源之一;B内酯豆腐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高于盐卤豆腐;C“全营养豆腐”比普通豆腐粗纤维含量高;D为营养均衡,食用豆腐时尽量搭配蔬菜;故答案为:ABC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豆腐的制作过程和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属于信息题食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应该好好把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31【考点】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2)分析题干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氨气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2)在高温和催化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