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区地质灾害的研究XX电影地质XX烂片_第1页
我国矿区地质灾害的研究XX电影地质XX烂片_第2页
我国矿区地质灾害的研究XX电影地质XX烂片_第3页
我国矿区地质灾害的研究XX电影地质XX烂片_第4页
我国矿区地质灾害的研究XX电影地质XX烂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矿区地质灾害的研究XX电影地质XX烂片 摘 要:地质灾害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桎梏,本文把其缩小在矿区地域进行剖析,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其关注,寻求有效的防治办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 ; 可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地质环境是国土资源的主要赋存系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织部分。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壳表层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之间,长期不断进行能量转移和物质交换而逐步建立相对平衡的开放系统的历史演化过程。这种演化有些是急剧的,大多是缓慢而不易觉察的,但都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重大的,往往是很难逆转的影响。地质灾害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桎梏,笔者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把其缩小在矿区地域进行剖析,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其关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有效的防治办法。 1地质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综观人类开采矿产资源带来的环境资源影响,主要有如下几种: 1.1地面塌陷 所谓矿区指的是人类开采矿产资源的生产、生活区域。人类进行的地下开采,挖出矿产,必然导致地下采空。矿区常常是资源富集地带,开采区域大量采出矿产品,导致大面积地表塌陷。在开采的矿产种类中,尤以煤炭最严重,全国每年因采煤导致土地塌陷2.2万hm2。有数据表明,仅淮北矿区每开采万吨原煤,塌陷土地4.24.5亩,且每年将以60008000亩的塌陷速度递增。至今淮北矿区累计塌陷土地21.2万元。地面塌陷带来的地质灾害往往是地貌直接破坏,坑坑洼洼,植被破坏,土地资源损坏,生态失去平衡。 1.2崩塌滑坡 我国矿区开采方式绝大多数比较原始,往往是不按层开采,造成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石土体,因岩体下部空虚,折断压碎局部滑移脱离母体,造成崩塌。据矿产保护与利用杂志提供的数据表明,仅乌海地区1999年至2000年间采石场就因岩土崩塌,压死16人,毁坏车辆20辆,直接经济损失280万元。矿区往往我位于山前和荒漠地域,由于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受雨水、地下水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引发滑坡。近年来,关于滑坡的地质灾害在南方频繁发生,给当地财产和生命造成巨大损失,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1.3矿渣泥石流 进入雨季,山洪从上而下一泻千里,矿区内堆放的矿渣被卷入水中,随波逐流,往往造成下游严重的地质灾害,毁田、毁地、毁生命。有关这类地质灾害,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年都在发生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1.4土地荒漠及水土流失 矿区均处于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地域,在开矿过程中,由于剥除矿休表层土壤,破坏了地表植被,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土壤破坏和岩石的侵蚀,造成水土流失。据调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平均每年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0多万km2,并且生年还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致使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现象严重,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 1.5煤层自燃、透水、瓦斯爆炸 在煤矿区除地表塌陷外,还有煤层自燃、透水、瓦斯爆炸三种地质灾害。煤层自燃是煤田经过开发后,采空区所留残余煤层、煤柱与空气长期接触氧化引起煤着火。有数据表明,乌海地区就有30余处煤田地下着火,过火面积近15km2,呈蔓延态势,预计损失煤炭储量3607万t。透水是地下采矿造成相邻老巷之间的阻隔承压不够,致使老巷或采空区积水渗透到生产区而造成透水灾害,结果往往是井毁人亡,损失惨重。瓦斯爆炸几乎存在于各个煤矿,一旦疏于管理,随时可能发生,有关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血的教训一再发生。 1.6地表地下水失衡 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矿坑需要疏干排水,矿区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十几米,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乌海地区就因煤炭大规模开采,造成乌海市漏斗的形成,面积高达100km2,呈迅速扩大之势。 2地质灾害与矿区可持续发展矛盾深层次透视 2.1要从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并重视地质灾害问题 一方面开矿给人类带来文明的烛火,另一方面无意识地破坏了矿区地域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给后人留下缺憾。从主观主讲,人类盲目地追求眼前利益,不惜牺牲地质环境,明知“山上有老虎,偏向山上行”,人为诱发多种地质灾害,损失惨重,已经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桎梏。笔者认为,要想保持矿区可持续发展,应必须重新认识并重视采矿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树立一种优患意识,要从经济、资源、生态角度审视,从可持续战略高度正视这一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预案和规划,并付诸实施。 2.2要依靠科学进步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多专业、多学科、科技含量高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起科技支撑体系。要加强地质环境的基础理论研究,尽快建立适应矿区区域特点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技术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要加强推广应用先进的实用科技成果,保护好有限的珍贵环境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提高科学技术对防治地质灾害的贡献率,塌陷区可组织部分回填或组织复垦;重金属污染区培植速生用材林,吸收有毒重金属元素,净化土壤;沙化区利用风积沙加白灰生产灰砂砖,消耗沙源。 2.3用经济杠杆调节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与矿区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 开采出的矿产品的是有形的,可用金钱清楚计算的,而地质环境资源的价值似乎是无形的,无法算得清楚。比如,土地资源,它对矿区的持续发展、永续利用之价值,有时又是无法利用金钱来衡量的。采矿必然诱发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就必须进行赔偿。提高赔偿价格可以促使矿山企业更注重诸如土地资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