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教学中的视觉转换视觉与思维转换教学分析_第1页
油画教学中的视觉转换视觉与思维转换教学分析_第2页
油画教学中的视觉转换视觉与思维转换教学分析_第3页
油画教学中的视觉转换视觉与思维转换教学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画教学中的视觉转换视觉与思维转换教学分析 【摘 要】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部分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和欧洲去求学,认识并掌握了油画,他们归国后兴办美术教育,开展油画教学,至今有着百年的历史。在这百年的发展与演变中,油画教学伴随着文化氛围和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油画作品不断地以新的视觉观念表现出新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在当今艺术标准多元化的情况下,传统的美术训练体系中曾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完全统一的评价标准都已经面临着现实美术生活的挑战,因而只有让学生转换视觉,才能完全改变认识事物的观念,才能引发对材料的关注和新表现方式的探索,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油画教学;观念;视觉转换 油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创造,它由客观对象激发创造主体的感性,形成意向,用油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文化呈现多元化、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油画含义的界限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向前发展。油画创作也随之发生变化,它不仅要求创造主体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而且还要把握艺术的品格和时代发展的旋律,理解社会现象,调整观点和视觉观念,反映新的审美标准。油画教学中的视觉转换就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当今油画发展的需要。 一、油画视觉观念的转换 在20世纪初,中国美术教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视觉观念。一种是以徐悲鸿为代表,强调写实主义和“传统伦理性复归意识”,后来受苏联影响,形成了一套以写实主义“复兴中国艺术”的教育模式。从基础开始训练,要求对基本技法和写实功底的掌握,渗透绘画中二维平面与三维呈像之间的关系,强调写生与创作的结合。另一种观点是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形式表现派”,将写实看作绘画表现的方式之一,绘画的技巧不是艺术根本,学校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自我判断。所有的绘画技巧只为表现思想和观念服务。这两种观点实质是认识世界的方式不一样。 我们画油画需用眼睛去观察,视觉不能放在一点,思想不能束缚,观念不能顽固不变,要随着演变而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在文革后主要经历了“乡土绘画”、“理性思潮”、“生命意识流”、“后85的新美术”、“传统与现代的选择”、“风格与多元化”等阶段,架上艺术有了写实、表现、实验之分,架下作品的综合材料、装置、大地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表现形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西方艺术中,柏林博格在二战之后预见了行动绘画的到来,“一种趋向于一种新的绘画的运动,它由无所不在,非中心化等观念所决定”。这一因素影响了一种新的力量的衍生,即是以新达达主义、新现实主义、波普艺术、流行艺术和最新A-B-C艺术为代表,这些艺术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受。这个发展的过程就是视觉观念转换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更新视觉观念 随着工业的发展,电脑、数码和多媒体技术的产生,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态度以及时空观念。在艺术上,人们对空间形的视觉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油画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找到抒发情感的正确方法和渠道。董希文先生在创立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时就倡导“广收博采,兼容并蓄”的精神,要求大家拓宽艺术眼界,不做“井底之蛙”,从前辈那里吸取多方面的滋养,“以万化一,从一见万”。对于我们地处边远市州的高校有必要经常带领学生参观成都双年展、全国美展,查阅卡塞尔文献展、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威尼斯双年展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同时还给学生分析著名画家的作品,让其了解画家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创作形式的演变。比如罗中立老师的父亲,其采用了最熟悉的视觉再现方式照相写实手法,当时作品完成后引起社会持久的心灵震荡,产生了历史弥新的视觉魅力。父亲是一座丰碑,记录了一个时代,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其后,罗中立的渡河等一系列作品却从视觉形态上,向最民间、最原始的文化层面上靠拢。叶永青将涂鸦艺术直接导入到规整的画布之上。张晓刚则以生命存在的反向形态进行视觉诘问,以标本般的化装,与标本般的死亡,向我们传递出他最终走向文化心理上的间隔。他们作为大家都已找到自己的位置,呈现出个性化的表述。我们对于他们的经验应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从中探索创造出自己个性的艺术特点。其次在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过程中,转变其思维观念。个性的表达毫无疑问是一个艺术家的无价之宝。传统油画只能做拐杖,最终目的是能够单独行走,培养学生个性,而不是单纯地模仿和借鉴。要知道没有经验的积累,就谈不到视觉观念的转变。这些经验积累起来,形成学生的绘画意识,只能前进,不能停顿。崭新的创造观念才会由旧的思想演变而来。艺术家的想象力不同于普通人。在油画教学中增设一些发展记忆、想象、实验等综合的课程,有意识地去挖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观念转变就能有所帮助,有助于学生摆脱对客观对象的依赖而充分自由地运用自己的视觉来记忆、想象、实验作画。这种方法使学生的作画状态更能接近创作,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观念。油画中形式规律的目的就是启发学生在此基础上把艺术创造和自由情感的表达有机地结合,并以当代人的视觉角度和视觉观念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油画教学中材料语言的结合和运用 1.拓展材料范围,打开视觉空间 随着艺术的发展,人们视野的拓宽,技术的推进,人们对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在现代艺术语言里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已不仅仅是绘画的手段。在油画教学中,常常见到的现象是学生除了思考造型问题外,还要思考不同材料语言的问题。对材料工具若是不熟悉,会破坏学生研究对象和作画情绪,并很难达到心手一致,更谈不上表达材料的美感,无法进入自由创作状态。不仅油画教学对材料要进行系统的研究,现代油画中也更重视材料,并建立材料工作室以张扬其个性,丰富其表现力。 现代艺术家对于媒介材料的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