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PPT演示课件_第1页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PPT演示课件_第2页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PPT演示课件_第3页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PPT演示课件_第4页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造景基础,1,第一章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2,第四节植物景观的意境营造,植物完成一定功能后,某种意境形成会使其有更高境界和人文特征。对植物进行意境创造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扬。,3,一、常见的植物园林意境表达,岁寒三友正因为其拥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而独具意境。,4,苍松高雅,不畏严寒其坚贞节气使其具有一定的意境。,5,松柏四季常青,象征长寿、用年。从而具有一定的意境,6,竹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竹径通幽”,7,8,梅诗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品格:坚贞不屈意境表示:梅花山、梅岗、梅坞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9,10,11,兰花菊花桂花桃花垂柳桑梓玉堂春富贵荷花“万壑松风”,“梨花伴月”,12,二、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手法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对植物景观进行意境创造呢?,13,1按自然取材于植物景观要运用现代的造景方法对大自然的一种重现,可以分为“仿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仿自然之象”、“仿自然之理”、“仿自然之神”等五种方式。,14,15,16,2按画理取材植物景观从中国山水画上,清晰反映出士人们对天地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理想天地的向往:于是他们借助于山水画的指导,运用造园技巧,把理想的天地在适宜的位置营造成城市山林。巧妙的运用中国山水画,可以很好的营造出园林植物意境。,17,18,19,3按诗文、匾额、楹联取裁植物景观中国的园林之所以能发展到极高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起了关键作用。特别是诗、词与绘画给造园艺术家们提供了绝好的借鉴,这些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底蕴,使园林艺术更具有了诗画情趣。,20,21,4按色彩、姿态取裁植物景观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贵精不在多。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花木重姿态重视花木的姿态,是中华民族在花木审美上的一大特色。一些大树、古树,以其高大的躯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使园林的天际深浅莫测.狮子林的古银杏、留园中银杏、樟等大树,都起着丰富园中山林空间功能,加强了立体效果,这可以说是树姿的景观功能。大面积的色彩通常能引起视觉上的冲击,通过植物的花、叶等色彩,可以很好的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创造独特的意境。,22,23,24,25,26,27,28,29,30,31,第五节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艺术手法,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顺应自然的布局布局采用曲折多变的手法,和谐地顺着山径、水标或林间安设景点,不人为强求,形成中国园林的特点。“曲”造成景物的深层感,能在有限的面积上,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效果。,32,33,34,2、雅朴恬淡的品格园林建筑:宁静、简洁、清新古典殿堂建筑:富丽、作“雕梁画栋”的粉饰清代戏曲家李渔强调“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但其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35,36,3、空透灵巧的面貌1、园林以景观为目的,建筑除了点缀自然环境,还以其空灵起到“借景”与“融合”的作用。2、有诗云“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园林建筑以大窗户代替墙壁,或连门窗也不要,全部敞开,显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密切关系。,37,4、古典园林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古典园林不仅自然山水与建筑的结合,还融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于一体,组成交响乐般的艺术世界。,38,二、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思想与文化背景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自然观中国数千年造园因此无不最大限度地师法天地造化,追求自然景色。即使人工景观,也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将人居环境充分自然化,使人的生活纳入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代表自然的植物与人的关系最为直接,与树木花草相伴,人无时不觉得与自然同在,并与天地自然融汇一体,和谐共生。,39,2.传统文化与审美观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典审美观念,在中国传统造园中,多是自然山水或人工模拟的自然山水景色和不加修饰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景观,所要体现的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如苏州拙政园当年就是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40,三、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特征中国传统造园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同世界其他园林体系相比,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其核心是自然情趣和人文内涵。各种造园要素,特别是植物景观的经营布置,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形成了“自然性、文化性、生态性、精练性”的艺术特征。,41,1.自然性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崇尚自然景观。无论是私家庭园、帝王宫苑或寺观园林,各种植物景观,位置错落,疏密有致,皆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仿效自然。“杂树参天”,“繁花覆地”,“开花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树”,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坡,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或三五成丛,园不论大小,凡有隙地,必然栽花树木,栽植时绝无人工意味,而是“法天象地”,不加拘束,不剪不修,象征自然。人们通过自然式园林植物景观,来营造能够寄托情感,归宿身心的自然空间。,42,2.文化性传统造园植物造景注重文化内涵,富有诗情画意。一方面,古人对植物具有深厚的感情,甚至把树木看作是民族、江山的象征。另一方面,随着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古人更把植物性格拟人化,将植物的某些特性结合传统诗画艺术,进行比德赏颂,吟诵传赞,庭园环境极富诗情画意,体现出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人文意境美。在造园中普遍运用这些植物景观。以植物景观来体现诗情画意和文化氛围,成为中国传统造园的一大特色。,43,3.生态性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讲究生态,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庭园具体环境特点进行植物种植。如花境:“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辉;花之喜阴者,植北囿而领南薰。杜鹃性最喜阴,而恶肥,置之树阴之下,则叶青翠可观”园治:“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等既满足各种植物生长发育对环境因子的需求,又能营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44,4.精练性中国传统造园。因园林用地有限,园林植物造景常以简洁取胜,有所谓:“贵精不在多”,树木造景多以孤植、对植及三、五株丛植为主。孤景树以姿、色、香俱佳者为上品。另外,在较小的庭园空间中,为了能表达四时之丰富景色,所以植物种类多而数量少。如苏州古典名园网师园殿春簃,一棵白皮松,二株桂花,数丛芍药,一根老藤(紫藤)及数株夹竹桃、梅、竹、芭蕉、南天竹等植物,便营造出四季如画的优美景色。其他一些更小的庭院,或点植一二棵梧桐,或置一丛芭蕉,亦能绿荫生辉。,45,四、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手法中国传统造园文化博大精深,其植物造景手法也是丰富多样。通过分析整理,大致归纳为“自然之景、交融情景、空间组景、主从置景、因借得景、四时造景、风水择景和色彩染景”等八种艺术手法。,46,1.自然之景中国传统造园从秦汉时期帝王苑囿,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隐士的自然山水园林,以及历经唐宋和明清而进一步发展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皆求自然景观、营造自然景色。在植物造景方面,或直接利用自然植被,或在园林中模仿自然山林植被景观,精心设计种植。因此,传统造园中的植物造景总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随机造景,并无固定模式,是所谓“有法而无成法”,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47,2.交融情景传统造园植物造景,不仅取法自然,模拟自然景色,更有化情于物,融情于景,景中有诗,诗中有画,画里藏景。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优美生活环境。传统造园植物选景普遍运用诗画理论,使自然景物寓涵人文之情,并通过楹联、匾额、题咏等手段,将花草树木与文学艺术同园主人或观赏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达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怀,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48,苏州拙政园“留听阁”,南临水池,池中植荷。秋雨落打残荷,滴答有声,如此雅逸之景,与诗人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不无关联,别有一番诗情画意。,49,3.空间组景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空间组景是根据各种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中的位置关系,进行巧妙布局,合理安排,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与空间艺术效果。中国传统造园讲究含蓄,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空间特色,要达到景观“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效果。具体空间组景手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应对、分隔、俯仰、夹框、透漏、虚实、引导以及层次与景深等。,50,“四壁荷花三面柳”的植物景观就颇具空间特性,51,4.主从置景主从置景,也就是主景与配景。中国传统造园很注重主从关系,植物造景也不例外。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在古典园林环境中,特别是在较小的园林空间或某一景点处,植物景观都有重点与一般,主体与客体之分。运用丛植、群植同一种植物来突出某一种植物景观特色,形成局部园林空间的主景,如牡丹园、月季园、菊花园、桃花峪、梅花岭、海棠坞等,52,留园西部景区以槭树为主,配以银杏、柿等其他的秋季观叶树种,创造“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大自然优美景色。,53,沧浪亭“玲珑馆”周围主要种植各种翠竹,配以古柏、芭蕉等植物,体现“秋色入林红暗淡,日光穿竹翠玲珑”的优美清幽的自然景色。,54,5.因借得景园林通常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尤其是古典庭园,对于具有酷爱自然传统的造园家和士人来说,更感到园林空间的局限性,为了打破这种局限,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自然美景,园林植物造景巧妙地运用“因借”的手法来进一步丰富园林景色。,55,6.四时造景借助自然气象的变化和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来创造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是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的一大特色。四时造景也是体现植物景观特色和大自然无穷魅力的重要造园设计手法。,56,7.风水择景中国古代的风水观认为,风水的好坏与家族、子孙、事业的盛衰吉凶有重要关系。尽管这种论说并不科学,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环境景观要素来总结营造居住环境的经验,其中也有一些观点现在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