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诗歌(课堂PPT)_第1页
日本古典诗歌(课堂PPT)_第2页
日本古典诗歌(课堂PPT)_第3页
日本古典诗歌(课堂PPT)_第4页
日本古典诗歌(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级360小组卢欣然卓妮李维露袁建超,1,倒计时开始,2,三,二,一,3,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日本诗歌的最早渊源是古事记、日本书记中的歌谣。到了8世纪中叶,日本文人们编纂了一部大型诗集万叶集。它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诗经。万叶集共收入4500多首诗,分为20卷,提名“万叶”含有“万言”、“万世相传”之意。万叶集的诗原本用汉字标记而成,即以汉字标记日语的发音,被称为“万叶假名”。这种文字后人难以读懂,于是后世学者诗人不断加以注释,终于形成了目前所见的日语文言诗体。,返回,4,“和歌”的格律与形式,万叶集中的诗歌体裁叫“和歌”,是一种有严格规范的日本古典格律诗。分长歌、短歌、旋头歌等几种形式,均由五、七音节相配交叉而成。,如长歌的形式是“五七五七”音节交替反复多次,最后以“五七五七”音节结尾;短歌由五七五、七七共31个音节构成;旋头歌则以“五七七、五七七”38个音节构成。其中,短歌是最基本的形式,约占4200首,就内容来说可分为相闻、挽歌、杂歌三类。,5,万叶集作为日本诗歌的第一部总集,其主导倾向是吟叹人生的苦闷悲哀,抒发诗人对外在事物、尤其是自然景物的细腻的主观感受和感觉。它初步奠定了日本诗歌的重主观情绪、重感受、重宣泄苦闷悲哀的审美基调。,返回,6,俳句的发生演变过程,和歌连歌俳谐连歌俳句(发句),连歌:平安时代初期出现,两人或多人围坐在一起,吟咏和歌,由第一人吟咏五、七、五,第二人咏七、七,第三人再咏五、七、五,第四人再咏七、七,如此反复至咏满百句为止。,俳谐连歌:室町时代末期,连歌因“四道九品”等许多规矩而变得呆板拘谨,于是出现了“俳谐连歌”。俳谐连歌力图摆脱严谨的格律,用朴素易解的语言表达诙谐、幽默、轻松的内容。俳谐连歌可由一人单独吟咏,而不必像连歌那样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联咏。,7,在长连歌和俳谐连歌中,第一句“五、七、五”被称为“发句”。“发句”最为重要,往往由座中才学最高者吟咏。由于其重要性,山崎宗鉴、荒木田守武、松永贞德等人常将俳谐连歌中的“发句”独立出来,并在其中加上与四季时节有关的词句内容,使“发句”成为一种独立的新的诗歌样式,这就是最早的俳句。,8,俳句的两条基本规则,(1)一首俳句由17个音节构成。这17个音又分五、七、五共三个音段。在日语中,一个音并不等于一个实词,一个实词一般需要两个以上的音节。这样,一首俳句的17个音节实际上只有几个词构成,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之一。,(2)每首俳句都必须有一个“季题”。“季题”就是与四季有关的标识与暗示,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首俳句所吟咏的是哪个特定季节的事务。一首俳句不能有两个以上的季题。,返回,9,松尾芭蕉与俳句,松尾芭蕉是日本古典俳句艺术成就的最集中、最完美的体现者。,松尾芭蕉(1644-1694),本名宗房,出生于伊贺上野(现在的三重县上野市)的一个下等武士家庭,自幼跟随名师北村季吟学习俳句,对书法、汉学、佛学、和学都很精通。30岁时开始结庐隐居,并改名为芭蕉。芭蕉在这里一方面拜禅师参禅,一方面悉心创作俳句。后半生他云游四处,足迹踏遍日本各地,成为典型的东方式行吟诗人。他身体力行地体验佛教禅宗的“孤绝”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贯穿于俳句创作。他的主要俳句作品有俳句纪行集奥州小路、俳句问及幻住庵记等。后人把他与弟子们创作的俳句编为俳谐七部集。,10,返回,11,芭蕉最著名的俳句是写于1687年的古池:古老的池塘啊,一只蛙蓦然跳入,池水的声音。,这首俳句在日本家喻户晓,有人认为古池给17世纪的俳坛敲响了革新之钟。后人评论芭蕉,认为他的基本艺术风格是“闲寂”和“优雅”,古池可以说最能代表他这种风格。,12,芭蕉的另一首著名的俳句蝉声:闲寂呀!蝉声渗入岩石中。芭蕉的诗禅意深远,比如这首蝉声。尖啸的蝉声渗入坚硬的岩石,是芭蕉的一种主观感受。他在极静中写蝉声,造成了强烈的动静互相对比的效果。禅宗的信徒们常以自相矛盾地方法,超越事物的差异而把握其同一性。他们经常动中取静、水中取火、雪中觅春、南辕北辙。正如铃木大拙所说:“所谓的禅,是背心求心,面南而望北。”宗白华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蝉声这首俳句写得是动与静的同一。“静”即是那安卧的岩石和蝉所栖息的树林。古老的岩石和深邃的树林代表亘古悠久的无始无终的宇宙。蝉的鸣叫则象征着生命跃动的节奏。二者交流回应,传达出宇宙对个体的包容。,返回,13,小狂言松尾芭蕉,14,壬生忠岑仰望残月挂高空,一似伊人冷若冰。自从别来孤独甚,最是晓起倍伤情作者壬生忠岑是日本平安时代三十六歌仙之一。这首和歌描写的是一对恋人拂晓时分依依惜别的心情。而月亮在这首和歌中扮演了一副冷淡无情的角色,它高高地挂在天边,无动于衷地观看着恋人的惜别。,15,婕妤怨嵯峨天皇昭阳辞恩宠,长信独离居。团扇含愁咏,秋风怨有余。闲阶人迹绝,冷帐月光虚。久罢后庭望,形将岁时,16,人罕高山去,人罕高山去,樱花独自开。山樱休气绝,观赏我今来。来观山上樱,不见樱花面。山麓与山巅,春霞成一片,诗描写了在早春时节,富士山上下,朵朵樱花盛开的情景。由只看到花苞时的沮丧,到不经意看到樱花一片的惊喜。抒发了诗人对樱花的喜爱。,17,山寺钟仲雄王古寺馆东山翠下,日暮激啡响疏钟。天籟相和幽洞谷,余音过尽白云峰,18,小仓百人一首小野小町花色移身世间忧思苦逢雨,人世叹徒然。春色无暇赏,奈何花已残。,19,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感悟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