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九年级语文上新课标语,激趣导入,春天来了,海棠花开了,对于一般人而言,只是赏花。可是对于84岁的邓颖超来说,她看到了花却想起了人,想起了曾经的往事。海棠花,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不一般的爱情。,预习检测,1.(1)积累字词甬道()短暂()滨()束缚()仪式()伴侣(),l,yng,zn,bn,f,y,预习检测,(2)掌握词语鸿雁:中坚:繁荣昌盛:在所不惜:患难与共:,课文中指的是书信。,在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成分。,形容兴旺发达、蓬勃发展。,“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课文里强调一点也不吝惜。,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预习检测,思潮:征途:不屈不挠:艰难险阻:浮想联翩:含笑九泉:,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段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课文中指漫长而艰难的道路。,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指行进道路中的危险、困难、障碍。,形容众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带着笑离开人世,形容死而无憾。,走近作者,邓颖超(19041992),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文题解说,海棠花是邓颖超的丈夫周恩来所喜爱的,借此写出与周恩来的伟大爱情,写出了对丈夫的思念,烘托文章的主题。,创作背景,邓颖超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他们结婚时免除了正式婚礼,但当着朋友们的面重述了进步同志所说的“八个互相”,即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相照顾、互相信任和互相谅解。他们的一生证明了他们的婚姻是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是具有革命信念的,他们的结合是两个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终身结合。周恩来总理于1976年1月8日逝世,1988年4月,时年84岁的邓颖超同志观赏西花厅的海棠花,睹物思人,口述本文,后由身边的工作人员整理而成。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此文。,了解借物抒情散文,1.概念。,借物抒情法,是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迁、荣辱、生死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蕴着真切动人的情感。,了解借物抒情散文,2.作用。,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但又有深刻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清楚,有时又是不便明说的。此时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了解借物抒情散文,3.要求。,1,2,3,情感,所借的物能触动作者的情感。,明确,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寄托不同的感情。,想象,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物和情联系起来。,整体感知,1.讨论下列问题。,(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共写了几件事?,海棠花。,赏花思人,寄花传情,相识“觉悟”,传书明志,结婚广州。,01,02,03,04,整体感知,(2)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段?,因花而居。,赏花。寄花。花开人已逝。,整体感知,2.阅读文章内容,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段的内容。,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对亲人的回忆。,第二部分(26),回忆在中南海西花厅共同生活的日子。,第三部分(79),追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第四部分(10、11),再次表达对周恩来的一片深情。,品味语言,结合文章内容品味下列句子。,(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句中加点的“又”字好在哪里?,一个“又”字,包含着无限深意,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品味语言,(2)“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花还要动人。看到这蕴含着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就会使人们产生许多美好遐想。,品味语言,(3)“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海棠花依旧,而看花人已走,不再回来,邓颖超心中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问道:“你到哪里去了啊?”切切思念,化作一段抒情性极强的文字。思念与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精读感悟,1.文中称谓由“他”转换到“你”,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称谓上由“他”转换到“你”,既有利于直接抒情,又表达了“你”对“我”的深情,还表达了“我”对“你”的怀念,亲切而感人。这样就会产生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精读感悟,2.第五段的抒情属于哪一种方式?与第四段有什么区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属于直接抒情,第四段是在叙事中抒发情感。这段话写出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无限敬意。,精读感悟,3.文章的结尾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称“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是两个有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拓展延伸,写出几个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作业布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