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_第1页
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_第2页
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_第3页
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一、诊断加强主动监测,临床科室应对危重病人及有相应临床表现的患者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MRSA等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确诊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查。二、报告:1、检验科微生物室一旦检测到MRSA及其它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时,应在化验单上敲上耐药菌印章,并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科,报告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标本名称、采集部位、药敏学鉴定等。2、检验科微生物室在报告感染科的同时应按危急值报告流程及时报告相应的临床科室。3、临床科室发现MRSA及其它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应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4、出现MRSA感染暴发时事件时,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暴发处置的规定及时上报。5、出现MRSA感染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三、隔离:1、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牌和病历卡上标贴接触隔离警示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2、患者最好进行单独隔离(如MRSA、VRE),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要进行床边隔离,挂上隔离警示标识,相同感染病原体者可同住一间。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3、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一个护士、一个医生,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4、进入病人房间的人员都必须戴清洁手套,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如果将与病人或其环境(包括家具、床栏杆等)有大面积接触,或病人有大便失禁的情况,工作人员要加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医务人员还应当戴上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并在离开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手清洗和手消毒。5、在隔离房间门口放置一警示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并在出病室前做好手卫生。手卫生是接触传播最重要的环节,接触患者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成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并按洗手六步法洗手或快速手消毒。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输液架)等不能共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酒精进行擦拭。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该诊疗单位,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9、病人附近的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指导清洁工用含氯消毒剂每天清洁消毒,在其他地方不能使用该房间使用过的抹布、拖布,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10、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MRSAVRE病人安置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单间隔离人员限制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手部卫生接触污物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进入病室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眼、口、鼻防护接触病人戴口罩近距离操作戴防护镜(吸痰、插管等)进入病室戴口罩,近距离操作戴防护镜(吸痰、插管等)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必须穿一次性隔离衣仪器设备用后严格清洁、消毒/灭菌仪器设备专用,用后严格清洁与灭菌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抹布专用终末消毒床单位清洁消毒终末消毒标本运送密闭容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外包装污染时加套袋生活物品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污染环境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污染环境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双层污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3次培养阴性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3次培养阴性注;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四、合理应用抗菌素:临床医生应根据抗生素使用原则正确合理的应用,一般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MRSA临床经验用药首选万古霉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控制措施一、 降低口咽部和上消化道定植:1、 经常口腔卫生,洗必泰口腔冲洗。2、 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3、 通气时间较长的病人避免鼻腔插管。二、 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1、 如无禁忌症,可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度。2、 经常校正鼻饲管的位子,调整进食速度和量防止反流。3、 使用超过幽门的鼻饲管如鼻十二指肠、空肠管。三、 保护胃粘膜的特性1、 尽可能肠内营养2、 使用硫糖铝,胃粘膜保护剂3、 治疗休克和低氧血症四、 减少外源性污染1、 合适的手卫手2、 气管腔内吸引时保持远端无菌3、 密闭气管腔内吸引系统4、 使用湿鼻替代加热的湿化器5、 减少回路管导的更换频率血管内导管所致的血行感染CR-BSI控制措施1、 留置导管术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2、 洗必泰皮肤消毒。3、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4、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5、 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留置导尿管感染控制措施1、 导尿管的合理使用(1) 严格掌握插管指征(2) 正确的留置导尿方法(3) 选择合适的长度和粗细、材质(4) 尽量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及早拔除不必要的导尿管2、 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格做好手卫生。3、 正确的导尿管护理:(1) 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2)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3) 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4) 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5) 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6) 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7)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8) 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9) 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10)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