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设计全过程_第1页
桩基础设计全过程_第2页
桩基础设计全过程_第3页
桩基础设计全过程_第4页
桩基础设计全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基础方案评价与设计第一节 岩土参数统计4.1.1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分层统计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见表4-1 表4-1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成果表地层名称项目含水量w%湿重度kN/m3孔隙比e塑限W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模量MPa直剪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度)粉质粘土n343434343434211717max32.9210.93123.923.40.7411.93618min16.518.10.62014.111.00.366.91282619.220.75418.515.80.507.322133.300.580.091.902.500.101.767.003.000.130.030.120.100.160.200.240.340.22粘土n909090909090524141max28.720.60.82424.924.60.2727.55422min17.5180.53313.811.60.0110.621823.619.340.71619.418.30.2313.836162.200.490.072.502.900.073.609.003.000.090.030.090.130.160.280.260.240.18残积粘性土n353535353535211919max26.520.70.92623.125.70.4723.65020min15.417.70.50111.68.7-0.088.217922.719.40.69818.117.10.2411.835162.300.560.073.003.600.073.5811.003.000.100.030.100.160.210.290.300.310.184.1.2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变形模量)综合成果承载力特征值、压缩(变形)模量等见表4-2 表4-2 承载力特征值、压缩(变形)模量分层统计成果表地层编号层 名室内岩土试验标准贯入综合取值ak(kPa)Es(MPa)N(击)ak(kPa)Es(MPa)ak(kPa)Es(1-2)(MPa)粉质粘土1907.37.4 16010.01708.0粘土45013.816.8 45018.040016.0残积粘性土20011.821.0 26023.026012.0强风化泥岩42.9 420E0=44.0中风化泥岩frk= 5.86 MPafa=1300kPa4.1.3桩基设计参数桩基设计参数见表4-3表4-3 桩基设计参数层号层名状态钻孔灌注桩长螺旋压灌桩qsia(kPa)qpa(kPa)qsia(kPa)qpa(kPa)粉质粘土可3829粘土硬4939残积粘性土硬4536强风化泥岩硬6858900中风化泥岩中风化17022001401800第三节 桩基础设计4.3.1设计资料住宅楼高98.8m,33层,整体为一矩形,长40m宽10m,占地面积400m2,每层荷重按16.0kN/m2考虑,则建筑总载荷F=kN。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厚0.3m,长10m,共8面。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采用旋挖成桩工艺,泥浆护壁。承台埋深1.5m。土层情况为:01.5粉质粘土,厚度1.5m;1.57.2m粘土,厚度5.7m;7.211.2m残积粘性土,厚度4m;11.219.7m强风化泥岩,厚度8.5m;19.7m中风化泥岩。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本章第一节。4.3.2桩基持力层及桩长确定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选择第层中风化泥岩为持力层,桩径d=1m,承台埋深1.5m,桩进入持力层4.0m,深入承台0.2m,则桩长4.3.3单桩承载力的确定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根据上述条件,桩身周长,桩端面积根据规范,有经验参数法公式: (4.1)式中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分别为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桩身周长;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桩端面积。则(取值于表4-3)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根据规范 (4.2)式中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安全系数。取安全系数=2,则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4.3.4总桩数、布桩及承台尺寸的确定一、总桩数n因承台尺寸未知,所以先初步确定桩数,待布桩完成并确定承台尺寸后再验算桩数是否满足条件 (4.3)式中 总桩数;建筑总载荷。考虑到承台重量等因素,取 二、桩距sa根据规范规定,两桩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因而取:而边桩的中心到承台边缘距离不能小于桩的直径,同时边桩的外边缘到承台边缘的距离不能小于150mm,故取边距为500mm。三、承台及桩的布置1.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及载荷要求,布置8个承台,承台均分载荷式中 承台受建筑物载荷。每个承台布桩8根。详见附图A承台布置平面图。2.承台厚度桩基的承台厚度应该满足柱(墙)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与基桩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要求。冲切破坏锥体采用自柱(墙)边或者承台变阶处到相应桩顶边缘连线所构成的锥体,锥体斜面与承台底面的夹角不应小于45。根据此规定及上文确定的桩距与边距初步确定承台形状尺寸为:长11.0m,宽5.0m,高1.0m。 承台结构详见附图B承台结构图。4.3.5桩基承载力验算一、承台及上覆土重承台混凝土采用C35,取其重量为25kN/m3,暂不考虑钢筋质量,则承台及上覆土重:式中 承台及上覆土重;上覆土重度,取承台占地面积; 开挖深度。二、桩基承载力验算若不考虑承台效应,根据上述条件可知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而基桩载荷设计值式中 基桩载荷设计值。符合要求。桩基不受水平载荷。4.3.6桩基沉降验算建筑桩基沉降变形的计算值不应大于其允许值。因承台受力均匀,验算其中点处沉降是否符合要求即可: (4.4) (4.5) (4.6)式中 桩基最终沉降量(mm) 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没有当地可靠经验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5.5.11条确定;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可按式(4.5)得出;采用Boussinesq解,按实体深基础分层总与法计算出的桩基沉降量(mm);在载荷效应准永久组合下承台底的平均附加压力;桩基的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划分的土层数量;桩端平面的载荷作用面到第i层土底面距离;桩端平面载荷计算点到第i层土底面深度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附录D选用; 等效作用面以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采用地基土在自重压力到自重压力加附加压力作用时的压缩模量; 矩形布桩时短边布桩数,布桩不规则时按式(4.6)确定,nb1;nb=1时,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5.14计算;、依据群桩距径比sa/d、长径比l/d和基础长宽比Lc/Bc,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附录E确定;、分别为矩形承台的长、宽和总桩数。根据已知条件,据规范取:则(取值于表4-2):因建筑物高度,则需,满足要求。4.3.7桩身结构设计一、配筋设计采用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纵筋采用级。结合已知条件:轴向压力承载力设计值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纵筋抗压强度设计值构件截面面积计算长度因则查表可知稳定系数根据公式 (4.7)式中 轴向压力承载力的设计值;0.9可靠度调整系数;钢筋混凝土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构件截面面积;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可求得纵筋截面面积为负值,则采用最小配筋率配筋 如果采用1420,可以。根据规范对箍筋的要求,选用HPB300级,直径6mm,间距200mm的螺旋式箍筋,保护层厚度取50mm。详见附图C单桩及承台配筋图。二、桩身承载力验算依据规范,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应满足: (4.8)式中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基桩成桩的工艺系数,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5.8.3条确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桩身截面面积。结合设计条件,取=0.8则满足要求。4.3.8承台设计计算上文初步确定了承台尺寸:长11.0m,宽5.0m,高1.0m。详见附图B承台结构图。根据规范,承台主体混凝土采用C35级,保护层取200mm,其下做100mm厚C7.5素混凝土垫层。一、受弯计算和承台配筋两桩条形承台与多桩矩形承台的弯矩计算截面应取在柱边与承台的变阶处。结合附图B承台构造图与图4-1(第21页)承台弯矩计算示意图,按照下列公式 (4.9) (4.10)式中、分别为绕X轴、Y轴方向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垂直Y、X轴方向自桩轴线到相应计算截面的距离;不计承台和上覆土重,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第i基桩或者复合基桩的竖向反力设计值。1.因沿X方向桩基均在剪力墙载荷以内,承台不受弯矩作用,按最小配筋率配筋:选用级钢筋,其抗拉强度设计值为。则沿X方向布设钢筋截面面积 根据规范要求,若取间距为175mm,则实际配筋2722的钢筋,配筋率满足要求。2.求得Y方向弯矩沿Y方向布设钢筋截面面积 根据规范要求,若取间距为200mm,则实际配筋5120的钢筋,配筋率 偏小,取5320则=0.151%,满足要求。详见附图C单桩及承台配筋图。二、受冲切计算根据规范1.承台受剪力墙冲切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4.11) (4.12) (4.13)式中 不计承台和上覆土重,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作用在冲切破坏椎体上的冲切力设计值;承台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的影响系数,时取0.1,时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值;柱(墙)冲切系数;承台冲切破坏椎体有效高度一半处的周长;承台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承台冲切破坏椎体有效高度;不计承台和上覆土重,载荷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柱或墙底的竖向荷载设计值;不计承台和上覆土重,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冲切破坏椎体内各基桩或复合桩基的反力设计值的和。冲垮比,为柱(墙)边或者承台变阶处至桩边水平距离;时取0.25,;时取1.0;结合附图B承台构造图与图4-2(第21页)柱对承台的冲切计算示意图:X方向基桩均在剪力墙受力范围内,不受冲切作用;Y方向冲切承载力:求得 满足要求。三、受剪计算根据规范,承台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4.14) (4.15) (4.16)式中 不计承台及上覆土重,载荷效应基本组合下,斜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承台计算截面处计算宽度;承台计算截面处有效高度;承台剪切系数;计算截面剪跨比,此处,为柱(墙)边或承台变阶处至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