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古典性(教师中心稿)_第1页
《错误》的古典性(教师中心稿)_第2页
《错误》的古典性(教师中心稿)_第3页
《错误》的古典性(教师中心稿)_第4页
《错误》的古典性(教师中心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错误的古典性(教师中心稿) 错误的古典性 浙江 袁达军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广为传诵,评论家誉之为“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此诗选入高中教材后,许多教参资料都称其秉承中国文学传统,极具古典意味,而古典意味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题材和主题的传统性,错误继承的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传统,只不过在形式上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达;二是诗中选用的“莲花”、“春风”、“柳絮”等意象具有传统特色,但这些资料对第二点没有具体的阐释,语焉不详。在这里,笔者想运用英美新批评派有关语境的理论来针对第二点作出具体的解说。 所谓的语境,传统的认识是指一个词语、句子或段落与它们的上下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句或段的意义,新批评派把这种传统的语境称之为“作品语境”。但他们大大的扩展了语境的范围 ,他们把目光投向作家写作时的话语语境,如当时的写作环境,当时人们对这些语词的种种用法,称这是语境的现场意义。他们进一步把语境的范围扩展到语词的历史积淀中去,文本中词语所体现的“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语境能够使一个词的意义涉及到“整个文明史”(燕卜荪语),这是语境的历史涵义。这里,笔者将使用语境的理论第三层含义,从词语的历史文化积淀方面来揭示错误一诗中意象与意境的古典性。 诗歌的开首为“我打江南走过”,读到“江南”二字,人们不由地想起两个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总是与山清水秀,明媚艳丽相连在一起的,可以说秀丽是“江南”这一词的文化内涵。但是我们会发现“江南”这一文化内涵与错误一诗凄婉、孤寂的意境是不相合的。是不是意象与意境产生了矛盾?不,原来“江南”除了上述的历史文化内涵外,还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传统,那就是江南也与男女情爱和相思有关,以众人皆知的白居易的亿江南为例,白氏共作三阕,而广为流传的只有前两阕,第三阕因与男女艳情有关,格调不高而被人有意忽略。这一阕是“忆江南,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另外从现存的词牌名来看有亿江南、梦江南、望江南等,其内容大多与男女情爱有关,譬如大家熟知的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就是一曲典型的闺怨词。另有韦庄的菩萨蛮(其三)艳情极浓,具体内容是“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可见“江南”一词的还有艳情与相思的一面,这正是错误一诗的用意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用“莲花”喻指女子的容颜,造成多义性,既喻指女子的美貌,又用莲花的开落暗示女子等待的时间之久,还表明女子因相思而容颜憔悴,同时因莲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被广泛应用,又使它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从而具有第四义。莲花,即荷花,又名芙蓉、菡萏,在南朝民歌中开始被大量歌咏。六朝时江南风行采莲之俗,少年男女边采莲边嬉游歌唱。因莲与怜(怜者,爱也)谐音,故莲花成了男女们表白爱情和传达思念的媒介,莲花、莲子自然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所以南朝民歌及后世诗词中大量出现了“莲花”的意象。仅以南朝民歌之冠的西湘曲为例,其中有句为“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 _红”。一个相思无计可消除的女子,借采莲来排遣忧闷,却因莲与“怜(爱)”谐音,愈增思念。错误与此诗意境是相同的,可以说错误中“莲花”的第四义就是相思和因相思产生的忧愁、烦闷。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东风”在古典诗词中有两个截然的不同的涵义,一是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与苏轼的“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等诗中的“东风”,是春风骀荡,万紫千红的“东风”,是欣喜的;另一个“东风”则是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东风”,是无力的,伤感的东风。错误里的“东风”意象当作此解。因“柳”与留同音,从汉代始,临别之人折柳互赠以示挽留。此风俗以唐为盛,因而送别诗词中写柳极多。至于柳絮,当推贺铸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革,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为最佳,而冯延巳的鹤踏枝中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也很妙。二者均以满天飞舞的柳絮作喻,来状写春愁与情思的极繁多极缭乱。错误却反其道而用之,言柳絮不飞,柳絮不飞而春愁依然,更显内心的枯寂难耐。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中的“向晚”即傍晚、黄昏、日暮。诗中不用“傍晚”,因傍晚近口语,不如“向晚”典雅,而“黄昏”在古典诗词中多喻指国事衰亡,“日暮”则多与乡愁有关,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黄鹤楼),“移船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即可知。用“向晚”则多寓含忧愁痛苦之情,如大家熟知的李商隐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唐代诗人李颀有句“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送魏万之京),写向晚之时送别友人,见潼关、函谷关树送深秋寒意,听御苑捣衣声声,离别之苦感可闻。 错误结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读“归人”两字总回令人联想到刘长卿名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虽然二者没有多少相同之处。口诵“过客”也会想到李白诗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虽然这二者也无相同之处,但读来总让人感到“归人”,“过客”二词有醇厚、绵长之感。 错误一诗不仅意象的选用具有古典味,而且一些诗句的构思也与古典诗词神似,是意境这一层次上古典性的体现。比如“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许多人都指出,这两句可以在刘禹锡的“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的意境中找到其影子。而“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一极为人称道的诗句,与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在构思上显然是一脉相承的。而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与郑愁予的句子更相似,二者均站在男性角度,在镜像中想象自己给思妇带来的痛苦。 人们评说错误一诗词句大都有来历,这个来历就是词语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词语在一千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浸润、沉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