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介绍_第1页
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介绍_第2页
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介绍_第3页
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介绍_第4页
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介绍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国学习汇报,德国马格德堡学习汇报,汇报提纲,高职师资培训项目来源,德国职业学校教学介绍,德国教育体系简介,行动导向教学过程设计,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的介绍,项目来源,德国经济合作部发展援助项目INWENT负责具体实施,项目目的,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项目内容,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建筑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项目时间与人员,三年6批120个小组360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目标,充分吸收德国在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中的精髓,即那些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具有规律性、普适性、科学性的成果,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去实践,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以支撑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机电技术应用项目组培训内容,教学法学习,项目教学法Projektunterricht引导文教学法Leittextmethode案例教学法Fallstudie角色扮演法Rollenspiel实验法Experimente功能分析法Konstruktionsaufgabe自由劳动Freiarbeit,职业学校教学观摩与考察,培训学校教学实景,双元制培训学生、设备及作品,教仪生产企业,培训企业,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教具,全日制学生训练设备,双元制学生训练设备,双元制学生训练设备,德国教育体系介绍,德国教育和就业体系,双元制学校毕业生的提升,全日制学校毕业生的提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设计,什么是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而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再是判断职业教育是否有效、是否适当的标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文件体系,双元制教学框架文件,学校教学用框架文件,毕业后取得的证书:机电一体化工Mechatronik,学习年限:3.5年其中:企业占2/3,除去学校学习时间,双休日,没有假期学校点占1/3,1020学时学习时间总计约:3060学时其余时间为企业劳动,双元制教学框架文件,企业培训用框架文件,全日制教学框架文件,1.BerufsbergreifenderLernbereich(公共基础)1360Std.(1360学时),Deutsch(德语)240Std.WirtschaftsundSozialkunde(经济与社会)240Std.Englisch(英语)240Std.Mathematik(数学)400Std.Sport(体育)240Std.,2.BerufsbezogenerLernbereich(职业教育)2960Std.2960学时),2.2Fachpraxis(专业实践)1520Std.,总学时:4320,2.1Fachtheorie(专业理论)1440Std.,毕业后取得的证书:TechnischerAssistentfrMechatronik机电一体化技术员助理教育年限:Ausbildungsdauer:3Jahre3年,Fachtheorie(专业理论)1440Std.,Physik(物理)160Std.,MechanischeTeilsysteme(机械子系统)160Std,TechnischeInformatik(技术信息)240Std.,BetriebswirtschaftlicheProzesse(企业经营过程)160Std,ElektrotechnischeundelektronischeFunktionszusammenhnge电子与电气功能元件连接480Std.,MechatronischeTeilsysteme/InstandhaltungundService机电一体化子系统生产与服务240Std,Fachpraxis(专业实践)1520Std,PraktikumFertigungstechnik(加工工艺实习)240Std.,PraktikumElektrotechnischeundelektronischeFunktionszusammenhnge400Std.电子与电气功能元件组装实习,PraktikumAutomatisierteTeilsysteme/Instandhaltung自动化子系统生产实习640Std.,PraktikumTechnischeInformatik/Dokumentation技术信息与文档处理实习240Std,加工工艺设计与行动导向教学计划设计的比较,毛坯种类,工艺方法,成品零件加工要求,生产数量,工艺过程卡,加工内容,夹紧方式,定位基准,工步内容,检验方法,学生基础,教学目的,培养目标,培养数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情境或单元目标,情境或单元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学习领域(课程)的详细描述,学习情境(项目或任务)的设计,学习情境(项目或任务)的设计,学习情境(项目或任务)的设计,学习情境(项目或任务)的设计,学习单位的设计(单元设计),Timeforcompletion:forworksheet4.1.5hoursforworksheet4.2.4hoursforworksheet4.3.2hours,煤气管道的连接,确定各专业对应的职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行业?,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职业工种?,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一系列相似的服务。如,工程设计、数控机床制造,指主要根据职业、性质或具体事物,对社会各个领域称呼。,按产品或服务内容分类,如钢铁行业、IT行业按工作、职业特性分类,如律师行业。,由一系列相似的职位所组成的一个特定的专业领域。例如,钳工,国家劳动部门为授予职业资格证书而划分的工作种类。例如,维修钳工,数控机床生产流程分析,教学设计重点,机械部件装配、调整与维修,用户订货,机械零件的制造,电气元件的选用和连接,数控系统的选用和接口设计,机床电气系统的连接与调试,数控装置的硬件连接与调试,数控机床的机械、电气、计算机控制、液压与气动联合调试,数控机床的包装与运输,数控机床的安装与客户移交,数控机床售后服务与维修,完成各工作职能/任务分析,做好工作描述,行动能力描述,行动能力描述,行动领域(Handlungsfeld)的构建,与职业的、生活的以及公众的有意义的行动情境相互关联任务的集合,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课程)为职业学校的教学而进行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是指向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的主题单元,由目标表述、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构成。,原课程体系的解构,行动导向教学框架教学计划的形成,行动导向教学框架教学计划的形成,学习领域15J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配、调整与检测工作过程分析,机械部件装配调整与检测,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图纸识读,性能试验,任务分解,工艺规划,装配调整,调试检测,1、分析图纸的装配基准与精度要求;2、分析图纸中装配技术条件及检测方法。,1、装配生产能力分析;2、任务分解与人员调配;3、任务下达。,1、装配工艺方案的拟定;2、工具、量具、夹具的选择;3、工时计算;4、生产周期规划。,1、工具、量具、夹具领用;2、零件与材料领用;3、定位与紧固;4、修整与调节。,1、量具与辅具的定位与固定;2、精度测量;3、不合格装配的拆卸与重装;4、精度调试。,1、试验方案的确定;2、试验时段的划分;3、测试数据的记录与分析;4、部件合格与否的判定。,理论知识的重组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的融入,数控机床调试、安装与维修职业资格鉴定要求,工作过程,相关知识,图纸识读,性能试验,任务分解,工艺规划,装配调整,调试检测,机械制图、CAD应用、机制工艺、公差测量机械加工操作、钳工操作、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装配图的阅读理解,按企业有关规定文明生产生产设备技术管理规程,正确选用仪器仪表,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维修方法掌握程度机床正确操作掌握各种常见故障排除方法,数控机床的运转环境要求。传动系统的一般调试。,进给倍率操作、数控机床的正确操作,企业管理、机制工艺、机械加工操作、钳工操作,机制工艺、技术经济分析、机械加工操作、钳工操作,机械制图、机制工艺、机械加工操作、钳工操作、公差测量、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基础、公差测量、钳工操作机械加工操作、机制工艺,电工电子技术、机制工艺、检测技术、公差测量,学习情境的划分,学习领域15J:机械部件装配、调整与检测总学时160,学习情境的任务目标,学习情境9:性能检测与调整工作过程分析,进给驱动系统工作过程分析,试验方案与设备的选择,进给驱动系统的性能检测与调整,1、分析进给驱动系统在工作过程的载荷;2、在CAD环境下进行系统应力和变形模拟,确定性能试验要点。,试验时段计算与划分性能试验卡的编制,在安全的前提下的检测操作,试验数据处理精度调试,进给驱动系统的性能评价,1、分析进给驱动系统的最大运行行程,常用工作行程,极限载荷以及时间分布;2、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案与设备;3、根据进给驱动系统总装图确定受力方向,并根据机床技术参数计算所需紧固力矩。,1、按规程作出性能是否合格的评判;2、提出提高进给系统的精度、灵敏度的建议措施。,1、分析影响进给驱动系统、性能试验台性能、耐用度的潜在因素。并制订精度与性能保持方案;2、按规定的方法完成数据处理;3、按规程允许的办法调整精度,重新测试。,1、分析性能试验的安全隐患,制定性能试验安全操作规程;2、在安全的前提按规程完成试验;3、记录试验数据。,1、阅读机械产品试验的行业规定、企业标准,计算、划分试验时段;2、编制性能试验卡、试验数据记录表。,教学法设计,学习情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