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教学摭谈(教师中心稿)_第1页
作文创新教学摭谈(教师中心稿)_第2页
作文创新教学摭谈(教师中心稿)_第3页
作文创新教学摭谈(教师中心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创新教学摭谈(教师中心稿) 安徽省当涂二中 汪茂吾(中级职称) 邮编:243100 E-mail:wangping9918sina.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作文教学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呢?笔者根据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四种方法。 1.发散创新。所谓发散创新,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产生合理性的联想,进而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思,成为他们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原来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就会突然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会突然闪现出光彩,几个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某种特殊的联系。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背影”,想到自己年迈的父亲,从而抒发自己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这个“背影”就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纽带。也就是说,作者由写“背影”,进而联想到父亲一生的操劳,以及对自己的无限关爱。在教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背影”是抽象事物还是具体事物?学生一致回答是具体事物。我顺势点拨:具体事物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那么抽象事物就是-学生一致回答“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我又问:对一个人来说,哪些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呢?学生略作思考后,总结出有:思想、情感、体验、心思、愿望、理想、意志、苦恼等。在此基础上我就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爸爸的,省略号上既可以填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要求学生自己把题目填完整,并写成记叙文。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了。很多学生都写出了情真意切的作文。如一个学生以爸爸的口头禅为题,这样开头:“要是你能考上大学,我死也瞑目了。”这是爸爸平时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口头禅。它象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在我的心上 2.求异创新。就是对同一事物选取不同的观察点,从而得出新鲜的结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比较、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摒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如在上完马说这一课后,我就引导学生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伯乐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千里马自己。有的学生说:真正的千里马是不需要伯乐的。它应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自己的一切建立在对伯乐的赏识上。还有的说:千里马很多,而伯乐不会很多,就是有伯乐赏识,他也只能发现其中的极少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千里马被埋没的责任,应该由千里马自己承担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逆转创新。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鲁迅的小说社戏,写看戏前的一波三折:先是没船;后有了船,外祖母又不放心;最后由最聪明的双喜打了“包票”,我才能和小伙伴们如愿以偿。情节曲折,可谓摇曳生姿。又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由“我不大喜欢”蜜蜂写起,接着写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上完这两课,我就出如下一些作文题让学生训练:难忘的星期天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第一次学不平常的日子特殊的礼物等。另外,我国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运用逆传法写作的曲范,我就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阅读,并写出读书心得。 4.巧合创新。人们在阅读时,常常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当读到出乎意料的情节时,往往会激动地赞叹: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这里的“巧”是指碰巧、凑巧、巧合、巧遇。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确实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令人难忘的巧合情节。如红楼梦中,当贾宝玉与孽宝钗结婚之日,正是林黛玉离开人世之时。鲁迅更是善于借助巧合让偶然性的事件表现出必然的规律。祝福中祥林嫂两次死夫之后做工都在鲁四老爷家,当鲁四老爷陈列福礼恭请福神的时候,祥林嫂却怀着疑惑和极度的痛苦死在雪地里;药中夏四奶奶和华大妈在坟场相遇。这些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人巧合。孙犁的荷花淀中,女人们去找丈夫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却在敌人追来时在荷花淀里“得来全不费工夫”,还引来敌人送给游击队消灭个 _,真是别具匠心、精巧至极!曹禺的戏剧雷雨中,夫妻、父子、父女、母子、兄弟、兄妹的奇遇巧合,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并合理地创设“巧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