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与对策_第1页
中央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与对策_第2页
中央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与对策_第3页
中央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与对策_第4页
中央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与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与对策 摘要 中央企业是我国海外投资风险的主要承受主体,风险案例频发于能矿资源行业。其原因固然有外部因素,但更应从自身寻找根源,包括敏感的国有身份、缺位的监管体制、盲目的决策机制和扎堆的行业分布等。要对症下药,实现多元化股权投资主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将社会责任融入当地化经营。 关键词 中央企业 海外投资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F7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5-0047-04 作者简介 李锋(1984 ),山东潍坊人,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 一、中央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数据解读 根据美国企业研究所和传统基金会的统计数据,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以下简写为2005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共发生投资失败或受阻的风险案例130起,涉及全球59个国家或地区,总金额高达2359.7亿美元,平均涉案金额18.2亿美元;其中,中央企业海外投资共发生投资失败或受阻的风险案例73起(占总数的54.1%),涉及全球39个国家或地区,金额高达1596.6亿美元(占总金额的67.7%),平均涉案金额21.9亿美元。 1. 中央企业是海外投资风险的承受主体。20052014年,中央企业不仅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也是海外投资风险的主要承受者。海外投资风险案例按数量统计和按金额统计,中央企业分别占总量的54.1%和67.7%。中央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案例的平均涉案金额达到21.9亿美元,远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数(18.2亿美元)。如果按金额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失败案例进行排序,前十大失败案例里中央企业占了八席,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大风险案例基本上都涉及中央企业。 当然,中央企业并非每年都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最大承受者,原因一是海外投资项目本身在特定年份具有突发性,二是国际以及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三是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以及地方国企试水海外投资。 2. 行业集中在能源矿产领域。20042015年,中央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主要集中在能源和金属行业,这两个行业共发生风险案例53起(占中央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案例总数的72.6%),涉及金额1291.4亿美元(占总金额的80.9%)。其中能源行业的海外投资风险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风险案例17起,涉及金额420.6亿美元),金属行业的海外投资风险则主要集中在钢铁资源(风险案例9起,涉及金额123.2亿美元)和铝资源(风险案例4起,全部涉及中国铝业公司,金额总计278.2亿美元)。 如果按平均涉案金额来算,科技行业的平均涉案金额最高,达到29.5亿美元(2起风险案例均涉及中国移动,仅2006年并购卢森堡Millicom就涉及53亿美元),其次是能源和金属行业,分别为26.0和22.1亿美元。 3. 地区主要集中在能矿资源丰富的国家。20052014年,中央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案例总共涉及全球39个国家或地区,主要集中在能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包括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伊朗、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中央企业的海外投资,而发展中国家要么怀有“新殖民主义”的担忧,要么存在政局动荡的隐患。 中央企业在非资源国的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利比亚的房地产行业尤其是建筑领域,原因在于2011年爆发的利比亚战乱,这可以归结为政治风险中的政局动荡或战争。 二、中央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原因分析 中央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有客观外在原因,如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国际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这些外在因素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因此应更多地从自身寻找问题根源。 1. 敏感的国有身份。中央企业本质上是国有企业,而且基本上都是特大型国有企业,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大多在行业内具有垄断地位甚至是绝对的行政垄断,其董事长很多由中组部认命,是正部级或副部级配置。中央企业的国有身份和政府背景在海外投资领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猜忌和抵触。中央企业被认为是国家战略和行政命令的执行者,其海外投资的商业行为也常常被扣上“政治化”的战略意图。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投资监管,以“国家安全”或“国家利益”为由拒绝中央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还积极推进涵盖“竞争中性”议题的区域贸易协定,而“竞争中性”矛头直指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海外投资和贸易活动;在发展中国家,中央企业还被污蔑成“新殖民主义”的践行者,当地政府和民众误以为中国政府指使中央企业掠夺资源和财富。 2. 缺位的监管体制。2011年之前,中国对中央企业的海外投资监管是不成熟的,要么监管过于形式化,有名无实导致漏洞百出,要么监管过于行政化,机制僵化导致错失良机。 2011年之后,国资委相继颁布了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海外投资监管的体制框架才得以初步建立。但即便如此,监管体制依然是不完善的,一些中央企业的海外资产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国资委甚至中央企业自身都可能无法理清海外资产规模和投资效益。 3. 盲目的决策机制。一些中央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决策时还时常陷入夜郎自大、闭门造车的盲目性。一方面对投资项目缺乏深入细致的前期调研,抱着抄底的心态“拍脑袋”做决定;另一方面,缺乏国际化经营和管理的实战经验,想当然地将国内做法简单复制到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