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宾语前置(教师中心稿)_第1页
小议宾语前置(教师中心稿)_第2页
小议宾语前置(教师中心稿)_第3页
小议宾语前置(教师中心稿)_第4页
小议宾语前置(教师中心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议宾语前置(教师中心稿) 作者:鲍迎春 在古汉语中常常有一些特殊句式-所谓“特殊”,我们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教学中提出“特殊句式”主要是为帮助我们大家更进一步准确地理解古文,下面就古汉语中常见的宾语前置,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大方之家。 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先看看下面的例句: (1) 毋吾以也 (2) 不吾知也 仔细看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有共同特点,一般都有否定词(1)为“毋”,(2)为“不”,二是它们都有代词“吾”,且这个代词放在(1)“以”与(2)“知”的前面,如用现代汉语表述可译为: (1)不要认为有我在这儿(就不敢说) (2)没有人了解我呀! 这一类句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我们称之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再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再看例子: (1) 大王来何操? (2) 沛公安在? 这两个句子也有共同特点,都是疑问句,且都有疑问代词(1)为“何”,(2)为“安”,且在(1)“操”与(2)“在”的前面。用现代汉语可译为:(1)大王来时带了什么?(2)沛公在哪里?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即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这是宾语前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三、“之”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三: (1) 宋何罪之有? (2) 晋何厌之有? 两句中“有”为动词,作谓语,(1)“何罪”与(2)“何厌”作“有”的宾语,“之”为助词,不需要翻译,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可译为: 宋国有什么罪呢?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四、加“之为”将宾语前置 例如: 唯奕秋之为听 “听”是动词,作谓语,“奕秋”是“听”的宾语,句中加“之为”将宾语前置。可译为:只听奕秋的。 五、“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例五: 唯余马首是瞻 瞻是动词,作谓语,当作“看”讲,“余马首”则是“瞻”的宾语,“是”为助词,放在宾语后面,使宾语提到动词之前,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是古汉语中典型的“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可译为:只看我马头(所向而行动)。再如:现代汉语中的“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六、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现代汉语可译为:没有那个人我与谁一道? 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这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以上是宾语前中常见的几种形式,还有特殊的形式,如下: 1、 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2、(1) 吾孰与徐公美 (2) 吾与徐公孰美 (1) 句中“孰”为疑问代词,在句中前置,“孰与”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