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北部新区民心佳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纲要2012年6月一、学校发展定位系统【文化主题】心文化【办学特色】感恩教育【办学目标】北部新区以感恩教育知名的一流城市小学【培养目标】培养知感恩、有爱心、善学习的好少年二、学校理念系统【办学理念】民心为本 佳园始成【管理理念】【校训】感恩生活 幸福你我【校风】平等宽容 和谐互动【教风】以爱育爱 以心育心【学风】求知以敬 实学以行一、学校发展定位篇【文化主题】心文化文化主题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线索,不仅决定着学校理念系统的内涵,也决定着学校室内和环境文化建设的方向。文化主题植根于学校,同时又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和教育蕴涵。经过反复论证,“心文化”就具有上述特色。1“心”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与道、气、理、天、仁等具有同等地位的核心概念。中国古人对“心”的推崇是至上的。荀子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 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董仲舒说:“身以心为本。”扬雄说:“或问神,曰心。人心其神矣乎!”朱熹说:“夫心者,人之所以主乎身者也。”张载说:“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程颢所说的“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取便认取,更不可外求。” 王阳明说:“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并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的思想。中国文化史上不仅是儒家对“心”重视如斯,道家、佛家对“心”的推崇更加备至:道家始祖老子说“心善渊”,庄子认为“心即神,心重于形”;佛家禅宗慧能的经典坛经云:“心是道,心是理,则是心外无理,理外无心。”禅学北宗神秀的观心论也说:“心者,万法之根本也。一切诸法,唯心所生。”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流派儒、道、佛都对“心”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最终形成了作为中国文化之核心的一种文化思想体系。因此,我国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徐复观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特性是“心的文化”。2. 心文化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不断丰富的过程。在这种发展和包容里,我们今天的心文化贯通古今思想,融合中西理论,兼容了在我国传统心文化概念里“道心”和西方现代心文化里“人心”的概念,前者指人的精神属性和心灵持养,让人追求人格完善和精神超越;后者指人的觉知与欲求之心,与人的思虑、分析判断、情欲取舍等心理活动相联系。如此,心文化在意蕴精深、内涵充沛的基础上逐渐完善了其博大的话语体系。这一话语系统经过梳理和整合,清晰地呈现出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具体与抽象等二维多层结构。同时兼具了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哲学、美学的意义。3、心文化对于教育的意义非常丰富,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一些概念例如情、意、性、思、感、想、悟等,都由“心”演生,与“心”密切相关。因此,心文化观照下的教育基本理念应当以人为本、以心为本。在教育目的上,它更加彰显对个体生命心灵的呵护与滋养;在学生观上,它充分强调学生个体能动性和内在主体性,要求教育者树立“学生是生命主体,要以生命润泽生命、以智慧启迪智慧”的教育观;在教学上,它更加强调以“心”为基础和起点,尊重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学习方式上,讲求“思”“悟”“觉”等内省的重要性。此外,心文化视野里的教育倡导师生主体对真善美的自觉追求,在教育的价值诉求上,更倾向于教育对个体身心的健康、人格及道德修养的完善的价值。4、民心佳园小学是在党的关爱扶持之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关爱就是“心”的一种重要表现。因此,民心佳园小学应当充分利用这种历史渊源,真正用“心”来关爱学生,关注他们心灵的自由和身心的健康,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种需要。只有用“心”用“爱”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快乐的天使,才会以同样的“心”和“爱”去对待他人,对待世界。【办学特色】感恩教育民心佳园学校是在党、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下才建立起来,因此进入这所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了解这个渊源,感知到来自自己所生活的社会、所依赖的党与国家及生活在同一蓝天下的人们给予的关怀和爱,从而以善启善、以爱启爱,孩子们也会在生活学习中心怀感恩之情。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系列教育活动涵养师生的感恩之心,形成感恩之意,最终成就报恩、爱人之能。这样这种特色就可以在学校中扎根。具体来说,感恩教育特色的建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形成感恩仪式系统。学校经过深入研究,在学校各种重要会议上、课间操、午餐前、放学时,都有感恩的仪式,让师生在各种感恩的意识中逐步认识到恩情的存在,逐步把感恩的意识融入心灵。2. 形成报恩活动系统。学校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学生、老师所受到的恩情,发动师生在重要节日、合适的时间展开报恩活动,进一步施恩于他人,报恩于社会。3. 形成感恩校本课程。包括识恩篇、感恩篇、报恩篇、施恩篇等,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思想和感恩的故事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接受感恩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办学目标】北部新区以感恩教育知名的一流城市小学【培养目标】培养知感恩、有爱心、善学习的好少年二、学校理念体系篇【办学理念】童心乐园 心动佳园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体现一所学校的对于学校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一种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它能反映出一所学校的主体信仰、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是一所学校绵延流传、兴旺发达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命脉。“童心乐园,心动佳园”八个字中,“童心”是一种教育目的价值诉求的展现让孩子洋溢着本真的童心,尽展天真烂漫的个性;让老师保有童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民主平等、零距离地对话、交往。“心动”之“心”则包含三个意义孩子之心、老师之心、家长之心,学校提供的教育是孩子喜欢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快乐幸福而“心”向“学”之的;学校提供的工作生态是让老师喜欢的、是让老师感受到价值感和幸福感而“心”乐“教”之的;学校提供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是让家长放心的、能让家长分享到孩子的成长和幸福而“心”愿“选”之的。“乐园”和“佳园”,前者侧重于精神环境,后者侧重于指物理环境。是指要从两方面两手抓学校的环境和文化建设,物理环境方面努力把学校打造成自然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全现代、学习生活方便舒适的“美好家园”;精神环境方面要把学校营造成阳光温暖、充满关爱、自由欢畅的“快乐家园”。【管理理念】同心同德 追求卓越 学校管理理念是人们对学校管理中管理权力的分配和限制、权力资源的配置、不同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总的看法,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而现代公认的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基于两种人性假设“复杂人”和“决策人”。 “同心同德,追求卓越”这八个字中,“追求卓越”是一种愿景,是“同心同德”的学校管理主体努力工作的动力和目标。在管理中愿景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方向也是一股凝聚团体的力量,而“追求卓越”又符合了社会人争先创优的特质,能够激发个人和组织积极向上、追求更好最好的“心”。“同心同德”是指团队的所有人思想统一、信念一致,为了同一个愿景、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它是达成“追求卓越”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号召大家的文化力量。“同心同德”蕴含着“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是主人公,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的理念,符合现代管理学中“决策人”的人性假设人都是具有意志自由的能动的决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意志,都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人的决策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 我们民心佳园小学要想发展为最优秀的学校,就是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秉承同一个目标(把学校打造成“童心乐园 心动佳园”),每一个教职员工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好,即“同心同德”,方能达成卓越。 【校训】感恩生活 幸福你我校训是一个学生师生应该终身铭记的训诫。感恩是我们每一个人走向幸福生活的心灵基础,只有感恩生活的人,才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好,才能够真正形成自己的爱心,并随时献出自己的爱心,这样就可以使他人、也使自己更加幸福。民心佳园学校的自身特色为感恩教育创造了先天条件,在此基础上制作出系列感恩活动,形成特色感恩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更应该也更容易学会感恩生活,从而获得幸福人生。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而言,只要他们记住能够感恩生活,那么一定能够给他人、给自己带来幸福。因此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却内蕴丰厚,值得终身谨记。【校风】心心相映 和而不同校风是学校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呈现出来的风貌。一所学校的校风体现在学校每个人的精神面貌、每处事物和环境之中。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心心相印,和而不同”恰是基于心文化的意蕴,前者道出了学校师生互爱互信的和谐美好生态,既指每个人之间以心相待、以诚交往的文化,又展现了我们“同心同德”的管理理念,透出一种温暖、一种力量。“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思想,通俗意思是指人与人和睦地相处但又不随便附和,放在学校教育层面上,体现了学校既教育人修养心性又使人保持自我、发展个性的和谐统一的文化氛围。【教风】以爱育心 以心传知 教风是教师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在教学上呈现出来的风貌。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教风是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教风也是一个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风好,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可信度。因此,教风可以说是一个学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以爱育心,以心传知”八个字一起同时体现了教师“德育过程”和“知育过程”,也传情地展现出了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以爱育心”指教师要秉承“心本教育”的理念,真心去爱每个学生,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了解每个学生心理,以做到使每个学生感受到爱、快乐成长、拥有充满热情和爱的心灵。“以心传知”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怀着热情去教学,把学生看作鲜活的生命个体,以智慧启迪智慧,实行“身心之教”而非仅仅“口耳之教”。“以爱育心,以心传知”体现了民心佳园小学教师们教学的心态、精神风貌和有效途径。是一个非常切合的教风。【学风】求知以敬 修心以行学风是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学生所应该具备的精神风貌。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求知以敬,修心以行”在一起彰显了学生追求知识和修养道德的过程与方法,同时这八个字是中国古哲们倡导学习之法,既体现出一种文化的美感,又与学校心文化的定位相得益彰。“求知以敬”是指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对知识有一颗恭敬之心、谦虚之心,这样心才能够平静下来,才会产生高效的学习。“修心以行”是指学生学习及道德修养过程中,不能仅仅做到“知道”,而是“知道更要做到”,通过积极的行动把知识落到实处,这样才是真正的对知识“有心”,对文化“用心”,才能做到“致良知”“知行合一”。“求知以敬、修心以行”充分体现了我国心文化中“知行合一”思想,尤其在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形态下,学生浮躁、不踏实、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现象严重的背景下倡导这样的学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很浓文化价值。三、学校理念应用篇【话语体系】1. 学校宣传话语& 心在校园里,世界在心中& 让孩子的心灵扬起梦想的风帆& 让孩子童真的梦想在这里起航& 让心灵扬帆,让梦想起航& 走进来,一个懵懂的孩子;走出去,一个探索真知的少年& 为每一颗灵动的心营造扬帆的空间,为每一个童真的梦探寻通达的航道。& 我们追求的不是真理本身,而是让每个孩子具有一颗追求真理的心。& 我们提供的不仅是梦想,更是孕育梦想的土壤和实现梦想的春风细雨阳光。2. 各类名言牌(1)教师办公室:正前以爱育心 以心传知;两侧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学记)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2)教室前善学 善思 善问 善听两侧立志者,为学之心;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记)后求知以敬 修身以行3. 功能室标语牌 前筑梦-民心(中间夹以双手捧心的图案) 两侧同心同德 追求卓越 心心相印 和而不同 后童心乐园 心动佳园音乐教室让心灵在音乐的海洋里起舞;在乐声中放飞心灵;美术教室绘出你的梦想;用想象涂鸦多彩的世界;用心观察生活之美,用笔勾画艺术之美实验室实验出真知;一切科学真理源于实验;未经实验莫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访广告公司心得体会模版
- 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护理
- 住宅-生活用房
- 世界旅游形象大使长三角特别赛区
- 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 课件 第四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的交叉与融合
- 疮疡日常护理
- 运营能力规划
- 作业治疗器材
- 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 牛羊产后护理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题(附答案解析)
- 2024年广东省普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警务岗笔试题带答案
- 《社会保险知识普及教学课件》
- 2025委托维修服务合同模板
- 统编版2024-2025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期末语文测试卷(有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
- 2025年田径三级裁判试题及答案
- 保安证考试新手必看试题及2025年答案
- 小红书食用农产品承诺书示例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