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5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24.5.1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24.5.1.1 根据火灾的特点选择火灾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原则:(1)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应选用感烟探测器;(2)火灾发展迅速,产生大量的热、烟和火焰辐射,可选用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3)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应选用火焰探测器;(4)火灾形成特点不可预料,可进行模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探测器。24.5.1.2 对不同高度的房间,可按表24.5.1.2选择火灾探测器。24.5.1.3 在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液体的场所,宜选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探测器。24.5.1.4 下列场所宜选用离子感烟探测器或光电感烟探测器:(1)办公楼、教学楼、百货楼的厅堂、办公室、库房等;(2)饭店、旅馆的客房、餐厅、会客室及其他公共活动场所;(3)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及其他电气设备的机房以及易产生电器火灾的危险场所;(4)书库、档案库等;(5)空调机房、防排烟机房及有防排烟功能要求的房间或场所;(6)重要的电缆(电线)竖井、配电室等;(7)楼梯间、前室和走廊通道; (8)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24.5.1.5 对于在火势蔓延前产生可见烟雾、火灾危险性大的场合,如:电子设备机房、配电室、控制室等处,宜采用光电感烟探测器,或光电和离子感烟探测器的组合。24.5.1.6 大型无遮挡空间的库房,宜采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24.5.1.7 有下列情形的场所,不宜选用离子感烟探测器:(1)相对湿度长期大于95%;(2)气流速度大于5m/s;(3)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4)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5)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6)产生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质。24.5.1.8 有下列情形的场所,不宜选用光电感烟探测器:(1)可能产生黑烟;(2)大量积聚粉尘;(3)可能产生蒸气和油雾; (4)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5)存在高频电磁干扰;(6)大量昆虫充斥的场所。24.5.1.9 下列情形或场所宜选用感温探测器:(1)相对湿度经常高于95%;(2)可能发生无烟火灾;(3)有大量粉尘;(4)在正常情况下有烟和蒸气滞留;(5)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茶炉房、烘干房等;(6)汽车库等;(7)吸烟室、小会议室等;(8)其他不宜安装感烟探测器的厅堂和公共场所。24.5.1.10 常温和环境温度梯度较大、变化区间较小的场所,宜选用定温探测器。常温和环境温度梯度小、变化区间较大的场所,宜选用差温探测器。若火灾初期环境温度变化难以肯定,宜选用差定温复合式探测器。垃圾间等有灰尘污染的场所,亦宜选用差定温复合式探测器。24.5.1.11 可能产生阴燃火或者如发生火灾不及早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不宜选用感温探测器;温度在0以下的场所,不宜选用定温探测器;正常情况下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不宜选用差温探测器。在电缆托架、电缆隧道、电缆夹层、电缆沟、电缆竖井等场所,宜采用缆式线型感温探测器。在库房、电缆隧道、天棚内、地下汽车库以及地下设备层等场所,可选用空气管线型差温探测器。24.5.1.12 有下列情形的场所,宜选用火焰探测器:(1)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2)无阴燃阶段的火灾;(3)需要对火焰作出快速反应。24.5.1.13 有下列情形的场所,不宜选用火焰探测器:(1)可能发生无焰火灾;(2)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3)探测器的镜头易被污染;(4)探测器的“视线”易被遮挡;(5)探测器易受阳光或其他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6)在正常情况下有明火作业以及X射线、弧光等影响。24.5.1.14 当有自动联动装置或自动灭火系统时,宜采用感烟、感温、火焰探测器(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组合。24.5.1.15 感烟探测器的灵敏度级别应根据初期火灾燃烧特性和环境特征等因素正确选择。一般可按下述原则确定:(1)禁烟场所、计算机房、仪表室、电子设备机房、图书馆、票证库和书库等灵敏度级别为级。(2)一般环境(居室、客房、办公室等)灵敏度级别为级。(3)走廊、通道、会议室、吸烟室、大厅、餐厅、地下层、管道井等处,灵敏度级别为级。(4)当房间高度超过8m时,感烟探测器灵敏度级别应取级,感温探测器应按表24.5.1.2规定选择。24.5.1.16 差、定温探测器动作温度的选择不应高于最高环境温度2035,且应按产品技术条件确定其灵敏度。一般可按下述原则确定:(1)定温、差温探测器在升温速率不大于1/min时,其动作温度不应小于54,且各级灵敏度的探测器的动作温度应分别大于下列数值:级 62级 70级 78(2)定温式探测器的动作温度在无环境特殊要求时,一般选用级。24.5.1.17 在下列场所可不安装感烟、感温式火灾探测器:(1)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面与地面高度大于12m(感烟)、8m(感温)的场所。 (2)因气流影响,靠火灾探测器不能有效发现火灾的场所。(3)天棚和上层楼板间距、地板与楼板间距小于0.5m的场所。(4)闷顶及相关吊顶内的构筑物和装修材料是难燃型的或者已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闷顶或吊顶的场所。(5)难以维修的场所。24.5.2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与布局。24.5.2.1 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24.5.2.2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表24.5.2.2确定。24.5.2.3 在宽度小于3m的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24.5.2.4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24.5.2.5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24.5.2.6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24.5.2.7 天棚较低(小于2.2m)且狭小(面积不大于10m2)的房间,安装感烟探测器时,宜设置在入口附近。24.5.2.8 在楼梯间、走廊等处安装感烟探测器时,应选在不直接受外部风吹的位置。当采用光电感烟探测器时,应避开日光或强光直射探测器的位置。24.5.2.9 在厨房、开水房、浴室等房间连接的走廊安装探测器时,应避开其入口边缘1.5m安装。24.5.2.10 电梯井、未按每层封闭的管道井(竖井)等安装火灾探测器时应在最上层顶部安装。在下述场所可以不安装火灾探测器:(1)隔断楼板高度在三层以下且完全处于水平警戒范围内的管道井(竖井)及其他类似的场所。(2)垃圾井顶部平顶安装火灾探测器检修困难时。24.5.2.11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附录L.1中由极限曲线D1D11(含D9)所规定的范围。24.5.2.12 安装在天棚上的探测器边缘与下列设施的边缘水平间距宜保持在:(1)与照明灯具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2m;(2)感温探测器距高温光源灯具(如碘钨灯、容量大于100W的白炽灯等)的净距不应小于0.5m;(3)距电风扇的净距不应小于1.5m;(4)距不突出的扬声器净距不应小于0.1m;(5)与各种自动喷水灭火喷头净距不应小于0.3m;(6)距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净距不应小于0.5m;(7)与防火门、防火卷帘的间距,一般在12m的适当位置。24.5.3 探测器数量的确定24.5.3.1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应按下式计算:24.5.3.2 在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可不考虑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在200600mm时,按附录L.2及L.3确定梁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则应将被隔断的区域视为一个探测区域,并应按本章第24.5.3.1款的规定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注:当梁间净距小于1m时,可视为平顶棚。24.5.4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24.5.4.1 报警区域内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宜大于25m。24.5.4.2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在下列部位装设:(1)各楼层的楼梯间、电梯前室;(2)大厅、过厅、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出入口; (3)餐厅、多功能厅等处的主要出入口;(4)主要通道等经常有人通过的地方。24.5.4.3 火灾手动报警按钮应在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控制(值班)室的控制、报警盘上有专用独立的报警显示部位号,不应与火灾自动报警显示部位号混合布置或排列,并有明显的标志。24.5.4.4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操动报警信号,在区域一集中系统中宜为:(1)当区域机能直接进行灭火控制时,可进入区域机。 (2)当区域机不能直接进行灭火控制时,可不进入区域机而直接向消防控制室报警。24.5.4.5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系统的布线宜独立设置。24.5.4.6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在墙上的高度可为1.5m,按钮盒应具有明显的标志和防误动作的保护措施。住宅楼的电气设计(三)5.2 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本工程属二类高层建筑,采用集中报警系统。5.2.1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1.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要求根据火灾的特点选择火灾探测器时,应符合以下原则8:1) 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或部位,应选择感烟探测器。2) 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或部位,可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3) 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或部位,应选择火焰探测器。4) 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部位或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5) 对使用、生产或聚集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场所或部位,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下列场所宜选用离子感烟探测器或光电感烟探测器:1) 饭店、旅馆、教学楼、办公楼的厅堂、卧室、办公室等;2) 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3) 楼梯、走道、电梯机房等;4) 书库、档案库等;5) 有电器火灾危险的场所等。下列情形则宜选用感温探测器:1) 相对湿度经常高于95%;2) 可能发生无烟火灾;3) 有大量粉尘;4) 在正常情况下有烟和蒸气滞留;5) 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茶炉房、烘干车间等;6) 汽车库等;7) 吸烟室、小会议室等;8) 其他不宜安装感烟探测器的厅堂和公共场所。此外,可能产生阴燃火或者如发生火灾不及早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不宜选用感温探测器;温度在0以下的场所,不宜选用定温探测器;正常情况下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不宜选用差温探测器。当有自动联动装置或自动灭火系统时,宜采用感烟、感温、火焰探测器(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组合。2.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部位81) 敞开或封闭或楼梯间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并每隔23层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2) 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和走道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特别是前室与电梯竖井、疏散楼梯间及走道相通,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更容易聚集或流过,是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故应装设火灾探测器。3) 电缆竖井配合竖井的防火分隔要求,每隔23层或每层安装一个。4) 电梯机房应装设火灾探测器,其一电梯是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二电梯机房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其三电梯竖井存在必要的开孔;其四在发生火灾时,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容易威胁电梯机房的设施。为此,电梯机房设置火灾探测器是必要的,电梯竖井之顶部也宜设置火灾探测器。5) 高级办公室、会议室、陈列室、展览室、商场营业厅、走廊等。3.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和布局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和布局要科学、合理、经济,做到既能有效探测火灾,又可节省火灾探测器的数量。设置火灾探测器时,应满足下述条件8:1) 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2)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见表5.1所示;3)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N-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N1(取整数) S-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K-修正系数,重点保护建筑取0.70.9,非重点保护建筑取1.0表5.1探测器保护范围及半径6探测器种类地面面积S(m)房间高度h (m)探测器保护面积(A)及保护半径(R)屋顶坡度151530A(m2)R(m)A(m2)R(m)A(m2)R(m)感烟探测器S80h12806.7807.3808.0680h6605.8807.21009.0感温探测器S30h8304.4304.9305.5S30h8203.6304.9406.34. 选择的结果本工程采用二总线制的模拟量智能型火灾报警联动系统。系统通过编码底座将各类报警设备及联动模块并接于二总线上,报警或故障信号通过二总线输送至报警控制器,并在消防控制室设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本建筑中,在顶楼电梯机房、配电室、电梯前室和楼梯间各设置一个离子式感烟探测器,门厅则需设置两个离子式感烟探测器。具体情况见附录B所示消防系统设计平面图。5.2.2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设置的原则6:1. 报警区域内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5m处,且应有明显的标志。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2. 针对各楼层的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应作为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首选部位。此外,对一般电梯前室也应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3. 在公共活动场所(包括大厅、过厅、餐厅、多功能厅等)及主要通道等处,人员都很集中,并且是主要疏散通道。故应在这些公共活动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本建筑在架空层的门厅、配电室、各楼层的电梯前室、顶层的电梯机房均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5.2.3 消防广播1. 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原则6:1) 走道、大厅、餐厅等公共场所人员都很集中,并且是主要疏散通道。故应在这些公共场所按“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的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及“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2) 在公共卫生间的场所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3) 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且有防火门分隔及人声嘈杂,故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一般电梯前室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疏散楼梯间也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且人声嘈杂,故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以利于火灾应急播放疏散指令。2. 广播功放的选择:本次设计广播系统采用直流240V定压输出。广播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应是广播扬声器总功率的1.3倍左右;系统须设置紧急广播功放,根据要求,紧急广播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应是广播扬声器容量最大的三个分区中扬声器容量总和的1.5倍。本建筑消防广播和音乐广播相结合,火灾发生时,利用海湾公司的8305控制模块强行切至消防广播,按本层及以上各层和下层进行广播,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详细布置情况见图纸。5.2.4 消防电话设置原则8:1. 装设消防专用电话分机,应位于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包括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变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消防值班室、保卫办公用房等部位。2. 消防电梯和普通电梯之轿厢内都应设专用电话,要求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电梯机房与消防控制室、电梯轿厢与消防控制室等三者组成可靠的对讲通信电话系统。3. 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位置也应装设消防专用电话塞孔。本建筑的设计仅考虑在架空层的门厅和顶楼的电梯机房设置消防电话。图5.1为标准层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平面图,详细情况见图纸。2. 屋内布线要求8: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采用绝缘导线时,应采取穿金属管、硬质塑料管、半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2) 消防控制、通讯和警报线路,通讯和警报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保护,并宜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cm。当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采用绝缘和护套为非延燃性材料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井内。3)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4) 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采用穿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宜穿入同一根管内。5) 弱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宜与强电线路的电缆竖并分别设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弱电与强电线路应分别布置在竖井两侧。6) 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同一工程中相同线别的绝缘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7) 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 40%。8) 敷设于封闭式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的净截面积的50%。9) 布线使用的非金属管材、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不燃或非延燃性材料制成。本次设计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等线路,所有导线都应使用按厂家规定的导线,除注明外,均穿G15钢管沿楼板、墙、柱暗敷。当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措施。详细设计情况见附录B所示消防平面图。6 弱电系统设计本章主要包括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宽带接入网系统等综合布线的设计。6.1 电话系统1. 住宅区的电信指标见表6.1所示。表6.1 电信指标类别指标要求居住区1.每套住宅电话按12对设计,有特殊要求按实际情况确定2.居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应预留办公外线电话3.居住区的配套建筑(如商店等)均按建设单位设置电话4.每250户平均预设公用电话一部5.居住区的住宅群建筑面积每10万应预留电话交接间,其适用面积不少于12幼儿园每10000按25对设计医院每10000按143对设计中小学每10000按2533对设计商业每10000按200对设计2. 住宅小区内每户设两门电话,本建筑工程电话装机约为120门。3. 电话电缆引入建筑时,应在室外进线处设置手孔或入孔,由手孔或人孔预埋钢管或硬质PVC管引入建筑内。电话用户线路的配置一般可按初装电话容量的130%160%考虑。电话外线工程路由及管孔数量应由电信部门确认。4. 多层及高层住宅楼的进线管道,管孔直径不应小于80。90户及以下的住宅楼宜按一处进线设计,90户及以上的住宅楼,可按一处以上进线设计。5. 最少在每户住宅的主卧室和客厅各设一部电话。6. 室外直埋电话电缆在穿越车道时,应加钢管或铸铁管等保护。标准层主卧室和客厅布置如图6.2所示。详细情况见附录图纸。6.2 有线电视系统1. 有线电视信号直接由市网引入,位置与有线电视主管部门协商确定。2. 本工程可在每户住宅的主卧室和客厅各设一个有线电视插座。3. 小区内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分支分配”或“分配分支”等方式配至各户,在每一楼梯单元一层设前端分配放大信号,其系统图见图6.1所示。图6.1 分配分支方式4. 有线电视系统采用860MHz邻频传输,小区内的所有电视插座要求用户电平644dB,图像清晰度不低于四级。5. 通过建立双向有线电视网,在该网络的基础上可提供如下服务:1) 实现大量电视节目传送;2) 实现电视节目等视频点播;3) 通过户内适配设备,实现Internet高速上网及通讯;4) 公共(小区外)信息浏览(入证券信息、政策等);5) 提供基于本网络的其他服务。6. 所有室内有线电视系统管线均采用穿管暗敷。标准层的主卧室客厅布置图如图6.2所示。详细情况见附录图纸。6.3 宽带接入网系统在小区综合布线网的基础上建立小区内部高速局域网,用于传输数据及语音,配置相应的网站设备并通过公共配套设施,与公用网(建议使用DDN专线租用方式与公共网连接,将来可与市政光缆连接并入公共网)进行高速连接,能够提供如下服务:1. 话音通信,数据通讯;2. 通过宽带接入,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视频点播服务;3. 通过小区商业设施的联网,提供网上购物功能,并自动结算,能实现物业管理网络化,如:网上保修、建立用户档案等;4. 实现Internet高速上网及通讯;5. 通过网站,将小区信息对外界发布;6. 提供个人主页对外发布功能;, , 7. 小区内部可通过本网络,实现内部联络、信息沟通的功能;8. 可以实现政策、信息、医疗咨询活动;9. 作为娱乐,可以开展网上游戏等娱乐活动;10. 实现家庭办公。标准层主卧室的布置如图6.2所示。详细情况见附录B所示图纸。图6.2 标准层弱电系统布置图7 结论本次毕业设计完成了对鸿铭中心金街银苑住宅小区6号楼的电气设计,其中包括强电和弱电两大块。强电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负荷计算和照度计算等;弱电部分的主要内容有: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宽带接入网系统及消防报警系统等。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自行学习了有关建筑电气教材的内容,认真了解电气设计常用规范,掌握常用高、低压建筑电气设备的常用参数和正确使用方法、用电负荷的计算方法、低压供配电线路导线的选择、照明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用建筑照明供电与照明设计方法、民用建筑防雷与接地的设计方法、了解建筑弱电技术(通信、消防、保安等),并能条理清晰地将所学的电工电子理论,结合工程实际,准确地计算出建筑电气相关的各项参数,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绘图软件(AUTO CAD和天正电气)绘制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图纸。建筑电气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我目前掌握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深知自己的不足,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学习如此繁复的理论知识,掌握得也不是很牢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更加倍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建筑电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向更加完善的自动化、节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且多种学科互相渗透、交融,使建筑电气不单单包含电气专业的知识,这样,对电气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建筑电气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家也在不断完善各种各样建筑电气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更进一步推动了建筑电气的发展。身为电气设计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新规范,力争做最优秀的设计。参考文献1徐志强.建筑电气设计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2段春丽,黄仕元.建筑电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戴瑜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刘洋.办公楼电气设计D.郑州:郑州大学,2006.5 JGJ/T 16-19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6GB50057-1994,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风力发电场建设对地方产业结构优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培训
- 2021-2026年中国速冻包子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中国型模及金属铸造用型箱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数学一班级上册教学方案
- 连锁企业人员招聘方案
- 2021-2026年中国汽车典当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电子商务活动方案模板
- 2025-2031年中国冶金矿山专用阀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学校创新活动方案
- 苏科版2025年七升八数学暑假衔接讲义第05讲线段、角的轴对称性(学生版+解析)
- 设备设施风险管理制度
- 中医气血津液学说课件
- KTV创业方案计划书
- 车辆运输包月合同
- 茶百道加盟合同协议
- 模具合同三方附加协议
- 签到表格模板
- 机电施工安全方案
- 电力交易员试题及答案
- 夏季混凝土施工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