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_第1页
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_第2页
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_第3页
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_第4页
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41摩擦,4磨损,4润滑,知识准备:摩擦的概念:在正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间有相对运动(或其趋势)时,在接触表面上就会产生抵抗运动的阻力,这一自然现象被称为摩擦,阻力叫作摩擦力。有摩擦现象存在,就会有磨损产生。摩擦、磨损既有利也有弊。据统计:由摩擦而造成的能量损耗占世界工业能量消耗的1/3;有80%的零件失效是由磨损而引起的。汽车靠摩擦制动,皮带靠摩擦传动,磨床靠磨损加工。各运动副间又因摩擦而损耗功率。,摩擦,不利方面:消耗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温升,有利方面:可用于传递运动或制动,磨损,不利方面:尺寸变化,精度丧失,甚至报废,有利方面:可用于新机器的跑合成形,使成为一种加工手段(如研磨,磨削加工),控制摩擦、磨损不利方面的有效手段,研究相互接触表面之间摩擦,磨损,润滑机理的一门学科,润滑,摩擦学,41摩擦,一干摩擦(最差状态),特点:f很大,磨损很严重,应力求避免,机理:1机械摩擦啮合理论,Ff=f*Fn,式中:Ff摩擦力;f摩擦系数;Fn法向载荷,公式表明:(1)Ff与Fn成正比;(2)动摩擦系数的大小与相对滑动速度无关;(3)摩擦力的大小与名义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定义:两摩擦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的纯金属接触时的摩擦。,2粘附理论,A简单粘附理论:1945年由鲍登等人提出,认为接触面积并非公称接触面积A0,而是由一些表面轮廓峰相接触所形成的接触斑点的微面积的总和(真实接触面积Ar)。由于Ar很小,轮廓峰接触区压力很高,产生塑性变形,发生粘附现象,形成冷焊结点。相对运动时,冷焊结点被割开。,说明,计算公式,简单的粘附理论认为:真实的接触面积Ar决定于软金属的压缩屈服极限和法向载荷Fn,由于大多数金属的B/Sy的比值较接近,所以其摩擦系数相差很小,这在常规环境下,因为在界面上覆盖有一层氧化膜或污染膜,对于静态接触,大体是正确的。但对于处于真空中的洁净金属发生摩擦时不适用,真空中的f值比常规环境下的大得多。因此鲍登等人于1964年又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修正粘附理论。,B修正粘附理论:,在Fn产生的y和Ff产生的的联合作用下,使结点产生塑性流动,Ar增加,结点增长,摩擦系数f增大,计算公式,说明,式中:Bj为界面的剪切强度极限Sy为较软基体材料的压缩屈服极限,应用:爬行现象,定义:当相对运动速度较小时,两表面的摩擦力在静、动摩擦力之间反复变化的现象称为爬行,原因:粘附理论(即凸峰粘着弹性变形剪断反复变化),后果:造成机器运动不规则冲击、振动,措施:提高表面质量,改善润滑条件,问题:爬行现象是怎样产生的?,爬行曲线,二边界摩擦(边界润滑:最低要求),定义:当金属表面间存在一层极厚的的边界油膜时的摩擦,特点:较小,磨损较小,寿命有所提高。,机理:边界膜可分三种,1物理吸附膜:润滑剂中脂肪酸的极性分子牢固的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应用场合:常温(70)、轻载、低速,2化学吸附膜:润滑剂中分子受化学键的作用而贴附在金属表面上,应用场合:中等载、中速、中温度(120),3化学反应膜:s、p、cl等与金属化学反应在油与金属界面处形成薄膜,应用场合:重载、高速、高温(150200),提高边界油膜强度的主要措施:1合理选配材料;2降低粗糙度;3合理采用添加剂。,三流体摩擦(流体润滑:最理想的状态),定义:两表面完全分开,形成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摩擦,特点:很小,一般f=0.0010.008,,四混合摩擦(混合润滑:最常见的状态),定义:介于边界摩擦和液体摩擦之间,特点:f较小,介于边界摩擦和液体摩擦之间一般f=0.0010.01,问题:滑动摩擦一般分为哪四种状态?哪种最理想?,一磨损过程:(分三个阶段),4-磨损,设计或使用机器的原则:力求缩短磨合期,延长稳定磨损期,推迟剧烈磨损到来。,跑合磨损(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说明,2表面疲劳磨损,原因:的反复作用,现象:金属表面产生麻点、麻坑,又叫点蚀,措施:提高H;提高表面质量;提高硬度;提高润滑油的黏度、加入极压添加剂。,二磨损机理(或分类)主要四种基本类型,1粘附磨损,原因:轮廓峰塑变成冷焊结点而粘着,现象:轻微磨损、涂抹、划伤、撕脱、咬死,措施:限制温度、压力;选择合适的润滑剂、添加剂;摩擦副的材料;提高表面质量、跑合。,3磨粒磨损,原因:灰尘、杂质等硬颗粒,现象:较软表面的沟纹,4其它类型:腐蚀磨损;微动磨损;流体磨粒磨损和流体侵蚀磨损。,措施:提高表面质量与硬度;提高润滑油的清洁度,小结,磨损的类型随工作条件的改变而转化,实际上大多数的磨损是上述磨损型式的复合型式。如微动磨损就是典型的复合磨损,粘附磨损与疲劳磨损而产生的颗粒会引起磨粒磨损。,一概述,A润滑的作用:,1降低摩擦、磨损,2防锈,3冷却,4缓冲吸振,5密封,4-润滑,B润滑剂的种类:主要有四大类,1液体润滑剂:各种润滑油(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合成油),2半固体润滑剂:各种润滑脂,3固体润滑剂:石墨、二硫化钼,4气体润滑剂:各种气体(空气、CO2),C润滑剂的主要指标,1润滑油的粘度,(1)分类主要分为三类,动力粘度,动力粘度:牛顿的粘性定律,式中:油层之间的剪应力油层沿y方向的速度梯度v油层速度“-”表示v随y增大而减小动力粘度国际单位:pas(帕秒),物理单位:p(泊),cp(厘泊),1pas=10p=1000cp,运动粘度:,物理单位:st(斯)cst(厘斯),润滑油的牌号:,旧标准:GB44364规定,以50oC或100oC的运动粘度的中心值划分等级,确定牌号。,新标准:GB314182规定,以40oC的运动粘度中心值分级,例:32号润滑油的含义如何?,条件粘度(恩氏度oEt),式中:粘度系数,pa-1;p压强,pa;o大气压下油的粘度,pas;e自然对数的底,e=2.718;p压力p下的粘度,pas;,(2)粘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二个,温度的影响:,随温度增加而减小;粘度指数VI越大,粘度随温度变化小。粘温效应,压力的影响:,当p20Mpa时,随压力增加而增大压粘效应,2润滑油的油性及极压性,3其他指标:油:凝点、闪点;脂:滴点、针入度,D添加剂(极压、油性、分散、消泡、降凝剂)等,E润滑剂的选择:P4850,F润滑方法:P5152,二流体润滑简介,1流体动压润滑针对低副运动表面,定义:依靠摩擦副的两运动表面作相对运动时,把油带入两表面间,形成具有足够压力的油膜,从而将两表面分开。,如图所示两运动平板,假设:流体不可压缩流体沿向作层流运动,1a图:,两平行板内部由于各垂直截面处的流量皆相等,润滑油虽能维持连续流动,但油膜对外载荷并无承载能力。,分析,建立条件:两表面形成收敛油楔;润滑油有一定的黏度,且供油充分;两表面有一定的相对运动速度且使润滑油从大口进小口出。,2b图:,两形成收敛的楔形的板内部由于进入油量大于流出的油量,油必将由进口a和出口c两处的截面被挤出,内部就产生了一定的压力,这种有一定粘性的流体流入楔形收敛间隙而产生压力的效应叫流体动力润滑的楔效应。,v1,v2,收敛油楔,2弹性流体动力润滑针对高副运动表面,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弹性体的弹性变形高压下油的粘度变化,油膜形状特点:高压接触区,膜厚相同为ho油膜出口处有缩颈,产生hmin(压力有突变),油压分布特点:高压接触区,压力分布同赫兹应力缩颈处产生很大的压力高峰,3.润滑状态图,七个影响因素:1最小油膜厚度hmin2单位宽载荷w=F/B3卷油速度u=(v1+v2)/24粘度05粘压系数6综合曲率半径=12/(12)7综合弹性模量,马丁方程:H=4.9U/W,刚性等粘度,高速轻载,布洛克方程:H=1.66(GU)2/3,刚性等粘度,中载,道森方程:H=2.56G0.54U0.7W-0.13,弹性变粘度,重载,赫里布勒方程:H=3.01U0.6W-0.2,弹性等粘度,低速重载,式中膜厚比Rq接触表面轮廓的均方根偏差Rq(1.201.25)Ra,一般认为1边界润滑状态13流体润滑状态,4膜厚比和润滑状态,1.根据摩擦面存在润滑剂的情况,滑动摩擦可分为_、_、_及_。其中_是最理想的摩擦状态。2.边界摩擦中按边界膜形成机,边界膜分_、_和_。3.一个零件的摩擦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_、_及_。在设计或使用机器时,应该力求_,延长_,推迟_的结束。,分析讨论,410号机械油在40C时的平均运动粘度为_m2/s,其动力粘度为_pas(=900kg/m3)。5润滑油的油性是形成_的性能,润滑油的极压性是形成_的性能。6温度升高,油的粘度_;压力较高时,压力增加,油的粘度_。,分析讨论,7粘度指数VI越大,粘度受温度变化_。8工作温度高时,宜选粘度高的润滑油;速度大时,宜选粘度_的。9粘着磨损是由于_;接触疲劳磨损是由于_。10提高耐磨性的主要措施_、_、_。11机器发生磨损失效是处于_磨损阶段。,分析讨论,12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和流体动力润滑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考虑_和_。13.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心距a1000mm,模数m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