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rtthree歌舞伎乐,秦汉时期的音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Chapter秦汉时期的音乐,概述宫廷音乐机构乐府民歌相和歌、鼓吹乐乐器与古琴艺术的发展乐律学理论的发展,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到武帝时,国力强盛并战胜匈奴,与西域和西南各族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进一步加强与边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东汉末年各军事集团为争夺地盘战争连年,最后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外音乐文化交融的开端,概述,3,乐府是封建王朝的宫廷音乐机构,始于秦代。汉代乐府是汉代宫廷管理音乐歌舞的机构,汉承秦制。“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汉书礼乐志,宫廷音乐机构,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错金银“乐府”钮钟,4,主要职能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填写歌词。创作改编曲调。为收集的民间音乐编配乐器。组织开展演唱、演奏机构。机构人员文献记载汉代著名的乐府机构领导人之一是协律都尉李延年,还包括文学家几十名,乐舞艺人八百余名。“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晋书乐志,5,“乐府”与乐府文学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在汉哀帝下令“罢乐府”后逐渐衰微,但这种“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后来,人们把汉代乐府采集的歌谣,以及魏晋南北朝直至唐代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或者拟乐府风格的作品,都称之为“乐府”。如北宋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就保存了从上古至隋唐五代的历代乐府歌辞作品5000多首,被誉为是“中古音乐乐府歌曲的百科全书”。他把乐府歌辞分为十二类,分别是: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词、清商曲辞、琴曲歌辞、舞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6,相和歌是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是两汉及魏、晋时对民间歌曲作艺术加工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它经历了由“徒歌”(清唱,无伴奏)到“但歌”(一人唱、三人和),再到“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的发展过程。,乐府民歌相和歌、鼓吹乐,7,“徒歌”相和歌的原始演唱方式,无伴奏清唱。“但歌”相和歌原始演唱方式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帮腔。“相和歌”(狭义)被收集的民歌经过乐府加工、整理,加以丝竹乐器伴奏,这种边表演形式称为“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伴奏乐器通常用笙、笛、篪、节、琴、瑟、筝、阮等。,8,“相和大曲”是相和歌的最高形式,一种结合歌唱、器乐、舞蹈的综合性的大型歌舞作品,其结构包括三个部分:“艳”,“曲”和“解”,“趋”和“乱”。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瑟调,是汉代相和歌常用之调式。,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趋,有乱。辞者,其歌诗也,声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类也,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亦犹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又大曲十五首,沈约并列于瑟调。”,9,鼓吹乐汉代流行一种用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组合演奏的音乐形式,其中打击乐器以鼓、铙为主;吹奏乐器以排箫、横笛、胡笳、角为主。鼓吹乐是汉代“北狄乐”传入中原地区以后,与当地的传统汉民族音乐及其它民族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器乐形式。按照其乐器的组合和使用场合可分为四类表演形式:,乐府诗集:“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北狄诸国,皆马上作乐,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北狄乐”:古代北方民族(匈奴、鲜卑等族)的马上之乐。汉代北狄乐就影响中原,后成为宫廷音乐的一种,唐代以前都由鼓吹署管理。,10,鼓吹曲:以鼓、排箫和胡笳为主奏乐器,分为黄门鼓吹(天子宴乐群臣)和骑吹(跟随天子车驾从行)横吹曲: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是军队中马上所奏的乐歌。短箫铙歌:以排箫和铙为主奏乐器,一般用于军队凯旋归来时在殿廷上奏唱。箫鼓:箫和鼓为主奏乐器,专门用于在游船上演奏的乐歌。,河南邓县鼓吹画像砖局部,四川成都东汉骑吹画像砖,11,乐器的发展排箫羌笛胡笳角,乐器与古琴艺术的发展,河南淅川春秋楚墓出土的石排箫,四川岷江民间艺人吹羌笛,陕西西安南郊东晋墓骑马乐俑,12,古琴艺术的发展,琴家蔡邕、司马相如、桓谭、蔡琰琴曲“蔡氏五弄”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琴书琴操据说为蔡邕所作,记录了先秦至汉代产生的近五十首琴曲的曲名与题解,记载了与这些琴曲相关的富有传奇故事。,蔡邕,13,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现存最早的广陵散谱见于1425年明代朱权编的神奇密谱中。,神奇密谱中的广陵散谱,胡笳十八拍“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适河东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乱,文姬为胡骑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汉书列女传,14,京房(公元前77前37年)西汉易学家、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六十律”是我国第一个从理论上发现“仲吕不能还生黄钟”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一问题的律学家。用三分损益法所产生的十二律不能回到黄钟本律,于是他用三分损益法继续推算下去,一直推算到六十律,以解决周而复始旋宫转调的问题。京房“准”后汉书律厉志:“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准之状如瑟,长丈而十三弦,隐间九尺,以应黄钟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画分寸,以为六十律清浊之节。”,乐律学理论的发展,15,Chapter,概述华夏正声清商乐百戏与歌舞戏的发展西域音乐的广泛传入古琴艺术与记谱法的发展音乐美学与乐律学理论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16,魏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东晋,北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方与北方、汉族中原与西域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大融合音乐文化发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上承:相和歌清商乐、古琴(文人)音乐、歌舞戏、乐律学等下启:西域各国歌舞伎乐与佛教音乐文化的传入,概述,17,清商曲又叫清商乐,简称清乐,是指魏晋南北朝乐府中的音乐,包括汉代流传下来的相和歌、鼓吹曲,还有传统音乐和南方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有新兴风格特点的歌曲及歌舞曲,主要流行于长江一带的南方地区。通常按地区分为“吴声歌”和“西曲歌”两大类,所谓“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华夏正声清商乐,18,吴声歌古代江苏一代的民歌,即东晋以来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原为徒歌形式,乐府采集后配以管弦,常用乐器为篪、琵琶、笙、筝等,其歌词结构通常为五言四句的分节歌,偶尔也有五言三句或长短句的,内容较多为家庭儿女风情。其音乐的特点是乐曲尾部有衬腔,常用虚词演唱,文献上称“送声”。,19,西曲歌古代湖北一代的民歌,主要流行于荆、郢、樊、邓之间,相当于今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区。西曲歌的句法结构比吴声歌要复杂多样,除五言四句和长短句外,还有四言句、七言句的。其内容多反映在水边船头的离别之情,分为舞曲和倚歌两种形式,舞曲多为集体歌舞;倚歌多为在管弦乐器伴奏下的独唱歌曲形式。西曲歌在乐曲尾声时有较为长大的虚、实词的“送和声”。,20,百戏是中国古代各种歌舞杂耍技艺的总称,是民间演出的歌舞、杂技、武术、角抵等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源自周代的散乐,汉代以来被收集在宫廷中,南北朝时,百戏更为昌盛。,百戏与歌舞戏的发展,东汉墓室壁画乐舞百戏图,21,歌舞戏在歌舞表演中加入了故事内容,这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称为歌舞戏,如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剧目如代面、踏摇娘、拨头、苏中郎。歌舞戏的出现已经初步显露了前期戏剧音乐的萌芽,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做了奠基。“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帝有胆勇,喜战斗;以其颜冒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唐段安节乐府杂录,22,大量西域地区的民族歌舞伎乐传入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西域音乐家:苏祗婆北周的宫廷乐人,擅弹琵琶,精通乐律。曹妙达北齐至隋初的宫廷乐人,琵琶演奏家。,西域音乐的广泛传入,23,佛教音乐盛行推广佛教音乐的音乐家曹植:三国魏时诗人、文学家、音乐家,被认为是中国佛教梵呗音乐的创始人。萧衍:南朝梁皇帝“梁武帝”,第一位中国佛曲作家。,24,文人音乐家和代表作品蔡琰:胡笳十八拍“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适河东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汉书列女传,古琴艺术与记谱法的发展,25,阮籍:酒狂嵇康:嵇氏四弄、广陵止息,26,碣石调幽兰曲谱与记谱法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古琴曲谱,也是我国唯一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谱,据记载为南朝时梁代人丘明的传谱。文字谱减字谱,27,神奇密谱中的广陵散减字谱,碣石调幽兰文字谱,28,音乐美学思想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与情感“二元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音声有自然之和”音乐能影响人的情感“躁静者,声之功也。”“五音会,故欢放而欲惬。”,音乐美学与乐律学理论的发展,南京西善桥古墓出土南朝初期古墓“竹林七贤”画像砖嵇康弹琴图,29,乐律学理论荀勗“笛律”西晋的乐律学家,他发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即“管口校正数”,并运用这一理论制作了十二支不同调高的笛子,后世称这十二支标准笛,以及相关理论为“荀勗笛律”。,30,何承天“新律”南朝宋时的乐律学家,他在寻求“十二律完满旋宫转调”的中国律学史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即在十二律内部进行调整,使十二律的最后一律回到接近于起始律黄钟的音高上,创造了最早的接近于十二平均律的律制。钱乐之“三百六十律”南朝宋时的乐律学家,其“三百六十律”是在京房“六十律”的基础上继续向下推算,一直推算到三百六十律,是京房律学思路的延续。,31,Chapter,概述宫廷燕乐宫廷燕乐大曲音乐机构说唱音乐与歌舞戏的发展乐器与琵琶艺术的发展乐律学与音乐理论著作,隋唐五代的音乐,32,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建立隋朝,结束了自魏晋以来约三百多年国家南北分离的局面。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取得政权,建立大唐帝国,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强盛的时代。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是先秦以来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也是中国歌舞音乐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钟磬雅乐的衰微歌舞燕乐的兴盛,概述,33,燕乐广义:又称宴乐,泛指隋唐时期宫廷中,除了仪典时所用的宫廷雅乐之外,宴享与娱乐活动中所用的音乐都属于燕乐的范畴。故隋唐七、九、十部乐以及坐、立部伎等均称为燕乐。狭义:是指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音乐,是中原音乐受西域少数民族音乐影响的音乐,主要运用含“清角”和“闰”的七声音阶,这种狭义的“燕乐”是使用“燕乐二十八调”。特指:唐代贞观年间,张文收所作的景云河清歌。,宫廷燕乐,34,多部乐是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的乐部名称,按国名和地名来命名。隋:七部乐、九部乐隋初七部乐: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丽伎、文康伎隋中九部乐:清商伎、西凉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丽伎、礼毕、疏勒伎、康国伎,35,唐:九部乐、十部乐初唐九部乐:清商伎、西凉伎、龟兹伎、安国伎、高丽伎、疏勒伎、康国伎、燕乐、扶南伎唐贞观十部乐:清商伎、西凉伎、龟兹伎、安国伎、高丽伎、疏勒伎、康国伎、燕乐、扶南伎、高倡伎,前蜀皇帝王建墓歌舞伎乐石刻浮雕南面琵琶伎,36,坐、立部伎是晚于七、九、十部乐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根据表演形式及内容而分成坐、立二部伎,多为唐朝的创作歌舞表演,音乐素材都是中原音乐与西域音乐的结合。坐部伎:舞者一般312人,堂上表演,用丝竹乐伴奏。其音乐以抒情、优雅见长,较注重个人表演技术水平。六部乐舞:讌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前蜀皇帝王建墓歌舞伎乐石刻浮雕西面吹篪伎,37,立部伎:舞者通常64180人不等,用锣、鼓等打击乐伴奏。其音乐气势磅礴、场面宏伟。八部乐舞: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38,燕乐大曲又称唐代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的多段体结构的大型乐舞,是汉代以来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大曲的结构通常分三大部分:散序以器乐演奏为主,散板节奏较自由中序以歌唱为主,用器乐伴奏,多为抒情的慢板曲破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宫廷燕乐大曲,39,法曲是唐代大曲中的一种,又叫法乐。因用于佛教、道教法会而得名。法曲源于民间,与相和歌、清商乐等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受到西域音乐的影响。唐代法曲被纳入宫廷音乐中,并得以更集中的发展,并专门在梨园中教习和演出。唐代重要的法曲有霓裳羽衣曲。,霓裳中序第一,40,大乐署唐代太常寺下属的音乐机构,主要分管雅乐、燕乐,包括对乐人的考核和训练,一般由乐师担任教学,培养“音声人”,是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合一的机构。鼓吹署唐代太常寺下属的音乐机构,主管卤簿(仪仗队中的鼓吹乐)和军乐的官署,参与祭祀等宫廷礼仪活动,并兼管百戏。,音乐机构,41,教坊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主要管理乐工培训与表演俳优、歌舞等宫廷所用的俗乐的机构。梨园唐玄宗时在宫廷内部设立的培训舞蹈、器乐的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由于玄宗常亲自教正,梨园中的宫廷艺人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42,说唱音乐与歌舞戏的发展,变文唐代佛教寺院中,为了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内容多为佛教经义与佛教故事,是把佛教经文用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体裁说唱出来,因听众不同而分“僧讲”与“俗讲”,而“俗讲”所用的讲唱的文学底本就是“变文”。,43,参军戏唐宋间流行的一种歌舞戏表演形式,原称“弄参军”。最初为一节目名称,后发展成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通过滑稽的对话和动作,表演引人发笑、诙谐的故事。,44,乐器,乐器与琵琶艺术的发展,前蜀皇帝王建墓歌舞伎乐石刻浮雕西面弹箜篌伎,45,筚篥,羯鼓,46,中国拨奏弦鸣乐器。初以演奏方法而名为“批把”,即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杷”。凡抱在怀中用此法弹奏的乐器,早期都称琵琶。在中国历史上,琵琶有圆形音箱和半梨形音箱两类:中国本土的琵琶。圆形音箱的琵琶,相传为秦代在鼗鼓(拨郎鼓)上安弦而改其为拨弦乐器,称为弦鼗,后世称秦琵琶,汉代定型为4弦12品,用手弹拨。汉代的解忧公主带到西域,又名汉琵琶。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变电站建设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港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考题及答案
- 轻型钢结构构件制造与运输方案
- 安装过程中施工方案与工艺优化
- 停薪留职期间员工薪酬及福利调整及权益保障协议
- 智能能源科技公司股份交易与能源互联网建设合同
- 智能化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与智能调度服务合同
- 离婚分居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协议范本
- 碳捕集利用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案
- 离婚协议公证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监护权确认协议
- 结核病规范管理培训课件
- 学习通《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课后及考试答案
- 六年级 统编版 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法律作用大》课件 第三课时
- 硬件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
- 胰腺癌患者的护理课件
- 《中东战争》课件
-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 0.4mm隔潮膜报告及首页20230605
- 维修成本优化研究
- 用Excel编写公式模板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
- 八大员-标准员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