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PPT演示课件_第1页
食用菌栽培PPT演示课件_第2页
食用菌栽培PPT演示课件_第3页
食用菌栽培PPT演示课件_第4页
食用菌栽培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食用菌菌种生产,第一节菌种概述第二节菌种生产设备第三节菌种培养基第四节接种第五节菌种培养与质量鉴定第六节菌种保藏与复壮,一、菌种概念二、菌种类型三、菌种生产程序,返回本章,2,一、菌种概念,返回本节,3,二、菌种类型,返回本节,4,(一)级别不同的菌种,1.一级种(母种),返回本节,5,返回本节,6,2.二级种(原种),返回本节,7,返回本节,8,3.三级种(栽培种),不可再扩,返回本节,9,返回本节,10,生产总过程,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状态不同的菌种,返回本节,13,返回本节,14,返回本节,15,三、菌种生产程序,返回本节,16,一、制培养基设备二、灭菌设备三、接种设备四、培养设备五、保藏设备六、菌种厂布局,返回本章,17,一、制培养基设备(一)原料处理设备,切片粉碎两用机,返回本节,拌料机,返回本节,19,装袋机,(二)培养基分装设备,返回本节,装瓶机,挖瓶机,返回本节,菌种袋,颈圈,返回本节,菌种瓶,返回本节,二、灭菌设备,返回本节,常压,返回本节,三、接种设备(一)接种环境,返回本节,观察窗,紫外灯,操作孔,接种箱,返回本节,27,2.接种室,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使一定工作区达到相对无菌、无尘状态的电器,3.超净工作台,返回本节,要求:前端为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4.接种工具,返回本节,固体菌种接种枪,液体菌种接种枪,返回本节,四、菌种培养没备,1.培养箱培养少量菌种的恒温电器(2040),返回本节,2.培养室培养大量菌种的恒温房,返回本节,35,五、菌种保藏设备保藏母种:冰箱(4)左右,返回本节,六、菌种厂的布局根据菌种生产流程合理设置,返回本节,一、概述(一)概念及要求(二)培养基的类型二、各级菌种的培养基(一)母种培养基(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三、培养基的灭菌,返回本章,38,一、培养基的概述(一)概念及要求,返回本节,39,(二)培养基的类型,返回本节,粉状,条状,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各级菌种的培养基(一)母种培养基,1.通用配方,2.配制过程,返回本节,煮沸20min,取定量滤液,制马铃薯滤液,滤液沸时加入,融后加余料,融化琼脂,调解pH,勿污管口,控制装量,分装试管,10%NaOH或HCL,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1.种类(1)棉籽壳培养基,返回本节,配方(%),(2)颗粒培养基,返回本节,返回本节,栽培种的装袋,返回本节,三、培养基的灭菌,(一)母种培养基的灭菌,无菌检验约30条件下空白培养23天,返回本节,母基灭菌与摆斜面,返回本节,(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一、无菌操作二、母种的接种(一)分离法1.组织分离2.孢子分离(二)转管法三、原种、栽培种的接种,返回本章,54,必备,返回本节,返回本节,1.组织分离,(一)分离法,步骤,返回本节,步骤,返回本节,2.孢子分离(有性繁殖),单孢分离的菌落,返回本节,多孢分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2.采收孢子,返回本节,钩悬法,25、24h现孢子粉取出分离材料,返回本节,孢子印法,返回本节,接种孢子,用接种环蘸孢子液或孢子粉涂布于平板上,返回本节,返回本节,66,(二)转管法,返回本节,转管,返回本节,三、原种、栽培种的接种,返回本节,返回本节,接栽培种,用接种匙(镊、铲)取枣大原种放于袋的两端或瓶中料面上,返回本节,栽培种接种,返回本节,第五节菌种培养与质量鉴定,一、菌种培养(一)培养条件(二)技术环节二、菌种质量鉴定(一)母种质量鉴定(二)原种和栽培种质量鉴定,返回本章,73,一、菌种培养,返回本节,74,(二)技术环节,75,返回本节,76,母种培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79,返回本节,80,返回本节,81,二、菌种质量的鉴定,(一)母种质量的鉴定,、,返回本节,82,好母种,返回本节,83,2.鉴定,耐干湿性试验,耐高温性试验,返回本节,84,出菇试验,返回本节,85,(二)原种、栽培种质量的鉴定,返回本节,86,产生原基,返回本节,87,黄水,污染,返回本节,88,第六节菌种保藏与复壮,一、菌种保藏(一)保藏目的及原理(二)常用保藏法(三)保藏注意二、菌种复壮(一)菌种的衰退(二)复壮方法(三)防衰措施,返回本章,89,一、菌种保藏,(一)保藏目的及原理,目的,返回本节,90,返回本节,91,(二)常用保藏法,以母种形式保藏,1.斜面低温法斜面菌种置,46冰箱中(36个月),返回本节,92,返回本节,93,2.矿油保藏法,无菌检验?,返回本节,94,返回本节,95,3.自然基质保藏法,返回本节,96,返回本节,97,二、菌种的复壮,(一)菌种的衰退,返回本节,98,(二)复壮法,1.繁殖交替法,2.经常改变培养条件3.转管时只取尖端菌丝,返回本节,99,返回本节,100,本章主要内容,1.菌种类型(母种、原种、栽培种的作用)2.高压锅、接种箱、接种室的构造及使用3.培养基(PDA、颗粒培养基的配制方法)4.接种(无菌操作、各级菌种的接种法)5.菌种保藏(目的与原理、3种方法)6.菌种复壮(简易复壮法、防衰措施),返回本节,101,1.设计菌种厂的依据是什么?2.怎样防止菌种的衰退?3.怎样判断菌种的衰退?4.自然基质保藏法是怎样进行的?有何优缺点?,1.黄毅.食用菌栽培.北京:高等教育出社,19982.中国食用菌菌种网,作业题,1.栽培时为何不用母种作菌种?2.母种扩成原种的目的是什么?3.怎样使用接种箱?4.菌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思考、讨论题,课外学习资源,返回本节,102,本章参考资料,1.中国食用菌杂志.云南:中国食用菌编辑部2004.16,2005.162.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第6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3.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48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4.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上册.第4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张松.食用菌学.第6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6.中国食用菌菌种网7.中国食用菌信息网,返回本节,103,第5章平菇栽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性第三节栽培品种与栽培场所第四节栽培技术,104,一、生产特点二、食疗价值,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返回本章,105,一、概述,(一)生产概况,返回本节,106,返回本节,107,二、食用价值,返回本节,108,返回本节,109,一、形态特征二、生活史三、生活条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性,返回本章,110,一、形态特征,(一)菌丝体多数洁白、浓密、粗壮、爬壁力强。,返回本节,111,(二)子实体,返回本节,112,返回本节,113,二、生活史,属异宗结合四极性菌类,原基期白色瘤状物桑椹期粒状物珊瑚期长短不齐的杆状物成型期短杆顶端分化出小扁球幼菇期菌盖小、菇体硬实、颜色深成熟期菌盖边沿较薄、色较浅、较软,子实体发育过程,返回本节,114,返回本节,115,返回本节,116,返回本节,117,返回本节,118,返回本节,119,返回本节,120,返回本节,121,返回本节,122,三、生活条件(一)营养,返回本节,123,返回本节,124,(二)温度,菌丝生长:最适2428,变温结实性:分化时需810昼夜温差,返回本节,125,(三)湿度,补水器,返回本节,126,返回本节,127,返回本节,128,返回本节,129,一、主要栽培品种(一)按颜色分(二)按出菇温度分三、栽培场所(一)要求(二)类型,第三节品种与栽培场所,返回本章,130,(一)按颜色分颜色随其生长逐渐变浅,一、主要栽培品种,返回本节,131,红、黄系列,返回本节,132,黑色系列,返回本节,133,白色系列,返回本节,134,灰色系列,返回本节,135,返回本节,136,糙皮侧耳,返回本节,137,佛罗里达,凤尾菇,姬菇,返回本节,138,返回本节,139,二、栽培场所,返回本节,140,特点:通风透光?保温保湿性?,1.地上式,返回本节,141,返回本节,142,地下式,返回本节,143,返回本节,144,注意!,重茬易失败,合理择用菌种(根据季节、市场需求等),理想的场所在于结构合理利于温、湿、气、光的协调,品种或场地应适当更新以免降低菌种的抗逆性,返回本节,145,一、栽培期的确定二、栽培方法与管理(一)发酵料袋栽法(二)阳畦栽培(三)与高杆作物立体栽培,第四节栽培技术,返回本章,146,一、栽培期的确定,返回本节,147,1.配制培养料2.播种方式与播种量3.装袋播种4.管理方法(1)常规管理(2)高产管理,(一)发酵料袋栽法,特点,返回本节,148,(一)发酵料袋栽法,返回本节,149,1.培养料的配制,配方,返回本节,150,(2)制发酵料,制作步骤,原料预湿,拌料,建堆,多次翻堆,返回本节,151,返回本节,152,翻堆,返回本节,153,返回本节,154,发酵质量,返回本节,155,2.播种方式及播种量,栽培种的挖取,消毒液略浸去掉表丝成块挖出掰成枣大,返回本节,156,(2)播种方式,层播,返回本节,157,穴播,返回本节,158,3.装袋播种,返回本节,159,掰菌种,返回本节,160,5.管理方法,(1)常规管理,返回本节,161,分化期,返回本节,162,返回本节,163,子实体生长期,喷水通风要看天看菇,返回本节,164,返回本节,165,间歇期,返回本节,166,(2)高产管理,返回本节,167,畦式覆土,出完12茬菇的菌袋全脱,返回本节,168,保留约7cm袋帽,返回本节,169,返回本节,170,墙式覆土(菌袋半脱),返回本节,171,返回本节,172,(二)阳畦栽培,返回本节,173,2、管理,返回本节,174,返回本节,175,(三)与高杆作物立体栽培,返回本节,176,返回本节,177,返回本节,178,本章主要内容,返回本节,179,作业题,1.平菇子实体主要特征有哪些?发育过程如何?2.发酵料是怎样制成的?优质发酵料应具备哪些条件?3.发菌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4.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应怎样进行通风和喷水?5.阳畦栽培在分化期应怎样管理?6.菌墙是怎样筑成的?,三、思考、讨论题,1.若栽培5000kg干料的平菇,约需多少kg栽培种?2.导致子实体颜色浅、菌盖小、菌柄细长的因素有哪些?3.导致子实体呈水渍状,并停止生长的原因是什么?4.平菇栽培为何发展最快,生产面积最广?,180,本章主要参考资料,1.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第12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14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3.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下册.第3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张松.食用菌学.第2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5.潘崇环.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6.李克宜.大众菌品平菇.广西:广西科学技术产版社,20047.食用菌J.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2005:168.中国食用菌技术.,返回本节,181,第六章香菇栽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性第三节品种与栽培期的选择第四节栽培技术,182,第一节概述,一、生产概况二、食用价值,返回本章,183,一、生产概况,我国是世界第一香菇生产国和出口国,返回本节,184,返回本节,185,返回本节,186,二、食疗价值,返回本节,187,返回本节,188,多糖粉,返回本节,189,第二节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一)菌丝体(二)子实体二、生活史三、生活条件(一)营养(二)环境条件,返回本章,190,一、形态特征,返回本节,191,返回本节,192,(二)子实体,返回本节,193,返回本节,194,返回本节,195,重1.5kg,菌盖直径24cm,返回本节,196,二、生活史属异宗结合四极性菌类,返回本节,197,返回本节,198,返回本节,199,1.原基2.原始菌盖和菌柄3.分化菌褶4.菌膜破裂5.开伞6.盖平展7.盖反卷,返回本节,200,返回本节,201,返回本节,202,三、生活条件(一)营养,返回本节,203,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左右,(二)环境条件1.温度,返回本节,204,2.湿度,返回本节,205,3.空气,4.pH,返回本节,206,5.光线,返回本节,207,第三节品种与栽培期的选择,一、主要品种(一)品种的划分(二)各品种的特点(三)几个优良菌株二、栽培期,返回本章,208,一、品种,(一)品种的划分,返回本节,209,(二)各品种的特点,返回本节,210,(三)几个优良菌株,1春栽迟生品种,返回本节,211,返回本节,212,返回本节,213,2.秋栽早生品种,返回本节,214,返回本节,215,二、栽培期,返回本节,216,第四节栽培技术,一、培养料的配制二、栽培方法及管理(一)装袋(二)灭菌(三)接种(四)管理1.发菌期2.转色期3.分化期4.育菇期5.间歇期,返回本章,217,(一)配方,一、培养料的配制,返回本节,218,(二)拌料,返回本节,219,二、栽培方法(熟料袋栽法)(一)装袋,返回本节,220,饱满充实,返回本节,221,(二)灭菌,返回本节,222,装锅留缝,返回本节,223,(三)接种,返回本节,224,返回本节,225,(四)管理1.发菌期,返回本节,226,返回本节,227,增氧,返回本节,228,每次翻堆结合刺孔刺34次,返回本节,229,返回本节,230,返回本节,231,返回本节,232,2转色期,返回本节,233,返回本节,234,排袋,场所,套棚,返回本节,235,不脱袋:卧排菇架上(间距58cm),排袋方式,返回本节,236,方法,返回本节,237,促丝倒伏,返回本节,238,返回本节,239,转色1520天菌筒表面形成棕褐色菌膜,返回本节,240,返回本节,241,3.分化催蕾期,喷水,返回本节,242,返回本节,243,4.育菇期,返回本节,244,返回本节,245,返回本节,246,返回本节,247,返回本节,248,育花菇,返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