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元医家窦汉卿之标幽赋学术思想赏析,针灸推拿学院副教授张永臣博士,2020/5/20,2/21,序曲,个人简介张永臣(1968.2),获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副教授,经络腧穴教研室主任,山东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研究方向:针灸经典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个人学习经验本科阶段:吃透课本、死记硬背、多做习题。研究生阶段:多读书、多随诊、多练笔。,2020/5/20,3/21,窦汉卿简介,标幽赋是金元时代著名针灸医家窦杰的著作,后更名窦默,后又任元世祖时昭文馆大学士、太师等职,故又有“窦太师”之称。窦默,早名窦杰,字汉卿,生于金明昌七年(公元1196年),卒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广平肥乡(今河北省肥乡县)人,是金元时期著名的针灸学家。早年师承王翁(方脉之书)、李浩(穴之秘者)、山人宋之华(少室隐者)(交经八穴)。,2020/5/20,4/21,主要著作有四部,窦默在行医学道中整理师法、总结经验,约在金天兴壬辰年(1232)前后,完成著述。计有针经八穴(又名流注八穴)、补泻法、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流注指要赋)四种。后二种为赋体,又合称针经指南,当时传本不知是刊刻还是手抄,后朱良能于元贞年(1295)刊行,元至大辛亥年(1311),窦桂芳将窦默著作合称为针经指南编入针灸四书刊行。,2020/5/20,5/21,窦桂芳和窦汉卿的关系:非父子,针灸四书的编者窦桂芳是福建人,他在针灸四书序中说:“余先君汉公,以药与艾见重于士大夫。至元丙子以来,余挟父术游江淮,得遇至人,授以针法,且以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之书遗,且喜其姓、字、医术与先君同也。因是作言曰:南北有二汉卿,姓同、字同而为医也同也”由此可知,至今学术界一直认为的窦桂芳是窦默儿子是错误的。,2020/5/20,6/21,标幽赋的影响,针经指南是中医针灸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部杰作。它对针灸经络、侯气、论针、取穴、标本论治、特定药穴、补泻治疗、禁针、禁灸等均作出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概括了窦氏的针灸学术思想和经验。内载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甚为精要,历来为针灸医家所尊崇,标幽赋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0/5/20,7/21,总目录,2020/5/20,8/21,第一部分标幽赋论针法,(一)标幽赋重视押手(左手)(二)标幽赋论得气(三)标幽赋论时间针法(四)标幽赋论补泻(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2020/5/20,9/21,(一)标幽赋重视押手(左手),“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1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2减轻进针时的疼痛3寻找准确的穴位或病症敏感点4促进针刺后尽快得气,2020/5/20,10/21,(二)标幽赋论得气,1针刺前准备,以利于针刺后得气“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病人治神)灵枢本神:“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窦汉卿谨遵经旨,要求医生应掌握病人的精神和气血循行情况。,2020/5/20,11/21,(二)标幽赋论得气,“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医者治神)素问保命全形论也曰:“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要专心致志地进行针刺操作,细心体会手下的针感,要像对待贵人、长辈一样对待病人,同时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一旦有意外发生,及时处理,以免失治、误治,贻误病情。,2020/5/20,12/21,(二)标幽赋论得气,“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医者切穴)医者进针前要用切法,取准穴位,体会病者穴位处的气血运行情况。,2020/5/20,13/21,(二)标幽赋论得气,2得气时医者的感觉“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此句对偶工整严谨,摹状形象生动。“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似燕(闲)处幽堂之深邃。”此句明喻,喻深以浅、喻难以易。,2020/5/20,14/21,(二)标幽赋论得气,3得气、未得气时的措施“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2020/5/20,15/21,(二)标幽赋论得气,4得气快慢与疗效的关系“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窦默对得气与疗效的关系的高度概括,可以此判断预后。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2020/5/20,16/21,(三)标幽赋论时间针法,原文:“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2020/5/20,17/21,(三)标幽赋论时间针法,1据四时气血所在而定针刺深浅2依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而取穴3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2020/5/20,18/21,1据四时气血所在而定针刺深浅,“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此语是宗灵枢终始“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而来。,2020/5/20,19/21,内经论针刺深浅,灵枢本输“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素问诊要始终论“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素问水热穴论“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2020/5/20,20/21,2依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而取穴,“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子午流注针法的纳甲法,是按照天干的演变和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规律开穴施治。杨继洲针灸大成注曰:“六十六穴者,即子午流注井荥俞原经合也。”徐凤的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2020/5/20,21/21,2依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而取穴,“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子午流注的纳支法,也就是循经取穴法。杨继洲针灸大成:“一时之中,当审此日是何经所主,当此之时,该取本日此经之原穴而刺之。”寅时气血流注于肺经,如果肺经发生病变,则应当取肺经的相关腧穴,2020/5/20,22/21,2依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而取穴,“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吴昆针方六集:“此以日时干支、五行推脏腑孔穴知开阖,乃侯气法也”,也就是灵龟八法,即着重于日时配穴的针灸治法,也就是奇经八脉中联系了十二经之中的分别配合着八卦的列缺、后溪、照海、申脉、公孙、临泣、内关、外关等八穴,根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相加相乘,而确定一定的开穴时间,然后在此时针刺此穴而获得特殊的治疗效果。,2020/5/20,23/21,2依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而取穴,“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将十干分配着五脏、五行,如甲乙与肝脏属木,丙丁与心脏属火,戊己与脾脏属土,庚辛与肺脏属金,壬癸与肾脏属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可借此察日时之旺衰,作为辨察疾病旺衰轻重及治疗的依据,如心脏的相关疾病,得甲乙木日时相生则旺,遇壬癸之日时者克衰。,2020/5/20,24/21,3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针灸大成注:“此以月生死为期,午前卯后者,辰、巳二时也。当此之时,太阴月之生也。是故月廓空无泻,宜疾温之。离左酉南者,未、申二时也。当此时分,太阴月之死也。是故月廓盈无补,宜速冷之,将一月而比一日也。”,2020/5/20,25/21,3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此总论日月消长对于人体气血的影响,然后提出应当效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针法。此法秉承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体气血盛衰的过程,可以比拟为日月光辉有着固定的强弱时间,也可作为针法补虚泻实的依据,即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的意思。,2020/5/20,26/21,3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按月而定人体气血运行存在周期性的盛衰时间,针刺补泻也应顺应月时,无失其宜。,2020/5/20,27/21,3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望日魂魄皆满,血气坚盈,不可补也。晦日月空已尽,人气已衰,不可泻也;朔日月会也,月之阴魄未成,日之阳魂始生,人气亦然,故不可泻也。上弦月始生,气血始结,卫气始行,不可夺也。下弦月始减,人气血亦空,不可迎也”可知如在望日,也就是每月十五,月体充盈而圆,也是人体气血旺盛的时候,应当施泻法而非补法。针方六集:“人身营气与太阴同盈亏,故当其盈而补,是谓重实,令人络有留血。”,2020/5/20,28/21,(四)标幽赋论补泻,原文:“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要识迎随,须明逆顺”“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2020/5/20,29/21,(四)标幽赋论补泻,1补虚泻实2迎随补泻3手法补泻4凉热补泻5时间补泻,2020/5/20,30/21,(四)标幽赋论补泻,1补虚泻实原则:“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吴昆在针方六集中注曰“诸疼痛者,为邪气实,法宜泻;诸痒麻者,为正气虚,法宜补。”这实际上是一种互文的手法,说明不论疼痛痒麻,都必须辨明虚实而后方行补泻。灵枢九针十二原“无实实,无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以及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论“补泻反则病益笃”,2020/5/20,31/21,(四)标幽赋论补泻,2迎随补泻:“要识迎随,须明逆顺。”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指出逆经气来时而施,为迎为泻;顺经气去时而施,为补为随。在灵枢小针解中对于“迎随”解是:“其来不可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进一步指出行迎随,应候经气往来。气来时可迎夺以泻之,气往时可随济以补之。迎随要根据经气逆顺、盛虚来进行。可见,迎随不是某一具体针刺补泻手法,而是一切针刺补泻法的原则。,2020/5/20,32/21,(四)标幽赋论补泻,金代张璧的云岐子经络迎随补泻法,就首倡针向迎随补泻,他提出:“凡用针,顺经而刺为之补,逆经而刺为之泻。故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此谓之迎随补泻法也”,窦氏标幽赋也宗于此说,认为应当通过针向来区别迎随补泻的不同操作方法。对于迎随补泻的实际应用,标幽赋说“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即对于四肢厥冷的麻痹,中风半身不遂等病症,必须接气通经,来通调气血,具体才用的方法就应用针向迎随补泻的方法,2020/5/20,33/21,(四)标幽赋论补泻,3手法补泻:“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具体的补泻手法如:“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其中包括循、扪、弹、捻、进、退、出、内、弩、搓、爪切、伸、提等指法,概括的说,有提插、呼吸、捻转、迎随这几种。,2020/5/20,34/21,(四)标幽赋论补泻,提插补泻,难经七十八难说“推而纳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主要是根据针体在穴位内提插手法轻重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简单的说就是重插轻提为补,轻插重提为泻。捻转补泻,窦氏在针经指南中说“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向上进,谓之左;大指向下退,谓之右”,即根据针体在穴位内捻转的方向、用力的轻重来区分针刺补泻,后世捻转补泻也悉遵于此。呼吸补泻,本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纳针,无令气忤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呼尽纳针,静以久留候吸引针,气不得出故命曰补”,是指在使用针刺手法时,配合患者呼吸以区分补泻的方法。虽然窦氏不重视呼吸补泻,但与提插、徐疾等手法相互配合,往往能加强效果。具体的操作,可参照针灸大成“欲补之时,气出针入,气入针出;欲泻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2020/5/20,35/21,(四)标幽赋论补泻,4凉热补泻:“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具体来说,是通过单式的捻转、提插手法,结合迎随补泻而形成的复式补泻针法。针灸大成校释:“取热的手法术式是:推内进搓,左旋随而济之,特点是用力大,着重向内,在按插上着意;取凉血法的术式是:动退空歇,右旋迎而夺之,其特点是用力轻,着重向外,在提针上着意。”,2020/5/20,36/21,(四)标幽赋论补泻,作为凉热补泻的肇始,窦氏对于后世医家的启迪颇大,如金针赋就据此首先提出了烧山火、透天凉的具体凉热补泻的针法操作,针灸大成对于金针赋的针法也做了简化,虽然各家针法传延至今,仍然没有规范统一的方法,但是凉热补泻确是可信可行的。,2020/5/20,37/21,(四)标幽赋论补泻,5时间补泻:“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2020/5/20,38/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原文“饥饱醉劳而切忌”,“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察岁时于天道”,针刺切忌“寒热风阴”,又说:“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又说:“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避灸处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腧,二十有二。”,2020/5/20,39/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1细察病人状态,气血营卫失调勿刺2参合四时日月之气,非时勿刺3精研经络针道穴法,避免针灸误施4对于危重病症,色脉不顺勿刺5禁针禁灸穴,勿犯其忌,2020/5/20,40/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1细察病人状态,气血营卫失调勿刺。“饥饱醉劳而切忌”,“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针灸应在患者情志安定、气血调顺、饮食起居适宜、没有恐惧感的情况下运用,在大怒、大醉,大饱、大饥、大劳、大渴、大惊、大失血之时,患者气血逆乱,营卫失调,经脉之气运行失常,则不宜针灸,否则易生晕针等变故。,2020/5/20,41/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素问刺禁论“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甲乙经针灸禁忌之言:“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倾乃刺之。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2020/5/20,42/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2参合四时日月之气,非时勿刺。“察岁时于天道”,针刺切忌“寒热风阴”,又说:“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窦汉卿强调人生于天地之间,与自然密切相关,针刺要讲究四时气候、季节、日月的变化,非时勿刺。在大寒、大热、大风、阴晦之天气及一月之晦、朔、弦、望日,不可针刺或者不可施不适宜的针刺补泻手法。,2020/5/20,43/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针灸大成注说:“此言无针大寒大热,大风大阴雨凡此之类,决不可用针,实大忌也。”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注说“古圣有云,针刺之法大禁,一月之内晦、朔、弦、望四日,谓之四忌。”然而对于气候因素,当如针经指南所说:“然大寒无刺,令病人于无风暖室中,啜以粥食,饮以醪酪,令病人无畏寒气,候气血调匀,然后可刺”,,2020/5/20,44/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3精研经络针道穴法,避免针灸误施。“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又说:“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2020/5/20,45/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为医者既习针灸,就应当专心究其经络、腧穴、刺灸法,避免针灸失误。千金要方所说:“夫用针者,先明其孔穴,补虚泻实,勿失其理”;“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体无使倾倒,灸时穴位不正,无益于事,徒破好肉耳”,故施灸应当明察其孔穴所在,若灸不得穴,徒坏皮伤肉。然而灸法也须结合病情的虚实寒热来具体应用,若不察虚实寒热,犯伤寒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之禁而施灸,则难免发生“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的变证。所以在针刺过程中,医者应有精深、扎实的医学知识,熟练的针灸技能,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宜针刺,以及针刺、艾灸操作得当。,2020/5/20,46/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4对于危重病症,色脉不顺勿刺。“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指出脉象与疾病不相符者,不可针刺。灵枢逆顺亦说:“无刺病与脉相逆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伤寒论也注重脉象和针灸禁忌:“微数之脉,慎不可灸”,若犯禁忌,则难免发生“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的变证。,2020/5/20,47/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针灸大成注说:“此言有笃危之疾,必观其形色,更察其脉,若相反者,莫与用针”,即当病症呈现邪正俱衰和脉症相违时不用针刺治疗。针灸问对亦说:“若病人形气不足,病来潮作之时,病气亦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禁用针。”医者在临床实践中,但凡遇到危重病症,色脉不顺时,均当予以足够重视,谨慎针灸。,2020/5/20,48/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5禁针禁灸穴,勿犯其忌。“避灸处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腧,二十有二。”窦汉卿指出了禁刺的二十二个穴位,以及禁灸的四十九个穴位。,2020/5/20,49/21,(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素问刺禁论指出了犯禁忌的危害:“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针灸甲乙经“神庭禁不可刺,令人癫疾,目失精。”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均有禁针禁灸穴的记载,虽各家说法不同,总的来说禁灸处多位于眼睛等五官附近,神经、血管、关节及脏器等处。,2020/5/20,50/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一强调准确取穴的重要性:“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膕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2020/5/20,51/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即指出了取穴不要失其准确的位置。“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此为取穴准确的一个基本步骤。,2020/5/20,52/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此句的要点有三,首先要掌握全身的骨度分寸,用好骨度分寸取穴法;二要结合医者的经验,审视患者的体型肥胖、筋肉分布情况作灵活变通;三要使患者处于一定的体位和姿势,或卧位取穴、或伸屈取穴,如足三里要伸小腿而得之,委中要屈小腿而得之,犊鼻要屈小腿而得之等,实为临证经验之谈。为取穴准确,要重视左手(押手)的作用,在取穴时切、按穴位或其周围,感知穴位的经气充盈和筋肉的松紧、拘缓状态,并宣散穴位的气血。,2020/5/20,53/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膕之间,动脉相应。”也就是:阳经的穴位多在两筋、两股之间、肌肉凹陷处,阴经的穴位多在腘窝、肘窝等经气深聚处、动脉搏动处,这些经验一直为后世医家所习用。“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当选取某一穴位时,必须要取好该穴前后左右四穴,根据五穴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定准该穴位;选用某一经脉时,必须明确周围两经的位置,才能保证该经脉的循行位置准确无误。窦氏在取方面的谨慎态度,值得针灸医师借鉴。,2020/5/20,54/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二、处方选穴少而精:一个穴位者如“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痛胃疼,泻公孙而立愈”,“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取2个穴位者如“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跛足而立行”;取3个穴位者如“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2020/5/20,55/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2、善长运用特定穴提到的特定穴有九种,即八脉交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交会穴,如云:“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痛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等。窦氏运用特定穴治疗经络病、脏腑病等疾病,现在仍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2020/5/20,56/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1、八脉交会穴标幽赋中提到:“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在针经指南“流注八穴”序中,窦氏云验之于临床“一一捷精,疾莫不廖”。概括而言,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四阳经穴主治全身肢体的表证,列缺照海、公孙内关四阴经穴主治咽喉胸腹等里证,所以标幽赋曰:“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痛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窦氏对八脉交会穴治疗脏腑经脉的疾病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2020/5/20,57/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窦氏力主的流注八穴,经王国瑞、徐凤、杨继洲、高武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使其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加上配穴,主治范围又有增加。后来结合九宫、八卦、干支演变为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现在,临床上许多针灸医生也常常喜用八脉交会穴,每获良效。,2020/5/20,58/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2、五输穴、原穴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五输穴为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共计60个穴位。五腧穴与五行属性相配,阳经的井穴为金,荥输经合分别为水木火土;阴经的井穴为木,荥输经合分别为火土金水。阴经的原穴以输穴代原穴,阳经的原穴另设一个,共计12个,但6个与输穴重合,故五输穴和原穴共计66个。以此66穴为基础,根据井出、溜荥、输注、经行、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来逐日按时开穴,这种取穴方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纳甲法;根据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分别配合十二时辰,在各经相应时辰取其经脉的原穴进行治疗,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纳子法。子午流注针法对后世影响极大。,2020/5/20,59/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3、原穴、络穴、交会穴、八会穴“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即凡经络阻滞、疼痛不已之疾,可取经气交贯、聚会的十二原穴(太渊、神门、大陵、太冲、太溪、太白、合谷、阳池、腕骨、陷谷、丘墟、京骨,共12个)、十五络穴(列缺、偏历、内关,共15个)、交会穴(三阴交、关元,共109个)、八会穴(章门、中脘、大杼、膈俞、太渊、膻中、悬钟、阳陵泉,共8个),尤其是原穴更为重要,又云:“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因为原穴、络穴、交会穴、八会穴虽是一穴,但贯通数经,可通调脏腑、疏通经气,故而可用于治经络瘀滞的数经病变、脏腑病变。,2020/5/20,60/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4、俞穴、募穴“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门乃精气出入之门户,海为脉气之众流所归,背俞和腹募穴与脏腑之气直接相通。因此对于脏腑、经络的各种病变,可取上述门(期门、风门、云门、神门、郄门、梁门等22个)、海(气海、血海、少海、小海、照海,共5个)、俞穴(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小肠俞、大肠俞、膀胱俞,共12个)、募穴(中府、膻中、巨阙、期门、日月、章门、中脘、京门、石门、关元、天枢、中极,共12个)治疗。背俞穴、募穴可以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即俞募配穴,在现在也是一种常用的配穴方法。,2020/5/20,61/21,第二部分标幽赋论腧穴,5、郄穴“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金门为膀胱经的郄穴,治疗头痛,阳经的郄穴可治本经循行部位的急性病、疼痛病症。“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阴郄为心经的郄穴,治疗盗汗,阴经的郄穴可治疗血症、汗证。,2020/5/20,62/21,第三部分临床应用,1处方选穴“少而精”从标幽赋所载的针灸处方中可以看出,针灸处方非常精炼,每个针刺处方的穴位皆为12个,最多三个,说明窦氏对特定穴的功能特性有着详尽的了解。取一个穴位者如“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痛胃疼,泻公孙而立愈”,“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2020/5/20,63/21,第三部分临床应用,取2个穴位者如“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跛足而立行”;取3个穴位者如“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2020/5/20,64/21,第三部分临床应用,2善用特定穴3重视按时取穴:“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百色市西林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衡水市人民医院年度国家财经医改政策应知应会考试
- 大学课件审核机制
- 2025人民医院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考核
- 北京市中医院宫腔镜取胚术操作资格认证
- 邢台市人民医院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实操考核评分表
- 邯郸市人民医院术前评估完整性考核
- 大学网格员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秦皇岛市中医院中药离子导入技术考核
- 北京市中医院脊柱导航技术应用考核
- 拆除废旧电缆桥架施工方案
-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热力有限公司客户服务手册
- 酒店营销与数字化实务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二年级应用题大全800题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应用题
- YY/T 1851-2022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
- GB/T 5163-2006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可渗性烧结金属材料密度、含油率和开孔率的测定
- GB/T 19575-2004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
- 《管理沟通实务(第四版)》课件第一章 沟通与管理沟通
- 监理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 【实验报告】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