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3103-1991《色拉油卫生标准》是中国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确保色拉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色拉油在生产、加工、储存及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内容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定义与分类:标准首先明确了色拉油的定义,通常指的是从植物油中提取,经过精炼处理,适宜于冷餐或制作凉拌菜的食用油。同时,对色拉油的种类不做具体划分,适用于各种来源的植物色拉油。

  2. 感官指标:规定色拉油应具有正常色泽、气味和滋味,无异味、异臭,不含可见的杂质。

  3. 理化指标: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杂质等项目。这些指标用于评估油品的纯度、新鲜度和稳定性。例如,酸价用来衡量油脂酸败程度;过氧化值反映油脂氧化程度,二者均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 卫生指标:重点规定了色拉油中砷、铅、铜等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最大允许限量,以及黄曲霉毒素B1等真菌毒素的含量限制,确保产品无毒、无害。

  5. 微生物指标:设定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的限值,以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6. 包装、标识与储存:要求色拉油的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标签需清晰标注产品名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同时,对储存条件提出指导,如避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以防变质。

  7. 检验方法:详细说明了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和判定依据,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2716-2005
  • 1991-06-07 颁布
  • 1992-03-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3103-1991 色拉油卫生标准_第1页
GB 13103-1991 色拉油卫生标准_第2页
GB 13103-1991 色拉油卫生标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3103-1991 色拉油卫生标准-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色 拉 油 卫 生 标 准 310391 of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色拉油的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菜籽、大豆、花生、棉籽、玉米胚芽等毛油 ,经脱胶、脱酸、脱 色、脱臭等工序加工精制而成的高级食用色拉油。 2 引用标准 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3 感官指标 具有正常色拉油的色泽、透明度、气味、滋味, 无其他酸败味及异味。 4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下表。 项 目 指 标 酸价 氧化值, 10 羰基价 , 10 砷 , mg/ , mg/ 曲霉毒素 5 食品添加剂 按 760 规定 注 : 砷、铅为非必检项目。 5 标志要求 按 718 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1准 1992施 310391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吉林省、山东省、北京市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召萍、吴其乐、石瑞平、吕燕柏、赵新生。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