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的必要性_第1页
环境教育的必要性_第2页
环境教育的必要性_第3页
环境教育的必要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教育的必要性高二 万忠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环境教育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就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一、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1、现实国情呼唤环境教育。提起我国国情,人们会想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国情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曾经使一代代的中国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肤浅水平上,我国存在三大严峻国情现状:一是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二是人口形势严峻,环境压力增大;三是有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从现实国情出发,对国民、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已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使他们穷则思变,改变过去的错误作法,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使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稳定持续,早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2、保护环境,教育为本。对学生从小就抓好环境教育,意义深远:一是面向未来,在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时,避免下一代出现新的环境问题;二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去影响和教育家长以至全社会;三是环境教育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3、认清环境教育。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学生有时会认为环境问题太多、太可怕,人类没有解决的办法,从而产生比较悲观的情绪。人们目前一些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已经对地球造成破坏,而人们却无法做到为保护地球环境而放弃这些生活习惯,我们就是要告诉学生简单的一句话:善待地球母亲。人的一生都在“勤奋地”建设,但是人们往往建设的是自己周围的小家园,而对地球这个大家园,却往往不管不顾,甚至进行着毁坏。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不应凌驾于自然之上,自然在时间、空间上都享有与人类相同的权利。善待地球越早、越快、越实际越好。二、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1、进行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们能够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式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正是所谓润物细无声。对于学生来说影响也更深入。因此我们应把环境知识、环保意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做到以课程标准为纲,以现行课本为本,帮助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环保意识。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联系适当补充,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环境意识。在上课时可以渗透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让学生懂得人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的道理。还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读一些有关花草树木方面的文章,并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里的花草树木,及时地写一些观察日记。自然常识课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它的课型结构也是多样化的。这使得环境教育的渗透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环境,才能使动植物生长得好。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地球上要是没有了植物,也就没有动物,人类就无法生存。让学生外出写生感受环境美,让学生设计“未来家园”,表现环境美;音乐课有意识地教学演唱种绿、护绿和环保的歌曲。我校要加强教学管理,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引导教师探索环境教育的模式。2、开展各类活动。环境教育课内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动灵活,是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些活动有学生的直接参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可以学到环境保护初步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又能够启发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还可以爱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社会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主要有兴趣组活动、参观考察、竞赛活动、远足考察等。开展环境教育。在夏收、秋收季节,针对农民在田地焚烧麦桔、稻草的情况,要向全社会发出了“停止焚烧,还草归田”的倡议书。3、建设校园环境文化。“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良好素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那一块块绿茵茵的草坪,充满绿色的长廊,学校无不仿佛在向你默默地诉说着我校的办学内涵,透视着学校的文化底蕴。因此,我们要用校园一方“净土”,自然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把环境教育融入整个学校文化背景之中,让学生一踏进校园,就受到这方面的熏陶。校园内有花草树木点缀,保证学生能经常性地进行观察、种植、实验等环保实践活动。使学生时刻受到无声的教育。总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更好地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环境的感情和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因此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