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技术》PPT课件_第1页
《无线网络技术》PPT课件_第2页
《无线网络技术》PPT课件_第3页
《无线网络技术》PPT课件_第4页
《无线网络技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线网络技术,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李娜娜lanxuejudy,第4章ZigBeeMAC层原理,4.1MAC层4.2超帧结构4.3数据传输模式4.4帧结构4.5数据传输的鲁棒性4.6CSMA-CA4.7CCA,4.1MAC层,MAC层负责处理所有的物理无线信道访问,并产生网络信号、同步信号;支持PAN连接和分离,提供两个对等MAC实体之间可靠的链路。,IEEEStd802.15.4-2003中:WirelessMediumAccessControl(MAC)andPhysicalLayer(PHY)SpecificationsforLow-Rate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s(LR-WPANs)。MAC层处理所有同物理无线信道的接入,并且完成以下任务:,如果设备是一个协调器则generatingnetworkbeacons与信标同步支持PAN(个域网)链路的关联association和断开disassociation为设备的安全性提供支持,信道接入方式采用免冲突载波检测多址接入(CSMA-CA)机制处理和维护保护时隙(GTS)机制在两个对等的MAC实体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通信链路,MAC层参考模型,MAC层管理实体实现层的管理功能并且负责维护MACPIB;MAC层通过SAP提供两种服务:MAC层数据服务、MAC层管理服务theMACdataserviceandtheMACmanagementserviceinterfacingtotheMACsublayermanagemententity(MLME)serviceaccesspoint(SAP)(knownasMLME-SAP).TheMACdataserviceenablesthetransmissionandreceptionofMACprotocoldataunits(MPDUs)acrossthePHYdataservice.,4.6CSMA-CAmechanism,基于竞争的多址接入:每一个节点设备的传输均具有随机性(RandomAccess),同时各个节点均有权访问介质,为了访问介质,各站点采用“竞争”(Contention)机制。如果有超过一个节点设备在同一时间发送数据则会产生“冲突”(Collision),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1.节点设备什么时间能访问介质2.如果介质处于忙的状态,节点应该怎么做3.各个节点设备如何确定数据传输是否已经成功4.如果一旦发生了冲突,应该怎么解决,争用协议,最早采用争用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的ALOHA网,该网通过无线信道将各分校的远程终端接到本部的主机上。,基本思想任何用户有数据发送就可以发送;每个用户通过监听信道应答获知数据传输是否成功;当发现数据传输失败后,各自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发送。,1.纯ALOHA(PureALOHA),纯ALOHA方式中,数据可在任意时刻发送。,纯ALOHA冲突重发,基本思想:将时间分成时间片(即时隙T0,slot),每个时间片可以用来发送一个帧;用户有数据要发送时,必须等到下一个时间片开始才能发送。将信道时间分为等长的时间长度,每个长度正好等于一个帧的传输时间(又称“时隙”或“分槽“Slot)。,2.时隙ALOHA系统(SlottedALOHA,或S-ALOHA),时隙ALOHA工作原理,每一个幀在到达后,一般都要在缓冲区中等待一段时间(该时间小于T0),然后在下一时间片开始时才能发送出去。,所有站点的时钟必须保持同步。,PureALOHAvs.SlottedALOHA,吞吐量S:单位时间内成功发送的平均帧数网络负载G:单位时间t内总共发出的平均帧数,基本思想:纯ALOHA和时隙ALOHA的传输效率都不高,主要原因是各站独立地决定发送的时刻,使得冲突的概率很高,信道利用率下降。CSMA要求各站在发送之前先监听信道上是否有其他站点正在传送(载波监听)。如果有,就稍候;如果无,就发送。如果多个站点同时发送,就会产生冲突,导致信息混淆,传输失败。站点在传输后将等待一定时间(往返时间加上确认帧争用时间)以接收确认帧。收不到确认(因冲突)就重传。最大吞吐率远远超过纯ALOHA和时隙ALOHA,3.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protocol,即所谓“先听后说”。希望传输的站首先对信道进行监听以确定是否有别的站在传输。若信道空闲,该站可以传输,否则,该站将按一定算法退避一段时间后再试。这可以分为:,3.CSMAprotocol(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Protocol,CSMA),1-坚持CSMA非坚持CSMAP-坚持CSMA,当一个站要发送数据时,执行如下步骤:(1)监听信道,若信道空闲就发送;(2)若信道忙则继续坚持监听,直至检测到信道空闲后就立即(以概率1)发送;(3)若有冲突,则随机等待一段时间,重复步骤(1)。优点:只要信道空闲,数据就立即得到发送;缺点: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等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1-坚持CSMA,1-坚持CSMA,当一个站要发送数据时,执行如下步骤:(1)监听信道,若信道空闲就发送;(2)若信道忙则放弃(不坚持)监听,随机等待一段时间,重复步骤(1);优点:采用随机的重发延迟时间可减少冲突可能性;缺点:即使有几个站有数据要传送,信道仍然可能处于空闲状态,信道利用率较低。,非坚持CSMA,非坚持CSMA,当一个站要发送数据时,执行如下步骤:(1)监听信道,若信道空闲就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1-p延迟至下一个时间片;(2)若信道忙则继续坚持监听,直至下一个时间片;(3)至下一个时间片后重复步骤(1)。问题:如何选择p的有效值?,p-坚持CSMA,问题:如何选择p的有效值?设任一时刻平均有N个站有数据等待发送,则一旦当前的数据发送完毕,在下一个时间片里平均有Np个站发送数据。若p过大,使Np1,表明有多个站试图发送,冲突不可避免,所以应使Np=DIFS或者检测发生了碰撞时,从0,CW)随机取一个值,退避计数器的值为BackoffTime=Random()*SlotTime;此后,每当站点检测到信道空闲时间=DIFS时,启动退避计数器;2.若站点检测到信道忙或者空闲时间=DIFS,则冻结并记录下退避计数器的当前值,直到重新出现DIFS空闲期再回复退避计数器的运行;,争用窗口(ContentionWindow),3.当退避计数器减至0时,立即发送数据;4.CW的值取决于CWmin、CWmax以及发生碰撞的次数:帧的第一次传输时,CW=CWmin;每次不成功传输都会使CW*2,直到增加至CWmax;当进行一次成功传输后立即将CW重设置为CWmin.,争用窗口(ContentWindow),争用窗口(ContentWindow),站点每经历一个时隙的时间就检测一次信道。这可能发生两种情况。若检测到信道空闲,退避计时器就继续倒计时。若检测到信道忙,就冻结退避计时器的剩余时间,重新等待信道变为空闲并再经过时间DIFS后,从剩余时间开始继续倒计时。如果退避计时器的时间减小到零时,就开始发送整个数据帧。,退避计时器(backofftimer),图例冻结剩余的退避时间,帧,帧,帧,帧,帧,DIFS,DIFS,DIFS,DIFS,争用窗口,争用窗口,争用窗口,争用窗口,退避,退避,退避,退避,A,B,C,D,E,t,t,t,t,t,冻结,冻结,冻结,冻结,冻结,802.11的退避机制,长包重传次数:4次短包重传次数:7次,802.11MAC包重传次数,对信道进行预约,802.11允许要发送数据的站对信道进行预约。,A,C,B,D,E,源站A在发送数据帧之前先发送一个短的控制帧,叫做请求发送RTS(RequestToSend),它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和这次通信(包括相应的确认帧)所需的持续时间。,对信道进行预约,802.11允许要发送数据的站对信道进行预约。,A,C,B,D,E,若媒体空闲,则目的站B就发送一个响应控制帧,叫做允许发送CTS(ClearToSend),它包括这次通信所需的持续时间(从RTS帧中将此持续时间复制到CTS帧中)。,A收到CTS帧后就可发送其数据帧。,RTS和CTS帧以及数据帧和ACK帧的传输时间关系,时间,DIFS,RTS,SIFS,时间,NAV(RTS),DIFS,争用窗口,推迟接入,源站,时间,目的站,ACK,其他站,CTS,SIFS,SIFS,数据,NAV(CTS),NAV(数据),802.11PCF与DCF的交替,作业通过举例分析RTS/CTS怎么解决了无线网络传输中的隐终端和暴露重担问题?RTS/CTS机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正面?负面?,RTS/CTS机制作用?,文章:无线网络MAC机制中RTS/CTS机制的研究李娜娜许多学者对CSMA/CA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但是却没有从信道利用效率的角度来考虑RTS/CTS机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本文从信道利用效率的角度对无线局域网的RTS/CTS机制进行性能仿真研究,并揭示出该机制对于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起正面与负面影响作用的本质原因。,RTS/CTS机制作用?,发送节点设备MAC层的数据负载在成功地接入到无线信道的过程中,需要将该负载内容封装上MAC包头和PHY包头,并且要避免冲突以顺利接入无线信道。而真正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帧不仅仅有成功接入信道的数据帧,还有各种管理和控制帧。分别用、来表示上述三个方面的效率。其中,为成帧效率,为冲突避免效率,为信道共享效率。,RTS/CTS机制作用?,分别用、来表示上述三个方面的效率。其中,为成帧效率,为冲突避免效率,为信道共享效率。,RTS/CTS机制作用?,无线信道的利用率可用下式来表示:,RTS/CTS机制作用?,RTS/CTS机制作用?,1.由于对于一定大小的数据负荷来说,成帧效率完全取决于协议的MAC包头和PHY包头的大小,RTS/CTS机制对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2.然而,采用RTS/CTS机制,通过带宽预留机制,便可以减少碰撞发生的概率,即使发生碰撞,也只是相对较短的控制包会发生碰撞,避免了较长数据包发生碰撞,提高了冲突避免效率。,RTS/CTS机制作用?,3.与不使用RTS/CTS机制相比,每发送一个数据帧都需要附加发送两个控制帧,并多等待T_add间隔的时间,如下式所示。其中,对于IEEE802.11b来说,C可取1Mbps,RTS/CTS帧大小分别为20字节和14字节。即采用了RTS/CTS机制尽管可以提高冲突避免效率,但是却是以降低信道共享效率为代价的。,RTS/CTS机制作用正面,无线信道的利用率是衡量网络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RTS/CTS机制便是通过信道共享效率的降低,减少了碰撞概率,从而提高了冲突避免效率,最终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减少了数据包的时延。这是RTS/CTS对网络性能的正面影响作用。,RTS/CTS机制作用负面,同时,如果数据包长度较小时也采用了RTS/CTS机制,将导致产生与数据负荷相比不可忽视的控制负荷,导致吞吐量的下降。并且,随着T_add时间的积累作用,数据包的时延很可能没有得到改善,甚至会进一步恶化。此时,RTS/CTS机制对于网络性能便表现出负面作用。,发送的数据包大小P为512字节,图1网络吞吐量性能(P=512字节),图2媒体接入时延性能(P=512字节),图1和图2是当发送的数据包大小P为512字节时,随着网络负载不断变化得到的网络吞吐量性能和媒体接入时延性能曲线。,数据帧长可达到2300字节,发送的数据包大小P为512字节,图1网络吞吐量性能(P=512字节),图2媒体接入时延性能(P=512字节),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不采用RTS/CTS机制的条件下,当网络负载较小时,网络的吞吐量基本上同网络负载相同,在网络负载为60%时吞吐量达到最大值0.596Mbps。随着网络负载的继续加大,网络的吞吐量性能并没有得到提高。在采用了RTS/CTS机制的条件下,当网络负载较小时,网络的吞吐量性能与不采用RTS/CTS机制时情况基本相同,在网络负载为60%时,吞吐量达到第一个较大值0.598Mbps。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负载的继续加大,网络的吞吐量性能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改善,在网络负载为110%时,吞吐量达到了最大值0.679Mbps。,发送的数据包大小P为512字节,图1网络吞吐量性能(P=512字节),图2媒体接入时延性能(P=512字节),可见,当P为512字节时,采用RTS/CTS机制,能够起到改善网络吞吐量性能的作用,主要原因是该机制可以对无线媒质接入进行预留,避免了数据包的碰撞以及重传,从而提高了冲突避免的效率,减少了信道接入延时,如图2所示。但是获得吞吐量性能改善付出的代价是要发送附加的控制帧RTS帧和CTS帧。,发送的数据包大小P为128字节,图3网络吞吐量性能(P=128字节),图4媒体接入时延性能(P=128字节),图6和图7是当发送的数据包大小P为128字节时,随着网络负载不断变化得到的网络吞吐量性能和媒体接入时延性能曲线。,发送的数据包大小P为128字节,图3网络吞吐量性能(P=512字节),图4媒体接入时延性能(P=512字节),可见,当网络负载较小时,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大,网络的吞吐量不断增加,但其增速明显低于图1中同等负载下网络的吞吐量的增速。并且,当网络负载大于53%时,采用RTS/CTS机制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将会导致网络吞吐量性能与不采用该机制时有了较大程度的恶化,如图3所示。,发送的数据包大小P为128字节,图3网络吞吐量性能(P=128字节),图4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