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绪论》PPT课件_第1页
《教育学绪论》PPT课件_第2页
《教育学绪论》PPT课件_第3页
《教育学绪论》PPT课件_第4页
《教育学绪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教育学绪论,主讲:查永军,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什么是教育?P14(讨论)案例一教育的悲哀,1、一种过程2、一种方法3、一种社会制度,1、中国1)甲骨文中的“教”和“育”2)说文解字的解释:2、西方拉丁文educare-英语education“引出”,(二)“教育”的词源,“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广义理解,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三)“教育”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2、狭义理解,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主要指学校教育,但不限于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也属于此类。,二、教育的要素,(一)教育者,教育者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其涵义较为宽泛,凡是有意图地向他人施教的人,都可称之为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发挥着指导和管理的职能。,指导指导更多的是从教育的内容层面,管理更多的是从教育的形式层面讲。指导作用,表现在定向和选择方面。(对受教育者的影响),管理管理在一定意义上是为指导服务的。“管理”实际上是由“指导”派生出来的,要很好的行使“指导”职能,就需要对整个教育活动加以控制。,现实中“指导”和“管理”的割裂、错位情形。主导地位主导作用,(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是什么?,需要思考的问题:1人能不能受教育(受教育的可能性);2人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才能受教育;3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第一位的主体,1、人能不能受教育(受教育的可能性),“孺子可教”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1)人的生理机制的未特定化使人产生教育的需要,2)人对于外部影响的开放性使人接受教育成为可能,2、人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才能受教育,即是否具有接受能力。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突出表现在他自身的思维能力上,能够有较高级的思维,才能自觉接受、转化教育者所教的内容。,儿童思维: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岁婴儿更多依赖于直观动作思维3岁以后开始能够凭借事物的现象进行思考小学高年级后,抽象逻辑思维才开始占优势。,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大年龄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表象思维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以后)。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3、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在整个教育活动历程上,受教育者应该说是教育活动的客体,学习活动的主体。,(三)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举例: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曾在特殊的教育情境中违背自己的初衷,打了一个流氓学员一记耳光,这记耳光居然成为该学员及受其影响的一些学员转变的契机。在那个情境中,这记耳光也具有“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的性质。,注: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具体分解,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包括以下方面:,1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2教育内容:是指依据教育目的或目标选择出来的知识、经验等,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上。,3教育方法:为达成目的,使受教育者掌握所传递的内容而采用的方法,如讲授法等。,4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手段,如实验器材、电化教育器材、口耳相传等。,5教育组织形式:是指教育活动方式的形态,如正规化教育和非正规化教育形态等。,6教育环境:主要是指教育的物质环境,如场地、设备等。,三、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形态是指由教育的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一)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所作的划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近年也用制度化教育的术语来指称。非正规教育是对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统称。,美国学者孔布斯对非正规教育是这样界定的:“任何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为人口中的特定类型、成人及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因此,限定的非正规教育就包括,例如:农业教育和农民培训计划,成人识字计划,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具有教育性质和目的的青年俱乐部,以及有关卫生、营养、计划生育、合作团体等各种社区教学计划。”,正规教育(formaleducation)与非正规教育(nonformaleducation)的区别,1、在制度上,正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真正的”体制,至少它的所有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附的。,2、在稳定性上,正规教育一般是在相对稳定的,课程结构中全日制的、延续几年的连续性学习。非正规教育:部分时间的、时间较短、内容限定在专门知识和技能,内容具有灵活性。,3、在管理体制上,正规教育具有集中的计划、管理和财政。非正规教育具有许多不同的发起者、管理者和资金来源,几乎包括所有政府部门和各类非政府机构。,非正式教育(informaleducation),是指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兴趣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孔布斯对非正式教育是这样解释的:“每个人从日常经验和生活环境-家庭、工作、娱乐中,从家人和朋友的榜样和态度中,从旅游、读报和看书中,或通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和电影,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态度和见识的终生过程。一般来说,非正式教育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甚至有时是无意识的,然而它占了所有人,包括那些受过多年教育的人,整个生命中学习过程的很大部分。”(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25),(二)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所作的划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用“社会教育”一词,似乎完全可以指代家庭和学校等做进行的教育活动。,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他们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也存在于动物界,而且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从起源看,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教育就是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模仿是教育的起源。(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在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的需要(传递劳动中形成的生产、生活经验)。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叶澜:交往起源论P6交往作为劳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反应,更符合教育产生的动因。,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原始采集时代的教育1、教育活动是为了社会生活的需要。2、无专业和专职的教师,能者为师。3、无文字的课本、教材,无专门的教育场所,无一定的制度和形式。4、具有简单、自发、分散、随机等特点。5、普遍性、平等性,(二)农业社会的教育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第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三)工业社会的教育第一,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第三,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第四,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四)信息社会教育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三、当代教育的发展(P9-11),生命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人文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追求教育民主化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同学们一起思考、讨论以上判断,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出现了有关教育的思想,往往是散见于各种论述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论语述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论语为政;“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论语学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论语宪问第十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论语子路。,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简介: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该书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欧洲古代的教育思想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一前347)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昆体良昆体良(MarcusFabiusQuintilianus,约35约95年)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古代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均是作为他们的哲学思想或政治思想中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反映其教育思想的理论观点多混杂在他们的政治、伦理、哲学等著作当中,对教育经验的大量论述,多是现象的描述和自我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教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从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开始的。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学科独立历程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一1670)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成果,总结了自己四十余年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1632年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他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论教育的目的2.论教育的作用3.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4.论普及教育5.论学前教育6.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7.论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在法国大革命中,他被视作导师和旗手;在对封建旧教育的批判中,卢梭也是一名扭转乾坤的勇猛战士。,1.论人的天性性善论-人的本性感觉论-人的本能和知识的来源。2.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正确看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是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著。将教育原理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教育性教学原则等。此外,赫尔巴特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除了讲授哲学和教育学课程外,还创办了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所有这些,最终使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科学大家族中的一员。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近代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点资产阶级教育家经过长达三百多年的努力,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这门学科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分化,新的教育学科也在不断地出现。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重视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天性。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学问题。,(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1、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EMeuman,18621915)和拉伊(W,ALay,18621926),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908)。,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第三,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第四,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第五,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2、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代表性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andEducation,1938)。,(图:1919年杜威访华时合影。前排左起:史量才、杜威夫人爱丽丝、杜威;后排左起:胡适、蒋梦麟、陶行知、张作平),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