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剂的制备及检测,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目的要求2、实验原理3、试剂与器材4、实验步骤5、注意事项6、思考题,目的要求,1.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2.比较不同乳化剂及乳化方法对乳剂粒径(乳滴大小)的影响。3.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及了解乳剂转型的条件。,实验原理,乳剂(或称乳浊液)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为水或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制备时加乳化剂,通过外力作用,使其中一种液体以以细小液滴状态(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连续相)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实验原理,乳剂的小液滴(分散相)一般为0.1100m,由于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为此,制备时需加入适宜的乳化剂才能使之稳定。,根据乳滴大小普通乳(emulsions)1-100m亚微乳(submicronemulsions)0.1-1m微乳(microemulsions)0.01-0.1m,分类,根据内、外相不同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水包油包水(W/O/W)型油包水包油(O/W/O)型,乳剂的类型:,Anintravenousanestheticagent.,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比。,乳剂类型鉴别,O/W型与W/O乳剂的鉴别,稀释法或染色法,1干胶法2.湿胶法工艺流程:,乳化剂,油,混合,水,初乳,水,乳剂,乳化剂,水,混合,油,初乳,水,乳剂,湿胶法(水中乳化剂法),干胶法(油中乳化剂法),乳剂常用的制备方法,油,3直接混合法,乳剂,油相,水相,乳化剂,借助机械提供的强大能量制成乳剂,可不考虑混合顺序。,制备乳剂时应依制备量和乳滴大小的要求选择设备。小量制备多在乳钵中进行,大量制备可选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等器械。,高压均质机的工作示意图,试料投入,试料吸入!,高圧送液!Max.MPa,剪切力!冲击力!(超声波),内流速200m/s,试剂与器材,l.试剂:豆油、阿拉伯胶(细粉)、聚山梨酯80(吐温80)、大豆磷脂、甘油、苏丹、亚甲蓝、氢氧化钠、氯化钙2.器材:小研钵、烧杯、显微镜、液体高速剪切机、高压均质机、粒度分析仪,实验步骤,一、手工法制备乳剂(一)用阿拉伯胶为乳化剂1.处方豆油(d0.09)13ml阿拉伯胶(细粉)3.1g蒸馏水适量共制成50ml,2.操作(1)取豆油置干燥研钵中,加阿拉伯胶粉研磨均匀。按油:水:胶(4:2:1)的比例,一次加入蒸馏水6.5ml,迅速向一个方向研磨,直至产生“劈裂”的乳化声,即成初乳(初乳稠厚、色浅)。(2)取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带刻度的烧杯或量杯中,加水至50ml,搅匀即得。3.显微镜法测定乳滴的直径取乳剂少许置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测定乳滴大小,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二)用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1.处方豆油(d0.91)6ml聚山梨酯-803ml蒸馏水适量共制成50ml,2.操作(1)取聚山梨酯-80与豆油置干燥研钵中,研磨均匀,加入蒸馏水4ml研磨,形成初乳。(2)取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带刻度的烧杯或量杯中,加水至50ml,搅匀即得。3.显微镜法测定乳滴的直径取乳剂少许置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测定乳滴大小,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二、机械分散法制备乳剂(一)豆磷脂为乳化剂1.处方豆油(d0.91)11ml豆磷脂1.1g甘油1.8ml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ml,2.操作(1)豆磷脂溶液的制备:取豆磷脂1.1g,加甘油1.8ml研匀,再加少量蒸馏水研磨,用蒸馏水稀释至25ml。(2)取豆油、豆磷脂和蒸馏水共置小烧杯中,用液体高速剪切机以16000r/min速度匀化0.5min,12次即可。(3)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4)将制得的乳剂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8001000Kg压力下均质1次,收集乳剂。(5)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二)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1.处方豆油(d0.91)11ml聚山梨酯805ml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ml,2.操作(1)取聚山梨酯80,加适量蒸馏水搅匀,再加入豆油及余下的蒸馏水,用液体高速剪切机以16000r/min速度匀化0.5min1min,即得。(2)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3)将制得的乳剂置高压均质机中,在8001000Kg压力下,乳化1-2次,即得。(4)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三、乳剂类型鉴别及转型实验(一)类型鉴别1.稀释法:取乳剂少许,加水稀释,如能用水稀释的为O/W型,否则为W/O型。2.染色法:将乳剂样品涂在载玻片上,用油溶性染料苏丹以及水溶性染料亚甲蓝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苏丹均匀分散的乳剂则为W/O型,亚甲蓝均匀分散的为O/W型。,(二)转型实验取含有油酸20的植物油3ml置小烧杯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约10ml,边加边振摇,制成O/W型乳剂。取该乳剂半量,边振摇边滴加0.05mol/LCaCl2溶液(约加入5ml时)即形成W/O型乳剂。油酸是稳定剂,油酸钠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比油酸强的多。氢氧化钙为W/O型乳化剂。油酸钠水溶性太强,不易定位在油水界面上,而无法用于制备稳定的亚纳米乳。,四、实验结果和讨论1.将用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乳化剂制得的乳剂显微镜法测定的乳滴直径填于下表(物镜40倍,目镜刻度尺1小格=8.16m),并分析讨论结果。制备方法手工法液体高速剪切机高压均质机乳化剂阿拉伯胶聚山梨酯-80豆磷脂聚山梨酯-80豆磷脂聚山梨酯-80最大粒径(m)最多粒径(m),2.绘制显微镜下乳剂的形态图。3.乳剂类型鉴别实验结果。4.乳剂转型观察现象记录。,注意事项,(1)制备初乳时所用研钵必须是干燥的;研磨时需用力均匀,向一个方向不停地研磨,直至初乳形成。(2)正确掌握和使用液体高速剪切机和高压均质机,注意安全。,思考题,1.乳剂有哪几类?制备乳剂时应如何选择乳化剂。2.影响乳剂物理稳定性因素有哪些?如何制备稳定的乳剂。,1.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天然乳化剂、固体微粒乳化剂、辅助乳化剂乳化剂的选择应根据乳剂的使用目的、药物的性质、处方的组成、制备乳剂的类型、乳化方法等综合考虑选择,同时考虑乳化剂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2.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五、乳剂的稳定性,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裂,酸败,1分层,放置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乳析)主要原因:密度差(由重力产生),轻轻振摇即恢复原态(界面膜、乳滴大小没有变)可逆过程易絮凝和破坏,分层特点,2絮凝,轻微振摇能恢复乳剂原来状态;液滴大小保持不变,但表示着合并的危险性。加速分层速度,暗示着稳定性降低。,絮凝特点,乳滴聚集形成疏松聚集体,振摇即恢复成均匀乳剂现象乳剂合并的前奏。主要原因: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乳滴间的相互作用力),3转相,转相的原因,4合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